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丁丙诺啡治疗阿片依赖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是60年代末合成的舆列巴文(oripavine)类衍生物.它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已于70年代陆续报道,并相继在西欧和美国作为新型强效镇痛药用于临床;60年代后开始在美国等地用于阿片类成瘾者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2.
丁丙诺啡舌下含片临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丁丙诺啡为蒂巴因的衍生物 ,2 0世纪 6 0年代由英国药物学家合成 ,其注射液用于镇痛。 70年代中期研制舌下含片。 80年代盐酸丁丙诺啡作为镇痛药在许多国家登记注册用于临床 ,主要用于手术中镇痛。丁丙诺啡舌下含片治疗海洛因依赖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始于 70代末和 80年代初。早期的临床试验主要是在少数病人中用较低的剂量进行的简单的治疗研究 ,被认为是治疗海洛因依赖很有希望的药物。 80年代中期 ,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丁丙诺啡可减缓海洛因依赖的戒断症状。80年代后期 ,出现了丁丙诺啡舌下含片与美沙酮对照用于阿片类依赖维持治疗的大样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丁丙诺啡舌下片(简称丁丙诺啡片)与安定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等多种药物混合注射滥用(简称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的潜力,为政府主管部门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丁丙诺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收集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者的基本情况和多药滥用情况;采用《视觉类比量表》调查滥用者滥用的主观感受等,并将结果与单独海洛因滥用者和单独丁丙诺啡片滥用者进行比较。结果:丁丙诺啡片与安定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混合注射滥用者开始使用频率比较与经常使用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滥用时间的延长,丁丙诺啡片每日使用次数及每次使用量在增加;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可以减少丁丙诺啡片的用量。66.9%的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者在减少或停止使用后出现过戒断症状。海洛因滥用者、丁丙诺啡片单一滥用者、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者的视觉类比量表(VAS)测量分值存在差异(P<0.01)。丁丙诺啡片多药滥用自1992年开始出现以来,滥用人数逐年增多。结论:丁丙诺啡片与安定、盐酸异丙嗪等混合滥用具有滥用潜力,存在流行趋势。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丁丙诺啡片、安定等精神药物的处方管理及监管,以防止这些药品的流弊或非法销售,造成更大范围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Bup)是蒂巴因的衍生物,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其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药物学家合成,注射液用于镇痛.80年代,丁丙诺啡作为临床手术镇痛药物,在许多国家登记注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60例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B组,n=30)和吗啡组(M组,n=30),接受PCA治疗。B组使用丁丙诺啡(每次0.03 mg),最大用量每天1.2 mg;M组使用吗啡(每次1 mg),最大用量每天40 mg。两组PCA药液中均加入氟哌啶4 mg。结果:丁丙诺啡组与吗啡组24 h总的疼痛缓解程度(totalpain relief,TPR)分别为16.9±5.9和22.2±7.4(P>0.05),两组病人24 h总的疼痛差值(sum of 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s,SPID)分别为46.5±22.0和40.0±19.1(P<0.01)。B组和M组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分别为53.3%和50%。结论: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PCA的镇痛效应与吗啡相同,其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接近于吗啡。  相似文献   

6.
