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曲菌病影像学方面的改变.方法 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曲菌病患者9例,均行X线平片及CT常规扫描3例,2个月后X线CT复查.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肿块样改变炎症样病变,粟粒样、肉芽肿或茀菌球,多发结节.其中5例CT出现"晕轮征".结论 肺曲菌病的早期影像学改变有肿块,多发结节,实变.CT影像学的"晕轮征"是肺曲菌病的特征性改变.CT可清晰显示特征性病变,可明确部位及范围,是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仪刚  刘道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1):1003-1004,F0003
目的探讨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对该类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侣例胸膜下局限性病变病例的X线和CT表现。结果18例胸膜下局限性病变中,有3例炎性结节,2例炎性假瘤,3例肺腺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肺结核。X线表现均为肺野外带胸膜下的实变样、类结节样阴影;CT表现为肺野外带或基底部胸膜下实变样阴影或类结节样阴影,并能显示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特征性征象。结论胸膜下局限性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有其特点与差异,X线和CT的合理应用可提高鉴别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采用X线及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4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CT进行诊断,回顾影像学资料.结果 周围型肺癌检出10例,X线表现:呈正常表现3例,异常表现7例,上下纵隔均有增宽,肺门旁肿瘤3例;CT表现:纵隔旁肿块病灶内缘与中纵隔紧贴3例,贴于后纵隔旁呈肿块状突出3例,位于前纵膈内4例.中央型肺癌24例,X线表现:正常1例,异常23例;CT表现:实施平扫时,见肺门区有团块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变,呈不规则边缘.隐匿型肺癌6例,对X线表现进行观察,正常2例,异常4例;CT示肺组织内病灶不明确,纵隔内有结节状病灶广泛分布,部分呈团块状融合.肺门纵隔淋巴结呈肿大显示26例,融合成团块状14例,对上腔静脉包绕5例,肺动脉包绕7例,3例并发胸腔积液,胸椎或肋骨骨质破坏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与影像学检查对照,本组诊断正确34例,误诊为转移瘤或淋巴瘤3例,误诊为纵隔肿瘤3例.结论 纵隔型肺癌易按纵隔转移瘤、纵隔原发肿瘤误诊,在影像学检查方面,CT较X线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下肢韧带样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下肢韧带样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肢韧带样瘤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总结下肢韧带样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下肢韧带样瘤患者,均摄下肢X线片,3例加做CT扫描,2例加做MRI扫描。5例患者X线片均可见局部软组织密度略增高影,2例胫骨小片骨皮质受侵犯、缺损,1例见骨膜反应;CT、MRI扫描均可清晰显示下肢内软组织内肿物,2例可见胫骨骨皮质受侵犯。结论 CT、MRI扫描可以较为精确地显示下肢韧带样瘤的病灶形态及范围,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相对X线摄片是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X线摄片可作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46例肺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肺部淋巴瘤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方面的认识.方法: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46例淋巴瘤的常规X线胸片,其中39例行CT扫描.结果:在46例中,肿块(结节灶)17例,渗出实变阴影11例,胸腔积液16例,节段性肺炎9例,肺门淋巴肿大的36例,肺不张5例,网状改变8例,粟粒阴影2例,心包积液3例,肋骨破坏2例,其中有31例具有上述三或三种以上的异常影像表现,与文献相符,约占68%.结论:肺部淋巴瘤因其侵犯部位和生长方式不同,而有多种形式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少见部位骨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全部13例患者行X线平片和CT检查,其中7例行CT增强扫描,8例行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动态增强检查。结果 肿瘤发生于骨盆4例,上颌骨3例,肩胛骨2例,胫骨干1例,胫骨远端1例,跟骨1例,尺骨干1例。影像表现为溶骨型6例,成骨型5例,混合型2例。出现广泛骨质破坏9例,骨膜反应2例,软组织肿块9例,瘤骨或肿瘤样钙化11例。CT较X线能更直观地显示病变位置及其与毗邻结构关系,在显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瘤骨和瘤样钙化方面具有较大优势。MRI在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累及范围方面较CT有优势,能清晰显示髓腔及周围软组织的侵犯蔓延程度、软组织肿块的形成。结论 少见部位的骨肉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影像学表现以溶骨型骨肉瘤较为多见,病灶内出现瘤骨或肿瘤样钙化是诊断的关键,X线、CT和MRI三者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LSC)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例PLSC的临床、X线胸片、CT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PLSC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直径3.0cm~7.5cm团块状实质性病灶;肿块均为周围型;2例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2例病灶呈浅分叶状,有短毛刺;4例肿块均侵犯邻近胸膜;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左侧肾上腺转移。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3例单一肉瘤样癌,1例多形性癌为肉瘤样癌伴腺癌Ⅱ~Ⅲ级;4例波形蛋白(Vim)及细胞角蛋白(CK)均阳性,1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1例S-100阳性。结论周围型PLSC在CT上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CK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8.
