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OSAH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16例中重度OSAHS患者进行nCPAP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睡眠监测(PSG),记录睡眠呼吸监测的相关指标,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瘦素及空腹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价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比nCPAP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并对治疗后空腹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与睡眠各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nCPAP治疗前后空腹血清瘦素水平有差异(P〈0.01),而HOMA-IR、FBG、胰岛素、BMI差异不明显(P〉0.05),瘦素水平的变化与最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AHI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nCPAP治疗可降低OSAHS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改善睡眠呼吸紊乱,但胰岛素抵抗及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瘦素水平的变化与最低氧饱和度及AHI的改善有关,提示在OSAHS患者中改善睡眠呼吸紊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雷华芝  李玉珊 《微创医学》2006,25(3):365-366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通过使用多导睡眠仪对32例单纯高血压(HT)患者、38例HT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进行氧减饱和指数(ODI)和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监测分析,比较组间睡前和晨起血压变化.结果HT合并OSAS组AHI及ODI显著高于单纯HT组及对照组(P<0.01),该组有更低的血氧饱和度(P<0.01),HT合并有OSAS与单纯HT组睡前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晨起血压HT合并有OSAS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OSAS引起的夜间低氧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对1996~1999年在家坚持长期应用CPAP治疗的18例重度OSAS(有完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记录)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应用CPAP治疗后,OSAS症状消除.(2)13例(72%)患者复查PSG参数明显改善,18例停用CPAP治疗后PSG复查,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从66±21s缩短至43±24s(P<0.05);呼吸紊乱指数(AHI)从66±16降至28±20(P<0.001);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从53%±19%提高至75%±11%(P<0.001).(3)治疗前后18例患者体重、血压改变不明显,12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例(50%)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CPAP治疗OSAS有效,长期坚持治疗呼吸暂停引起的低氧血症,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其机制可能与患者呼吸调节功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对1996~1999年在家坚持长期应用CPAP治疗的18例重度OSAS(有完善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记录)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应用CPAP治疗后,OSAS症状消除。(2)13例(72%)患者复查PSG参数明显改善,18例停用CPAP治疗后PSG复查,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从66±21s缩短至43±24s(P<0.05);呼吸紊乱指数(AHI)从66±16降至28±20(P<0.001);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从53%±19%提高至75%±11%(P<0.001)。(3)治疗前后18例患者体重、血压改变不明显,12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6例(50%)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CPAP治疗OSAS有效,长期坚持治疗呼吸暂停引起的低氧血症,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其机制可能与患者呼吸调节功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睡眠前后的血压变化。方法 对5 8例患者行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及睡前、睡醒后肘部血压测定 ,选取呼吸紊乱指数 (RDI)≥ 5的 34例OSAS患者为OSAS组 ,RDI <5的 2 4例为对照组 ,比较相关指标。结果 OSAS组睡眠前、睡醒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OSAS组醒后血压明显高于睡前血压 (P <0 .0 5 ) ,而对照组睡眠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 ,OSAS组最低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OSAS患者可出现睡醒后血压升高 ,这可能是部分高血压的病因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 (nCPAP)治疗有利于高血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SA)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68例患者,进行7 h以上多导睡眠监测(PSG),并测量患者睡前和夜间凌晨2点血压.结果:中度、重度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夜间与睡前血压比值(N/D)均较健康组高,SA患者轻、中、重组组间N/D SBP、N/D DBP、N/D MAP比较有意义(P<0.05),在控制年龄,体块指数和高血压病史等因素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N/DSBP、N/DDBP、N/DMA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9,0.523,0.569(P<0.01);AHI每增加1次/h,N/D SBP增加0.001(R2=0.216,P<0.01);N/DDBP增加0.003(R2=0.330,P<0.01);N/D MBP增加0.002(R2=0.331,P<0.01).结论: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有影响,随睡眠呼吸暂停程度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导睡眠图特征并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OSAS的短期疗效.方法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46例,对照组(单纯鼾症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睡眠参数.对34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睡眠时BiPAP辅助通气并比较治疗前后PSG参数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AS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紊乱,主要为深睡眠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快速动眼相(REM)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缩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增加、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34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BiPAP辅助通气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AHI、夜间平均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OSAS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BiPAP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结构,是治疗OS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徐建萍  张丙芳  邱建华  吴昌归 《医学争鸣》2005,26(15):1411-141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体块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A组肥胖OSAS患者16例(BMI≥27,AHI≥5);B组非肥胖OSAS患者10例(BMI<25,AHI≥5);C组单纯肥胖10例(BMI≥27,AHI<5);D组对照10例(BMI<25,AHI<5).瘦素及胰岛素测定采用放免法,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①A,B,C三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5.6±3.6),(11.7±2.3),(11.3±2.5)mU/L,均较D组(9.1±1.8)mU/L升高(P<0.01),且A组胰岛素也显著高于B,C组(P<0.01);②A,B,C三组瘦素水平分别为(6.6±1.4),(4.7±0.9),(4.2±0.7)μg/L均较D组(3.4±1.0)μg/L非常显著升高(P<0.05~0.01),且A组瘦素也显著高于B,C(P<0.01);③A,B,C三组稳态模式估计法(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4.0±1.4),(3.0±0.8),(2.8±0.6),均较D组显著升高(2.1±0.6)(P<0.05~0.01),且A组HOMA-IR也显著高于B,C组(P<0.01);④OSA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BMI,HOMA-IR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4(P<0.05),0.7543(P<0.01),0.4312(P<0.05),0.4352(P<0.05).结论:OSA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HOMA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单纯肥胖组及对照组,OSAS患者体内瘦素水平可能与其IR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施普瑞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40例血压正常、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施普瑞治疗前及1.2g/d治疗10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并以38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相当的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2组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空腹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施普瑞治疗10周后,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增高(P<0.05),血脂代谢明显改善.