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调查的职业暴露中被刀、剪、针等锐器损伤及皮肤接触血液为主要危险因素,经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白族地区感染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性感染危害的发生。方法了解引起护士职业危险的因素,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违反操作规程和工作失误而造成自身感染。结果通过强化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措施及严格操作规程,使职业感染率降到最低。结论有效防止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徐登淑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37-2039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对职业性风险的认知水平及如何提高感染科护士自我防护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重钢总医院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心理状态。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96.4%。结果感染科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水平较低,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险为针头刺伤及病原体暴露,占81.1%(43/53);高达81.1%(43/53)护士暴露于患者飞沫和伤口分泌液。自我防护意识较差,35.8%(19/53)护士对于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来源于工作时老师、同事的提醒,71.7%(38/53)护士防护知识掌握不够。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风险认知的教育,注重对护士自我防护措施的培训,有助于降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同时,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疾病科是收治内、外、妇等各种类型疾病的综合科室,工作环境和性质给护士造成很大压力,针刺伤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尤其感染科护士易直接暴露于细菌、病毒、寄生虫之中,如何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是感染科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消除或减少职业暴露,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除危险因素。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1针刺伤的原因1.1缺乏防护意识: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由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护士职业暴露的相关问题,对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进行研究,探讨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方法研究护士在感染科工作中的危险,调查并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可靠措施进行解决。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护士被剪刀、针头和手术刀等利器所伤,进而接触到皮肤和血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通过对护士的相关培训和教学之后,与培训前相比,护士职业暴露率显著下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般而言,感染科护士在平日的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那么护士的心理承受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也会对其身心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应该对医护人员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最佳的方式保证护士远离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及相应对策。方法总结归纳感染科护理工作的损伤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感染科的护理工作具有高度危险因素,具体包括:物理性损伤因素、化学性损伤因素、生物性损伤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感染科特殊性、职业暴露上报体系不完善。措施:增强职业防护意识、职业损害的处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组织学习。结论感染科制订相关对策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防护对降低各种危害,更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我院对其护理人员50人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调查,针刺伤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3):572-575
目的:分析感染科医护人员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80例;将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作为常规管理的设定为对照组,2016年4—12月期间感染科医护人员以总结本科室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后制订有效地预防与管理措施管理的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管理对策。结果:感染科医护人员AIDS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有AIDS职业安全教育缺乏、侵袭性操作及医护人员恐惧心理等;对照组医护人员发生AIDS职业暴露1例,其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1.25%,观察组医护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两组医护人员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医护人员的AIDS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较多,如能尽早总结危险因素并制订有效地预防与管理措施,可更好地避免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采血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包括加强对采血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当职业暴露发生时所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医学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采血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采血护士要承受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血站在血液采集过程中职业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笔者就其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分析如下。1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1.1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由于采血护士主要是完成血液采集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U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对策,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方法通过对我院PICU42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PICU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情况。结果 PICU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重在预防。结论 PICU护士发生职业暴露者多,应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全面提高PICU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确保PICU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巍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31-933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在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仅使手术室护士的生活紧张、无规律,而且使手术室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当,会造成各种职业性损伤,直接影响到手术室护理质量。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新  薛芬 《医药论坛杂志》2011,(17):130-131
目的探讨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管理措施,对环境存在着一些职业危险因素,提出了在工作中要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与防护知识培训,抓制度、重落实,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结果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医院、科室应加强支持系统等,从而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结论感染科的护士关键是调整心理状态,高度重视消毒隔离,掌握职业防护知识,积极的防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护士HIV职业暴露的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玲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111-112
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而护士的职业技术操作常直接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本文通过分析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讨论HIV职业暴露的方式,提出在医疗护理环境中,护士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从而强调护士对HIV职业暴露的认识,提高自我主动防护的意识,避免和减少HIV职业性感染对护士安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手术室是医院重点科室,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救治的重任.手术室护士频繁接触各类患者,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应做好严密防护.笔者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作出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对职业危险及防护措施的学习,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从而保障了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妇产科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通过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我们对40名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妇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结论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苏琳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20-122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安全防护措施。方法:以两家三级甲医院138名在岗护士作为考察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其对职业暴露、职业防护现状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在某些问题上仍存在误区。结论:了解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做好日常防护,更好地保护自身及他人健康,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及对策。结果加强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危害的预防,提高防护对策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暴露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