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及勘探区周边地区含煤地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已有成果基础上,立足于单剖面定量沉积环境分析和露头层序地层分析,对阳曲普查勘探区含煤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基岩型、陆表海II型、陆表海I型层序界面和基岩泻湖型、台地-滨岸复合型、碎屑滨岸型、沼泽型、浅水三角洲型准层序类型,划分了二个四级层序、14个准层序,建立了准层序级别的层序地层格架,籍此进行了区内及邻区含煤地层主要煤岩层的对比。探讨、总结了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勘探区煤岩层对比的方法、程序  相似文献   

2.
广西合山碳酸盐岩型煤组的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山煤田位于桂中来宾县以西,是广西山字型西部盾地中的一个向斜。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合山组,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上,上复岩层为大隆组灰绿色硅质岩与凝灰岩。合山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硅质岩、钙质泥岩和粘土岩的含煤地层,其中碳酸盐岩又以石灰岩为主,仅有少量白云岩。   相似文献   

3.
根据井田内煤岩层物性特征,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以及反映其沉积旋回的组合响应标志,确定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煤岩层对比的依据,以此对该井田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地层进行定性、定厚解释和煤岩层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鸳鸯湖矿区石槽村井田含煤地层、煤层、煤组及沉积旋回的划分方法,确认了该井田延安组含煤地层的5个成因地层单位及其沉积相。  相似文献   

4.
广西合山煤田含煤地层为晚二迭世合山组,地层以灰色、黑灰色燧石灰岩为主,夹炭质页岩、灰色泥岩和煤层。含煤5~7层,煤层薄、结构复杂,灰分、硫分均高。除二、五煤底板为铝土岩、硅铝岩外,其余顶底板均为燧石灰岩或燧石层。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北部中、新生代陆相含煤地层的中部为厚层泥岩,其上、下均含有煤层,顶底为粗碎屑岩。可据此规律探找新含煤层位和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6.
梅田矿区含煤地层的煤岩层对比问题多年来没能很好解决,地质勘探资料与矿井开发资料对比出入较大。其原因之一是该区褶皱发育,断裂纵横,构造比较复杂,给含煤地层正常层序的建立和煤岩层对比带来了困难。然而,在矿井生产中,煤岩层对比的正确与否,对于正确分析矿井构造形态,指导开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能否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煤和瓦斯突出,保证安全生产,以及正确指导矿井生产勘探,增加矿井储量和扩大远景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庇山矿区位于河南省临汝县内,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主要可采煤层二_1煤,二_1煤具分叉、合并现象,对比困难。1983年在二_1煤中发现粘土岩夹  相似文献   

8.
我国幅员辽阔,煤炭资源丰富,成煤时期多而长久。从早古生代的“石煤”到近代泥炭堆积,基本上各纪都有成煤作用发生。以昆仑山—秦岭—淮阳山为界分我国成南、北两部,北方主要发育有石炭—二迭纪、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第三纪的四套含煤地层;南方则主要发育有早石炭世、晚二迭世、晚三迭—早侏罗世、第三纪的另外四套含煤地层。这些是我国境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它们常在大范围内形成相当可观的煤炭资源。也还有其它一些含煤地层,如北方的下石炭统、上三迭统、南方的下二迭统、中侏罗统  相似文献   

9.
美国中部伊利诺伊煤田(跨伊利诺伊、印第安纳、肯塔基等三个州)的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系。美国印第安纳地质研究所2006年编制的印第安纳州基岩综合地层柱状图建立了宾夕法尼亚系含煤地层的岩相层序,现将此岩相层序介绍到国内,对我们了解美国晚古生代煤田地质及阅读国外文献资料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昆仑山赋煤带由东向西共分三个区段,分别为昆东煤田、布尔汉布达山区及红水河区。本赋煤带工作程度很低,目前仅在昆东煤田发现有塔妥煤矿、红土坡煤矿及苦海煤矿,均为小型煤矿,成煤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其中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地区及西部的红水河区一带虽有石炭纪及晚三叠—早侏罗世含煤地层分布,但均为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秋吉地区位于昆仑山含煤区中部,属于布尔汗布达山地区,东部为昆东煤田,西部属红水河区。秋吉地区以往有小煤窑生产,2010年该区通过实施煤炭调查后,发现该区具进一步找煤远景,初步确定本区有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并有可采煤层赋存。通过对塔妥煤矿和秋吉煤矿点的煤矿特征对比以及对本区含煤地层沉积建造特征、煤系分布特征、地层层序特征及物探重力异常特征等分析,探讨秋吉地区找煤前景,并指出进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前人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做了大量的地质,地层及古生物学基础和研究工作,本文从多重地层学方面对山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作全面的论述和研究,对系、统级的地层界界线、组、段划分和时代厘定,着重研究各门类古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及各时期的生物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12.
刘公明 《湖南地质》1991,10(3):241-248
湖南省煤田主要有地台型和地洼型两类。地台型煤田主要为斗岭煤系,次为测水煤系,煤系地层以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为主,含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煤系厚2—44m,含煤l—3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为整合或假整合关系。地洼型煤田主要为石门口煤系,煤系地层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含泥岩、菱铁矿,煤系厚19—948m,含煤1—11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全省煤炭尚可供建井的储量仅为保有储量的2l%,要加强煤炭资源的寻找,其方向一是在已知煤矿深部找煤,二是在地洼阶段形成的逆掩断层和飞来峰下找隐伏煤,三是在白垩系或下第三系下找煤。  相似文献   

