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酒》2009,(2):87-89
江苏去年白酒收入破80亿;成都高档白酒降价10%;过半河南人喜欢52度以上白酒;坚萍馈赠红酒得好评;五粮液经销商大会举行;汾酒出口新加坡享受零关税。  相似文献   

2.
入关、增税对白酒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  罗红 《酿酒科技》2001,(6):108-109
我国加入WTO在即和国家从今年5月起对白酒增收从量税,必将对白酒行业产生影响。正面影响;①增加财政税收,以经济杠杆控制白酒②净化、整合白酒市场;③有利于名优白酒走出国内;④有利于名优白酒壮大和发展。中国白酒的必由之路:①利用品牌优势,开发高附加值产品;②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③逐步形成行业垄断;④规模的多元化和单一产品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3.
赵宇舒  程铁辕 《酿酒》2023,(1):40-44
以2017~2021年四川白酒出口贸易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四川白酒出口目的地市场(国家或地区)、月度贸易数据、季度贸易数据、半年贸易数据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白酒出口贸易发展情况,并就出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量、出口目的地与贵州、广东、山西、江苏等4省份作比较分析。分析了当下四川白酒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从省内白酒企业层面出发,针对国内供给端和国际需求端提出了促进四川白酒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白酒出口现状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出口单价等方面着重探讨四川白酒出口现状及地位。从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影响程度、高端白酒市场为寡头市场的国内白酒竞争格局、白酒行业缺乏精通国际商务和白酒产品及市场特点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针对性强和应用效果好的研究成果匮乏等与白酒出口乏力相关的4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提出抱团出海打造良好品牌形象、整合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多管齐下注重文化输出、主动创新借力跨境电商4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国白酒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现状,从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在金额、数量、平均价格等方面进一步比较了白酒出口的相关市场。指出了中国白酒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特征:出口市场分布较广但各市场差异明显;出口市场集中仍以传统的亚洲市场为主;白酒出口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分析了中国白酒出口的影响因素:与进口国人口数量、GDP、人均GDP的关系;与国内白酒市场竞争格局的关系;与国内各省份白酒出口格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贮存容器,对白酒的陈酿产生着不同的效果,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选择多样性的贮存容器,对白酒风味影响很大。主要研究浓香型白酒在橡木桶中陈酿过程中风味的变化及应用;经实验,橡木桶(RCA、RCF)的使用对浓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产生了一定影响,丰富了浓香型白酒风味和口感,赋予一定的特色;经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最佳酒度、橡木桶及陈酿时间,产品推广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勇 《酿酒科技》2005,(5):17-21
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86家,共生产白酒311.68万kL,同比增长1.98%;销售白酒314.20万kL,期末库存比年初减少12.90%;白酒行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2.20%,产销基本平衡。完成工业总产值659.30亿元,同比增长19.21%;完成销售收入613.00亿元,同比增长15.17%;实现利税158.75亿元,同比增长19.05%。2004年白酒行业百强企业完成了全行业61%的产量,占有全行业77%的销售额和创造了全行业86%的利税。每1kL白酒的税收贡献率约为16.33%,每1kL利润率约为9.57%。存在的问题:白酒产品风格特点雷同的倾向进一步发展;税负增加和市场费用增长;以产品风格特点为核心的质量观念重视不够;税负过重,税收不公;白酒行业监管部门过多等。2005年全国白酒行业发展趋势:白酒生产消费将渐趋理智和务实;传统名优白酒销量将较快增长,中高价位的新品牌将经受更多的市场考验;酱香型白酒在争取高端消费群体的营销中具有较大优势,市场占有量也将逐渐增加;骨干企业的白酒产量将超过2004年的增长幅度,销售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小雨)  相似文献   

8.
正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的状态下,中国的白酒企业将目光瞄上了国外。近年来,中国酒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白酒出口数量和金额翻倍增长。但由于国内外消费的差异,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并不顺畅。白酒企业积极"向外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酒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白酒出口增速增长迅猛。2009年,白酒出口数量在烈酒中的占比为12.05%,到今年1-8月份,这一占比已达61.77%;出口金  相似文献   

9.
白酒文化生命周期表明:中国白酒市场仍然处在成长阶段;白酒的特殊文化属性和民族价值决定了其特殊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在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的当今时代.吸收了其他行业文化精华和富集中华民族文化的白酒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白酒文化竞争经历了从大区域到小区域的过渡;白酒文化的竞争战略也经历了文化素质到标歧立异,再到核心竞争力树立的不断提升。文化竞争是一种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对此,白酒业的振兴需要白酒企业打出文化大旗,将白酒市场优势与白酒文化优势紧密相连,一方面积极建设良好的酒文化氛围.提升整个白酒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产品竞争优势。(孙悟)  相似文献   

