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分析62例(96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致病因素选择相应治疗方案,经3个月保守治疗仍无效者予外科介入。结果: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为主要病因者35例(54耳),急性或慢性鼻窦炎为主要病因者14例(21耳),单纯腺样体病理性肥大者5例(10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病因者8例(11耳);经保守治疗73耳痊愈,23耳经鼓膜切开或鼓膜置管及腺样体切除术后痊愈。结论:本病最常见致病因素为腺样体肥大伴鼻窦感染,大多可经保守治疗痊愈,鼓膜植管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加压注药和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1999年1月~2004年9月经鼓膜穿刺、鼓室加压注药和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36例(168耳)。结果治愈129耳(76.8%),有效30耳(17.9%),无效9例(5.3%),总有效率94.7%。结论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加压注药和负压吸引疗法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110耳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治疗,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对110耳(68例)SOM采取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等方法排出中耳积液进行治疗。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总有效率,鼓膜穿刺69.1%,彭膜切开93.7%,鼓膜置管94.5%。结论: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治疗,方可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降低复发率,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选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经药物针吸等保守治疗无效)108例,120耳.在鼻内窥镜导引下切开鼓膜,然后注入药液放入硅胶管.结果显效99耳,有效21耳,无效0耳.结论鼻内窥镜下中耳腔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鼓膜切开药物灌洗治疗组(切开组)与穿刺药物灌洗治疗组(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鼓膜颜色恢复时间、气导阈值和治愈率。结果切开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时间和鼓膜颜色恢复时间均早于穿刺组患者(P〈0.01),前者的气导阈值亦比后者小(P〈0.01);鼓膜切开组的显效率高于穿刺治疗组(P〈0.05)。结论经耳内镜鼓膜切开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优于耳内镜鼓膜穿刺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49例(68耳)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鼓膜穿刺抽出黏稠分泌物的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6个月~4年,治愈及有效63耳。结论: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对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35例(55耳)鼻咽癌放疗后经保守治疗、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抽液冲洗无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并随访3月~6.5年,对听力、头痛、耳闷、耳鸣等症状术前、术后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治愈9耳,治愈率16.36%,有效44耳,占80.00%,总有效率96.36%,鼓膜穿孔6耳,占10.90%. 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之一,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同时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尽早实施鼓膜置管术,对术后复发者,可反复实施该手术.  相似文献   

8.
杨琪 《当代医学》2013,(21):106-107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78耳)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及鼓室内药物注射治疗后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6个月,治愈47耳,治愈率60.26%,好转24耳,总有效率91.03%,41耳(52.56%)咽鼓管功能好转。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杨 《吉林医学》2012,33(13):2808
目的:研究在行鼓膜切开和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用爱尔凯因(alcaine 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作表面麻醉剂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行鼓膜切开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50耳)患者中,使用爱尔凯因作表面麻醉剂后进行评估。结果:50例使用爱尔凯因作鼓膜切开鼓膜置管表面麻醉后效果满意(96%),2例较差,加用2%利多卡因作外耳道阻滞麻醉。术中和术后没有发生眩晕、呕吐及面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结论:用爱尔凯因作表面麻醉剂行鼓膜切开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腺样体切除术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术后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127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13耳)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4例(11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腺样体切除术 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对照组对63例(103耳)患者行单纯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6~9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愈63耳,治愈率为57.3%,好转36耳,好转率为32.7%,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42耳,治愈率为40.8%,好转40耳,好转率为35.8%,总有效率为79.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合并鼓膜切开置管术对儿童分泌中耳炎愈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耳道加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经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耳道加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23例(135耳),比较治疗前后鼓室导抗图恢复情况和纯音测听听力提高情况。结果治愈109耳80.74%,有效14耳10.37%,无效12耳8.88%,总有效率91.11%。结论鼓膜穿刺抽液、鼓室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并耳道加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复发率小,且能迅速改善听力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下中耳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降低复发率,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选择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经药物针吸等保守治疗无效)108例,120耳。在鼻内窥镜导引下切开鼓膜,然后注入药液放入硅胶管。结果:显效99耳,有效21耳,无效0耳。结论:鼻内窥镜下中耳腔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分泌性中耳炎儿童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加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术后回访9个月~2年,72例(112耳)中107耳语频听力提高20~35 db,5耳听力无明显改善,可能与鼓膜穿孔及中耳粘连有关,手术治愈率达95.54%(107/112).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因素颇多,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较为主要的发病因素,鼓膜切开置管加腺样体切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瑞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14-115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113耳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术治疗后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6个月,治愈67耳,治愈率59.3%,好转35耳,总有效率90.3%,47耳(41.6%)咽鼓管功能好转。结论:鼓膜穿刺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3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加咽鼓管吹张。鼓膜切开硅胶小管留置并药物冲洗。结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30例149耳。治愈140耳(93.96%)。结论:α-糜蛋白酶加地塞米松。对急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或初期粘连性中耳炎均有效,顽固性中耳炎加用复合抗生素中药获满意疗效。健康宣教、对症护理对患者的成功治愈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峰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43-1044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例160例234耳,鼻内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50例76耳,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56例78耳,鼻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加同期腺样体切除术54例80耳。结果:鼓膜切开置管术组有效率82.89%,并发症发生率30.26%;腺样体切除术组有效率82.05%,并发症发生率30.77%,联合组有效率95.00%,并发症发生率15.00%。联合组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鼻内镜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符合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基本原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联合正形吹张与鼓膜切开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4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21例(24耳)患者采用鼓膜切开术,观察组21例(25耳)采用鼓膜穿刺联合正形吹张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及主观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21耳,好转4耳,对照组治愈12耳,好转7耳,无效5耳,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ETDQ-7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ETDQ-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膜穿刺联合正形吹张可有效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其效果明显优于鼓膜切开术。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分泌性中耳炎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80耳)分泌性中耳炎在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鼓膜穿刺下高负压吸引及咽鼓管吹张等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结果:有效率93.75%;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理.方法 对40例55耳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药物治疗1周,并随访观察3月,对无效者行鼓膜切开置管,合并腺样体肥大者加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 药物治疗和观察随访3月,治愈率达83%(33/40);7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例加行腺样体切除术.结论 无症状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应首选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无效者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病例56例73耳,随机分为中药+鼓膜置管组与鼓膜置管组.鼓膜置管组仅行鼓膜切开置管术,中药+鼓膜置管组在鼓膜切开置管术的同时,依次服用渗湿健脾通窍的1号方、2号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中药+鼓膜置管组,治愈30耳(78.9%),好转6耳(15.8%),无效2耳(5.3 %).鼓膜置管组治愈21耳(60.0%),好转5耳(14.3%),无效9耳(25.7%).结论 中药+鼓膜置管是治疗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