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初产妇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行PCIA,给予布托啡诺10 mg;实验组:胎儿娩出夹闭脐带后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后行PCIA,给予右美托咪啶200μg+布托啡诺10 mg。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术后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术后对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以及追加补救镇痛药种类、次数记录。采用QoR-40量表(QoR-40)和FSS疲劳量表(FSS)评估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FSS疲劳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术后第3天QoR-40量表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可以减少布托啡诺的使用量,并且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疲劳,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郭端  苏行  黄兰 《医学信息》2019,(13):138-140
目的 比较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的临床效果及治疗费用。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24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的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镇静药物费用、机械通气费用和 ICU总医疗费用。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药物用量为(0.63±0.15)μg/(kg·h)、镇静药使用总量为(2.72±1.01)mg,分别少于咪达唑仑组的(56.89±14.28)μg/(kg·h)、(301.86±113.25)μg/(kg·h);右美托咪定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12±1.92)d、入住ICU时间为(6.43±2.81)d,分别短于咪达唑仑组的(5.92±2.64) d、(8.13±3.2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药物费用为(2562.08±889.74)元,高于咪达唑仑组的(784.6±229.48)元,机械通气费用为(4030.12±1364.25)元,低于咪达唑仑组的(5835.38±1842.76)元,住ICU总医疗费用为(22160.92±7864.53)元,低于咪达唑仑组的(29619.62±983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不仅具有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的临床效应,同时能降低ICU总医疗费用,兼具临床和药物经济学优势,与咪达唑仑比较,是较为经济合理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3.
侯江 《医学信息》2018,(3):144-145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临床麻醉的效果,评价其术后镇痛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镇痛效果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比较,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能够有效的缩短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分别作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手术中的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A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咪达唑仑,B组于麻醉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分析比较两组在麻醉中的镇静、术中知晓及麻醉清醒时镇静的效果。结果根据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镇静效果进行Ramsay评分比较,A组T1~T7均高于B组(P<0.05);通过对患者采用术后随访的方式调查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发现,A组术中知晓8例,占(16%)高于B组(P<0.05);充分说明A组输注的咪达唑仑镇静效果低于B组输注的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结论右美托咪定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术中、术后的镇静效果,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更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使用在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手术过程中需全身麻醉的患者100例,将其分成治疗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啶做辅助性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剂量相同的生理盐水辅助进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对患者的血压、心率、镇静和镇痛作用做研究观察。结果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之后的5~10min,治疗组患者的镇静效果与观察组对比明显更好,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辅助效果突出,疗效安全稳定,同时临床具有较强的镇静性作用,在临床辅助全身麻醉过程中效果突出,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涂兆珍  韩学敏  张帆 《医学信息》2018,(23):139-141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F组和D组,各30例。F组给予芬太尼0.3 μg/(kg·h),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05 μg/(kg·h)+芬太尼0.2 μg/(kg·h),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芬太尼负荷剂量1 μg/kg。手术结束前即刻连接一次性恒速机械镇痛泵,泵注速率2 ml/h。记录连接镇痛泵后2、4、8、12、24及48 h的Wong-Baker脸谱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补救镇痛次数以及术后心动过缓、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D组患儿补救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率降低,患儿2、4、8、12、24及48 h的Wong-Baker脸谱疼痛评分降低、而Ramsay镇静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镇痛过程中均未出现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能提供较好镇痛效果和较佳镇静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比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42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R组,72例)和咪达唑仑组(M组,70例)。R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治疗,M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用药后炎性因子水平、RAS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4h后R组患者SBP、DBP、HR水平均降低,E/A水平升高,且R组患者SBP、DBP、HR水平降低幅度比M组更明显,E/A水平升高幅度比M组更明显(P0.05);M组、R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RASS评分逐渐降低、CRP、TNF-α和IL-6水平逐渐降低(P0.05),且R组患者在用药t_2、t_3、t_4时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减少躁动发生,降低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赵亮  王绍林 《医学信息》2018,(10):124-125,128
