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为探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I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收集MDS和AML患者各16例骨髓有核细胞,经离心涂片机制片,用免疫酶标记方法(APAAP)及TdT凋亡检测(TUNEL)法先后在同一标本上检测IGF-IR表达和凋亡信号,并以16名正常人骨髓有核细胞作对照.结果显示①MDS组骨髓细胞IGF-IR表达[(56.8±14.3)%]高于正常对照[(40.4±9.6)%](P<0.01),AML组骨髓细胞IGF-IR表达[(86.8±13.8)%]高于正常对照(P<0.01),AML骨髓细胞IGF-IR表达高于MDS骨髓细胞(P<0.01);②MDS组骨髓细胞凋亡率为[(5.4±3.0)%]高于正常对照[(1.2±0.9)%](P<0.01),AML组骨髓细胞凋亡率为[(0.3±0.4)%]低于正常对照(P<0.01),MD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ML组(P<0.01);③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IGF-IR阴性细胞[(9.0±4.8)%],IGF-IR阳性细胞中凋亡细胞仅占[(1.4±2.4)%](P<0.01),IGF-IR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852;P<0.01);④MDS骨髓细胞IGF-IR表达阳性率RAEB/RAEB-t/CMML组高于RA/RAS组,分别为(64.1±3.2)%和(53.5±16.2)%,但差异无显著性,细胞凋亡率RAEB/RAEB-t/CMML组低于RA/RAS组,分别为(3.1±2.1)%和(6.4±2.8)%,(P<0.05);⑤MDS和AML中IGF-IR阳性率与原始细胞百分比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7;P<0.01).结论MDS和AML造血细胞过度表达IGF-IR.IGF-IR表达增高可能预示造血细胞的恶性增殖倾向并通过某种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如果能证实此点,则抗IGF-IR治疗有希望成为治疗MDS和AML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和血液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发现NK细胞及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关系密切。KIR一配体不合的移植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能减少分子和血液学的复发,不增加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率;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能够选择性抵抗抑制型KIR缺失(除外KIR2DL4)的NK-92的细胞毒作用。特定的KIR与配体结合对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有易感性。本文就KIR和血液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迄今已报道1000种以上的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它们为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的发生机理和治疗策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体外模型。本文就人恶性血液病细胞系的主要特性、鉴定内容、建系情况和细胞系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能直接杀伤靶细胞、介导AD-CC作用及参与免疫调节。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 IR)是一种主要表达在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受体,其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9q13.4,呈现高度多态性。K IR能特异性地识别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并与之结合,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K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分析南方汉族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基因频率和单倍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南方地区7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KIR基因的检测和分析,并与77例随机健康对照人群KIR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16个KIR基因;在AML患者中检出15种基因型,正常人群中检出18种基因型。结论与正常人比较,AML患者各KIR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可通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互作用,影响NK细胞活性,进而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预后.在去T淋巴细胞allo-HSCT中,KIR/HLA错配的异源反应性NK细胞,在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去T淋巴细胞allo-HSCT中,KIR/HLA错配对患者预后影响迥异.研究者提出,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中也存在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并且患者存在不同KIR对移植预后影响不同.笔者拟就KIR/HLA错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活性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检测端粒酶活性,不仅对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估计和复发监测具有一定价值,而且为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20q-)是恶性血液病中仅次于Ph染色体的第二个最常见的结构异常。它主要和髓系疾病相关。该异常系中间缺失,各例缺失区的大小不一致,其共同缺失区位于20q11.2- 20q13.1。骨髓增殖性疾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缺失区分别定位于约2.7Mb和2.6Mb的区域,二者重叠区约1.7Mb大小,已初步确定了一些有关候选基因。基因的缺失/失活可能在该类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少见的20q-的特殊类型如20q-重复、双着丝粒20q-和等臂20q-。涉及20q的隐匿易位, 易于误认为20q-,诊断时需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恶性血液病的预后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与治疗前RDW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5日。主要统计指标为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应用Stata12.0 SE软件进行分析,采用Q检验评估文献异质性,进行亚组合并分析以评估RDW的预后价值。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共计804例患者。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RDW升高者的总生存率更差[HR=2.91,95%CI(2.01,4.22),I2=0%,P=0.714]。针对不同类型疾病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HR=2.61,95%CI(1.28,5.31),I2=22.0%,P=0.258)...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分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健康人的基因型及表达谱,探索KIR受体在健康人的表达调控规律。采用PCR及RT-PCR技术检测健康人NK-92MI及Molt4细胞系中KIR2DL1、2DL2、2DL3、2DL4、2DL5、2DS1、2DS2、2DS3、2DS4、2DS5、3DL1、3DL2、3DL3、3DS1、2DP1、3DP1的基因型及KIR2DL1、KIR2DL2、KIR2DL3、KIR3DL1、KIR2DS1、KIR2DS3及KIR2DS2/4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KIR2DL1、KIR2DL3、KIR2DL4、KIR3DL2、KIR3DL3和KIR3DP1在所有受试者、NK-92MI及Molt4细胞中均能检测到基因型。NK-92MI表达KIR2DL1、KIR2DL3及KIR2DS2/4,Molt4不表达KIR。比对健康人的基因型及mRNA表现型发现,若健康人能检测到KIR2DL1、2DL2、2DL3、2DS1、2DS2、2DS3和2DS4的基因型,其外周血几乎均有相应的KIR的mRNA表达,但KIR各基因的表达强度不同。结论:KIR各基因在健康人的表达水平不同,同一个体中各基因的表达量不一致,同一KIR基因在不同个体内的表达水平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输注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采集2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重组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回输细胞数为(2-3)×109个,回输后第1-10天应用IL-2 100万单位/天,皮下注射。28天为1个疗程,共完成了136个周期的自体CIK细胞输注。观察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合肿瘤相关生物学指标、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表明,14例接受8个疗程的CIK细胞输注,6例接受4个疗程的输注,回输后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β2微球蛋白、LDH水平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11例达完全缓解,7例达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可提高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发热患者白介素-2受体(IL-2R)及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121例恶性血液病发热患者,将患者分为感染组(61例)和非感染组(60例),同时选择无发热和感染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40例).全部发热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热带地区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为临床上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血培养结果及预后.结果:本院81例次恶性血液病血流感染患者中原发感染部位以肺部(46.91%)最常见,其次为中心静...  相似文献   

15.
