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一种新型双陷波超宽带单极子贴片天线,辐射贴片为酒杯型天线结构,采用对底部边缘开槽曲流的办法,实现了良好超宽带天线性能。同时对辐射贴片加载了U形和C形缝隙,分别在3.5 GHz和5.5 GHz处产生陷波。利用HFSS软件对所设计天线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在超宽带范围内能有效抑制双陷波能力,并且在通带范围有良好辐射和稳定增益特性。其天线尺寸为33 mm×26 mm×0.74 mm,便于集成在电路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设计一种新型双陷波超宽带单极子贴片天线,辐射贴片为酒杯型天线结构,采用对底部边缘开槽曲流的办法,实现了良好超宽带天线性能。同时对辐射贴片加载了U形和C形缝隙,分别在3.5 GHz和5.5 GHz处产生陷波。利用HFSS软件对所设计天线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在超宽带范围内能有效抑制双陷波能力,并且在通带范围有良好辐射和稳定增益特性。其天线尺寸为33 mmX26 mmX0.74 mm,便于集成在电路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4.
李晓东 《电子科技》2014,27(3):77-79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通过在介质基板上添加锥形辐射贴片,天线可以覆盖超宽带通信频段。在辐射贴片上引入上、下两个锥形缝隙结构,可以实现3.5 GHz、5.5 GHz的双陷波特性。天线实测模型电压驻波比<2的阻抗带宽是2.56~10.61 GHz,其中3.18~3.76 GHz和4.4~5.75 GHz具有陷波特性。测试表明,天线在工作频带内具有全向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5.
6.
7.
一种新型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永忠  李萍   《电子器件》2007,30(3):804-807
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H形双面印刷超宽带单极子天线.通过采用FDTD建模和HFSS软件仿真分析发现,适当调整天线凹槽的长宽和改变馈电结构可以调整天线的中心频率与带宽.由此设计制作了这种天线,并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厚度为0.15 cm的介质基片上,双面印刷的H型单极子天线, 实测带宽可达53 %(VSWR<2.0), 中心频率处增益达2.88 dB.  相似文献   

8.
全旭林  李融林 《电子学报》2014,42(1):187-190
 基于环天线-偶极子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宽带全向圆极化天线.天线包含四对围绕圆柱放置的倾斜振子和一个宽带馈电网络.每对振子包含一个主辐射振子和一个用以增加带宽的寄生振子.馈电网络包括四个宽带巴伦和一个阻抗匹配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15-dB回波损耗带宽和3-dB轴比带宽分别为31%(1.68-2.31GHz)和30%(1.7-2.3GHz),水平面不圆度小于1dB.  相似文献   

9.
首先提出了一种小型超宽带酒杯形单极子天线结构,采用对接地板做切角处理和辐射贴片的曲流处理,提高了宽频天线性能。通过HFSS数值模拟仿真,该天线主抗带宽为3.08~11.18GHz,覆盖了FCC建议的频段。在整个频段内辐射方向图E面和H面具有良好方向图稳定性,满足了超宽带通信对天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一种新型双陷波超宽带天线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新型双陷波超宽带印刷天线。辐射贴片底部为梯形结构,实现了良好的阻抗匹配。通过在贴片上加载两个U型缝隙,分别在中心频率3.5GHz和5.5GHz处产生陷波。比较陷波前后天线表面电流密度,并用传输线理论对陷波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天线实测与仿真结果吻合,通带内天线辐射效果良好,陷波频段内增益下降超过5dB,达到了陷波抑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现存的一些窄带通信系统对超宽带天线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具有双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结构。由于采用了渐变式阶梯阻抗匹配结构作为超宽带基础天线的馈电,使天线具有了宽阻抗匹配能力。通过在基础天线背面附加双偏T寄生单元和在辐射贴片上开窗的联合方法,实现了超宽带天线的双陷波特性。天线电流分布结果可以完全反映出在陷波频率下两种方法的谐振抑制作用,而且实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天线对 WLAN(5.15~5.825 GHz) 和WiMAX(3.4~3.69 GHz)频段的信号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同时在工作频段内表现出较好的全向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     
  相似文献   

16.
行业资讯     
  相似文献   

17.
18.
前言     
  相似文献   

19.
理事会     
  相似文献   

20.
数据通信     
《现代传输》2014,(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