结论施普瑞在纠正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异常的同时,对其胰岛素敏感性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有不同程度夜间缺氧血症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的变化.方法40例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诊断为OSAS的患者,根据夜间缺氧程度分为2组(重度夜间缺氧组和非重度夜间缺氧组),每组各20例.清晨空腹采用检测血浆VEGF浓度.结果重度夜间缺氧组血浆VEGF浓度为(125.96±99.04)pg/ml,而非重度夜间缺氧组血浆VEGF浓度为(49.83±17.16)pg/mi,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血浆VEGF浓度与夜间缺氧程度呈正相关(r=0.743,P<0.01).结论重度夜间缺氧的OSAS患者血浆VEGF浓度明显升高,OSAS患者夜间缺氧的严重程度呈血浆VEGF浓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正压机械通气时,患者在麻醉肌松状态下,不同PEEP时腹内压与胸内压的相关性。方法 20例手术后尚处于麻醉肌松状态下,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均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导尿管,在PEEP分别为0 cmH_2O_5 cmH_2O,10 cmH_2O和15 cmH_2O时,进行间接腹内压和直接胸内压测定。结果所有20例患者的初始腹内压为(8.15±3.46)mmHg,初始胸内压为(9.31±5.72) mmHg,增加PEEP后,腹内压,胸内压均升高。当PEEP分别为5 cmH_2O,10 cmH_2O和15 cmH_2O时,腹内压分别增加至(8.31±3.66) mmHg,(9.92±3.75) mmHg和(12.46±5.55) mmHg,胸内压分别增加至(9.15±5.93) mmHg,(12.23±6.29) mmHg和(16.23±5.99) mmHg。不同PEEP时,腹内压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的腹内压与胸内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R~2=0.789,且P〈0.01,两者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提高PEEP值,能增加患者的腹内压。故对机械通气的患者,有必要实行腹内压监测。不同PEEP时,腹内压与胸内压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夜间下降率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对未治疗的EH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50例进行心脏超声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分析LVH组、非LVH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和夜间血压下降率等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与非LVH组比较,LVH组24 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及夜间的平均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收缩压负荷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非LVH组和LVH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降低和夜间心率升高,但只有LVH组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加是LVH的预测因素.24小时收缩压负荷大于50%和(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均小于10%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左心室肥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视神经疾病患者腰椎穿刺前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与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年1-5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诊断视神经疾病12例(24眼)患者的相关资料。对诊断视神经疾病的12例入院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住院期间通过腰椎穿刺留取定量脑脊液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并测定ICP,同时采用回弹式眼压计测量腰椎穿刺前后双眼眼压变化,并计算其平均值。所有患者腰椎穿刺术后每2 h测量1次眼压,共12次,并绘制24 h眼压曲线。结果 共有12例(24眼)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7例,女5例,诊断为视神经炎6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5例,未明确诊断1例。患者年龄16~55(38.125±12.438)岁。所有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全身疾病。腰椎穿刺前后ICP与双眼平均IOP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126,P=0.697)。腰椎穿刺前后双眼IOP的差异(t=8.002,P〈0.001)、ICP的差异(t=7.936,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OP与ICP虽然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两者变化之间没有规律,以眼压推测颅压或者反之目前还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233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EH)组、2型糖尿病(DM)组和代谢综合征(MS)组,检测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PR)、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比值(E/A值)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结果:(1)进餐前后SBP和PP差值≥10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其CAPR、IMT、LVMI、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2)进餐前后PP差值≥10mmHg代谢综合征患者,其CAPR、IMT、LVMI和MA均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而其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者,其MA显著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5);(3)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的糖尿病患者,其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1);(4)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1小时血压变化与心脏、颈动脉及肾脏病变呈显著相关.结论:餐后血压和脉压是预测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与心肌做功指数(MP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计算患者的MPI.根据患者的左心室MPI分为MPI≤0.46组57例和MPI>0.46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及日间、夜间三个时段的动态血压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标准差评价患者血压变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PI的因素.结果 MPI>0.46组患者的日间和24 h平均收缩压水平及其标准差、以及该组在三个时段的平均舒张压水平均高于MPI≤0.46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0.46组患者的等容收缩时间、等容舒张时间与高血压病程均大于MPI≤0.46组患者,而射血时间低于MPI≤0.46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舒张压及24 h收缩压标准差是MP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变异性与心肌做功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导致左心室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233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EH)组、2型糖尿病(DM)组和代谢综合征(MS)组,检测24h动态血压、颈动脉粥样宽块发生率(CAPR)、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比值(E/A值)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结果 (1)进餐前后SBP和PP差值≥10mmHg(1mmHg=0.133kPa)的高血压痛患者,其CAPR、IMT、LVMI、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2)进餐前后PP差值≥10mmHg代谢综合征患者,其CAPR、IMT、LVMI和MA均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而其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者,其MA显著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5)。(3)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的糖尿病患者,其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1)。(4)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1h血压变化与心脏、颈动脉及肾脏病变呈显著相关。结论 餐后血压和脉压是预测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20.
负压疗法治疗肢体缺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宁莫凡  马中 《医学争鸣》1998,19(4):424-425
目的:评价负压疗法对肢体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985-07 ̄1995-03,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治疗机,对167例(231个肢体)肢体缺血患者进行了负压治疗,其中动脉硬化性闭塞症62例(91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5例(93肢),雷诺综合征30例(47肢),治疗时将患肢置入密闭舱内,压力范围为-8.66kPa ̄-17.3kPa,一般上肢为-10.7kPa,下肢为-13.3kPa。结果:显效117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