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V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影响。方法 利用Hp 全菌抗原检测HBV、日本血吸虫单独或合并感染者血清Hp IgG抗体。结果 HBV与血吸虫合并感染时,血清HpIgG抗体检出率(85-7% )明显高于HBV或血吸虫单独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5% 和72-9 %),合并感染时血清HpIgG抗体水平(0-87±0-10) 亦高于单独感染(0-77±0-20 ,0-71 ±0-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HBV阳性者与HBV阴性者之间Hp 感染率和抗体水平相近。结论 HBV 对Hp 感染具有促进作用,HBV和血吸虫对Hp 感染具有协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HBV和HCV感染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和HCV感染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关系鲁朝晖侯书菊安徽省立医院传染科合肥230001为了解乙型(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对于形成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作用和地位,作者测定了LC、HCC和对照组三组患者血清标本的8...  相似文献   

3.
1988年11月至1989年12月,我们对HBV感染的肝硬化(LC)失代偿患者38例和硬化型肝细胞癌(HCC)患者28例,进行了HBV复制标记和HDV-M同步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凡 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ELISA)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谓HBV感染,具有HBV感染的LC与HCC患者列为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原发性肝癌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人群中HBV、HCV感染率 ,将上述三组人群的HBV、HCV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HBV感染率、HBV/HCV混合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其它恶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1) ;其他恶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单纯HCV感染率在三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由此可见HBV感染、HBV/HCV混合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HCC)与HBV,HCV及HDV之间的关系,本文同步检测HCC患者HBV,HCV及HDV的感染状况.HCC患者82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7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5岁.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57例同时进行PCR法HBV,DNA测定.凡五项血清标志中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或HBV,DNA阳性者即判定为HBV感染.抗-HCV及抗-HDV均采用ELISA法检测.  相似文献   

6.
何倩玉  李俊峰  毛小荣 《肝脏》2021,26(7):811-814
最近与肿瘤发展相关的病毒基因突变已成为研究的主要焦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仍然是肝细胞癌(HCC)最常见的危险因素.preS/S突变体被认为是HCC的前体病变,可诱导蛋白相关反应和内质网应激依赖及不依赖途径,它与HBx蛋白在HBV感染相关肝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还有HBV入胞转运体、DNA转录及miRNA也...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家兔肝癌的初步实验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用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家兔肝癌的实验结果,A组每只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从感染后62d开始,每周每兔用1%二乙亚硝胺水溶液灌胃1次,剂量为25mg/kg,共15次,结果5只兔中有3只诱发肝癌,诱时时间分别为273,394和476d,B组每只家兔用A组同法感染尾蚴及投二乙基亚硝胺,但在感染后55及80d,分别灌胃给予吡喹酮作2次病治疗,每次剂量为0.3g/只,7只兔中仅1只发生肝  相似文献   

