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揭示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响应规律,根据灌区2002—2017年地下水埋深、灌溉水量和种植结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计距平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受农业节水的影响,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2012年开始地下水埋深增大速率变大;受季节和农业灌溉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年内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选择磴口、杭后、临河、五原、前旗和中旗为研究区,分析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后灌区地下水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灌区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增大幅度为0.07~0.80 m;灌区生育期地下水矿化度(除临河研究区外)呈增大趋势,上游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增大约20%,中下游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增大约60%。  相似文献   

3.
青铜峡灌区引黄用水与地下水位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青铜峡灌区引黄用水与地下水位响应关系,对于查明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关键因子并采取措施,缓解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维持灌区可持续发展及灌区生态健康和环境友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与引黄用水的响应关系,得出青铜峡灌区年内地下水埋深与引黄水量存在着密切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灌区引黄水量变化是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哈岸英 《人民黄河》2002,24(9):41-42
通过对宁夏青铜峡灌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工程情况和管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规划的原则、目标。主要工程措施包括:(1)灌区渠系改造;(2)田间节水工程;(3)土壤改良及中低产田改造。  相似文献   

5.
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水文及水文地质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几个主要的水文及水文地质参数 ,如给水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灌溉回归系数、潜水蒸发系数、渗透系数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重点分析这些参数的定义及其变化机理 ,特别是变值给水度、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等与传统概念的差别 ,并简要说明这些参数的确定方法 ,最后还分别给出研究区不同分区的参数数值。  相似文献   

6.
从宁夏青铜峡灌区生态地下水位分析入手,以灌区地下水数值模拟为工具,以生态地下水位为约束条件,对不同节水方案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青铜峡灌区的适宜节水阈值,从而保证灌区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加大对大凌河流域地下水生态保护力度,结合地下水生态埋深确定方法,对流域内不同保障率(45%、75%、80%、95%)下的地下水生态埋深进行确定。结果表明,各保障率下大凌河流域地下水生态埋深宜在2.36~6.23m,呈现明显的垂直地带分布。研究成果对于大凌河流域地下水生态保护和管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国家,工农业争水矛盾突出,农业作为主要水资源消耗部门,在现状灌水技术与管理模式下,节水潜力巨大。本文根据我国大型灌区的工程与管理现状,在分析节水灌溉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灌区发展现状,分析与阐述了节水灌溉的技术措施与发展节水灌溉需要研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宁夏青铜峡河西灌区地下水调控标准研究(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灌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着重分析了灌区内典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 ,指出地下水以灌溉入渗补给为主 ,灌溉制度决定地下水补给量、补给时间和补给强度 ,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深入探讨了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农作物生长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初步给出灌区地下水调控标准 :在作物生育期 (5~ 7月 ) ,可将作物防治渍害和盐碱害的标准作为该时段的地下水调控标准 ;在作物秋灌期 (9~ 10月 ) ,可将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地下水调控标准下限 ,作为本阶段的地下水调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引黄水量将由现状的年平均(近10年)52亿m^3,减少到40亿m^3。由于引黄水量的大幅度减少,人们一直担心是否会由此导致灌区内区域地下水的大幅度下降,从而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缺乏观测试验资料的情况下,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对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前后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引黄水量每年减少12亿m^3情况下,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小,约为0.4m,  相似文献   

11.
青铜峡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根据青铜峡灌区四水转化的特点和灌区规划的要求,提出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的水土资源平衡应进行水资源的3个平衡分析,即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引水、耗水与排水平衡分析,水资源耗水平衡分析.水资源的3个平衡分析的目标与内容不同,但科学基础与依据都是灌区的四水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吉林水利》2014,(5):59-61
具有卓越节水能力的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已在被普遍推广。它不仅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抗涝抗洪等抗灾能力强、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美化环境保护生态。本文针对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的各主要阶段包括项目的规划评估、招标投资、施工验收和管理维护等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夏青铜峡灌区水土化学场演化态势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汪林  汪珊  甘泓  于福亮 《水利学报》2003,34(6):78-84
本文以研究区翔实的水土化学多年动态测试资料为依据,勾划了3个时段9个化学参数值分布的系列图表,揭示了水土化学时空演化的规律性,以及两者演化联动的异同性。指出灌区水土经历了脱盐淡化的进程;由于地下水位居高不下,次生盐渍化仍在发生,减少引黄灌溉水量和降低地下水位才能确保土壤朝向脱盐良性循环发展;提出引用黄河水量、开发地下水和回用沟排水的多源灌溉;发展农、林、牧、果多种经济,提倡生态农业,推广种植耐旱耐盐作物。  相似文献   

14.
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路广  崔远来 《水利学报》2012,43(7):826-833
为了定量描述灌区水平衡要素及其转化关系,构建了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式模拟耦合模型。通过改进SWAT模型的稻田及旱作物水分循环、蒸发蒸腾量和渠系渗漏计算等模块,建立了灌区地表水分布式模拟模型;以SWAT模型中的水文响应单元(HRU)和MODFLOW模型中的有限差分网格(cells)作为基本交换单元,将改进SWAT模型的地下水补给量计算值加载到MODFLOW模型的地下水补给模块,实现了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式模拟模型的耦合。耦合模型在柳园口灌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和预测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为灌区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梯田灌区特点与实际情况,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考虑自然、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建立生态需水评价模型,对灌区2000年和2005年的生态需水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丰度指数、径流系数、植被覆盖指数、干旱指数4个指标为影响生态需水的重要指标,灌区2005年的生态需水状况比2000年有所改善,与灌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宁夏青铜峡灌区169眼观测井的20世纪90年代逐月地下水埋深观测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研究了灌区地下水水位的空间变异特性在年际和年内的演变规律.地下水埋深样本呈对数正态分布,利用球状模型拟合变异函数,通过研究球状模型参数中短轴变程与长轴变程的比值,发现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几何各向异性,但逐年趋于各向同性;各向异性程度的年内变化与灌溉过程有关,地下水埋深越浅,其各向异性程度越强.球状模型参数中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反映地下水埋深样本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其大小与灌溉活动关系密切,地下水埋深越浅,空间相关性越大,反之亦然.克里金插值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埋深总体上逐年增加,在年内变化上,顺着地下水自南向北的流向,地下水位随灌溉呈周期性涨落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浅谈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节水农业不同于节水灌溉,它包括工程措施节水、农业措施节水和管理措施节水,是一个更加完整的节水概念。在水资源日益紧缺、大力提倡节水农业的新形势下,节水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对农业节水措施的论述,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节水农业在维护区域水资源平衡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青狮潭水库水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青狮潭水库灌区节水问题也显得更为重要 ,主要介绍青狮潭水库灌区节水灌溉的措施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田灌溉是用水大户,当前农田灌溉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研究农田灌溉的节水问题,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重要意义。世界银行提出"真实"节水和ET管理,是改进农田灌溉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先进方法。本文基于节水灌溉项目管理的角度,将世界银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区辽中县子项目区五年实施结果整理、分析。从地下水灌溉抽取量、地下水位变化、灌溉效率、灌溉定额、农业节水措施、项目区ET平均、项目区ET综合与降雨量、水分生产率等方面评价"真实"节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