美沙酮、丁丙诺啡治疗海洛因依赖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美沙酮和丁丙诺啡控制海洛因依赖戒断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56例入组病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美沙酮组(23例)和丁丙诺啡组(33例),观察8d,比较两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丙诺啡组d1,d5,d6的戒断症状均分高于美沙酮组(P<0.01,P<0.05),两组单项戒断症状比较,美沙酮组呕吐、哈欠、流泪、流涕重于丁丙诺啡组(P<0.05)。而丁丙诺啡组困倦、厌食显著重于美沙酮组(P<0.01),骨肌肉疼痛、卷曲姿势、焦虑、激动不安重于美沙酮组(P<0.05),丁丙诺啡组住院时间比美沙酮组短(P<0.01)。美沙酮主要药物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丁丙诺啡主要副作用为急性尿潴留。结论:美沙酮脱毒效能较为理想,丁丙诺啡能够完成脱毒疗程,但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治疗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丁丙诺啡舌下含片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及无对照开放试验设计。对照试验选择 2 39例中度海洛因依赖者 ,按照 1:1:2的比例随机分入丁丙诺啡10d组、丁丙诺啡 14d组和美沙酮 14d组。另外 4 9例重度海洛因依赖者使用丁丙诺啡进行 10 - 14d脱毒治疗 ,进行开放观察。结果 :丁丙诺啡舌下含片控制戒断症状总分和主要戒断症状评分与美沙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焦虑量表评分丁丙诺啡组与美沙酮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用药前 3d丁丙诺啡单次用量最大可达 6mg ,日剂量最大为 18mg。不良反应较少 ,主要为便秘。停药后无明显戒断症状。结论 :足量使用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海洛因依赖脱毒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美国成瘾研究中心关于丁丙诺啡用于美沙酮脱毒治疗研究的进展报告在此之前的几次会议中我们曾报道,阿片类的长效部分激动剂丁丙诺啡仅产生极小的或不产生任何身体依赖,而且建议采用丁丙诺啡作为阿片类成瘾的治疗药物。在去年的会议上我们报告了一系列评价舌下和口服方法...  相似文献   

9.
双盲试验4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肌注丁丙诺啡0.3mg、0.15mg、哌替啶50mg和安慰剂;开放试验30例,只给予丁丙诺啡0.3mg。结果表明,两种设计的丁丙诺啡镇痛强度都明显高于安慰剂(P<0.01)。双盲法丁丙诺啡0.15mg具有和哌替啶50mg相同的镇痛作用,丁丙诺啡0.3mg则在给药3h后镇痛作用优于哌替啶(P<0.05);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均超过6h。  相似文献   

10.
阿片类药物维持疗法是治疗阿片、海洛因和阿片类制剂依赖的有效方法。美沙酮和丁丙诺啡是世界范围内最常用于替代治疗的阿片类药物,纳曲酮作为一种阿片受体的拮抗剂用于阻断治疗。研究数据显示维持疗法比脱毒疗法疗效更好,但是,存在长期用药剂量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对药物的直接反应和滥用风险。对美沙酮和丁丙诺啡(单独使用或与纳曲酮合用)的研究揭示了剂量与效应的关系,以及最佳的用药方案。研究数据提示,在呼吸抑制(过量)和对心血管的直接作用方面丁丙诺啡较美沙酮风险更低。丁丙诺啡,作为一种部分激动剂,可能比美沙酮或者海洛因等完全激动剂的滥用倾向更小。本文提供的数据说明在阿片依赖的个体上丁丙诺啡的滥用风险较美沙酮的更低。最近的数据提示,在阿片依赖和非依赖的使用者中,丁丙诺啡/纳曲酮合用的滥用潜力低于丁丙诺啡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者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丙诺啡是阿片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具有强效镇痛作用 ,同时也可用于阿片类依赖的替代治疗 ,包括脱毒和维持治疗。从理论上来说 ,丁丙诺啡用于维持治疗有诸多优势 :(1)它可以激动阿片受体 ,缓解阿片依赖者的戒断症状 ;(2 )由于受体亲和力高 ,在它占据了阿片受体之后 ,其它阿片激动剂就难于与受体结合发挥效应 ,临床表现为在使用丁丙诺啡治疗后再使用海洛因会觉得欣快效应减弱 ,从而逐渐淡化对海洛因的渴求 ;(3)由于与受体解离慢 ,所以作用时间很长 ,可以每天用药 1次甚至 2 - 3d用药 1次 ;(4 )丁丙诺啡的阿片效应与剂量的关系有封顶效应 ,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丙诺啡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妇科患者术后恢复质量(QoR-15)及睡眠(PSQ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5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择期妇科手术并选择使用术后镇痛泵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丙诺啡组和布托啡诺组,每组各5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丁丙诺啡组给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3μg/kg。布托啡诺组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1 mg。手术结束后两组均予PCIA泵,丁丙诺啡组予15μg/kg盐酸丁丙诺啡注射液配伍氟哌利多2 mg;布托啡诺组予120μg/kg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配伍氟哌利多2 mg。两组分别使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均采用同型号静脉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2 mL/h,按压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48 h持续输注。