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童丽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6):481
内镜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护理童丽芝Subjectheadingsesophagealandgastricvarices/therapy;esophagealandgastricvarices/nursing;gastroscopy;ligati... 相似文献
3.
刘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49-51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因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道出血,在解放军总医院及海南分院消化内科行内镜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汇总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 30例均顺利完成内镜治疗,治疗后至出院时均无再发出血,其中8例曲张静脉基本消失。随访半年,3例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死亡,其余27例均未再发消化道出血。结论 内镜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可为肝癌进一步治疗提供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经急诊胃镜检查发现活动性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合并Ⅱ°以上食管静脉曲张且排除其他病因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同时食管静脉EVL治疗;对照组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2个月后行食管静脉EVL。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止血成功率治疗组为96.3%(77/80),对照组为97.4%(74/76),(P〉0.05);近期再出血率治疗组为6.4%(5/78),对照组为21.3%(16/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再出血率分别为13.0%(9/69)、25.4%(17/67),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6%、59.1%,食管曲张静脉改善总有效率为74.0%、6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底静脉曲张栓塞联合EVL是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并食管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方法,同时联合治疗更能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5.
赵爽;朱玉轩;刘越;王静;李群;王明辉;董倩倩;范飞飞;刘晓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12):2430-2440
目的 探究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GOV)二级预防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序贯治疗次数对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就诊的1 717例肝硬化GOV二级预防患者,根据内镜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分为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分析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内镜下治疗次数与再出血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内镜治疗后286例(16.7%)患者发生再出血,1 431例(83.3%)患者未出血。两组患者比较,吸烟史、饮酒史、肝硬化病因、H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Alb、空腹血糖(GLU)、尿素氮(BUN)、Child-Pugh分级、APRI评分、ALBI评分、术前是否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治疗方式、静脉曲张类型及最大静脉曲张直径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GOV二级预防患者再出血与吸烟史、饮酒史、肝硬化病因、术前NSBB、治疗方式、最大静脉曲张直径、Hb、PLT、PT、PTA、INR、Alb、TBil、ALP、GGT、GLU、BUN、Child-Pugh分级及ALBI评分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HR=0.989,95%CI:0.983~0.994,P<0.001)、TBil(HR=1.020,95%CI:1.006~1.034,P=0.005)、Alb(HR=0.868,95%CI:0.758~0.994,P=0.041)、治疗方式(硬化剂HR=2.158,95%CI:1.342~3.470,P=0.002;组织胶HR=2.709,95%CI:1.343~5.462,P=0.005;套扎+硬化剂HR=3.181,95%CI:1.522~6.645,P=0.002;硬化剂+组织胶HR=1.851,95%CI:1.100~3.113,P=0.020)、ALP(HR=1.003,95%CI:1.001~1.004,P=0.002)、最大静脉曲张直径(HR=1.346,95%CI:1.119~1.618,P=0.002)是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序贯治疗次数后再出血率比较结果显示,治疗3次的再出血率较1次和2次的患者再出血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643、5.277,P值分别为0.003、0.02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患者再出血间隔时间延长(P=0.006)、病死率降低(P<0.001)。结论 肝硬化GOV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主要预测因素包括入院时TBil、ALP、Hb、Alb水平、内镜治疗方式、最大静脉曲张直径,临床中应多加强对预测因素的监测。规律内镜治疗可以降低肝硬化GOV患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延长再出血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6.
内镜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26例李开林张银杰郑苏云云南省曲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655000SubjectheadingsEsophagealandgastricvarices/therapyEndoscopy主题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内窥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制内镜外套管在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中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选择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1例,采用内径1.05 cm、外径1.35 cm,长50 cm的钢丝强化塑料套管,将塑料制成的直径3.8 cm×3.8 cm气囊固定于套管的头部,其腔与尾部的注气管相连,尾部内镜插入口有防反流垫,侧面有冲洗孔的内镜外套管套在内镜外,随内镜一起插入食管胃内边冲洗边从外套管侧孔抽出积血.如发现食管静脉出血先用外套管头部气囊压迫止血,同时在其出血灶肛侧注射硬化剂,如发现胃静脉出血用外套管气囊压迫近贲门处的食管静脉,在其出血静脉注射硬化剂止血.结果 所有患者的出血病灶经外套管冲洗后视野清晰,暴露充分,给予血管内注射硬化剂后出血全部停止.未出现误吸、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在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应用外套管可有效清除积血,保持视野清晰,是提高硬化剂止血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术作为二级预防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并研究套扎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1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患者资料,选择行套扎治疗的患者作为套扎组,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在套扎组中,按照套扎术后是否发生再次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必要时进行数据转换后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有13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套扎组119例,对照组20例,随访时间为1~24个月。随访结束时,套扎组的再出血率、早期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1.2%、8.4%、7.6%,对照组分别为70.0%、20.0%、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套扎组中,对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肝性脑病病史、腹水、Child-Pugh分值、血小板水平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内镜套扎术作为二级预防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合并EVB患者的预后。肝功能的恶化可能预示着再出血风险增高,因此,在套扎治疗的同时,改善患者基础情况对于再出血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50%的EVB为自限性出血,近30%的肝硬化死亡归因于活动性EVB。迄今,内镜治疗方法如内镜注射硬化疗法(EIS)、内镜曲张静脉结扎(EVL)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EVB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EVB的内镜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心得安联合内镜套扎治疗与单独内镜套扎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 65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心得安联合内镜套扎治疗组(33例),单独内镜套扎治疗组(32例),平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间再出血率,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第6,12个月显示,与单独内镜套扎治疗比较,心得安联合内镜套扎治疗显著降低再出血率(15.2%vs 37.5%,21.2%vs 46.9%,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18.2%vs43.8%,30.3%vs 56.3%,P<0.05),食管静脉曲张复发(15.2%vs 37.5%,24.2%vs 50.0%,P<0.05)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12.1%vs 34.4%,21.2%vs 46.9%,P<0.05)。结论心得安联合内镜套扎治疗是二级预防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合并贲门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34例内镜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贲门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以内镜下硬化术、套扎术和组织粘合剂栓塞术等手段治疗134例肝硬化合并贲门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结果 134例中,121例(90.3%)止血成功,内镜下硬化术和组织粘合剂栓塞术的止血率分别为89.8%和95.8%。