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北京地区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8个大豆M4家系的146个品系进行农艺性状的比较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品质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的品系主要集中在中作92-121,中作976,中品5802等3个M4品种中.(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单株荚数,R8,全生育期.(3)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R1,结荚高度.(4)遗传变异系数>25%的为单株荚数,R7,R8,主茎分枝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北京地区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8个大豆M4家系的146个品系进行农艺性状的比较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品质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的品系主要集中在中黄11、中黄17、中品5802 3个M4品种中.(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单株荚数、R8、全生育期.(3)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R1、结荚高度.(4)遗传变异系数>25%的为单株荚数、R7、R8、主茎分枝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合黄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方法]以中黄13为对照,通过对9个大豆新品种的生育期、植株形态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比较,探讨了其栽培种植适宜性。[结果]黄矮丰和SK2026这2个大豆品种为早熟品种,生育期在85 d左右;嘉黄28、皖宿01-15、鄂豆710、圣豆20、宜豆04-2-6-8这5个大豆品种为晚熟品种,生育期在100 d左右。品种嘉黄28和皖宿01-15分别比对照增产25.6%、29.6%,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且株型和商品性状较好,完好粒率达到90%以上。[结论]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霜冻时间和下茬播种作物选择适宜的早或晚熟品种。在不考虑生育期的情况下,品种嘉黄28和皖宿01-15可在黄冈市当地推广试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钼肥对鲜食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选用鲜食大豆品种日本青(A1)、抚鲜3号(A2)、辽鲜1号(A3)、沈鲜3号(A4)、台292(A5)等4个鲜食大豆品种,在R6至R7期测定四种不同施钼处理下不同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指标,考察施钼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施钼增加了鲜食大豆的三粒荚数、单株鲜荚重、百粒鲜重及鲜荚产量,但降低标准荚数,对鲜食大豆鲜荚的长、宽影响不大;施钼提高鲜食大豆蛋白质含量,而对脂肪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试验同时表明鲜食大豆的适口性是由品质性状决定,鲜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硬度呈正相关,脂肪含量与糯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与甜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合肇庆地区种植的春大豆品种。[方法]以大豆品种华春2号(CK)、华春6号、华春8号、泉豆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比较。[结果]4个大豆品种都能正常成熟,平均产量在2 700.00 kg/hm~2以上,均适合在肇庆市各县春播种植。其中华春8号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3 643.50 kg/hm~2,蛋白质含量45.1%,脂肪含量20.0%,百粒重24.2 g,平均生育期96 d。[结论]华春8号可在肇庆地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大豆生育期内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研究探讨大豆生育期降水量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生态效应的影响,对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5、6、7和9月份的降水量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形成起重要作用.不同品质类型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与7月份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以高油类型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针对研究结果,在大豆生育期,采取适当栽培技术与措施,及时改变与改善大豆生育期的供水情况,对提高黑龙江主产区大豆蛋白品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20年衡阳市农业科学院对引进的6个华春系列大豆品种进行品种适应性试验,以湘春豆24为对照.结果表明:华春11号与对照生育期相当,属中熟品种,华春6号、华春7号、华春13号、华春21号的全生育期比对照长5~8 d,属中熟偏迟品种,华春2号全生育期比对照长13 d,属迟熟品种;华春6号、华春11号、华春21号分别比对照增产22.8%、4.4%、5.7%,其中以华春6号产量最高,达4312.5 kg/hm2.综合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田间抗性表现分析:华春11号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产量较高,在衡阳春播种植适应性好;华春6号、华春21号丰产性突出,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但生育期偏长,为防止生育后期遇高温干旱天气,适宜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单5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H11-30作母本、2011-387作父本杂交选育的特早熟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极早熟类型,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200℃,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在山西省春播生育期为121 d,比对照并单16早3 d左右,适宜在山西省特早熟Ⅱ区(活动积温介于2 350~2 400℃的五寨县及周边地域)或相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过变异株筛选和系统育种选育了浙贝2号,2009-2012年连续开展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抗病性、产量、品质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贝2号的全生育期235 d,比浙贝1号和多子种均增4 d左右,其中齐苗期推迟10 d、现蕾期和始花期推迟7 d、始枯期推迟3 d、枯萎期推迟6 d左右;灰霉病、干腐病发病率和越夏种子贝母烂贝率均低于浙贝1号,但对病毒病抗性稍弱;每667 m2产量平均为2464 kg,比浙贝1号增产494%,比多子种增产648%。浙贝2号植株性状优,丰产性好,品质佳,适宜鄞州以及区域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鲜食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应黄冈地区的鲜食大豆品种,以9个鲜食大豆品种为试材,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根据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等综合性状比较,交大10、浙鲜C-10、K丰78-6和K丰77-4等4个品种属于较早熟品种,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可作为适宜黄冈地区栽培的品种,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合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宜的大豆新品种。[方法]采用同一播期,间比排列设计,每5个或7个品种首尾设对照,对22个已筛选夏大豆品种再次进行比较试验。[结果]中作04-19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2815.5 kg/hm2,比相邻对照冀豆12增产17.50%;荷99-8产量居第2位,平均为2704.5 kg/hm2,比相邻对照冀豆12增产12.86%;中作06-06产量居第3位,平均为2667.0 kg/hm2,比相邻对照冀豆12增产11.30%,前3位和对照熟期相近,生育期日数均在107 d及以下。[结论]中作04-19、荷99-8、中作06-06适宜在沧州地区作夏播种。  相似文献   

12.
