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习近平指出,涉农高校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就要求农业高等院校要做到以下几点:进一步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办学理念,树立服务观念,明确服务目标,拓展服务领域,建立服务体系;培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人才,更新人才观念、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专业融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技支撑,立足强农兴农,开展科技研发,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培训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2.
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要。该文从课程思政改革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路径等方面探索《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改革,探究如何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学农、爱农、为农”的职业情怀,争做“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近年来,农业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努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智慧力量。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如何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成为农林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农林院校进行优秀农耕文化教育有利于培育知农爱农新型农业人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然而,农林院校在进行优秀农耕文化教育时面临着教师培育意识不强、学生认同有待提升、育人资源挖掘不深、教育形式单一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农林院校进行优秀农耕文化教育时,应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教学,注重网络育人。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习近平同志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涉农高校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对广大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新要求。广大高等农林院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农业高校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更具紧迫性和艰巨性。文章在考察我国“立德树人”思政教育理念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时代使命,并以中国农业大学为案例,分析了当前农业高校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基本路径在于: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请进来与走下去”的有机结合、“线上和线下并行”的有机结合,以此使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地融进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爱国爱农的情怀。文章认为,这将成为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升级和农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农业高职教育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高职教育应增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业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农业办学特色的优势,做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均有效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增强新时代农业高职教育的办学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邓艳萍  王凯  黄鑫  陈红  孙冰清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268-269,272
涉农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研究涉农高校立德树人协同推进路径对涉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从涉农高校"树什么人""立什么德""立德"与"树人"辩证关系3个方面探讨涉农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从构建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立德树人的协同培养基地、培养立德树人的全员师资队伍、营造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氛围4个方面提出涉农高校立德树人协同推进路径,以期为涉农高校立德树人一体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加速农 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它关系到农村现代化与农业 科学化的进度和发展,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效益效率的关键内容。文章重点论述了国家大力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内涵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 升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植物生产类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全力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主旨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引领,探索构建适应新农科建设需要的“1+3+3”植物生产类专业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高素质农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动力与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学生为本”的观念认为,大学德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生存、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而确定的,德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更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参与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在德育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中的对象,也应是这一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效率极其低下,而总的教育资源又严重不足。要在总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高外语教育效率,就必须对外语教育投入效率进行研究。本文作如下阐述:调整外语教育投入结构,加大中小学阶段的投入;开放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以后阶段的外语教育,实行外语教育市场化,外语服务行业化。应实事求是地对待学习外语迫切性的问题,处理好外语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方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4):130-131,88
在高校德育工作不断深化的同时,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念,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德育二者相结合的模式,将会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理念的演进--兼论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实践的每一步发展和变革,都伴随着大学理念的演变和争论。同样,大学理念的每一次转变也都对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向,大学理念的多元并存与分化则是大众化阶段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教育绩效评估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绩效指标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评估中被普遍认可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绩效指标概念和内涵的分析,论述了绩效指标得以在高等教育评估方法中独占鳌头的原因,以及绩效指标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我国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建立和使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成人中专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给思想教育和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教学为中心,同时重视德育和心理教育”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形成过程及教育特征来讨论韩国初期书院在教育史上的意义,从社会经济背景来看,韩国初期书院的出现,反映了在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变化的基础上,教育逐渐从一般的中央集权转变为分权的新形势;儒学工夫论是书院教育得以巩固的特有理念经间,退溪的心学道统论对初期书院特征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书院祭享空间与讲学空间关系反映了儒学知道体系中尊德性与道间学、道与学的关系,其祭礼礼仪有社会约束及符号意味;从家学和家庭教育的特征来看,家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入了初期的书院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8.
耿广汉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91-19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该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着重阐述了与创业教育模式相关的几个概念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的模式,以此作为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涉农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涉农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上的不足,提出了涉农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及对策:首先是明确涉农专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改善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的课程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此外,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探讨了未来涉农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及走向:以就业为导向,实行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模式,实行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涉农专业骨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