13.
我队自81年在某煤田施工以来,使用了以聚丙烯酰胺泥浆为主的一套护壁堵漏综合治理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矿区地层特点该煤矿区属上三迭系须家河组的含煤地层,由各种粒级的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及煤组成。砂、页岩软硬不均、交替频繁,煤层多而薄,裂隙发育,整个矿区内的钻孔,均有不同程度的漏失、涌水、喷气、垮塌等现象发生,孔壁很不稳定。矿区内钻孔深度设计一般为400~800米,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背斜南东翼岩层产状很陡,个别孔段近于直立甚至倒转,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六盘水煤田是贵州的主要产煤区之一,地处黔南坳陷六盘水断坳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含煤层数多、厚度大,含煤性由中部向西北、南东方向逐渐变差。区内含煤地层的发育主要与含煤岩系基底构造和成煤期岩相古地理有关,晚二叠世早期西部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对含煤岩系基底起到填平补齐作用。盘县—水城古断裂控制着陆相与过渡相的分界,进而控制着两侧含煤地层的含煤性,沉积古地理自西向东由陆相逐渐向海陆交互相过渡,盘县、水城一带聚煤中心为多期次聚煤作用叠加所致。由聚煤中心向西北(陆相)、东南(海相)方向,含煤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阳原台儿沟剖面泥河湾河湖相层岩石地层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儿沟剖面位于河北省阳原县化销营郝家台南侧,主要出露晚新生代泥河湾河湖相层——阳原群,总厚129.25m。根据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和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将剖面地层划分为122层。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第四纪河湖相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组,即泥河湾组、钱家沙洼组和郝家台组。剖面下部河流相含砾中粗砂层至中部河流相砂砾层之间的湖相灰绿、灰黄色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层称泥河湾组;剖面中部厚层河流相砂砾、粉细砂夹粘土质粉砂层称钱家沙洼组;剖面中部河流相地层之上的滨浅湖相灰黑、浅灰绿、灰黄、浅红色粘土质粉砂层称郝家台组。第四纪时期古湖经历了河流相→滨浅湖相→河流相→滨浅湖相至湖泊消失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综合采煤管     
我队施工矿区均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层,岩层以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为主。含煤20~71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11~18层,较稳定煤层有6层,总的看均属薄~中厚煤层。   相似文献   

17.
沉积岩对楚雄盆地砂岩铜矿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产于白垩系地层层位中,矿床与盆地内的下部含煤建造,中部的红色含铜碎屑岩建造和上部白色膏盐建造关系密切,含矿岩系具有向上变细的剖面结构,矿化常形成于不整合界面以上的一定范围内,含矿岩石以细砂岩为主,铜矿化与胶结物总量和钙质,硅质磁结物有关,并形成了浅色岩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沉积成岩作用对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跃 《探矿工程》1988,(3):39-42
一、概述1984年我队转为煤田勘探,进入贵州省某矿区。该区含煤地层为二迭系龙潭组,上复三迭系飞仙关地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一般为5~6级,占整个地层的20~25%),粉砂岩(一般为4~5级,在飞仙关中约占70%)和粘土岩,泥岩及煤(一般为3~4级,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川乐威煤田晚三叠世含煤地层野外露头、钻孔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剖析了该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特征,在此基础上恢复了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格局并分析了聚煤特征.乐威煤田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相;共识别出5个典型的层序界面,其中包括下伏雷口坡组与小塘子组之间的侵蚀不整合面,以及上覆珍珠冲组与须家河组之间的地层颜色突变面,在含煤地层内部的层序界面主要为下切谷砂体冲刷面;将晚三叠世含煤地层划分为四个三级层序,大致与小塘子组,须家河组一、二段,须家河组三、四段,须家河组五、六段相对应;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了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主要的古地理单元为河流、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湖,从层序Ⅰ到层序Ⅳ滨湖范围明显缩小,河流及三角洲范围扩大;根据古地理格局可推测晚三叠世研究区主要物源为四川盆地西南的康滇古陆及东南的江南古陆,西北部龙门山及北部米仓山-大巴山对研究区影响不大;各层序煤层发育都较好,但分布有差异,层序Ⅰ和层序Ⅲ煤层较厚,煤层主要发育于分流间湾沉积中,其次为河流冲积平原沼泽和滨湖沼泽,聚煤中心主要在煤田的中部及东部,西部聚煤不好.  相似文献   

20.
甘德清 《地质论评》1964,22(3):181-185
渭北地区系指渭河以北陕西省中部而言。解放后,有不少地质人员相继来此进行工作,对含煤地层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但对G层铝土矿却重视不够。他们有的将其时代划属晚石炭世;有的与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对比而定其时代为中石炭世。1957—1959年我们在该区进行工作时,在铝土层及其下伏岩层中找到许多植物化石,有助于进一步确定G层铝土矿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