目的 探究在麻醉准备室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和七氟烷面罩吸入对患儿开静脉及入手术室诱导时的镇静程度和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D组和S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准备室予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S组患儿于麻醉准备室予8%七氟烷面罩吸入。两组患儿均于麻醉准备室开放静脉,入手术室后以相同麻醉方式诱导,术中吸2%~3%七氟醚维持。记录患儿开放静脉和麻醉诱导时的镇静评分、麻醉过程中HR、MAP变化、拔管时间和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于麻醉开放静脉时镇静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D组诱导时的镇静程度更好、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但两组患者麻醉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D 组的HR、MAP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准备室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及七氟烷面罩吸入均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恐惧,有利于静脉通路的顺利开放。其中右美托咪定滴鼻的患儿入手术室诱导时镇静效果更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更低,有利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气管插全麻患者,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5例,对照组3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给予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诱导前、插管时及插管后1、3、5 min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R、MBP、DBP、SBP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不同时段与诱导前相比研究组患者的MBP、DBP、SB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无显著差异性,而HR水平较诱导前降低明显P<0.05有显著差异性;在插管时、插管后1、3 min与诱导前相比,对照组患者的HR、DBP、SBP水平增加明显,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且麻醉后的不同时段MBP与诱导前相比升高显著P<0.05。结论术前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反应,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注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10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过高压氧治疗分为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4%(54/56)和87.5% (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6,P<0.05),后遗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2/56)和12.5%(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3,P<0.05).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组平均治愈为14.8天,单纯药物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2.1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人血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对病毒性脑炎的应用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止惊、降颅内压、冬眠疗法、加压氧和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剂量为500mg/(kg·d),共3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1,P<0.05).结论 阿昔洛韦常规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可以更好地协同治疗病毒性脑炎,减少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缩短住院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患者与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感染的关系,分析BDV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nRT-PCR)方法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及非感染性疾病施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手术患者脑脊液单个核细胞(cerebrospinal fluid mononuclear cell,CSFMC)中BDV p24基因片段,同时用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照,脑脊液(CSF)阳性标本基因测序分析并总结出临床特征.结果 32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标本BDV p24基因片段检出率为12.5%(4/32),拷贝数>102/μl.对其中一份CSF阳性标本测序后,与BDV标准病毒株Ⅴ和马源的BDV病毒株H1766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5.35%和98.84%.在4个位点出现基因突变(nt1649 T→C、nt1656 G→A、nt1670 C→T、nt1676 C→T).该目的基因片段与马源的BDV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阳性脑炎患者主要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结论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BDV感染有关,主要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18~63岁;膝关节游离体54例,半月板损伤3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时关节腔分别注射镇痛药:罗哌卡因组(R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生理盐水1 mL;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1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右美托咪定0.5 μg/k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 mL;高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RD2组)为0.25%罗哌卡因14 mL+右美托咪定1.0 μg/kg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 mL。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后1、2、4、6、8、12、24 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术毕至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内地佐辛用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静息和运动状态下,三组患者VAS术后1 h最低,逐渐升高,在术后8 h达高峰;各组术后不同时间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8.116、90.791,P值均<0.01);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258、23.521,P值均<0.01);不同时点RD2组VAS均低于RD1组,RD1组均低于R组,其中术后1、2、4、6 h时点的V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后8、12、24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D1、RD2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长于R组(P值均<0.05),RD2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长于RD1组(P<0.05);24 h内总的地佐辛用量RD1、RD2组少于R组(P值均<0.05),RD2组少于RD1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24 h内,均无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效果更佳,且镇痛效果与右美托咪定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炎急性和恢复期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异常脑电图和影像学低密度灶体积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42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为观察组,25例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阑尾或胆囊摘除手术病人以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血液及脑脊液100b蛋白浓度;并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者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和对照组(P〈0.01);血液和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与低密度灶体积均呈显著正相关(rCSF=0.756,P〈0.01;r血液=0.685,P〈0.01);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均高于血液(P〈0.01);重度、中度异常脑电图患者血液及脑脊液S-100b蛋白浓度均高于轻度(P〈0.01)。