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柯贤洲 《中国热带医学》2014,(12):1545-1546
目的回顾黄石市2012年一起霍乱暴发疫情应急处置经过,为今后科学防控霍乱疫情积累经验。方法调查所有聚餐人员及病例密切接触者,采集肛拭或大便培养鉴定霍乱弧菌,按《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诊断病例;对疫点环境和污染食品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采取控制措施。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9例霍乱确诊病例,33例临床诊断病例,13例带菌者。所有患者和带菌者均有在同一酒店进餐史,且在该酒店帮厨和服务员中发现带菌者,酒店食品采样中也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检出毒力基因,且与病人菌株PFGE图谱相同,提示具有同源性。结论此次疫情是一起因酒店食品污染引起的霍乱暴发疫情,经过对患者和带菌者的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居家医学观察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庆市2002年霍乱疫情流行特点及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的霍乱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肛拭和(或)大便取样,进行霍乱弧菌培养分离和鉴定。结果全市发生霍乱疫情23起,确诊病例173例,死亡5例,带菌者101人。霍乱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884/10万、0.558/10万、0.016/10万、2.89%。病例相对集中在渝西地区,6~8月为发病高峰,以农民发病为主。食物因素引起的病例数显著高于其它传播因素(U=6.62,P<0.01)。优势流行菌型为埃尔托霍乱弧菌稻叶1d菌型,同时首次出现霍乱弧菌O139群。结论重庆市霍乱传播方式以食源性传播为主,流行株发生改变,应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和减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一起霍乱散发疫情的调查处置的经验和教训,完善霍乱防控措施。方法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调查,按照霍乱防控预案结合实际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防控效果和疫情风险控制进行评估。结果从病例粪便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RT-PCR检测菌株etxAB毒力基因阳性。密切接触者肛拭子或粪便标本及外环境样品均未检出霍乱弧菌。病例治愈,未发生二代病例,有效控制了疫情,处置及时规范。结论应对霍乱疫情,诊断及时、应急处置得当,是快速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潞西市1998年发生的霍乱疫情。方法: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调查和检验。结果:采样908份,检出小川型霍乱弧菌106株,发生病例21例,死亡1例;检出健康带菌13例,流行历时近2mo。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疫情发现不及时,措施不得力,会导致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5.
13起O139型霍乱疫情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O139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聚餐人员及其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以肛拭和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按国家标准诊断病人和带菌者,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13起疫情暴露者3107人,感染率为12.49%,罹患率为2.90%,带菌率为9.59%;暴发疫情12起;各起疫情均与聚餐有关,均有食用虾或甲鱼史,4起疫情从虾或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2起疫情从餐具或剩余食品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病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中重度病例占47.73%。结论甲鱼或虾携带O139霍乱弧菌.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是预防O139霍乱食源性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总结霍乱疫情在该地区的流行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样本398份进行培养,查出霍乱病人和带菌者以及传播途径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霍乱病人8例,带菌者5例,井水和苍蝇中均检出霍乱弧菌。结论 该次霍乱疫情是由于人员频繁流动而传入,后经水、苍蝇、生活接触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营口市霍乱监测结果,为预防霍乱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霍乱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对监测样品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结果:营口市霍乱病例的发生主要是输入型病例传播的结果。结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预防霍乱在营口地区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2008年霍乱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福建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全省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开展腹泻病人监测,沿海6个设区市4~10月份同时开展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监测。