8.
HIV感染者中HCV及HBV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中HCV,HBV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197例HIV感染者中HCV,HBV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 HIV感染者中HCV的感染率为90.35%,HBV的总感染率为51.94%,HIV HCV,HBV三重感染率为49.35%。结论 HIV感染者中有极高的HCV感染率,有较高的HB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用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家兔肝癌的实验结果。A组每只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从感染后62d开始,每周每兔用1%二乙基亚硝胺水溶液灌胃1次,剂量为25mg/kg,共15次;结果5只兔中有3只诱发肝癌,诱导时间分别为273、394和476d。B组每只家兔用A组同法感染尾蚴及投二乙基亚硝胺,但在感染后55及80d,分别灌胃给予吡喹酮作2次病原治疗,每次剂量为0.3g/只;7只兔中仅1只发生肝癌,诱导时间为385d。C组5只家兔不感染血吸虫,仅用A组同样方法投二乙基亚硝胺;结果有1只发生肝癌,诱导时间为572d。结果表明:家兔灌胃给予二乙基亚硝胺可引起肝细胞肝癌;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再给予二乙基亚硝胺,不但能增加肝癌发生率,而且也能缩短诱癌的时间;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用吡喹酮治疗病原体,再给予二乙基亚硝胺则肝癌发生率降低。提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可促进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磊  高人焘 《肝脏》2014,(12):934-936
目的:建立日本血吸虫重叠 HBV 感染小鼠模型,观察其生物学表现。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6~8周龄雌性 BALB/cJ 小鼠,8周后,通过高压尾静脉注射 B 基因型 HBV 可复制性克隆,分别在注射后第3、7天,检测血清HBV DNA、HBsAg、HBeAg、ALT、透明质酸(HA)水平;检测 HBcAg 在肝细胞内表达情况和虫卵肉芽肿形成情况。比较重叠感染相关生物学指标和单独感染组的不同。结果重叠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内可见 HBcAg 在虫卵肉芽肿周围肝细胞内表达;可以正常分泌 HBsAg 和 HBeAg 以及子代病毒;其血清 ALT 水平低于 HBV 感染组,高于血吸虫感染组;HA 含量相对明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日本血吸虫重叠 HBV 感染小鼠模型,为后续研究此类重叠感染提供了良好的小动物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1.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与HBV及HC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对124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患者作了肝组织病理、HBV和HCV标志检测及随访观察。病理诊断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78例(62.9%),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炎31例(25%),门脉性肝硬化15例(12.1%),三组患者HBsAg及HCV标志检出率分别为35.9%、64.5%及93.3%,提示肝细胞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以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109例中,HBsAg或HCV标志阳性组病死率为22.9%(11/48),显著高于阴性组1.6%(1/61)。18例死亡患者中,HBsAg和/或HCV标志阳性17例,占94.4%。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肝功能衰竭,第二位是原发性肝癌(HCC)。HBV及HCV感染是发生肝衰竭及HCC的关键因素,与晚血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21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单纯血吸虫性肝纤维化131例(59.3%),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炎(伴肝细胞变性、坏死)42例(19.0%),肝炎肝硬化27例(12.2%),慢性肝炎13例(5.9%),其它疾病8例(3.6%),表明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是误诊为晚血的主要疾病。随访2~7年177例,死亡29例,病死率16.4%,肝炎肝硬化及血吸虫肝纤维化伴肝细胞病变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血吸虫肝纤维化患者(P<0.05),多数患者死于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死于上述肝病者均存在HBV和/或HCV感染,提示HBV及HCV感染是晚血发生肝衰竭及肝癌的关键因素,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与乙型肝炎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与乙型肝炎的关系及其流行规律。方法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控制区和非流行区的城市和农村人群采用Dot-ELISA检测血吸虫CAb、CAg及ELISA法检测HBV5项指标。结果3个试区受检者HBV阳性率分别为20.2%、29.1%、32.1%,控制区和非流行区显著高于流行区。3个试区城市比较,非流行区(32.5%)高于流行区(11.7%)和控制区(16.7%);3个试区农村比较,以控制区最高。流行区和控制区农村高于城市,而非流行区农村和城市相同。在流行区农村,血吸虫感染阳性人群HBV阳性率(23.4%)与未感染血吸虫人群阳性率(24.3%)无显著差异,但发现合并感染都集中在CAb形成的人群中。结论各地HBV感染与环境因素及该地区对疾病的认识与预防有关。血吸虫病与乙型肝炎似乎无明显的内在联系,但有外在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Most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Japan have hepatitis B virus (HBV)-or hepatitis C virus (HCV)-associated cirrhosi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risk of HCC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as analysed by the levels of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One hundred and one (78%) of 129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registered from April 1979 were followed at monthly intervals with the measurement of serum ALT. Of 101 patients, 38 tested positive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but negative for antibody to HCV (anti-HCV; HBV group), 47 tested negative for HBsAg but positive for anti-HCV (HCV group) and nine tested positive and seven tested negative for both. Mean serum ALT during follow-up wa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monthly value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that started at enrolment and ended with the detection of HCC or at the end of March 1994. By the end of March 1994, 37 (37%) patients developed HCC; 12 were in the HBV group, 21 in the HCV group and four were in the group positive for both. Mean serum ALT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was similar in patients who developed HCC and those who did not develop HCC in the HBV group. In contrast, the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ho developed HCC than in patients who did not develop HCC in the HCV group (P < 0.05).  相似文献   

15.
应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内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用地高辛探针原位杂交检测HBV DNA。结果显示,31例肝细胞癌(HCC)及其癌旁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5%和48%,而11例肝硬变中检出4例(36.4%)。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46%和86%。癌旁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HBV DNA存在相关关系(P<0.05)。提示P53基因突变与HBV慢性感染有关,可能是诱发肝癌的机制之一。癌旁组织和肝硬变组织中也存在P53蛋白异常表达,表明肝癌形成早期就发生了53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6.
肝癌组织中丙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检测了51例HCC患者的肝癌及癌周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同时以巢式PCR技术检测了这些组织中的HBVDNA。结果,11.8%(6/51)检出组织中HCVRNA正链:其中5例在癌周肝组织,2例在癌组织中检测出HCVRNA负链,由于负链RNA为HCV的复制中间体,不释放到细胞外,其检出HCV感染与HCC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病因证据,组织中HBVDNA检出率高达92.2  相似文献   

17.
青蒿琥酯和吡喹酮防治血吸虫病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就血吸虫病防治药青蒿琥酯与血吸虫病防治药吡喹酮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青蒿琥酯300μg/kg对第7天、第8天的童虫有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1.6%,减雌率为72%;口服吡喹酮300mg/kg对第7天童虫无效,对第30天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2%,减雌率为78.3%;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同时服,或者先服吡喹酮后服青琥酯均明显影响青琥酯的杀童虫作用;先服青蒿琥酯而后服吡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1992—1995年在南京六合通江集村试区,采取处理阳性螺点,结合人、畜查治的防治对策。结果显示居民、耕牛的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从3.45%、36.84%下降为零,人群血清学阳性率从12.33%降到5.19%;试区滩地的阳性螺密度随钉螺密度的下降亦逐年降为零;哨鼠疫水测定持续2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已连续3年无急血病人发生。作者认为在大面积江滩灭螺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如能切实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可以控制江滩血吸虫病流行的。  相似文献   

19.
影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血吸虫病生存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全市我期血吸虫病进行10年随访观察。结果 男性晚血年病死率3.4%,显著高于女性晚血年病死率2.5%(P〈0.01),女性平均死亡年龄明显高于男性(P〈0.01)。晚血因素导致死亡占43.5%,其中肝纤维化腹水及其感染居首位,其次是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非晚血因素导致死亡者中,肿瘤居各种死因的首位。脾切除者平均死亡年龄明显低于未切脾者(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