死亡4例,72 h内病死率为4.5%,原因为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胃镜操作过程中未见死亡病例。结论肝硬化合并贲门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以内镜下硬化术和栓塞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splen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经肝经门静脉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断流术治疗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肝硬化患者36例,对照组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访6个月的肝功能指标、Child-Pugh分级变化和出血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ALB、TBil、PTA和NH3,与对照组对比P值分别为〈0.05、〈0.01、〈0.01和〈0.001;Chind-Pugh分级与对照组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出血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33%对26.7%,P〈0.05,两组对比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断流术不仅能减少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降低,同时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都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Hirata M Kita Y Harihara Y Hisatomi S Sano K Mizuta K Yoshino H Sugawara Y Takayama T Kawarasaki H Hashizume K Makuuchi M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02,47(11):2386-2388
We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ving-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LRLT). Seventy-seven patients (37 male and 40 female) underwent LRLT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6 through December 1999. Forty-nine patients were children or adolescents and 28 patients were adult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21.3 ± 12.8 months. Nine of the 77 recipients ha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incidence of posttransplant bl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dult recipients than in pediatric recipients (25% vs 4%, P < 0.05). The ratio of graft volume to standard liver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dult recipients than in pediatric recipients (41 ± 6% vs 86 ± 26%, P < 0.05).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developed after LRLT in 8 patients. Variceal bleeding subsequently occurred in all 4 adult patients with PVT but in only 1 of 4 pediatric patients. Small-for-size grafts may cause transient portal hypertension, which increases the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力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脾大、肝性脑病以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死率最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70%是因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6.
17.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与门脉最相关的侧支循环途径,其破裂可导致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胃静脉曲张在门脉高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33%,总出血概率为3%~30%,其破裂出血引起的病死率高达30%~53%。胃静脉曲张出血控制难度较大,治疗手段又落后于食管静脉曲张。但是从上世纪以来,对于胃静脉曲张的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如内镜下血管闭塞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球囊闭塞下经静脉逆行栓塞术(B-RTO)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等。这些方法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高了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帮助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门脉高压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患者等待肝移植创造了时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行内镜二级预防或TIPS二级预防的选择依据,评估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协助临床决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2018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后测得HVPG在12mm Hg以上并接受内镜或TIPS二级预防的患者148例,依据指南意见,HVPG>18 mm Hg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将148例患者分为中压力组(HVPG 12~18 mm Hg)78例和高压力组(HVPG>18 mm Hg)70例,归纳两组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再细化为12~16 mm Hg、>16~18 mm Hg、>18~20 mm Hg和>20 mm Hg 4组,对比各组行不同二级预防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重点关注再出血及预后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二级预防前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肌酐、血氨和凝血酶原时间、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压力组有67.95%的患者存在侧支循环开放,显著多于高压力组的50.00%(χ^2=11.250,P=0.004)。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的食管胃静脉曲张LDRf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组选择TIPS的患者比例(28.57%)较中压力组患者(10.26%)显著增多(χ^2=8.067,P=0.005)。二级预防后,平均随访(28.66±11.20)个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各组各预防方式患者肝硬化病程没有明显进展,腹水情况好转。随着HVPG值的增高,内镜二级预防后的1年内再出血率呈现增高趋势,HVPG>20 mm Hg的患者中有41.03%在1年内追加预防治疗。HVPG 12~16 mm Hg的患者,内镜预防疗效好,一年内再出血率为14.63%。HVPG>20 mm Hg组内镜预防1年内再出血率为34.48%,TIPS预防1年内再出血率为10%。结论建议基于HVPG值指导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方式的选择,制订不同HVPG值患者二级预防后的随访计划,开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技术在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271例肝硬化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ARFI技术对肝脏和脾脏的超声弹性进行检测,并根据有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56)和无出血组(n=215),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并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分析ARFI弹性测值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组及无出血组脾脏ARFI弹性测值分别为3.89(3.49~4.11)m/s和3.46(2.93~3.80)m/s,出血组显著高于无出血组(Z=-4.941,P<0.001);出血组及无出血组肝脏ARFI弹性值分别为2.08(1.57~2.74)m/s和1.98(1.49~2.70)m/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25,P=0.305)。脾脏和肝脏ARFI弹性测值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和0.544(P=0.0025),以3.71 m/s作为脾脏ARFI弹性测值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的诊断界值,其敏感度为0.68,特异度0.69。结论脾脏ARFI弹性测值较肝脏弹性测值可更有效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8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联合组加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生长抑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48 h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62.9%,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P0.05),联合组显效率为60.0%,对照组显效率34.3%,两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P0.05);在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36、6.419、4.186,P值均0.05);联合组48 h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单用生长抑素,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再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