采用QoR-15评分评估患者术后24、48h恢复质量及PSQI评分评估患者术后1周睡眠质量、VAS评分评价患者的术后0~48h疼痛情况,并统计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便秘、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QoR-15评分相较于术后24 h明显增高(P0.05);而术后24 h两组患者QoR-15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48 h丁丙诺啡组QoR-15评分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1周,丁丙诺啡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布托啡诺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在0~4分,无中度及重度疼痛,且随着镇痛泵的持续使用,两组均在术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的VAS评分低于术毕(T0)(P0.05);而两组比较,术毕及术后4 h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与布托啡诺组相比,丁丙诺啡组在T2、T3及T4的VAS评分低于布托啡诺组(P0.05)。两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丙诺啡可安全用于妇科全麻PCIA,且可以达到足够的镇痛效果及理想的恢复质量和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省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的基本情况和滥用特征。方法:自行设计丁丙诺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采用现况调查方法,由调查员对云南省4个州市的4种戒毒机构(强制戒毒所、劳教戒毒所、自愿戒毒机构和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门诊)于2006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海洛因滥用者进行一对一匿名填写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4452份,有1073份填写滥用过丁丙诺啡,占24.1%;有640份填写了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史,占14.4%。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者以21-40 a、初中文化程度(53.3%,341/640)、汉族(89.1%,570/640)、未婚(60.8%,389/640)、无业的男性为主(41.6%,266/640)。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方式:静脉注射;滥用的主要原因为:"替代海洛因",占59.2%(379/640),"寻求舒服欣快感觉",占39.7%(254/640),"缓解对海洛因的渴求",占27.0%(173/640)和受同伴影响",占24.7%(158/640)。丁丙诺啡等药物的主要来源(所列比例均为人次百分比,多项选择题的结果):私人诊所:占83.3%、零售药店:占74.6%,医院:占73.7%,同伴提供:占65.2%,成人用品店:占13.0%。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的危害:68.4%(438/640)出现过戒断症状;22.5%(144/640)出现过中毒休克症状。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者的主观欣快效应分值明显高于丁丙诺啡单一滥用者的分值,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云南省部分地区存在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问题,滥用的原因主要是替代。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已经给滥用者个体造成危害,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丁丙诺啡等多药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安慰剂和吗啡为对照,观察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当术后出现中等程度疼痛(VSA≥4分)时,分别给予安慰剂、丁丙诺啡0.2,0.4mg舌下含片或吗啡片剂10mg。给药后8h内,记录各观察点的疼痛程度差值、疼痛缓解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8例病人因未按计划用药被剔除,共有112例完成临床观察并进行分析。丁丙诺啡各组与吗啡组总的疼痛缓解程度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P<0.01),各观测点的疼痛程度差值和疼痛缓解程度也优于安慰剂组(P<0.05)。丁丙诺啡与吗啡组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但仅丁丙诺啡0.4mg组与安慰剂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丁丙诺啡舌下含片用于术后镇痛的效应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吗啡接近,可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丁丙诺啡伍用氟哌利多和咪达唑仑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丁丙诺啡用于术后病人皮下自控镇痛 (PCSA)伍用不同剂量的氟哌利多和咪达唑仑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ASAⅠ~Ⅲ级手术病150例 ,随机分成3组 :A组50例镇痛药液为咪达唑仑20mg加丁丙诺啡1mg;B组50例镇痛药液为咪达唑仑10mg加氟哌利多5mg加丁丙诺啡1mg;C组50例镇痛药液为咪达唑仑10mg加氟哌利多8mg加丁丙诺啡1mg加负荷量 (0.1mg丁丙诺啡加2mg氟哌利多 )。所有病人均采用100ml舒贝康一次性PCSA泵 ,术毕用套管针穿刺于三角肌皮下固定持续用药剂量2ml/h ,PCSA每次0.5ml ,锁定时间15分钟 ,实施PCSA后24小时专人巡视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呼吸抑制等 )。结果 :不良反应 :A~C组出现不同程度头晕、恶心、呕吐分别为50 %、30 %、10 % ,组间比较 (P<0 05)。