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正> 工业上许多重要的过程,例如蒸馏、吸收及萃取,都涉及不平衡的两相进行接触。一个化学物质从一相传递到另一相的速率与系统距离平衡的程度有关。在量的方面处理这些速率过程时,则需要系统平衡状态方面的知识。绝大部分工业课题只涉及液相及汽相;而汽—固、液—固、固—固及汽—液—固系统只是有时才会遇到。本部分的材料只限于汽—液及液—液系统。首先对于平衡概念进行一般的讨论,其次对于互溶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进行详细讨论,最后对于部分溶解系  相似文献   

2.
离心分离机     
<正> 在分离操作中,利用离心力场进行机械分离的有沉降农缩、沉降分离、过滤、脱水分离等,其单元操作所用的离心分离机处理对象为固—液、液—液,液—液—固系统,可分为立式、卧式、沉降式、圆筒式、推料式、螺杆式和振动式等,因形状和机能的差别所以机型种类繁多。本文将介绍最近广泛使用的连续沉降式离心机,就其结构,使用对象、数  相似文献   

3.
溶剂萃取-闪蒸结晶的分离方法也是一种汽-液-固三相分离的过程,本文建立了汽-液-固三相平衡的计算方法和程序 并以双酚A的精制为例 对结晶、离心分离等过程进行了计算,考核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产品信息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装置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装置是由河北工业大学设备设计研究所和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防、除垢强化传热的高效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由加热室、汽液分离室、固体颗粒分离装置、循环泵等组成。在蒸发系统中加入一定量、一定尺寸的颗粒 ,颗粒被循环液体带入加热室 ,与被加热介质一起形成汽 -液 -固三相流 ,然后三相流进入颗粒分离装置 ,固体颗粒被分离进入下降管参与循环 ,分离出的汽液混合物进入汽液分离室 ,二次蒸汽从顶部排出 ,液体参与下一循环 ,蒸发至一定浓度从出料口排出产品。该装置…  相似文献   

5.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装置是由河北工业大学设备设计研究所和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防、除垢强化传热的高效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由加热室、汽液分离室、固体颗粒分离装置、循环泵等组成。在蒸发系统中加入一定量、一定尺寸的颗粒 ,颗粒被循环液体带入加热室 ,与被加热介质一起形成汽 -液 -固三相流 ,然后三相流进入颗粒分离装置 ,固体颗粒被分离进入下降管参与循环 ,分离出的汽液混合物进入汽液分离室 ,二次蒸汽从顶部排出 ,液体参与下一循环 ,蒸发至一定浓度从出料口排出产品。该装置的突出特点是 :(1)汽液固三相…  相似文献   

6.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装置是由河北工业大学设备设计研究所和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防、除垢强化传热的高效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由加热室、汽液分离室、固体颗粒分离装置、循环泵等组成。在蒸发系统中加入一定量、一定尺寸的颗粒 ,颗粒被循环液体带入加热室 ,与被加热介质一起形成汽 -液 -固三相流 ,然后三相流进入颗粒分离装置 ,固体颗粒被分离进入下降管参与循环 ,分离出的汽液混合物进入汽液分离室 ,二次蒸汽从顶部排出 ,液体参与下一循环 ,蒸发至一定浓度从出料口排出产品。该装置的突出特点是 :(1)汽液固三相…  相似文献   

7.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装置是由河北工业大学设备设计研究所和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防、除垢强化传热的高效蒸发装置。该蒸发装置由加热室、汽液分离室、固体颗粒分离装置、循环泵等组成。在蒸发系统中加入一定量、一定尺寸的颗粒 ,颗粒被循环液体带入加热室 ,与被加热介质一起形成汽 -液 -固三相流 ,然后三相流进入颗粒分离装置 ,固体颗粒被分离进入下降管参与循环 ,分离出的汽液混合物进入汽液分离室 ,二次蒸汽从顶部排出 ,液体参与下一循环 ,蒸发至一定浓度从出料口排出产品。该装置的突出特点是 :(1)汽液固三相…  相似文献   

