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2):149-151
目的:了解慢性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辨体施治、施膳,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共收集病例211例,将纳入病例进行初步判断、筛选,分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等共九种类型体质,建立临床研究数据库,使用相关统计软件,初步分析FC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等相关性。结果:F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规律依次为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平和、湿热、痰湿等实性体质患者男性高于女性,而阳虚、气虚、阴虚、气郁、血瘀等体质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其中以气郁质与血瘀质男女比例最为明显(分别约为1∶3.3与0∶5)(P0.05);中青年患者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多见,老年患者以阳虚质、平和质与气虚质多见(P0.05)。结论:FC患者存在不同体质分布,其中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均存在差异,故可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为FC患者提供基于体质理论的个体化辨体施膳,使其临床防治更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R-Q型因子分析于聊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特点,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相关性。结果: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构成中,男性以痰湿质(31.3%)、湿热质(23.9%)居多,其次为气郁质、阴虚质(各8.9%);女性以气郁质(22.7%)、痰湿质(18.8%)、血瘀质(15.1%)、阴虚质(15.1%)居多,其次为气虚质、湿热质(各9.4%);不同性别患者在湿热质、气郁质构成中存在差异性(P0.05)。18~29岁以平和质为主,30~34岁以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为主,45~59岁以阴虚质为主,60岁以上多呈现出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男性患者18~29岁以平和质、特意禀体质分布为主,30~44岁以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为主,45~59岁以阴虚质为主,60岁以上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为主;女性患者18~29岁以气郁质为主,30~44岁以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45以上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渐多。结论:不同年龄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中医体质偏颇性,不同性别、年龄段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存在差异,可以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10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并观察不同性别、不同发病年龄、不良生活习惯与患者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100例帕金森病单一体质34例,复合体质66例。单一体质以阴虚质、阳虚质为主,其次为气虚质、平和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复合体质,合并2种体质者10例,3种体质者20例,4种体质者13例,5种体质者9例,以气虚质为主,其次为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及平和质。结论:阳虚质、阴虚质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单一体质类型,复合体质中以气虚质为主,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及湿热质均为常见的复合因素。  相似文献   

4.
辛海  金玫  沈蔷  佟丽  杨芳  张然  史淑琴  蔡伟  王群  王从旭  陆薇 《中医杂志》2011,52(2):127-129,138
目的探讨北京市社区中老年慢性病人群生存质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应用中医九种体质量表与SF-36生存质量量表,调查北京市东城区8个社区880例具有5种慢性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与中医体质,采用二值多元Log istic回归分析方法,中医九型体质取二值变量作为因变量,SF-36 8个维度的具体分值作为自变量,统计结果取前向逐步法建立Log istic回归方程。结果除特秉质以外的8种体质均建立了有统计学意义的回归方程,气虚质与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呈明显的负相关;阳虚质与总体健康呈明显的负相关;阴虚质与生理功能呈负相关,与精神健康呈正相关;痰湿质与生理功能和总体健康呈负相关;湿热质与生理功能呈正相关;血瘀质与总体健康呈负相关;气郁质与生理功能和精神健康呈负相关。结论中医体质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均与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各个维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正常健康者5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对冠心病各中医体质类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冠心病患者中偏颇体质者145例,偏颇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为主要偏颇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可能为冠心病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珠海地区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珠海地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兼夹体质、血瘀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以气虚兼痰湿质、气阴两虚质为主。男性湿热质、痰湿质及平和质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及血瘀质多于男性(P<0.05)。1 346例男性中,湿热质、痰湿质在各年龄阶段均占较重的比例,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气郁质以中年男性居多,气虚质基本呈"中间少,两头多"分布。1496例女性中也是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而气虚质多以青年居多,痰湿质则以中老年人为主。结论:气候、地域、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周毅  朱雪琼  林希  徐苗苗  林祥 《新中医》2017,49(3):24-26
目的:通过对温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调查,研究该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分布规律。方法:将确诊为高脂血症的2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无明显基础疾病的20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软件接受调查,对软件得出的中医体质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248例高脂血症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平和质的分布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这3种体质的分布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平和质的分布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温州地区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中,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要类型,说明这3种体质的人群患高脂血症的可能性更大,这3种体质类型可以作为预防和诊治高脂血症的中医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类型及高血压发病的体质因素。方法以社区的《家庭健康档案》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对1 0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进行中医体质辨析。结果 1 0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平和质96例(9.6%),偏颇质904例(90.4%);在偏颇质患者中,其体质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禀质、气郁质、偏阴虚质、偏气虚质、偏痰湿质。