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钩虫病不同防治方案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简便而有效的群众性防治钩虫病的方法,于1971—199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陆斡镇和太平乡采用单纯查治、查治结合粪管和全民服用甲苯达唑药盐3种防治方案观察其防治钩虫病的效果。结果:单纯查治法经过10年的实施,居民钩虫感染率从42.6%降至3.9%,地方感染程度克粪虫卵数(EPG)从 425.6个降至1.6个,再经查治未继续下降;查治结合粪管法经过7年的实施,居民感染率从58.7%降至10.9%,地方感染程度 EPG从111.5个下降至8.5个,中断查治3年后感染率回升至 14.5%;全民服用甲苯达唑药盐法分别采用服药 100mg/d·30d 和 50dmg/d·30 d 两种方案,服完后 1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从 36%、36%下降至 2%、1.3%、地方感染程度 EPG 从110.3个、246 个下降至 1.3个和 0.24个,经过3年的远期观察,感染率仍控制在 2%以下,感染程度 EPG在1个虫卵以下。上述结果表明全民服甲苯达唑药盐,其方法简便易行,能巩固防治效果、适用于群众性防治。  相似文献   

2.
甲苯达唑药盐防治钩虫病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广西博白县采用1.88、2.25、4.5‰和6.0‰甲苯达唑药盐每人200g,分别供应4个村庄的村民煮菜服用防治钩虫病的效果,并对重点治疗观察的病例进行了淘虫。结果表明,患者于服药盐10d 后未再见排出成虫,虫卵相继阴转;人群经2个疗程即可将钩虫感染率控制到1%以下。以2.25‰的甲苯达唑药盐治疗方案,驱虫效果比较满意,现场防治效果可靠,药物副反应少而轻,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3.
泰国南部的钩虫病严重流行,感染率高达76%,因而自1989年起,曾在农村广泛地实施了一项钩虫病防治计划,包括以甲苯达唑300mg单剂对人群进行化疗,一年二次,以及广泛的卫生宣传教育。每年约耗资120万美元。本研究旨在对此防治计划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甲苯达唑药盐防治钩虫病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广西上林县用甲苯达唑药盐,分0.6%、0.3%、0.15%三个浓度分别供I、Ⅱ、Ⅲ组居民作生活盐食用,每人服药盐500g,约服用30d,每人服用甲苯达唑总量I、Ⅱ、和Ⅲ组分别为3g,1.5g和0.75g,每年进行一次,共三次,以防治钩虫病。结果三组居民钩虫感染率从服药盐前的71.1%、57.9%和61.6%均降至0。停止服药后经4-5年的远期效果考核,三个组的居民钩虫感染率和土壤钩蚴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广西上林县用甲苯达唑药盐,分0.6%、0.3%、0.15%三个浓度分别供Ⅰ、Ⅱ、Ⅲ组居民作生活盐食用,每人服药盐500g,约服用30d,每人服用甲苯达唑总量Ⅰ、Ⅱ和Ⅲ组分别为3g、1.5g和0.75g,每年进行一次,共三次,以防治钩虫病。结果三组居民钩虫感染率从服药盐前的71.1%、57.9%和61.6%均降至0。停止服药后,经4~5年的远期效果考核,三个组的居民钩虫感染率和土壤钩蚴阳性率均为0。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幼儿普服甲苯达唑药盐(下简称甲盐)后蛲虫感染情况,我们于1990年10月对普服1次甲盐(3‰,150g)后1年的玉林市机关幼儿园4~6岁的幼儿,采用透明胶纸拭擦法(阴性者连检3次)进行了调查。结果普服甲盐前曾查758人,其中男性424人,女334人,蛲虫感染率分别为60.8%和60.2%;服甲盐1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防治钩虫病的治疗方案,1985-1990年在合川县观察阿苯达唑防治钩虫病的效果。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大石乡双石村四、七社村民。共观察84户286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55人。2药物与剂量甲苯达唑系湖北仙桃市第一制药厂生产,批号:33...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清我县蛔虫感染情况和探索控制蛔虫感染的方法,我们于1976年7月在有代表性的乡、村和不同人群中开展了蛔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并于1985年9月始采用甲苯达唑药盐(以下称甲盐)进行驱虫实验和控制蛔虫感染的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防治钩虫、蛔虫和鞭虫病简便有效的方法,我们于1985年在广西容县红石村用甲苯达唑药盐进行现场驱虫观察。一、材料和方法用汉江制药厂生产的甲苯达唑原粉按每人每天服30、40、50mg,连服15d的药量,与每人总量250g食盐充分混合,供全村居民食用15d。食用药盐前和用药盐后两周均用改良洪氏虫卵计数法对一周岁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达唑的驱钩虫效果,我们于1986年10月至1987年4月在四川省内江县永安乡,采用3d疗法,对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达唑(每片含C型甲苯达唑100mg和盐酸左旋咪唑25mg)的近期(治后2周)和远期(治后20周)疗效进行了现场观察。 234例中男性105例,女性129例,年龄15~70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90、1991年连续两年在北流县幼儿园,用甲苯达唑药糖(简称甲糖)进行了控制蛲虫感染的效果观察。一、材料与方法 (一)检查方法每学期防治前、后均用透明胶纸肛试法,于晨间进行检查。第一学期初和最后疗毕各连查3d,其间每学期防治前、后各查1d,以虫卵阴转判断疗效。 (二)防治及观察方法用汉江制药厂生产的甲苯达唑原粉,与当地糖果厂联系,按每粒含量40mg压成糖果,一切生产过程由我们监制。幼儿园全部儿童和老师每学期初和学期末服两疗程甲糖,连续观察两年。并选择7名蛲虫感染儿童,服药后次日每天留全粪淘虫,  相似文献   