8.
利用氯乙酸法生产工业级甘氨酸时,固液分离设备在对甘氨酸和氯化铵的醇析混合液进行分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类型固液分离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级甘氨酸生产中具有的优缺点,以及甘氨酸行业固液分离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固液分离是钾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单元操作步骤,固液分离设备分离效率直接决定了钾肥生产效率。对钾盐矿加工固液分离设备特性进行探讨,找到适合钾肥生产固液分离过程的工艺参数,从而优化目前的钾肥工艺流程,降低分离设备的投资,提高分离效果,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相平衡是分离过程的理论基础,对化工分离过程中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在介绍了汽-液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及固-液相平衡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以离子液体为溶剂的汽-液相平衡以及激光动态监测法固-液相平衡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典型物系的相平衡研究近况,并在最后提出了几点对未来化工分离中相平衡重点研究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年产5万吨硝基氯苯过程中氯苯绝热硝化反应后物料的快速冷却及废酸回收利用过程进行了设计。该生产工艺主要由减压闪蒸阀、减压闪蒸设备、降温冷凝设备、气-液分离设备、液-液分离设备和真空系统等组成。本工艺解决了硝化反应后物料的快速冷却及废酸的回收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处理系统包括一个生物反应容器和一个连接在反应器后的固/液分离设备。一个再循环管道安装在反应器和分离设备之间。分离设备由平行安装的多个膜分离器连接到反应容器上组成。反洗装置用于清洗分离器。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复合分离过程 吸附蒸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萃取蒸馏过程的原理,将多级吸附与多级蒸馏过程复合为一体,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分离过程——吸附蒸馏,并对固液吸附的总体汽液平衡及汽液分离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分析,奠定了吸附蒸馏过程的理论基础。最后,在全回流情况下,用φ50的玻璃板式塔对水、乙醇恒沸混合物进行了吸附蒸馏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吸附蒸馏方法,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直接分离无水乙醇产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并非对固/液分离这一题目以及这一领域的所有新开发的技术和设备作全面论述,而是以两个方面为着眼点分别论述各自的未来发展趋向。也即,本文只是从过滤设备用户的角度描述:1.过滤操作的液固分离过程;2.过滤液固分离领域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Wake.  RJ  方为茂 《过滤与分离》1996,(1):41-48
固液分离过程设备选型R.J.Wakeman著四川联合大学方为茂译SelectionofEquipmentforSolid/LiquidSepaarationProcesses过滤机和其它固液分离设备是工艺系统的组成部分。虽已对过滤设备的精心设计给予极...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 转盘塔(RDC)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萃取塔设备之一。自从大约40年前RDC被用于石油工业以来,人们对它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已日趋成熟、完善。据报道该塔可用于处理某些含固悬浮体系,因而有可能将其应用于浸取、浆式萃取、液—液—固复分解反应及LEACHEX过程(一种  相似文献   

17.
《化学工程》2016,(3):73-78
掌握双室双管程蒸发器分离室内汽液二相流动及蒸发过程特性是其进一步结构优化的基础,应用STARCCM+软件对分离室内隔离板上平衡孔的形状和位置对汽液二相流动及蒸发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分离室内隔离板上平衡孔较佳的形状为圆形孔,其适宜的设置位置为距分离室底部与距汽液入口处距离之比在2∶3—2∶1之间。设置在该区域时,分离室内流场均匀,流动阻力损失较小,推动力较大;在平衡孔形状及位置较佳的情况下,分离室一内液位高于分离室二,隔离板两侧温度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并能够建立起稳定的温度差和浓度差,在分离室上方汽液能够实现较好的分离;模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双室双管程蒸发器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非均相液—液两相的聚结分离机理进行了阐述,以纤维类聚结介质为例,将聚结过程分为液滴捕集、液滴聚结和液滴沉降三个阶段。在聚结原理基础之上,对液—液聚结分离用的聚结材料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液—液两相分离设备。最后指出液—液两相聚结分离技术及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中常规折板汽液分离器对微小液滴分离效率低下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带凹槽的折板汽液分离器。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比较了常规和带凹槽2种汽液分离器的流动和分离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凹槽高度、宽度、深度对汽液分离器分离效率、压降及综合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汽液分离器上设置凹槽可以显著提高粒径4~7μm液滴的分离效率;凹槽越窄,汽液分离器综合性能越好;最适宜的凹槽深度为1.5 mm,最适宜的凹槽高度为5 mm,此时新型汽液分离器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北京泽阳天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淤浆法聚乙烯生产工艺中聚合物的分离方法和分离装置。采用淤浆法(淤浆气相法)工艺生成固液混合物,将固液混合物引入压力过滤机,获得滤液和滤饼,并在过滤机内对滤饼除液。滤液、除液后气体和清洗排出液收集到解吸剂收集罐中,与补充的新鲜解吸剂一同送入反应系统用作解吸剂;所述装置主要包括转鼓式液相反应器、压力过滤机、冷凝器和稀释剂收集罐。该分离方法和装置简化了工艺过程和系统构造,降低了生产中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