10.
白酒的感官风味特性及其特征风味化合物组成是认识、判别白酒香型类别及鉴定白酒品质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关于不同香型白酒感官和风味化合物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以酱香、浓香、清香和清酱香4 种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风味评价法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析技术对4 种香型白酒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利用香气活度值筛选出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并经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相关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4 种香型白酒的风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所有样品中共含有251 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有54 种特征风味化合物;异戊酸乙酯、二甲基三硫醚、丁酸乙酯、糠醛、2,3,5-三甲基吡嗪和2,3,5,6-四甲基吡嗪对酱香型白酒风味贡献大;己酸乙酯、对甲酚和γ-壬内酯是浓香型白酒特征风味形成的关键化合物;壬醛、癸酸乙酯和苯乙醇是清香型白酒中特征性风味化合物;二甲基三硫醚、乙酸苯乙酯、苯乙醇、壬醛、癸醛、月桂酸乙酯和异戊醇则显著贡献了清酱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结论:本研究全面揭示并比较了不同香型白酒感官风味和化合物的多样性特征以及风味差异的表达机制,可为探索白酒风味特征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研究白酒风味-健康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何世兴  杨果  时源  赵玲  刘莹  张婷 《酿酒科技》2023,(8):108-111
白酒的主要成份是水和乙醇,乙醇是白酒的重要指标,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对白酒中乙醇含量即酒清度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本文通过对酒精度密度瓶分析方法进行探索,引进自动冰浴蒸馏仪器,对重要环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控制,考察精密度和准确度。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和细化后的分析方法,精确度和准确度较高,能更好地满足酒精度分析检测,特别是满足出口酒酒精度质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为中国最早的4个名白酒之冠,蝉联5届中国名白酒,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茅台酒能长盛不衰,应该说得益于科技的介入和技术进步的促进。茅台酒把传统与科技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自身,也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为白酒的香型区分和分香型评比做了奠基和原始启动;最早探索实践和提出白酒勾兑的基本概念;不断探索研究饮用白酒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适量饮用有益健康的论点。(小雨)  相似文献   

13.
白酒行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几晓 《酿酒》2002,29(4):7-8
白酒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消费者和替代品对白酒行业的威胁;需要对行业进行分析,洞悉白酒行业的性质、竞争状况、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白酒出口具有显著影响。在国家文化距离的5个维度中,权力距离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长短期取向维度对中国白酒出口的影响是逆向的;男性化/女性化维度对其影响是同向的;不确定性规避维度造成的影响不明显。这一结论对于中国白酒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出口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章忠泰  郭刚  张丽玲 《酿酒》2012,39(5):38-39
摘要:固态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中,由于生产工艺不同,其微量成分也具有很大的差别。关键词:液态法白酒;固态法白酒;分析;探讨中图分类号:TS262.3;TS207.3;TS201.2文献标识码:B  相似文献   

16.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健 《酿酒科技》2002,(4):102-104
我国白酒产量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回落,白酒产销地域优势基本形成,以山东、四川、安徽、河南、贵州等为产酒大省;白酒消费群体日益分化,以30岁以上男性为主,低档白酒以本地为主,高档酒以全国为主,白酒消费重心渐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消费理念向文化品味等转移。行业发展存在耗粮大,小酒厂盲目发展,企业结构不合理,流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一是经济全球化,其他酒种挤占市场份额;二是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影响;三是管理模式陈旧,产业布局不合理,非理性市场竞争;四是行业政策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应采取措施:一是对白酒骨干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污染治理投资;二是限制新上白酒项目;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四是加强人才培训,组建技术队伍;五是加快战略升级,包括产业战略升级、品牌战略升级、营销战略升级和文化战略升级。(庞晓)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中国白酒的历史而言,中国白酒标准化技术的发展明显滞后。提出了白酒标准化发展中的几点建议:一是白酒相关标准应统一基本单位;二是增加营养型白酒国家标准;三是明确年份白酒的定义;四是去除白酒国家标准定义中的“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物质”;五是在标准中增加保质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白酒标准修订之见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明松 《酿酒科技》2004,(4):108-108,107
白酒新标准函审初稿已定,新标准把新认定的香型行业标准纳入国标,体现了白酒国家标准的广泛性规范化管理,对分析方法进行了科学的更新,体现了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鉴于低度白酒的不稳定性,建议增加保质期;白酒理化卫生指标的单位建议应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9.
《酿酒》2011,38(5):99-99
本刊讯:8月11日,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主办,山东省轻工业协会、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科学技术表彰暨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济南山东大厦隆重举行。会议对全国芝麻香型白酒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周恒刚、于树民、沈怡方、高月明、王海平五位专家进行了表彰和奖励;为全国唯一正式成立的“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研究院”举行了揭牌仪式;聘请季克良、沈怡方、高月明等酿酒专家为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研究院院士;同时召开了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研究院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研究院章程、组织机构,提出了下步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湘泉兼香型白酒与浓香型白酒以恰当的比例进行组合勾兑,对改善浓香型白酒酒质效果显著,可使组合后的酒体窖香优雅、醇甜、柔和、爽净,兼有清爽型、浓香型白酒的独特风格,更加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赢得市场,对白酒酒体设计、勾兑具有指导意义;为白酒向多元化发展拓展了空间。(孙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