BCR-ABL融合蛋白多样性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了BCR-ABL融合蛋白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首先报告BCR-ABL融合基因的结构及其转录本,其中包括这些融合基因可分为M-bcr,m-bcr和u-bcr三种类型及其见于那些白血病;其次报告了BCR断点位置的变化,ABL的特殊断点,BCR-ABL信息RNA的拼接,BCR-ABL融合蛋白的结构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此外,还介绍了BCR/ABL细胞有染色体的其它异常和Ph染色体的变种等;最后论述了BCR/ABL融合蛋白起源于何种细胞系,何种成熟阶段。少数文献报告此蛋白起始于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评价血清1,3-β-D葡聚糖(G)和半乳甘露聚糖(GM)联合检测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确定GM阳性值、探讨G/GM测定前后诊断级别的变化及GM水平与疗效的关系。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患者血清G和GM值。结果表明:按照实验中测定的界值,G/GM联合检测的敏感度100%,特异度65.7%,阳性预测值67.6%,阴性预测值为100%;G/GM检测后临床诊断IFD由1例上升至24例,有12例非感染者上升为拟诊IFD;治疗前GM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患者的GM值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患者GM值呈上升趋势。结论:G及GM实验联合检测提高了IFD诊断的敏感度,降低了假阴性的发生,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动态监测G/GM值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9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低于普通人群(P〈0.01),精神健康高于普通人群(P〈0.01);社会支持总分为(41.23±8.59)分,高于常模(t=7.408,P=0.000);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多个维度均受到疾病的影响,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9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以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均低于普通人群(P〈0.01),精神健康高于普通人群(P〈0.01);社会支持总分为(41.23±8.59)分,高于常模(t=7.408,P=0.000);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神健康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多个维度均受到疾病的影响,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恶性血液病(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除外)菌血症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D二聚体(D-D)与感染相关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恶性血液病伴发热的2062例住院患者,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326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非菌血症组(n=176),非菌血症低蛋白组(n=78)和菌血症组(n=72),分别记录PT、APTT、FIB、TT、ATⅢ、D-D、Plt、PCT、CRP、IL-6、SAA水平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菌血症组血浆凝血时间中位PT水平、中位APTT水平、中位D-D水平、中位Plt水平高于非菌血症组,炎性因子中位PCT水平、中位CRP水平、中位IL-6水平、中位SAA水平均高于非菌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血症组中位ATⅢ的水平低于非菌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浆TT、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菌血症组与非菌血症低蛋白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炎性因子PCT水平与APTT、D-二聚体呈正相关,(P<0.05),与AT-Ⅲ呈负相关(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菌血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与凝血反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菌血症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高于非菌血症组,同时伴有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析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KIR)及其配体分子相合与否对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效果的影响。分析了74例KIR基因及其配体分子HLA-Cw的分布频率和特点,同时比较KIR分子配体缺失与否对单倍相合骨髓移植患者总体生存、无病生存、GVHD发生以及复发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9个KIR基因表型中2DL1、2DL4和3DL2-3在所有个体100%分布,其他高频率分布的还有3DP1(98.6%)、2DP1(98.6%)、3DL1(97.3%)、2DL3(97.3%);抑制型基因分布频次是活化型的1.37倍;所有单倍体都含有2DL1、KIR3DL2、3DL3和2DL4,其中每个单倍体中均含有2DL2和/或2DL3。HLA-C14个等位基因中Cw7分布频率最高为37.8%;KIR2DL2/2DL3识别配体Group2(HLA-Cw1,3,7,8,13,14)组占43.2%。32例单倍相合骨髓移植中KIR基因错配发生比例为43.8%,其中9/14例为2DL不相合、5/14为2DL2或3DL1不相合;46对单倍相合骨髓移植中HLA-Cw全相合者29例,不相合者14例,HLA-Cw发生完全错配比例为30.4%,全相合比例为63.4%。14例KIR基因不相合和13例KIR基因相合移植病例中,KIR基因相合组生存率高于KIR基因不相合者(p=0.032);17例KIR分子配体HLA-Cw不相合移植患者的DFS明显高于24例相合者(p=0.024)。按供受者KIR配体是缺失的GVHD矢量组生存率高于非GVHD矢量组(p=0.015)。急性重症GVHD发生与活化型KIR2DS1/2DS2有关,2DS1/2DS2不相合组高发急性重症GVHD同时复发减低,而2DS1/2DS2相合组低GVHD但是复发增多。14例KIR配体不相合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1例复发死亡,而12例KIR配体相合组患者有4例复发死亡。结论: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的主要特点就是HLA不全相合,KIR基因表型不一致性及其配体缺失也是其主要免疫学特征,供者型KIR配体的缺失与移植效果有密切关系,在单倍相合移植中分析KIR基因及其配体对于供者选择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