镇痛效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0~10)评分 ,三组病人镇痛当天评为0~3分的分别为40 %、38 %、60 % ,A组与B组比较 (P>0.05) ,C组与A、B组比较 (P<0.05)。结论 :氟哌利多可明显减少丁丙诺啡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 ;实施PCSA前给负荷量可改善丁丙诺啡的镇痛效果 ,丁丙诺啡PCSA的最佳配伍是C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研究美沙酮口服液和丁丙诺啡对海洛因依赖者替代疗效,评价脱瘾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120病例分为美沙酮组80人和丁丙诺啡组40人,两组分别设置递减法给药方案,单盲法进行1疗程10次脱瘾治疗,以自编21项"戒断症状观察积分表"(ows)记录症状变化,以t检验比较2组OWS得分.结果 美沙酮治疗组0WS得分(7.01±6.26~21.40±10.57)比丁丙诺啡组得分(12.25±10.26~32.79±11.97)变化小;在治疗初期(第2、3次给药)得分低于丁丙诺啡组,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期(第9次给药)得分也低于丁丙诺啡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中期(第4~8次给药)2组0WS积分差异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2组在OWS量表中主要症状出现率也有一定差异.结论 美沙酮口服液替代法在剂量调整,快速缓解戒断症状,停药反应等方面优于丁丙诺啡替代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静脉和硬膜外丁丙诺啡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50例ASA Ⅰ~Ⅱ级全麻下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二组:患者完全清醒并诉切口疼痛时,V组经静脉注射丁丙诺啡0.2 mg,E组经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0.2 mg,记录镇痛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患者再次疼痛(VAS>5)时分别开启静脉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采用LCP模式.结果 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均满意,V组和E组镇痛起效时间分别为(9±3)min和(25±5)min,维持时间分别是(5.1±2.3)h和(12.3±4.5)h,E组明显长于V组(p<0.05);两组使用丁丙诺啡总量分别为(1.0±0.4)mg和(0.6±0.2)mg;4h及22h E组VAS评分较低.两组Rame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和硬膜外注射丁丙诺啡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安全而有效,静脉注射镇痛起效更快,硬膜外注射可减少其用药总量,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丁丙诺啡用于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丙诺啡 (bupreorphine ,盐酸叔丁啡 )属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 ,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 ,效果确切 ,副作用少。我院自 1996年开始运用丁丙诺啡和低浓度局麻药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配伍罗哌卡因用于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 ,将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盆腔、下肢手术的病人共 64例 ,平均年龄4 6 18± 8 77岁 ,男女比例为 1:4 ,体重 4 7~70kg ,ASA分级均为I~Ⅱ级。随机分为 4组 ,R组 (n =15 ) :0 12 5 %罗哌卡因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戒断体征的观察从分子水平研究吗啡依赖和戒断机理及丁丙诺啡对吗啡戒断的影响。方法··:观察吗啡戒断及经丁丙诺啡治疗大鼠的戒断体征 ;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其垂体阿黑皮源(POM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丁丙诺啡能有效减轻或消除戒断体征,吗啡依赖及戒断时大鼠垂体POMC -mRNA含量下降,丁丙诺啡对其影响不大。结论··:吗啡依赖和戒断抑制大鼠垂体POMC基因表达,丁丙诺啡能纠正吗啡躯体依赖,但从基因水平看丁丙诺啡可能也具有依赖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丁丙诺啡对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剖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注射生理盐水;盐酸丁丙诺啡3μg/kg组(B3组)缝皮前静脉注射3μg/kg盐酸丁丙诺啡;盐酸丁丙诺啡6μg/kg组(B6组)缝皮前静脉注射盐酸丁丙诺啡6μg/kg。所有患者均给予异丙酚、维库溴胺、芬太尼作为全麻诱导用药,气管插管后及手术中微泵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胺维持全麻及肌松。分别于术前、拔管时和拔管后5min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并对血压、呼吸、患者清醒程度、肢体运动进行评估。记录拔管时躁动的发生率及清醒时的拔管时间。结果C组血液动力学受影响较大,拔管时SBP和HR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盐酸丁丙诺啡B3组和B6组血液动力学较平稳,SBP、HR和SPO2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5min各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盐酸丁丙诺啡能减轻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机体应激反应,盐酸丁丙诺啡3μg/kg静脉注射即能很好的抑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