结论脑脊液或血液中的S-100b蛋白浓度反映了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也是脑组织破坏后较合适的生化标记物,对监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鉴定2011年引起河南省漯河地区一起病毒性脑炎(VE)暴发的病原体,并对分离的柯萨奇病毒B5(CVB5)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 采集漯河地区病毒性脑炎暴发期间29例患者的5份咽拭子、21份粪便和14份脑脊液,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分别检测总肠道病毒(PE)、EV71及CA16病毒核酸.所有标本均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其中5例患者的2份粪便和3份脑脊液的阳性分离产物进行VP1和5′-UTR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亲缘进化分析.结果 实时荧光RT-PCR结果显示,所有临床标本EV71和CA16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咽拭子、粪便和脑脊液的PE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0%(3/5)、61.9%(13/21)和85.7% (12/14).咽拭子、粪便和脑脊液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0.0%(1/5)、25.0%(5/21)和29.0% (4/14).VP1和5′-UTR区核苷酸序列BLAST分析及分子分型结果显示为CVB5,对其中5株分离毒株进行VP1全长基因分析显示彼此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9% ~ 99.5%.与其同源性最近的毒株是2010年引起长春手足口病暴发的CVB5分离株CC10/10/Changchun,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8.1%.与2010及2012年河南省平顶山地区的脑炎分离株COXB5/Henan/2010和03001N/HN/CHN/2011/CB5的同源性分别为89.0%~89.6%和91.8%~92.5%.VP1区遗传进化树显示此次分离株为基因型D,且与长春株成一簇.结论 导致此次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CVB5,优势基因型的变迁可能与此次暴发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云南省病毒性脑炎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发病病因.方法 在云南省部分地区采集病毒性脑炎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患者标本中包括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中15种病毒的IgM抗体.结果 在云南省共采集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526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221份.经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标本中乙型脑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版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和罗斯河病毒的IgM抗体阳性率依次为50.95%(阳性数=268)、21.48% (113)、19.58%(103)、7.41% (39)、3.04%(16)、1.71%(9)、1.00%(5)和0.38%(2);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中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版纳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罗斯河病毒和巴马森林病毒的IgM抗体阳性率依次为21.27% (47)、20.36% (45)、13.12%(29)、12.67% (28)、11.76% (26)、4.52%(10)、1.81%(4)、1.81%(4)和0.45%(1).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版纳病毒、罗斯河病毒和巴马森林病毒感染以7-10月为主,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感染以7-8月居多.结论 乙型脑炎病毒是云南省夏秋季病毒性脑炎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柯萨奇、埃可和单纯疱疹病毒是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重要病原;登革、版纳、单纯疱疹和腮腺炎病毒是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病毒病原并可能存在罗斯河和巴马森林等蚊媒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酯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综合疗效.方法 将18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神经节苷酯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血清及脑脊液中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脑电图、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以及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和14天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TNF-α、IL-6、NSE、S100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节苷酯能修复受损神经细胞,调节疾病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缩短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提高基础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Thirty-two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samples from eighteen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 (HSE) were assayed by an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for the presence of viral antigens. The results are expressed as an antigen ratio distinguishing between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antigens containing samples and negative samples. Judged by this criterion a positive result was obtained in 33% of the patients. Overall, 25% of the CSF samples from HSE patients were positive. In one out of 33 control patients with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 positive antigen ratio was found. Two or more CSF samples were available from eleven patients. In six of these, the second or later samples showed a decreased antigen ratio when compared to the first CSF sample. An increase of the anti-HSV antibody titer was seen in the CSF of five of these six patients. Five out of six patients with a decreasing antigen ratio had an unfavorable outcome of their encephalitis, while a favorable outcome was seen in four of the five patients with an increasing or steady antigen ratio. A decrease of the antigen ratio in the course of HS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 of immune complexes in CSF and may indicate a poo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EN)在儿童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SV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SVE患儿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2),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对照组EN给予儿童配方奶粉,分4~6次鼻饲注入,观察组EN早期予以短肽型、再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喂养泵输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采集静脉血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和血清白蛋白(ALB),测量其体重,并观察胃肠道、相关肺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间RBP、PA、TRF、体重增长值、住院天数以及胃肠道、相关肺炎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E意识障碍期间早期应用短肽型+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喂养泵输注,可减少患儿体重的消耗,减少胃肠道及相关肺炎并发症,改善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