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究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于2017年4月-2018年9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77例,全部患者入院后都进行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没有骨折征象;患者入院时主诉受伤处活动异常,有肿账与疼痛感,全部患者以此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患者的该组合检查情况认真观察,对3种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X线片检查细微及隐匿性骨折鼻骨、髌骨、肩关节、髋关节、腕关节、踝关节、足骨、总计检出率分别为28.57%、75%、69.23%、81.82%、66.67%、75%、70%、64.94%,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的57.14%、91.67%、84.62%、90.91%、77.78%、87.50%、80%、79.22%,比较差异显著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X线片漏诊率35.06%,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的20.78%,比较差异显著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细微及隐匿性骨折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T1WI与T2WI的检出率都比较高,且明显高于X线片、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T1WI不能检出骨折患者5例,漏诊率6.49%;T2WI检查都呈现低信号状态。结论: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8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的总检出数及阳性检出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总检出数55例,其中鼻骨3例,肩关节6例,腕关节6例,髋关节6例,膝关节12例,踝关节18例,足骨4例;多层螺旋CT总检出数46例,其中鼻骨2例,肩关节5例,腕关节5例,髋关节4例,膝关节11例,踝关节16例,足骨3例,核磁共振成像阳性检出率(94.83%)高于多层螺旋CT阳性(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层螺旋CT相比,核磁共振成像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显影率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余文行  徐宝琳 《当代医学》2021,27(18):133-134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漏诊率、误诊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9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有87例确诊为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磁共振成像疾病检出率为98.85%,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9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特异度高于多层螺旋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共振成像检查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漏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误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测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疾病检出率、诊断符合率高,可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DR与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纳入CR初诊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100例,同时进行DR与多层螺旋CT检查,分别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进行阅片,以明确诊断是否有骨折,以共同意见为准,并追踪复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机纳入的100例CR初诊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病例中,检出隐匿性骨折27例,其中DR检出16例(59%),多层螺旋CT检出27例(100%),后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以明显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对临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合理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通DR平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及MRI成像诊断在骨关节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性分析本院2012-2017年接诊的45例普通DR平片检查后发现的可疑骨折或隐匿性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VR重建及多平面重建,部分患者还进行了MRI扫描,综合分析普通DR平片与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及MRI成像显示隐匿性骨折的能力及特长。结果 45例DR平片显示可疑骨折的患者,后来均经过CT确诊为隐匿性骨折,其中3例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因怀疑有半月板损伤还进行了MRI扫描后经证实有胫骨平台骨折及半月板、前交叉韧带撕裂。结论对于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及后重建技术比普通DR平片诊断更加明确,尤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骨折线的移位情况显示的非常直观,MRI成像对显示骨折后的骨髓水肿及关节韧带的损伤有明显优势,但对骨皮质的显示能力没有CT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对本组患者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2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在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84.38%)低于核磁共振成像的检出率(95.83%),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加科学有效的诊断数据,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检出率,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科学的依据,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韦吉风  马云彪  刘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58-59,F000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骨盆外伤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学资料,即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同时与普通X线摄片(DR)图像进行对比. 结果 X线检查检出骨折89处,CT检查检出骨折143处,其中包括X线检查为阴性的隐匿性骨折和X线检查为阳性的其他部位隐匿性骨折. 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隐匿性骨折的有效手段,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对骨折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覃永平 《广西医学》2012,34(5):558-559,56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盆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X线检查阴性,而后经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为骨盆隐匿性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52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组后显示耻骨骨折12例,坐骨骨折10例,髋臼骨折7例,髂骨骨折14例,骶尾骨骨折9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精确显示骨盆隐匿性骨折的具体部位、性质和程度.当临床高度怀疑骨盆骨折而X线检查阴性时,应及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9.
