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技术从2G向3G、后3G发展推动着移动传输网络从传统的TDM技术向着更高带宽、更低成本的分组技术演进.一方面,3G核心网软交换架构的部署,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大规模的骨干IP承载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杨林 《通信世界》2009,(14):I0021-I0021
LTE/EPC网络的全IP承载具备更高的接入带宽和更快的接入速度,无缝移动性以及更低成本满足运营商对下一代移动网络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相比LTE,5G对承载传送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更大移动前传和回传带宽、更小端到端时延、更密集组网以及更高精度网络同步等.因此对5G承载传送网络的组网方式和应用技术研究已迫在眉睫. 随着3G和LTE网络建设,满足移动前传和移动回传需求的本地承载传送网络架构趋于稳定,在光纤资源上为建设5G承载传送网络做好了基础架构准备.光纤直驱是3G和LTE移动前传的主要手段,5G时代随着超密集组网、覆盖加密、站点增加等趋势的出现,移动前传对光纤数量需求更大,现网光纤难以满足需求;大量新建光缆对管道资源需求太多,光缆施工越来越困难,尤其在密集城区.如何满足5G网络前传需求已成为行业技术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第四代移动通信(4G)承载网络只能满足2G、3G和4G无线业务回传承载,而无法满足5G无线回传对承载网络在带宽、时延、切片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的更高需求,更不能满足5G各种业务场景中极高要求的实时保护倒换需求,以及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场景中业务保护和快速收敛需求,文章提出一种分段路由(SR)隧道技术在5 G...  相似文献   

5.
张立新 《通信世界》2008,(12):I0012-I0012
移动技术从2G向3G、后3G发展推动着移动传输网络从传统的TDM技术向着更高带宽、更低成本的分组技术演进。一方面,3G核心网软交换架构的部署,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大规模的骨干IP承载网的建设。另一方面,3G所带来的数据业务流量增长,要求更适应于数据业务的高带宽、低成本的回传技术,以保证数据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这种要求在HSPA业务引入后将变得更加迫切,推动着回传网络技术从TDM、ATM向以太演进。  相似文献   

6.
移动软交换是WCDMA系统在R4阶段引入的概念,其承载和控制分离的特点,使得核心网的承载方式可以从传统的TDM承载转变为IP承载,为向未来全IP网络演进做好准备。移动软交换网络所具有的特点还能够优化核心网络结构,节省设备资源,减少维护成本,并能提高语音质量和带宽利用率。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是移动核心网的一个重要的变革。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张红霞、张凌云所撰《移动软交换——移动核心网的技术变革》一文从业务增长、成本效益和发展演进的角度阐述了引入移动软交换技术给网络运营所带来的优势,同时分析了全球移动软交换网络的部属情况,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移动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SDH/MSTP网络已无法满足LTE移动承载需求,IPRAN的承载方案是基于IP网络的架构,能承载多样化的业务,具备很强的网络扩展能力和新业务适应能力,成为LTE移动承载网首选方案。本文根据CDMA<E混合组网现状,对CDMA<E移动承载网中SDH/MSTP和IPRAN网络灵活组网、灵活运维以及技术发展和网络发展趋势,提出IPRAN向SDN技术的演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固网NGN向IMS平滑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网络全IP化、融合组网已逐渐成为移动核心网发展的主要方向。IP化是核心网演进的必然趋势,核心网从封闭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向开放的、基于Ip技术的统一承载网络转变;同定和移动多接入融合的语音通信对移动核心网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信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数据业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带宽的需求迅猛增长。传统的SDH独享管道的网络模式难以支撑移动业务的持续发展,移动承载网络的全IP化势在必行。因此面向LTE的承载网络应该如何演进就显得十分重要,让承载网以“演进”的方式实现和业务网融合,是LTE时代建设承载网首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移动MDCN作为企业内部大型IT支撑系统的承载平台,承载了广东移动BOSS、客服、计费、OA、视频会议、Internet等系统,是能够根据业务提供质量保障服务的综合性承载网络。近年来随着广东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除了质量保障,对MDCN在网络安全和高可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对MDCN的持续建设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3,(19):35-35
传统的移动回传承载方案过于昂贵,基于传统的网络设备,运营商在移动回传上的开销已达到930亿美元,同时OVUM预计直到2017年,运营商每年都需要购买150亿美元的移动回传设备。PON承载移动回传的突出优势选择PON承载移动回传网络主要有两大优势,地理优势和技术优势。从地理优势来看,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最显著的地方集中在城市地区,如火车站、商场、体育场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C网数据业务迅猛增长,其对C网承载网络数据传输带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P RAN网络具有能提供超高带宽、支持点到多点间通信、业务承载扩展性好等优点,适合作为C网承载网络使用。文章结合当前深圳电信IPRAN网络建设方面以及IPRAN承载C网试点工程方面的初步实践经验,就IPRAN承载C网组网结构中BSC CE部署方案主要特点以及优劣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TD-LTE(以下简称LTE)增强型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4G国际标准,而中国移动作为TD-SCDMA网络的业界领军者,则逐步开始了TD-SCDMA到LTE的升级探索实践。杭州移动基站承载网现状目前,杭州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采用EDGE+模式,基站承载网采用PTN GE接入环、10GE汇聚核心环的网络架构,以E2E L2VPN业务模型进行承载,并部署了同步以太实现端到端频率同步。然而LTE却给承载网带来了更高的要求:高达150M~450M的接入带宽、低于10ms的传送时延、灵活的基站归属调整、精确的全网时钟同步、更高的  相似文献   

