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移动卒中单元管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以移动卒中单元管理和脑卒中常规护理,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NIHSS、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移动卒中单元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对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于2004年7月~2007年12月将收治的3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进行管理治疗,观察两组的住院病死率、总有效率、平均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评价(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 index,BI)、社会功能评价(Oxford handicap scale,OHS)。结果卒中单元组和非卒中单元组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94%、14.29%,总有效率分别为88.61%、79.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50±7.35)d和(16.89±7.20)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入院NIHSS、BI及OHS平均差值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卒中单元组优于非卒中单元组。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明显优于普通住院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随着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卒中方法不断涌现,卒中单元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建立卒中单元是卒中医疗发展的良好趋势和方向。现将我院应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38例,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123例)和普通病房组(115例),卒中单元组按照标准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按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1月内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VAS)。结果治疗1月后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生活能力评价、社会功能评价、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卒中单元组均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但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不增加(P>0.05)。结论联合卒中单元能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残程度,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卒中单元治疗脑梗死的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芹 《河北医学》2010,16(6):727-729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脑梗死72h内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传统住院治疗组和卒中单元组,比较患者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及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由家属在患者出院时填写满意度评分(VAS)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卒中单元组NIHSS低于传统治疗组,BI及家属满意度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优于传统住院治疗,可提高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且不明显增加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我院开展卒中单元治疗效果.方法 对进入卒中单元管理后182例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卒中单元治疗组的ADL评分及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卒中单元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梗死卒中单元治疗效果.方法 将25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普通病房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疗效、病死率和感染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由28.6±5.20分下降为18.2±6.8分,较对照组由27.8±5.7分下降为23.1±5.9分,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住院期间感染率(37.12%)明显低于对照组(68.8%),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总病死率(9.85%)低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17.6%),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由于脑内病灶直接导致的病死率差异不大,而非脑部原因导致的病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实施卒中单元较常规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住院期间感染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张立   《中国医学工程》2010,(1):83-83,8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再给予卒中单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的模式、实施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3月间首次发病7天内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中进行规范化治疗的68例患者为治疗组,以2003年4月-2004年3月同条件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在普通病房传统治疗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不良结局和死亡率的比较。结果卒中重症监护单元不良结局患者数治疗组17例(25.9%),对照组29例(46.8%),P<0.05,卒中重症监护单元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以呼吸道感染率减低更明显。治疗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4.4%,对照组为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重症监护单元中治疗脑卒中能显著减少不良结局和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家庭病床服务实现的社区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模式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120例患者分为门诊治疗组和家庭病床组,每组各60例。均予规范Ⅱ级预防、康复锻炼及相关疾病宣教、针灸治疗;家庭病床组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上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锻炼及生活能力训练指导,监督服药及血压监测,管理膳食。比较入组后30、90 d两组患者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1年后两组复发率,血压、血脂、血糖控制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90 d家庭病床组较门诊治疗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1年后家庭病床组较门诊治疗组复发率、血压控制不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以家庭病床服务为中心的社区卒中单元康复管理是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神经科卒中单元病房及普通病房住院,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在Ⅲ级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普通病房组患者按照《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处理及常规基础护理,卒中单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治疗3~4周后比较二组吞咽障碍的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近期预后。结果: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吞咽障碍,痊愈24例,有效9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81.4%,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P〈0.05)。卒中单元组肺部感染43例,感染率为30.7%,而普通病房组肺部感染72例,感染率为50.7%,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4周后卒中单元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增高,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期预后好。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明显,肺部感染率低,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康复卒中单元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急性脑梗死伴有吞咽困难患者162例,进入卒中单元病房84例,普通病房78例。卒中单元病房组吞咽困难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无吞咽困难康复训练计划和专业治疗小组,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治疗前后评价吞咽困难改善情况、误吸性肺炎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卒中单元病房组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组(P<0.05),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普通病房组(P<0.05),住院费用(P<0.05)及住院时间(P<0.05)较普通病房组减少及缩短。结论 康复卒中单元有利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平均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3 23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出院结局等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脑率中量表(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栓塞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脑血栓者,腔隙性梗死者最低。吸烟(OR:1.228;95% CI:1.013~1.637;P=0.039),血脂异常(OR:1.264;95% CI:1.081~1.478;P=0.003),糖尿病(OR:1.371;95 %CI:1.075~1.747;P=0.011)与脑血栓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心房纤颤(OR:3.131;95% CI:1.206~8.128;P=0.019)和风湿性心脏病(OR:5.601;95% CI:1.561~20.091;P=0.008)与脑栓塞的不良结局相关联;年龄(1.011;95% CI,1.003~1.02))和饮酒(OR:1.428;95% CI:1.063~1.919;P=0.018)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不良结局相关联。结论脑栓塞患者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最高;在3种脑梗死亚型中,与短期不良结局相关联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模式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B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时,在患者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48 h内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第75天,依据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2组患者第30天和第75天的ESS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B组治疗后ES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能够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高压氧组,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卒中单元组早期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给予规范的综合康复治疗,卒中单元+高压氧组在卒中单元的基础上加上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卒中单元组、卒中单元+高压氧组ESS评分及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卒中单元+高压氧组ESS评分及BI评分显著高于卒中单元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 MRI 检查是否伴有无症状脑梗死将患者分为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组与非无症状性脑梗死(非 SCI)组,其中 SCI 组62例,非 SCI 组73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生脑卒中2周及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对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3年内复发率、死亡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SCI 组与非 SCI 组两周及3个月 VCIND、V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3个月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所占比例仍较高。虽然非 SCI 组两周及三个月 VCIND 发生率较 SCI 组高,但 SCI 组两周及三个月显示出更高的 VD 趋势。与卒中后2周比较,非SCI 组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显著改善,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 SCI 组与两周时比较,卒中后3个月 SCI 组总体认知功能及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无显著改善,无统计学意义。SCI 组不能抬起上肢、不能独立行走及3年内脑梗死复发率、3年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 SCI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对首发急性脑卒中患者显示出更高的 VD 趋势,会进一步加重脑卒中患者认知的损害,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在临床上应重视对 SCI 的诊断,并使患者对 SCI的危害得到充分的认识,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施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的效果,为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历史对照研究,对2004年7月~2005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组成规范化治疗组,2003年6月~2004年6月同条件的已实施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分别登记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troke,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Pittsburgh Coma Scale,GCS)、日常生活行为能力Barthel指数,院内并发症发生率、院内病死率、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差别.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规范组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患者NIHSS,提高Barthel指数,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部感染,院内病死率亦有显著降低(8.2%vs15.2%),住院期间平均费用规范组较常规组节省2000元左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