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PVC/EVA共混体系中EVA品种、含量以及共混温度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EVA即可提高PVC的韧性,其中PVC初级粒子的存在和准网络结构形态的形成是材料实现高韧性的关键.另外还对PVC/EVA共混物的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PVC/EVA共混物韧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PVC/EVA共混体系中EVA品种、含量以及共混温度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EVA即可提高PVC的韧性,其中PVC初级粒子的存在和准网络结构形诚和形成是材料实现高韧性的关键。另外还对PVC/EVA共混物的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提高ABS阻燃性要求的同时,又能保持,甚至改善ABS的力学性能,本文于ABS/PVC/Sb2O3体系中加入增容剂CPE及自制助剂TR,建立起五组分阻燃ABS共混体系,实验结果表明:经适当配比的该阻燃体系不仅达到了垂直燃烧GB4609-84,FV-0级标准,而且体系的冲击强度可高于通用ABS树脂和高冲击ABS树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刚性有机粒子AS增韧改性的PVC/CPE及PVC/EVA-G-VC共混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填加少量的刚性聚合物不仅可使PVC韧性体的冲击强度有较大提高,而且可使材料拉伸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的回升。证明它具有非弹性体增韧高聚物的规律和特征。本文从原料及共混工艺等方面探讨了各因素对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SG-5型聚氯乙烯(PVC)树脂为基材,重质CaCO3和氯化聚乙烯(CPE)进行填充增韧性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质CaCO3和CPE的质量份数分别为20.8时,填充增韧性PVC树脂所得硬聚氯乙烯(RPVC)复合的无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10.9kJ.m^-2,比纯RPVC提高了3.5倍多,拉伸强度与纯RPVC相比变化不大,综合性能较好,挤出的RPVC管材的性能达到或超过了QJ/CH02.03-9  相似文献   

6.
PVC/ELVALOY共混物是一类柔韧性良好的新型PVC合金,ELVALOY加入5phr时,PVC呈现反增塑行为,以后随ELVALOY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柔韧性明显提高,本文以其作为韧性基体,再掺入刚性聚合物粒子,如PMMA、AS、PS等进一步提高了其韧性,对PVC/ELVALOY(100/5)体系,PMMA在8phr时,缺口冲击强度的提高达到最大值,屈服强度同时提高,PS和AS的加入反倒使冲击强度下降;而PVC/ELVALOY(100/20)、体系、PMMA、AS、PS均有增韧效应,其中AS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最大,达83%,而其屈服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由SEM照片,刚性聚合物的冷拉效应亦明显地产生.  相似文献   

7.
HDPE/HDPE—g—MAH/CaCO3材料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DPE/HDPE-g-MAH/CaCO3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方法 借助毛细管流变仪,考查了CaCO3含量,HDPE-g-MAH含量对共混材料流变 性能的影响。结果 CaCO3和HDPE-g0MAH的加入使体系的粘度上升,体系的非牛顿性增强。结论 研究结果对生产工艺和模具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刚性有机粒子增韧改性PVC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刚性有机粒子AS增韧性性的PVC/CPE及PVC/EVA-G-VC共混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填加少量的刚性聚合物不仅可使PVC韧性体的冲击强度有较大提高,而且可使材料拉伸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相似文献   

9.
PVC/ELVALOY共混物是一类柔韧性良好的新型PVC合金,ELVALOY加入5phr时,PVC呈现反增塑行为,以后随ELVALOY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柔韧性明显提高,本文对其作为韧性基体,再掺入刚性聚合物粒子,如PMMA,AS、PS等地一步提高了其韧性,对PVC/ELVALOY(100/5)体系,PMMA在8phr时,缺口冲击强度的提高达到最大值,屈服强度同时提高,PS和AS的加入反倒使冲击强  相似文献   