14.
敖立 《网络电信》2009,(4):56-57
整个电信网络面临着网络结构扁平化、管理维护智能化、融合业务综合承载,以及更高的网络安全可靠性等发展趋势。为了顺应这个趋势,光接入网在网络和设备层面均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运营商重组的实施,中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实行全业务经营已是箭在弦上。接入网作为基础承载网络,需要承载话音、数据、视频甚至企业接入、移动基站回传等多种业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移动4/5G、宽带IPTV、4K电视等业务对带宽的需求将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因此业务的发展对该地承载网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日新月异的业务需求,该地承载网如何通过需求分析、网络诊断、提出规划思路等措施来实现移固业务的综合承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业务IP化进程提速,LTE日渐升温,中国联通承载网面临的转型压力日益凸显,传统的单一业务单一网络承载的模式受到挑战。2010年第四季度,珠海联通率先开展IPRAN综合承载网方案试点,为中国联通路由型综合业务承载网络提供了建设经验,有力支撑了固定宽带和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开启了IPRAN综合承载网商用之门。  相似文献   

17.
移动回传网络IP化的背景在电信业务和网络IP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移动运营商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加速。在电信转型所涉及的众多领域里,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移动承载网络IP化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承载下一代移动业务的、端到端基于IP技术的承载网,基于该IP承载网可运营下一代的、基于IP的移动业务。随着新的IP承载网及其承载的下一代基于IP的移动业务的逐步成熟和规模部署,现有的基于TDM技术的传输网络和其上运行的2G数字移动业务将逐步被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载网络及其上运行的业务的IP化程度是电信转型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全球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2G/3G共同承载、业务带宽不断增加和接口IP化的情况下,对承载网的多业务承载能力、统计复用和差异化的服务质量提供能力、电信级的业务保障能力、高精度的时钟时间同步能力、网络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领先的承载技术和移动Backhaul业务IP化承载应用的研究,在结合全球主流运营商无线承载网建网思路的基础上,推出了IPTN解决方案,即面向2G/3G移动Backhaul的IP承载网解决方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龙文富所撰《IPTN:面向2G/3G移动Backhaul的IP承载网解决方案》一文介绍了中兴通讯的IPTN承载网解决方案从业务需求、投资保护、网络演进、网络可靠性和绿色环保等方面充分为运营商考虑,在支持移动基站带宽持续增长的同时能提供低CAPEX和OPEX;充分考虑了适应移动基站IP化业务高效承载的同时兼顾传统业务的承载,在提供更加灵活和网络业务的同时兼顾到网络的高可靠性,对多演进路线的兼顾完全避免了运营商网络技术路线选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移动网络已经进入到4G规模商用的阶段,未来移动网络将向支持更高的数据流量、海量的设备连接、更低的时延性能以及更智能化管理控制的方向发展。本文概述了目前移动网络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移动网络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欧代伟 《通信世界》2023,(10):36-40
<正>目前随着运营商FBB(固网宽带)和MBB(移动宽带)业务的融合发展,传统电信固定业务城域网与无线业务承载网正向FMC(固定移动融合)演进。新业务尤其是视频业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导致网络承载的流量迅速攀升,带宽需求激增,业务部署更复杂。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意识到网络要简化、扁平化,希望利用新技术降低CAPEX,简化业务部署和运维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