12.
甲苯达唑药盐控制肠道线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广西博白县采用1.13‰、2.25‰和4.5‰甲苯达唑药盐各200g分别供应村民煮菜服用,驱除肠道线虫的效果。结果表明,2.25‰200g药盐治疗方案,甲苯达唑总剂量450mg驱除钩虫的效果比较满意,选择钩虫重度感染者4例进行淘虫观察,患者于服甲苯在唑药盐后10d内排出钩虫成虫416条,虫卵亦全部阴转;现场防治采用每年1个疗程,连续4年,钩虫感染率可从67.9%降至0.6%,停止防治措施3  相似文献   

13.
在儿童中,蛲虫感染十分常见,尤以城镇幼托机构集体居住的儿童感染率为高。由于蛲虫生活史简单、相互感染或重复感染的机会多,控制比较困难。 为了探索控制蛲虫感染的有效方法,我们自1987年以来,曾在广西商业厅、卫生厅和军区等3个幼儿园(编号A、B、C),对甲苯达唑药盐(简称甲盐)控制蛲  相似文献   

14.
甲苯达唑药盐防治3种线虫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1981年在广西武鸣县覃李村开展防治钩虫病试点工作,自1971至1984年4月,曾使用灭虫宁、左旋咪唑、甲苯达唑和噻嘧啶等药物治疗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结果人群的钩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从42.6%和80.1%降至3.9%和48.7%,经钩虫...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广西博白县采用1.13‰、2.25‰和4.5‰甲苯达唑药盐各200 g 分别供应村民煮菜服用,驱除肠道线虫的效果。结果表明,2.25‰ 200 g 药盐治疗方案,甲苯达唑总剂量450 m g 驱除钩虫的效果比较满意。选择钩虫重度感染者4 例进行淘虫观察,患者于服甲苯达唑药盐后 10 d 内排出钩虫成虫416 条,虫卵亦全部阴转;现场防治采用每年1 个疗程,连续4 年,钩虫感染率可从67.9% 降至0.6% ,停止防治措施3 年和6 年,钩虫感染率仍分别维持在 1.5% 和3.8% ,远期效果稳定。上述3 个治疗方案,无论哪1 个方案,在现场防治中只需1 个疗程,蛔虫感染率即从 80.6% ~85.5% 降至 1% 以下,但1 年后感染率又回升到49.6% ~56.7% 。在高度流行区如何防止新感染,是控制蛔虫感染亟待解决的课题。3 个治疗方案对控制鞭虫感染均有一定效果,但总的看来,药物总量尚属偏低。  相似文献   

16.
钩虫“再感染”的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钩虫病防治工作中,反复感染钩虫是防治工作难以巩固和取得成效的原因。以往,钩虫的再感染归因于粪便管理不善,污染土壤。但实践证明粪便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并且也不能在阻断钩虫病传播上起决定性作用。为了说明钩虫幼虫在人体内的滞留移行现象,我们于1987—1989年,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八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中肠道线虫病防治指标取得经验,于1989-1993年在南川市及涪陵市设点,开展了阿苯达唑药盐控制肠道线虫感染的研究。材料与方法药物来源及药盐配制1 阿苯达唑(albendazole,ALB)原粉和片剂,均由湖北省仙桃市第一制药厂生产,片剂(ALB)每片200mg。原粉配制的药盐简写ALBY。2 甲苯达唑(mebendazole,MBE)原粉为陕西汉江制药厂生产,配制的药盐简写MBEY。3 噻嘧啶(pyrantelpamoate,PP)为杭州民生制药厂生产,每片300mg(含基质100mg)4 药盐配制,按每人疗程的药总量加入250g食盐,反复过…  相似文献   

18.
甲苯达唑药盐防治钩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4~198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5401人口范围内,用甲苯达唑伴食盐(简称药盐)供全民服用。平均每人每天服甲苯达唑40mg,连服15~20d后,钩虫卵阴转率为92.3~94.4%;50、100和200mg/d×30d各剂量组的钩虫卵阴转率均达100%。试点居民服2个疗程后钩虫感染率从原来的57.9~71.1%下降到1%以下。上述一次剂量蛔虫卵阴转率高达99.1~100%;100mg/d×30d的鞭虫卵阴转率为97.6%。药盐副反应轻微,无需药物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左旋米唑、阿苯达唑、吡喹酮、甲苯达唑和阿米登太治疗小鼠体内十二指肠钩虫移行期幼虫的疗效。左旋米唑每天34m/kg×3d和阿苯达唑每天181.4mg/kg×5d,治疗钩虫移行期幼虫,其幼虫减少率分别为97.3和97.5%。本研究结果为钩虫病流行区治疗钩虫移行期幼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阿苯达唑和复方甲苯咪唑均属广谱、高效、低毒驱肠道寄生线虫药,据报道,其对蛔虫和蛲虫有良好的驱除效果,对钩虫疗效也较好。为了探索控制蛲虫感染的有效方法,1987—1988年我们曾在浦北县的两所幼儿园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