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品种10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区间大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差异性。具有极大遗传进度(RGS%>40%)且遗传力>60%的有南方大豆的株高;具中等遗传进展(40%>RGS%>10%)且遗传力>60%的性状有北方复种夏播大豆区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全生育期,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南方复种多播季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全生育期,国外品种的株高、全生育期;具一定的遗传进展(1%>RGS%>5%)且遗传力>60%的有: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单株产量。在5%的选择强度下,全生育期、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均大于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引进12份大豆品种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大田的适应性,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稳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分析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参试品种合交02-69,210.86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8.36%,HSC居第1;绥农14,219.217 kg/667m2,比对照增产31.09%,HSC排名居第4。合交02-69、黑农69、黑农71、绥农14、黑农63为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较对照分别晚14、13、13、10、8 d;中黄901较对照早9 d,属于中早熟品种;株高在90~105 cm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中黄901、黑农63、合交02-69。【结论】外引的12个品种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荚成熟,多数表现较好,其中合交02-69、绥农14、东农53、黑农69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新引入的鲜食大豆品种属性和播期适宜性,以大豆品种‘宏秋绿霸’为对照,通过对11个鲜食大豆新品种生育期、株型特征、产量及播期的比较,力求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结果表明:(1)‘青酥2号’属早熟品种,生育期为60 d;‘开育九号’、‘北丰3号’、荚满园、景峰珍品、引豆9701和青丰早属早中熟品种,生育期63~70 d;‘浙鲜8号’和‘宏秋绿霸’属于中晚熟品种,生育期分别为78和73 d。(2)参试品种最适播期在5月15日左右(相对于4月25日),适宜晚播可增加产量。(3)随着播期延迟(适宜的延迟),参试鲜食大豆品种花期缩短,植株高度明显下降,百粒重增加,标准荚率增加,病害降低,虫害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大豆超早熟育种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豆早熟性基因源的鉴定分析,极早熟品种在个体发育中生育期与各生育阶段的相关性测定以及早熟性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结合超早熟育种实践,指出超早熟育种首要问题是自不同生态区最广泛地搜集血缘关系较远的极早熟或早熟品种(000或00成熟期组)。经系统鉴定,筛选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和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亲本。以极早熟、丰产、杭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方式,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个体,从而创造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于F_2和F_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为主进行混合选择,严格淘汰晚熟、感病组合及单株。F_4世代以丰产性为主,从早熟,抗病后代群体中大量选拔丰产单株,下年进行株系鉴定。并指出,50°N高寒地区建立选育基地,在当地生态条件下进行选育,更有利于超早熟品种的育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地区与冬小麦复播种植,且品质优良的高产、早熟夏播大豆品种。[方法]以4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品种间生育期、产量性状及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晋豆25号和晋大早黄2号生育期均为102 d,麦后复播可以正常成熟;晋大早黄2号的产量及蛋白质含量高于晋豆25号,但其出油率低于晋豆25号。[结论]晋豆25号和晋大早黄2号2个品种各有优势,可以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小麦收获后复播种植。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夏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河北省1975-2007年审定的40个夏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夏大豆产量从最初的2 250 kg/hm^2上升至2007年的2 940 kg/hm^2,增产幅度为30%。品种的农艺性状为:株高70-100 cm,生育期90-105 d,分枝数≥1个,紫花、圆叶,亚有限或有限型结荚习性,圆粒,黄或褐脐。百粒重高于18 g的品种占总数的72.5%。蛋白质含量≥44%的品种有4个,占品种总数的10%;蛋白质含量在41%-44%的品种有22个,占品种总数的55%。脂肪含量≥21%的品种为9个,占品种总数的22.5%;脂肪含量在18%-20%的品种有25个,占品种总数的62.5%。蛋白质+脂肪含量≥63%,并且脂肪含量≥20%的品种有6个,占品种总数的15%。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大豆矮化及增产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豆分枝期(V_(4-5))到开花期(R_1)用250ppm多效唑(Paclobutrazol)叶面喷雾(每亩40~50kg药液),可使大豆节间明显缩短,主茎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主茎有效分枝数及绿叶数明显增加,并有推迟叶片的衰老、改善植株间的透光性、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植株干重,增加单株粒数的效应。一般亩增收大豆2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根据10个毛豆品种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调查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 =-1122.087+52.177X2+62.655X3-73.796X4+21.502X8(X2为主茎节数、X3为分枝数、X4为秕荚数、X8为生长期)。回归结果表明:4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生长期(0.716)>秕荚数(-0.446)>主茎节数(0.368)>分枝数(0.337)遥。因此,海南毛豆的引种与育种时,应优先考虑生长期长、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多、紧凑且丰满的株型,还应控制秕荚数量。  相似文献   

20.
选择10个黑、棕种皮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法进行芽苗菜生产,对芽苗菜的株高、茎粗、芽水分含量、维生素C、百株芽鲜重和产量等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四角豆和黑芽菜产量最高,分别为13.33、13.22 kg/m2,与其他品种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大豆芽苗菜产量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30 7,产量与茎粗、百株芽鲜重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 5、-0.687 8。东新1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达5.13 mg/100g。综合选择出适合生产芽苗菜的大豆品种有山东四角豆、黑芽菜、97鉴24、晋大814和牛眼睛黑豆5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