胡秀荣  彭勇  彭建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395-1397
目的:探讨阻塞性肺炎在早期中心型肺癌常规胸部X线影像与CT影像的诊断意义.方法:本组经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的早期中心型肺癌7例,男5例,女2例,部分行常规摄胸部正位像;2例行侧位像.同时7例均行CT扫描;5例可疑作增强扫描.结果:7例病例中常规胸部X线影像表现为炎症.其中:右肺中叶3例,下野1例,左肺中、下野各1例,其中左右肺门增大各1例,但有1例显示正常.CT影像表现4例支气管腔内呈菜花样肿块影,1例支气管腔内呈类似梭形的肿块影.2例肺门肿大的块影呈分叶状.结论:CT影像学检查对早期病变较小的中心型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能够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和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19例,男2例,女17例?年龄10~72岁,平均40.9岁?经胸片?CT常规检查和靶扫描?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表现:肺内中外带孤立性球形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锐利,可有浅分叶或小钙化;瘤周可见包膜,包膜可钙化;瘤外周或瘤体内有时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并可见多量线样血管影,可出现“快进慢出”的强化表现;肿块周围组织?肺门?纵隔未见异常?结论:该病多见于女性患者,有良性表现的肺孤立性肿块,CT增强靶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肺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肺恶性上皮肿瘤,较一般肺癌更具侵袭性,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本文通过分析8例肺肉瘤样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强化方式、胸膜侵犯等。结果粘8例肺肉瘤样癌中,中央型1例,周围型7例,7例位于上叶,1例位于下叶。最大径3.4cm~13.0cm,平均8.5cm,其中<5.0cm者1例,5.0~~8.0cm者2例,>8.0cm者5例。5例边缘清楚,3例边缘不清。增强扫描2例呈均匀强化,6例病变周围呈不规则强化,中央见大片低密度区。8例均侵犯胸膜。结论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表现为肺内体积较大的肿块,周围型多见,增强扫描周围呈不规则或厚环状强化,中央见大片状低密度区,易侵犯邻近胸膜和胸壁。  相似文献   

11.
