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介绍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的扫描技术和影像学征象,评价其在静脉血栓栓塞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和优势。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8-01/2007-10与静脉血栓栓塞和肺血栓栓塞的诊断相关的英文文章,检索词“venous thromboembolism,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CT angiography”;同时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 2007-10相关中文文章,检索词“静脉血栓栓塞,CT血管造影,诊断”。通过检索得到228篇相关文献,纳入24篇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献。 结果:多排螺旋CT利用多排采集技术,结合高质量的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远端分支,使肺栓塞的诊断进一步达到了亚段水平。薄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与肺动脉血管造影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且在排除急性肺栓塞时,螺旋CT有可能替代核素扫描成为检查的首选。 结论: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不遗漏小病灶。螺旋CT血管造影是静脉血栓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膜瘤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多排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48例CT、MRI临床证实为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检查,其中病变位于矢状窦镰旁17例、蝶骨嵴12例、嗅沟7例、小脑幕6例、鞍结节4例、桥小脑角2例。CTA图像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彩色表面阴影显示法(SSD)3种处理技术。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切割及相关测量,模拟最佳手术入路,对其影像学特点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D-CTA能清楚显示脑膜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和静脉窦的开放程度,为术中正确处理静脉窦提供可靠的信息。可以模拟手术入路时观察到的血管,为手术前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了重要信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论3D-CTA提供了脑膜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可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大血管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模拟手术路径,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对比剂(Ultravist优维显370)50~60mL,注射速度为5.0~5.5mL/s。扫描条件:层厚0.5mm,螺距1∶1,管电压120kV,管电流480mA。并对扫描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必要时利用血管探针及斑块分析软件对责任病灶重点处理。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4例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19例单纯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16例单纯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7例右侧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5例左侧大脑后动脉斑块形成,管腔中-重度狭窄或者次全闭塞;其余5例未见明显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结论 CT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准确的评估脑血管的状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癒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力,一直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此项技术存在侵袭性,检查费用高且时间长,以及1%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缺陷。近年来,随着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的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mutiple plane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透视(volume rendering,VR)和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等重建方法提供二维和三维图像,从而清晰地显示动脉瘤自身的形态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室出血,9例两次以上脑出血,分别作头颅CT平扫与CTA,观察其出血病因。结果 CT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阳性率达90%,其中检出动脉瘤41例(82%),动静脉畸形3例(6%),血管发育不良1例(2%),结论 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方面具有安全,快捷,有效,无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手术和栓塞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AN)手术和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11例行CTA检查并进行了手术或栓塞治疗的AN,196例患者同期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所有患者根据CTA的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和指导手术或栓塞的进行.结果 7例CTA出现技术性失误,其余CTA影像均被手术或栓塞所证实.CTA发现了DSA漏诊的2例小型AN.CTA提供的AN的部位、瘤体、瘤颈、瘤体/瘤颈比等参数,有利于早期确定治疗方案.66例行夹闭术,依据CTA所模拟的手术入路影像均可顺利找到AN,CTA能有效地提供AN与载瘤动脉、周围分支及颅底骨结构之间的三维关系信息.145例行栓塞治疗,CTA的结果均被DSA所证实,对前交通、基底动脉顶端AN,CTA均准确指导导引导管进入的方向,能清晰显示瘤颈的投射角度和瘤体瘤颈比,辅助确定工作角度和是否需要支架植入.结论 CTA有助于AN治疗方案地迅速确定,为早期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和指导信息,对AN手术或栓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头部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42例进行头部CT血管造影。结果检查成功率100%。其中4例检查时感头晕、恶心,经对症处理后检查顺利进行。结论为使检查顺利,护理操作必须规范化、程序化并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评估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SCTA)在颅底肿瘤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CT、MRI临床证实为颅底肿瘤患者采用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行3D图像重建,12例行伪彩SSD重建用以模拟手术入路,同期10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例行神经导航手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结果3D-SCTA能清楚显示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为手术前选择手术入路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3D-SCTA提供了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空间图像,为常规二维影像的补充,对颅底肿瘤手术前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行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6~74岁,平均58.4岁。MSCTA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及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血管显示。结果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MSCTA发现34个,DSA发现35个,准确率分别是89.5%和92.1%。两者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配对χ2检验,P>0.05)。结论与DSA相比,MSCTA不仅可以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并能精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方向,以及与邻近血管和骨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弥补DSA检查的不足,对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一、多层螺旋CT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指采用宽探测器技术,即探测器排列数增加,具有4层以上探测器的螺旋CT。它是在1998年北美放射年会上首次正式推出的,是继1972年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进入临床应用和1991年单层螺旋CT(single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SSCT)研制成功之后,CT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常规螺旋CT扫描采用准直宽的扇形X线束,单排探测器,每旋转1w得到1个层面图像。而MSCT采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X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4-12/2007-08收治的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43例,采用GE Light Speed 16扫描机进行常规行上腹部CT平扫加3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多平面重建法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评价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技术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 结果:43例患者中,肝静脉阻塞(狭窄)24例(55.8%),下腔静脉阻塞(狭窄)6例(14.0%),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狭窄)13例。Budd-Chiari综合征肝实质典型的强化方式表现为首先出现在肝门区和尾状叶的、以肝内门静脉小支为中心的斑片状强化,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29例)。 结论: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  相似文献   

12.