结果2008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共监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4454份,发现6例霍乱病人,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2008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检测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标本23077份,共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135株,总阳性率为0.58%,其中O1群稻叶型102株,O1群小川型31株,O139群霍乱弧菌2株,均为非产毒株。对霍乱弧菌的敏感药物仍为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结论开展霍乱监测是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牛蛙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以及加大外环境检索力度和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霍乱流行规律,为政府预防控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搜集2002-2011年霍乱疫情发生信息资料,分析霍乱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所采取的措施,评估效果。结果:2002-2011年间安县发生的三起霍乱疫情均为农村群体聚餐,菌群为霍乱弧菌0139,菜品中均有甲鱼,在三起霍乱疫情发生中有两起怀疑感染来源于甲鱼,其中一起从同一批次的甲鱼中检出霍乱弧菌0139与病例同源,为厨师未按生熟食品分开进行加工制作,导致食品交叉污染所致。结论:加强农村群体聚餐、农村厨师的管理,规范厨师加工制作食品,避免食物交叉污染,加强居民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监测,在防控策略上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是预防控制霍乱等消化道传染病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了解琼山区海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制订霍乱防控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琼山区腹泻病人,海水产品,公共厕所、污水排泄处、池塘水可疑井水等采样,依据《霍乱弧菌手册》(第5版)、WS289-2008进行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从腹泻病人中检出2株霍乱弧菌,均为小川型。结论虽然2009-2010年琼山区海水产品、外环境、腹泻病人霍乱弧菌监测的阳性率为零,但2008年检出2例阳性霍乱病例,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按照海南省零乱监测与控制工作方案认真执行,预防霍乱在我区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一起食源性霍乱暴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查清霍乱暴发特征和因素 ,控制流行。方法 调查所有就餐及其接触者 ,同时肛拭采样培养鉴定霍乱弧菌 ,按《霍乱防治手册》的标准确诊病人 ;对疫点环境采样培养分离霍乱弧菌 ;并采取控制措施。结果 共发病 5 5例 ,死亡 1例 ,病原学诊断 5例 (稻叶型 ) ,临床诊断 5 0例。 3次聚餐者罹患率为 15 76% ,未就餐者为 0 80 % ,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1) ;仅参加第 1、第 2、第 3次聚餐者罹患率分别为 17 5 0 %、0 0 0 %、3 0 3 % ,以第 1次为高 (P <0 0 5 )。结论 首次聚餐可能是导致暴发的主要原因 ,可能为首发病例带菌 ,操作拌凉菜污染食品所致 ,其次与疫情报告晚以及措施落实不及时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湖南省衡阳市O_(139)霍乱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查明 2 0 0 3年接连发生的 9起O13 9霍乱疫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各起疫情间的内在联系 ,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PFGE对分离的O13 9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结果 各起疫情间的人群之间无生活往来和接触 ,无家庭聚集性 ,疫区在地理方面无联系 ,以前均未发生过霍乱疫情 ,当地人群无腹泻病大面积流行 ,外环境污染率低 ,参与聚餐和食用剩菜人员培养阳性率高 ,厨师带菌污染食物的可能性很小。聚餐的共同食物———甲鱼主要来源于同一市场 ,疫情间菌株PFGE图谱基本一致。 结论 这几起疫情之间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连续传播 ,为通过食物传播引起 ,最可疑的食物是甲鱼。食品制作时生熟未彻底分开是造成食物污染的原因。提示在今后的O13 9群霍乱防制工作中要重点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监测 ,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的卫生指导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福建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全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开展腹泻病人监测,各级霍乱监测点4~11月份同时开展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监测.结果 2009~2011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共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56922份,发现5例霍乱实验室确诊病人.2009~2011年福建省各级霍乱监测点检测水体及海水产品等食品标本62471份,共检出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102株,总阳性率为0.16%,其中O1群稻叶型85株,O1群小川型17株,均为非产毒株.结论 开展霍乱监测是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牛蛙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以及加大外环境检索力度和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008年儋州市沿海一带发生的一起霍乱局部流行的调查分析,探讨霍乱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方法对2008年儋州市发生的霍乱局部流行所有霍乱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调查表和相关的检测信息,以及外环境的气象资料、人口学资料和流行区当地居民卫生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结合现场调查,对当时疫情发生的成因及采取的对策和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测方法采用碱性蛋白胨霍乱弧菌增菌液进行增菌,然后做细菌分离,对分离出来的霍乱弧菌进行毒素鉴定,以判别是否是流行毒株。