10.
碳酸钙填料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的CaCO3填料者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硬质PVC塑料体系,从接触角、吸水率、表面自由能、粒径分布等方面研究了改性CaCO3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改性后的CaCO3表面疏水亲油、在油中的平均团聚粒径减小,将改性CaCO3以高比例(CaCO3:PVC=50:100)填充于塑料体系,发现用表面活性改性的CaOC3填料可显著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 PVC/ABS 体系中添加刚性有机粒子(SAN.PS 和 PMMA)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刚性有机粒子对 PVC/ABS 二元共混体系确有一定的增韧作用,且添加小份量时增韧效率高,与传统增韧方法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经过特殊表征的有机刚性粒子—PMMA基核-壳型有机刚性粒子(core-shelrigidorganicfiler)对R-PVC/CPE体系的增韧和增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流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当粒径的核-壳型粒子与R-PVC/CPE基体在适当配比下共混,常温(23℃)下,可使PVC/CPE基体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得到提高,断裂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加工流变性也有所改善,而在低温(-10℃)下几乎没有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计算了颗粒复合材料ABS/CaCO_3拉伸断口的分形维数,从而建立了材料的填料重量百分比含量与其拉伸断口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刚性有机粒子对PVC基塑料的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PS及PMMA对PVC、PVC/EVA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刚性有机粒子后,体系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而且不同的刚性有机粒子对不同体系有不同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和丙烯酸酯橡胶(ACR)二元增韧聚氯乙烯(PVC)材料,主要考察了丙烯酸酯橡胶以及纳米碳酸钙用量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纳米碳酸钙与弹性体具有协同效应,在大幅度提高PVC材料缺口冲击强度的前提下,同时基本保持了其刚性。SEM对冲击试样断面的观察显示出比较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TEM观察也表明,纳米碳酸钙能够在PVC基体中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16.
PVC/ABS和PVC/CPE两种共混体系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PVC/ABS和 PVC/CPE两种共混体系的结构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用电子显微镜 ( SEM、TEM)观察冲击断面、拉伸断面形貌。结果表明 ,随改性剂用量不同 ,两种共混体系冲击性能曲线均呈现“S”型 ,不同的是 ,ABS是以颗粒或聚集体分散在 PVC连续相中 ,CPE在 PVC中形成网络结构 ;拉伸时 ,ABS作为应力集中体引发银纹 ,CPE易与基体共同发生剪切屈服 ,产生“剪切带”,“银纹”和“剪切带”都对 PVC增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不同品种碳酸钙对PVC/CaCO3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注塑机注塑成型,通过万能试验机和简支梁冲击试验机检测其力学性能,使用SEM观察断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纳米钙和包覆钙的填充效果最好,分别使PVC的拉伸强度增加19%和17%,PVC的无缺口冲击强度增加4倍以上,分别达54.05和51.67kJ/m2;PVC的缺口冲击强度增加3倍左右,分别达28.94和22.59kJ/m2;复合钙的填充效果居中,重钙和轻钙最差.多种CaCO3填充PVC后,PVC原来平整的颗粒轮廓发生了变化,纳米钙和包覆钙形成了大量高低不平而圆润的表面,重钙和轻钙形成较多的裂纹和空穴.  相似文献   

18.
搅拌和超声条件下改性的纳米碳酸钙填充至聚氯乙烯(PVC),通过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测试碳酸钙/PVC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 PVC中纳米碳酸钙的最佳填充量是15 wt %,此时,纳米碳酸钙可均匀分散在PVC中,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明显增加,但抗拉强度略有下降;超声改性时,PVC/碳酸钙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抗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9.
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复合热稳定剂、CPE(氯化聚乙烯)、轻质CaCO3(碳酸钙)以及PVC型材废角料对型材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稀土复合稳定剂为材料冲击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型材废角料是材料拉伸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得最佳配方:稀土复合热稳定剂5份、CPE 5份、轻质CaCO310份和PVC型材废角料20份.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刚性有机粒子(如SAN,PS,PMMA树脂)对硬聚氯乙烯韧性体(指PVC/ABS,PVC/MBS,PVC/CPE等二元共混物)的改性效果.发现在具有一定韧性的PVC基体中添加小份量有机粒子,能明显提高基体的冲击韧性,并保持基体拉伸强度不受损害或同时得到改善.不同粒子对各种硬PVC韧性体的改性效果不同,粒子浓度过大,改性作用消失.分析得知,实现刚性有机粒子增韧改性的必要条件有:粒子与被增韧基体间的良好相容性,恰当的粒子分散浓度及要求基体本身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刚性有机粒子使共混物流变行为变佳,挤出物外观改善,显示出与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改性不同的规律及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