高盐饮食与上述诸多体质类型发病密切相关,其中高脂饮食易患痰湿质、血瘀质,锻炼少易患痰湿质、气虚质,熬夜易患阴虚质、血瘀质。结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应从调理气血、劳逸结合、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锻炼等诸多方面开展防治,充分发挥中医防治高血压"治未病"的特点,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收集岭南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岭南地区人群9种中医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为主(占85.0%),9种体质(兼夹体质合并在主要体质类型内)主要为:气虚质(占50.6%)、阳虚质(占12.7%)、阴虚质(占8.3%)。男女性别在体质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体质分布情况: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男女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阳虚质、气郁质女性多于男性(P0.05)。岭南地区人群共有的38种中医体质,其前10种依次为气虚质、平和质、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气郁质、气虚质合并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合并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合并痰湿质、痰湿质;其中,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痰湿质、痰湿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气虚质合并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合并阳虚质女性多于男性(P0.05)。关联度分析:最常与其他体质相兼的休质是气虚质和血瘀质;最常见的关联体质是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气郁质、气虚质合并阴虚质。体质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气郁质主要集中在21~50岁,在20岁之前与年龄呈正相关,在41~50年龄段则呈负相关;特禀质在2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特禀质与低龄人群有相关性(P0.05);血瘀质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痰湿质在31~50岁与年呈正相关;阳虚质在51岁以后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以虚性偏颇体质为主,且以气虚质为主;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系统"对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睡眠科收治的306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检测,分析性别、年龄与其体质分布的关系,并针对不同体质患者制定合理的中医防治方案。方法:选择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睡眠科收治的30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通过"中医体质辨证、健康管理系统"分析其体质总体分布、不同年龄阶段体质分布、不同性别体质分布,并针对不同体质患者制定养生调理方案。结果:通过中医体质检测发现,306例高血压病患者体质总体分布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19.3%,阴虚质18.0%,痰湿质15.7%,平和质13.7%,阳虚质10.5%,气郁质9.5%,湿热质5.9%,血瘀质5.5%,特禀质1.9%,其中阴虚质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且女性男性,痰湿质男性女性,气虚质以20~40岁中青年居多,气郁质和血瘀质以女性居多,阳虚质以60岁以上老年人和女性居多。结论:兰州地区高血压病患者体质检测结果以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为主,不同年龄阶段高血压病患者男女体质具统计学差异,其原因与男女生理特点、生活压力、观念、气候、饮食、地域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不同体质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372例PCOS患者及256例健康女性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并对不同体质类型的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 372例PCOS患者中出现平和体质42例,偏颇体质330例,偏颇体质类型以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为主;256例正常女性出现平和体质59例,偏颇体质197例,偏颇体质以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为主。PCOS患者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患者较平和质、气虚质患者睾酮水平高(P0.05);气郁质、平和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患者较湿热质痰湿质患者雌激素水平低(P0.05)。结论海南地区PCOS患者中医体质多为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且不同体质性激素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医体质特点。方法:入选5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予以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主要以气郁质为主,且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脑卒中后抑郁体质依次为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平和质。男性患者也是以气郁质最多见,其次是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45~55岁和56~65岁以气郁质多见,66~75岁以血瘀质最多见。脑卒中后抑郁以轻度抑郁为主,轻度抑郁患者中以气虚、气郁体质多见,中度抑郁患者以气虚和血瘀体质多见,重度抑郁患者以气郁质多见。结论:气郁体质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必要对这类患者予以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永嘉县健康居民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根据中医药行业标准,对来院体检和住院分娩的健康产妇共1 046名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永嘉县健康居民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平和质占31.35%、阳虚质占19.31%、气郁质占18.07%、气虚质占16.06%、湿热质占11.09%、血瘀质占10.04%、痰湿质占9.27%、阴虚质占8.70%、特禀质占4.21%。男性体质排前三的是平和质占43.02%、痰湿质占16.86%、气虚质占16.57%,女性前三是平和质占25.64%、气郁质占22.93%、阳虚质占22.08%。结论:永嘉县健康居民体质以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某辖区内选取3个社区,再应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社区分别抽取2个居委,招募抽取居委中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中医体质特征和行为生活方式相关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特征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被调查的80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28.59%)、阳虚质(22.03%)、阴虚质(17.70%)和痰湿质(16.21%)为主。不同性别患者在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和质在男性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在女性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平和质在不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而气虚质、阴虚质和气郁质在吸烟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P0.05)。男性体重与痰湿质呈正相关,女性体重与阳虚质呈负相关(P0.05)。男性腰围与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和气郁质呈正相关(P0.05)。体质指数与阳虚质呈负相关,与痰湿质、湿热质呈正相关(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各中医体质均有相关关系(P0.001),服药依从性越好,平和质得分则越高,其他偏颇体质得分则越低。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性别、吸烟行为和服药依从性是影响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将152例IgA肾病进行体质分类,并记录其临床分型及检测相关指标。