结果儋州市累计发生34例霍乱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的29例,临床诊断(疑似病例)5例,无死亡病例。首例病人于9月30日发生,最后1例病例于10月31日发生,11月1日以后不再出现新的病例,本次霍乱流行是在强台风后发生,灾区有90%的水井因海水倒灌而被淹没,外环境调查检测的结果证明,灾后外环境水体检测到霍乱弧菌。结论对流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强台风引起北部湾海水倒灌,污染了沿海一带岸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水源,导致的一起霍乱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2005年霍乱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掌握湖南省霍乱流行规律和霍乱弧菌在环境水体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为指导今后的霍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动监测、被动监测、专项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方法对湖南省的腹泻病人、环境水体、水产品、食品、霍乱疲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05年湖南省腹泻病人检索阳性率为0.02%,全部为O139群;外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率为0.04%,18份阳性标本中主要为水体8份,水产品8份;全年共发生霍乱瘦情13起。其中11起与聚餐有关,共报告病例43例,带菌者29例,均为0139群;所检测其中20株O138霍乱孤菌均为产毒株;从病人、带菌者、甲鱼中分离的139霍乱菌株高度同源。结论 开展霍乱疫源监测是早期发现疲情、厦时掌握疲情动态的重要措施,今后应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扣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卫生指导和管理,以及加大外环境的检索力度扣加强各种水体的消毒措施,防止疫情通过水体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预防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昌江县某电厂2016年3月份发生的一起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该电厂第一食堂就餐人员及食堂员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病例41例(含病例搜索),罹患率为1.64%。采集就餐人员病例和食堂员工肛拭子37份标本,其中10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GⅠ型8份、GⅡ型2份),10份阳性标本中6例为患者(注:食堂员工4例、到食堂就餐人员2例) 、4例为隐性感染者。经对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居家隔离治疗,终末消毒食堂餐具、厨房、餐厅等疫点、疫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 本起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可疑的传播途径是食堂员工感染了诺如病毒,在食堂工作过程中,污染了食物、食堂的环境等,导致食堂其他员工和到食堂就餐人员被感染而引起暴发疫情。严格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检查,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中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为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的卫生监管与霍乱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广州市人口分布情况、地域分布特点、食品生产、流通与消费水平等因素选择广州市5个行政区的超市、农贸/肉菜市场、批发市场及汕头市某养殖场,于2019年3月、5月、8月、10月及11月按随机抽样方法采集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活牛蛙与活甲鱼),参照《霍乱防治手册》的方法要求进行霍乱弧菌的检测。 结果 共采集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127份,霍乱弧菌总阳性率为4.72%(6/127);蛙类霍乱弧菌阳性率为6.90%(6/87),甲鱼中未检出霍乱弧菌。从采样区域看,阳性样品来自荔湾区、白云区与汕头市;从采样场所看,阳性样品采自农贸/肉菜市场、批发市场及养殖场;从样品产地看,6份阳性样品主要采自本省其他市及省外;从采样时间看,仅10月和11月检出霍乱弧菌;霍乱弧菌阳性样品在不同区域、场所、产地及月份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到的6株霍乱菌株血清型均为O1群稻叶型,毒力基因(ctxA)为阴性。 结论 广州市两栖及爬行类动物食品霍乱弧菌总体污染水平较低,建议加强对蛙类养殖环节的霍乱弧菌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自贡市2017年1例O139霍乱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对全市水产市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水产养殖聚集地开展霍乱监测。结果 从病例粪便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RT-PCR检测菌株ctxAB毒力基因阳性。从病例就业的餐馆甲鱼供应水产经营部盛装活甲鱼水、病家厕所余水标本中均培养出O139霍乱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检测显示,病例粪便与病家厕所余水中所分离的霍乱弧菌相似度评价值为100%,与盛装活甲鱼水中所分离的霍乱弧菌相似度评价值为94.7%,为同源菌株。水产市场和外环境监测未发现霍乱阳性标本。结论 本病例在餐厅处理被O139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过程中受到感染。被污染甲鱼来自外地,未构成本地传播。应加强餐饮业工作人员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和个人防护宣传,从业人员在处理高风险水产食材处理工作时应做好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