背景:许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金标准对照观察的临床诊断实验,于2005-06/2006-03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5-06/2006-0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个月内先后行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诊断或可疑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8例。 方法: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目测直径法,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多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定量评价。分别对28例患者的280个节段进行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纳入的2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依节段计算多层螺旋CT的准确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5%,97.6%,86.8%和84.3%。若去除其中31个冠状动脉节段由于严重钙化而影响诊断的因素,则多层螺旋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分别为66.7%,98.6%,90.3%和93.6%。 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尤其针对筛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言有较好的前景,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碘对比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亦受到广泛关注。在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使用低浓度低剂量碘对比剂降低人体毒副反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目的:验证低浓度低剂量碘对比剂在犬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 方法:将3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370,350,300 mgI/mL)分别分成高、中、低剂量组(1.50,1.25,1.00 mL/kg),共9个实验组。对3只家犬进行多层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重复扫描,每组扫描8次。原始数据进行三维成像,包括容积重现、多平面重建;二维成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血管边缘及血管分支显影情况进行评分。 结果与结论:各实验组多层螺旋CT犬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血管边缘及分值情况评分结果显示,血管边缘显示良好(评分>2分),血管分支显示良好(评分>3分)。犬颈部动脉边缘显影情况及分支显影情况的评分结果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其Kappa值分别为0.799,0.733。9个实验组间动脉边缘及分支显影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应用低浓度低剂量碘对比剂可获得良好的多层螺旋CT犬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 关键词:碘对比剂;颈动脉;CT血管成像;动物实验;低浓度;低剂量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颅脑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推广使用,使以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为目的的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MSCT perfusion imaging)逐渐变为现实,为综合应用CT扫描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具潜力的、适用面广的影像检查新技术。一、CT脑灌注成像理论基础1.脑灌注成像理论的形成:在198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多层螺旋CT具有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及各向同性的成像功能,在血管成像上有很多优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评价的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以肝移植受者肝脏血管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于2003-10/2006-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完成。 对象:选择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27例,年龄31~67岁,男17例,女10例。 方法:轴位螺旋扫描范围为膈顶上方2 cm至双肾下极以下。电压120 kV,动脉期准直0.75 mm,平扫、门脉期、肝静脉期准直1.5 cm;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注射速度为3 mL/s,三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0~25 s,50~55 s,75~80 s。重建增强的薄层图像序列,动脉期层厚1 mm,间隔0.7 mm;门脉期、肝静脉期层厚2 mm,间隔1 mm。将图像序列传入后处理工作站,以MIP、VR等方式显示腹腔干系、门脉系、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的三维结构。 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前后患者血管三维结构。 结果:移植前所有患者腹腔干系均得到良好显示,21例肝动脉走形正常,6例患者肝动脉变异,其中门静脉海绵样变2例,门脉多发血栓1例,因不适宜手术此3例未进行肝移植。24例患者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结构显示清楚,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18例,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2例。17例肝移植后CT血管成像发现肝动脉吻合口部狭窄2例,门脉高压侧支迂曲缓解10例,另7例患者因检查费用问题选择B超检查。 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肝移植患者移植前后血管结构,对适宜手术的病例筛选、指导手术方案及移植后血管结构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扫描数据在ADW 4.3工作站用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后重建。结果34例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76段,闭塞2段,动脉瘤5例;血管异常起源3例,正常者14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薄多层螺旋CT和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TB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检查资料,均于伤后6 h内行超薄多层螺旋CT(MSCT)和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全部病例于伤后2~3 d动态复查MSCT明确诊断,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评价。结果在MSCT与CTP这两种检测方法中,CTP在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的诊断中优于超薄MSCT(P0.05),并且病灶周围低灌注区域大于超薄MSCT。结论 CTP对于急性颅脑外伤早期和微小损伤的诊断优于超薄MSCT,同时可以反映脑组织的灌注情况,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随心血管支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以及支架再狭窄等问题不断出现,利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术后的随访,对不同的心血管支架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生物相容性特点,对心血管支架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12 h内行头CT平扫、CTP、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灌注缺损区CBF、CBV、MTT各参数值,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并于发病2~7 d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C T平扫未发现异常,14例可见腔隙梗死灶或软化灶,1例可见脑梗死早期低密度改变。10例C T P未见明显异常,20例C T P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小不等的灌注减低区,18例可见不同范围缺血半暗带。CTA 显示1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CTA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显示缺血半暗带,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