结果:IgA肾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31.58%)、阴虚质(26.32%)、湿热质(19.08%)、血瘀质(7.9%)、阳虚质(5.9%)、气郁质(5.3%)、痰湿质(2.0%)、平和质(1.3%)及特禀质(0.6%);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以无症状尿检异常型和镜下血尿型为主,阳虚质以大量蛋白尿型为主,痰湿质以高血压型为主,血瘀质可表现为血管炎型;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各项指标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痰湿质体质指数和平均动脉压最高,湿热质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血瘀质和气郁质各项指标均处于"中间型"。结论:IgA肾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多见,体质类型与发病形式及客观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的中医体质特征,以体质为切入点为突聋的预防、治疗、预后作探索性研究。方法:研究组及对照组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和《一般情况问卷表》,按照评分标准判断体质类型。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平和质与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的体质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将九种体质类型作为自变量,突聋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系数及OR估计值判断,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是与突聋发生呈正相关的中医体质,即是突聋发生的危险因素;平和质是突聋发生的保护因素。(3)病程小于1周的患者,除了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外,以痰湿质、湿热质为主。病程介于1~2周和病程大于2周者,除了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外,以气虚质、阳虚质多见。(4)低频下降型的主要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高频下降型的主要体质类型为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平坦型的体质类型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差异性。全聋型的体质类型较为复杂,血瘀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均占较多比例。结论:突聋的中医体质特征:多为偏颇体质。以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为主。突聋的危险体质是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保护体质是平和质。不同的病程及不同听力图类型体质分类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辽宁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方法:采用王琦的体质调查表,对19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学分析,找出乙肝后肝硬化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198例病例中,9种体质类型除平和质和特禀质为0例外,其余7种体质类型按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从高到低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湿热质占42.9%,阴虚质36.4%,阳虚质6.6%,气虚质5.6%,气郁质4.5%,痰湿质3%,血瘀质1%。结论:湿热质、阴虚质是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分布。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指导患者及家属填写中医体质证候量表,统计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频数分布,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控制血糖基础上,增加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12周后比较干预前后以上中医体质证候频数分布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证候频数分布显著下降,平和质证候频数分布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频数分布,降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证候频数分布,增加平和质证候频数,中医综合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证候调理有显著的疗效,并有助于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方法:不同地域,多中心参与,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包括广东珠海300例、江苏常州100例,江苏南京100例,辽宁沈阳100例,分析地域不同所致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危险因素等的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探讨其对中医体质分类的影响及特点。结果:高血压患者体质以阴虚质(23.0%)、血瘀质(20.8%)、痰湿质(14.5%)为主,与其他型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阴虚质与平和质、气郁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特禀质与平和质、气郁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围以痰湿质较宽,与阴虚质、气郁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以痰湿质、湿热质较高,与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指数以痰湿质、湿热质较高,与同组其他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年龄以气虚质、阴虚质明显升高,与平和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性别阴虚质、气郁质女性比例明显增高,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脂异常、家族史、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均以痰湿质或湿热质多见,其中血脂异常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家族史痰湿质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家族史痰湿质与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吸烟痰湿质、湿热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缺乏体力活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与其他体质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张明妍  李启燕  徐静  张燕  高孝谦 《光明中医》2016,(16):2307-230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身体质量指数等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分类,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痰湿质、湿热质的患者吸烟多见,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阴虚质、痰湿质患者糖尿病发病多见,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MI以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较高,与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的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平和质、特禀质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患者的总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气虚质、气郁质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痰湿质、血瘀质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阳虚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瘀质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明显(P0.01);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平和质、特禀质、气郁质相比明显增厚(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