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50例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血栓患者38例,亚急性血栓患者9例,慢性血栓患者3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5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5例,左:右为2.3:1,且不同时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不同声像图特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及观察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58-2260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血栓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FUS)联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96例。以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均行HFUS、TACDS检查,并分析两者联合检查情况。结果根据血栓部位不同,可分为单纯小腿段肌间静脉血栓28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伴小腿段肌间静脉血栓21例,单纯浅表静脉血栓6例;根据血栓分布肢体不同,可分为左侧者60例,右侧者28例,双侧者8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血栓61例,亚急性血栓21例,慢性血栓14例;根据血管堵塞程度不同,可分为不完全栓塞37例,完全栓塞59例;HFUS联合TACDS诊断符合率为96.88%,与"金标准"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FUS联合TACDS可有效提高下肢静脉血栓符合率,且可观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管形态、血流充盈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造影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下肢深静脉造影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疾病的诊断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1]。但该检查对大多数患者而言,是一项较为陌生的有创检查,有过敏反应、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静脉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协助作用,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率.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2821例,住院患者1602例,门诊患者1219例;所有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233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下肢症状和体征且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住院患者每周行D-二聚体检测,每2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如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D-二聚体测值大于标准值(0.5 mg/L),即随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12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097例为第1次超声检查即发现;699例为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534例为住院后超声检查发现;明确发病因素者954例,未能明确发病因素者279例.住院患者中,403例80岁以下血浆D-二聚体测值小于0.5 mg/L者均无血栓,115例80岁及以上血浆D-二聚体测值1.98μg/ml以下者均无血栓.435例有明确发病因素和99例无明确发病因素患者之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1.23,5.76) mg/L vs 1.86(0.98,5.23) mg/L,U=1.786,P=0.642].结论了解细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提供确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表现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需作调整,可作为重要的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选手段,优化超声诊断流程.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尚缺少严格遵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血栓预防的大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报道。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在进行规范预防性抗凝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05-01/2010-07于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置换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症状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7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例为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诊断分布为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其合并症1~4个,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皆应用规范物理、药物疗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2例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多数预后良好;1例死于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关的肺部感染,1例抗凝治疗后并发脑出血导致植物生存状态。提示进行规范预防治疗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髋部骨折、长期卧床、高龄、代谢性内科疾病仍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结果为依据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显示,45例中有15例急性深静脉血栓,9例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慢性深静脉血栓;左下肢27例,右下肢18例,与介入手术后所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手术诊断符合率为10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诊断血栓部位、大小、性质等,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保守及抗凝治疗效果满意,1例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死亡,5例转院治疗.结论:妇科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引起高度重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对存在高危因素者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取本院5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对象,即观察组,同时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在观察组中,2例漏诊,发生率3.6%,患者确诊率96.3%。经诊断得出,44例患者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患者为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7例患者单发右下肢,33例患者单发左下肢,5例患者双下肢。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诊断中,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保证其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重要数据支持,需要给予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TL 3000及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 MHz,对116例经临床证实的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116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在二维超声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频谱多普勒方面均有显著性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深静脉慢性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测住院恶性肿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477例住院恶性肿瘤病人进行Wells评分及D-dimer检查,对Wells评分1分且D-dimer阳性及Wells评分≥2分的病人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并分析恶性肿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果 477例恶性肿瘤病人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44例,发生率为9.22%;卧床(>3 d)、吸烟史是住院恶性肿瘤病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卧床(>3 d)、有吸烟史的恶性肿瘤病人要警惕其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2.
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十分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或合并于许多重症疾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急性期常常由于患肢肿胀、疼痛而就诊,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由于深静脉瓣的破坏而出现血栓后综合征。深静脉的血栓可能脱落而进入肺循环,造成肺栓塞。在西方国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年发病率约为1‰,肺栓塞的年发病率约为0.5‰[1]。近年来,人们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抗凝治疗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抗凝治疗减少了肺栓塞的发生率,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死率。但是,临床上仍有许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患者被漏诊,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03年1月~2008年12月外科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108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危险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制动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酗酒和血栓栓塞家族史在两组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期减少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杨萍  欧利芳  李亚芳 《全科护理》2012,10(19):1823-182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宫颈癌常见并发症之一。有资料表明,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1],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而死亡[2]。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了生存期。我科收治1例宫颈癌病人综合治疗后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女,43岁,宫颈癌综合治疗后1月,左下肢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疗效的评价.方法对16例拟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查.测量患肢静脉管径、受累部位,观察声像图改变及彩色多普勒的血流特征.随访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急性血栓患者静脉管径增宽,内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完全阻塞者无血流通过,不完全阻塞者为充盈缺损,且血流缓慢.经溶栓治疗及肢体活动等治疗后,血流逐渐恢复.慢性血栓显示回声较高,治疗后范围缩小,需时较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其可引起肺栓塞及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综合征而受到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本病因包括血流淤滞、高凝状态及血管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发热及下肢疼痛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部位存在不均衡,其中股浅、股深静脉发生血栓的概率及病变程度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从血流动力学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胡洁媚  林芸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915-3917
目的: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例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7年我院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9‰,剖宫产率越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P<0.001)。剖宫产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比顺产后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仅药物治疗者20例,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者2例。结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升高,仅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不能独立致病,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是该病发病率升高的一重要因素。做好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宣教及指导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重视抗凝药物治疗,发生股青肿者要及时手术,防止肢体坏疽。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漂浮血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高度危险性,应当在超声检查时对其加以重视。本组总结我院近3年来收集的急性期下肢深静脉漂浮血栓,分析其声像图特点,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经静脉血管造影、CTA或MRA证实为急性期(发病7d以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27例,下肢深静脉漂浮血栓者41例(43条患肢),排除孤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肺栓塞者的下肢深静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肺栓塞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方法分析26例确诊为肺栓塞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静脉造影、CT及核素扫描等检查进行了对照。结果26例患者中16例存在以上静脉血栓,其中亚急性期血栓10例;下肢静脉曲张者13例,可见它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对有肺栓塞临床症状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同时,对其下肢深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管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静脉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严重者如伴发"股青肿"可影响动脉血供,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导致严重后果.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科运用经小隐静脉溶栓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4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