肺曲菌病23例临床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增强对肺曲菌病的认识,提高CT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肺曲菌病23例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空洞内可移动肿块及新月形空气征8例;蜂窝状改变中见片块状阴影6例;软组织肿块影4例;大片状阴影2例;云雾状或片絮状渗出灶2例;空洞中不可移动结节1例;边缘可见“晕征”4例,伴点状钙化4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肺曲菌病寄生于空洞内形成空中球征的病变诊断容易,表现为孤立肿块、片状影、云絮状影的肺曲菌病,诊断较困难,需要病理或细菌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内周围性孤立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50例肺内周围性孤立性结节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的资料。采用美国Cook公司的抽吸式活检针和套管式自动活检枪,选择最佳穿刺层面及穿刺点获取标本。结果:50例肺内周围性孤立性结节病灶中经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随访观察证实为肺癌38例(腺癌23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3例)、结核球8例,炎性假瘤4例。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为肺癌36例(腺癌21例、鳞癌12例、小细胞癌3例)、结板球8例,炎性假瘤6例。并发症有气胸5例(10.0%)、咯血3例(6.0%)、痰中带血2例(4.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为肺内周围性孤立性结节的明确诊断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接受CT引导下肺活检的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穿刺活检病理确诊30例,4例未确诊病例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曲霉病。临床表现:咳嗽25例,咳痰20例,发热18例,咯血6例,胸痛5例,胸闷、呼吸困难5例,无症状者(体检发现肺部病变)3例。影像学表现:结节15例(单发6例,多发9例),肿块7例,实变灶5例,斑片影4例及新月征3例。血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率67.6%(23/34)。病理学改变以坏死性炎症为主。并发症:气胸17.6%(6/34),1例需放置胸腔引流管,其余自行吸收;针道出血5例,少量咯血1例,均未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确诊肺曲霉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膜-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胸膜-肺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6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示肺部均见较大或巨大的占位,范围约3cm×3cm×1.5cm-15.3cm×22.5cm×16.9cm。CT示肿瘤均为周围型,部分边缘光整,密度不均,内未见钙化,增强后5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侵及邻近叶间裂或胸膜。CT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MRI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示淋巴结均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阳性。结论胸膜-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了解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指导,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空洞型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有原发病灶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其中原发肿瘤位于肺7例,位于胃和肾各2例,位于鼻咽、喉、食管、结肠、膀胱、子宫颈管、胎盘滋养叶细胞、前列腺、乳腺、甲状腺各1例,并对其X线平片和CT片进行分析。结果空洞型转移瘤以肺内圆形类圆形结节内合并空洞较多见,可为厚壁、薄壁或不规则形。结论影像学检查,尤其CT检查对空洞型肺转移瘤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疗——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确诊的4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1~41岁,平均36.5岁。临床表现:低至中度发热4例,咳嗽3例,咳白色粘痰1例,胸闷3例,气促2例,胸痛2例,盗汗2例,肺部呼吸音减低3例,肺部湿啰音2例跋裱П硐治铝⑿灾卓橛埃崩喾⒅卓橛埃忱?病变分布于双侧下肺3例,其中1例合并有双上肺病变,单侧下肺1例。4例均经皮肺穿刺病理确诊,全部经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康唑)治疗获得理想效果。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发于无基础疾病的中青年,开始症状较轻,以肺部单发或多发块状阴影为多,易被漏诊、误诊,氟康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运用诊断标准对确诊为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1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双肺多发病变3例,单肺多发病变5例,单肺孤立病变3例。其中:肺内肿块型5例,肺炎型4例,既有肺内胂块又有斑片影的2例。8例行增强CT的均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病灶内未见明显坏死液化区;伴有胸腔积液的有2例,胸膜增厚的2例。11例患者中有3例行开胸手术,术后病检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另外8例均行OT导向下穿刺活检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其中以结节肿块型和肺炎实变型最常见,结节肿块周围出现磨玻璃影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33例后颅窝肿瘤的CT或MRI特征,提高对后颅窝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3例肿瘤中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经临床影像诊断。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8例行MR检查。结果:听神经瘤7例,脑膜瘤4例,Ⅰ级星形细胞瘤3例,Ⅱ级~Ⅲ级星形细胞瘤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三叉神经瘤、单发脑转移瘤各2例,胆脂瘤及蛛网膜囊肿各1例,以上均为手术病理证实;经临床影像诊断转移瘤4例。结论:后颅窝瘤有其好发部位,CT和MRI可清晰显示后颅窝肿瘤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校又一项成果《白内障的防治研究》被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我校眼科中心李绍珍教授等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白内障的防治研究”1996年被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这是我校又一项获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的第二个项目。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眼病,而且...  相似文献   

20.
李宏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0):914-914,915
目的:提高医学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的X线、CT及高分辨CT(HRCT)征象,评价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8例原发性肺癌中,中央型肺癌91例,表现为肺不张、肺门肿块、支气管狭窄等。周围型肺癌43例,表现为肿块常为分叶状、毛刺及胸膜凹陷等。弥散型肺癌4例,表现为两肺弥漫结节阴影等。结论:原发性肺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尤其是HRCT可以较准确反映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特征,是诊断原发性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