宋杰  刘栋  蔡崧 《黑龙江医学》2019,43(4):385-38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足跗骨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足踝部外伤后数字X线摄影检查未见明确骨折而临床疑诊跗骨骨折的病人,经64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薄层重建及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图像后处理,比较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跗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经CT检查后发现77例骨折,共累及81处骨折,3例病人出现多发骨折;其中跟骨骨折9处,距骨骨折16处,骰骨骨折14处,足舟骨骨折13处,楔状骨骨折29处。结论 64层螺旋CT薄层图像及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对跗骨隐匿性骨折做出准确的诊断,可明显的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以及MRI诊断方法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84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根据诊断途径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组采用MRI实施检查,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经MRI TIWI及T2W2扫描,其膝关节骨折检出率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61.9%(P<0.05);观察组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9.4%、90.6%、95.0%和98.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4%、63.6%、33.3%和93.9%(P<0.05).结论: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具备良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08例可疑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观察CT检查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108例患者确诊骨折124处,CT检查骨折检出率达到95.16%(118/124),仅6处骨折未检出,漏诊率4.84%(6/124)。结论 CT检查应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可较好地发现微小病变,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良好的依据,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均接受X线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诊断,比较2种检查诊断方式的结果。结果 CT组的诊断阳性率为95%,明显高于X线片组的诊断阳性率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准确地检出隐匿性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DR与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隐匿性骨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DR检查,比较CT、DR 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CT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DR诊断准确率为79.31%,腕舟骨骨折、胸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颈椎骨折、腰椎骨折、肋骨骨折等各项目CT检出率均明显高于DR,2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R,有利于降低漏诊以及误诊率,可为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和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95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5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经过关节镜或手术确诊66例(69.47%),高场强MRI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96.97%、89.66%、94.74%,均明显高于MSCT(81.82%、62.07%、75.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强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MSCT,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5例常规X线检查阴性而高度怀疑为隐匿性骨折的外伤患者,分别采用MRI、MSCT对疑似骨折部位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阳性率和特异性。结果MRI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96.08%、93.04%,明显高于MSCT检查(P<0.05);两者在骨折特异性和骨折类型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优于MS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腕舟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上肢及手外伤所致腕舟骨隐匿性骨折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均通过手术治疗明确存在骨折。所有入组者均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实施手术治疗,并通过术中所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上,其中单纯接受X线检查者为X线片组,多层螺旋CT组则在进行X线片检查后加用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仪器为GE牌64层螺旋CT扫描仪,比较两组对腕舟骨骨折的诊断率,比较两组对不同类型腕舟骨骨折的诊断耗时,比较两组对不同类型腕舟骨骨折的图像评分,比较两组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和约登指数,计算AUC值。结果 多层螺旋CT组对腕关节腕舟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为96.0%,高于X线片组的66.0%(χ2=12.736,P<0.05),多层螺旋CT组对隐匿性A型腕舟骨骨折和隐匿性B型腕舟骨骨折的阅片诊断耗时分别为(5.6±1.4)min和(6.9±1.8)min,均短于X线片组的(12.3±2.5)min和(13.3±1.3)min(t=16.533和20.382,P<0....  相似文献   

17.
彭国球  陈宁  胡毅  孟祥才  张铁 《当代医学》2011,17(19):66-66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骶骨隐匿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29例X线平片检查正常的骶骨骨折患者进行64层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矢状位、冠状位及斜位MPR重建及容积再现(VR)三维技术等方法后处理。对各种方法检出骶骨骨折的检出率进行x2检验。结果横断面扫描诊断骶骨骨折16例,矢状位MPR28例,冠状位MPR19例,VR17例,矢状位MPR对骶骨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与其他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CT各向同性扫描MPR成像,尤其是矢状位PMR成像可提高骶骨骨折的检出率,可作为对骶骨骨折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创伤性骨折的检出率为96.80%,明显高于DR平片检出率(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全方位诊断创伤性骨折以及隐匿性微小骨折,对骨折检出率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时,将多层螺旋CT与X线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被确诊为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患者72名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分析后,确认患者均为细微及隐匿性骨折,并由医务人员按要求对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以及X线检查,对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度。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最终诊断准确率为70例(97.22%),高于X线诊断准确度58例(80.56%),2组诊断准确度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时,选择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后续手术方案的选择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故而在临床,上对这类患者进行诊断,为保障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医务人员可考虑应用多层螺旋CT作为诊断方案,而如果病情明显并且X线图像清楚的患者,单纯采用X线检查,也能够有助于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故而临床上可酌情对诊断方式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李永凤 《广州医药》2023,(10):78-8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接诊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病例中随机抽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开展MRI、CT检查,分析并比较MRI和CT检查对该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在78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病例中,MRI检查确诊76例,检出率97.44%,CT检查确诊61例,检出率78.21%,MRI检查对该疾病的检出率相比CT检查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半月板损伤、关节腔少量积液、韧带损伤、骨折塌陷及水平错位检出率相比CT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严重骨折检出率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I对疾病检出率较高,且操作简便,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