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疗法对救治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13例HDN患儿,采用成份血换血治疗,配血量约是患儿血容量的2倍,换血速度为180 ml/h,换血出入量差不能大于20 ml.换血前后进行血常规,胆红素,肾功能监测.结果:换血前血色素109±10.1,红细胞压积34.2±6.3;换血后血色素143.8±12,红细胞压积43.8±3.9;换血前总胆红素429.86±61.27,直接胆红素31.78±13.21,间接胆红素401.21±59.31;换血后总胆红素198.57±29.31,直接胆红素24.91±19.72,间接胆红素172.1±4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无显著性改变.结论:选用成份血换血治疗方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Ѫ�����ν�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O或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紧急处治仍是严重问题。产前和产后溶血病的诊治已有明显进展。孕妇早期干预治疗及宫内输红细胞治疗严重胎儿溶血病使胎儿存活增加。强力光照治疗、换血、输血和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仍然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和贫血的主要措施。围产期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病死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3.
盛桂梅  李凤霞 《山东医药》2007,47(35):119-120
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母婴血型不和的溶血病。换血前充分的护理准备,换血中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及换血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治疗安全、有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2007年我科成功为2例Rh血型不合溶血症新生儿实施经股静脉插管换血疗法,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62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其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共计检测有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E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D 1例,6例患儿均为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经选用与患儿配合型血液换血治疗结合光疗和药物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意义重大,在协助诊断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方面优点尤其突出。早期适时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选,可以使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更早找到合适血源,减少输血等待时间,对保证新生儿输血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259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ABO、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诊断,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技术对海南省人民医院送检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HDN患儿中,3项试验均为阳性的有55例,占21.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有119例,占46.0%;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为阴性而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有85例,占32.8%;释放试验均阳性(阳性率100%),174例游离抗体试验阳性(阳性率67.2%),5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21.2%)。259例HDN患儿中,共有81例患儿换血,总换血率31.3%。B型患儿换血率与A型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8P〈0.05)。结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强弱是区别ABO和Rh溶血病的重要标志;抗体释放试验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的最有力证据;换血疗法是新生儿溶血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例双胎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血清和放散液的抗体鉴定等试验,确定其为抗-DC抗体致新生儿Rh溶血病。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并换血治疗,患儿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换血治疗4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导致新生儿换血的病因,换血前后患儿胆红素水平及血常规、血生化等内环境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9例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换血病例,统计分析导致换血病因;换血前后分别检测患儿胆红素、血生化、血气分析及血常规,并进行比较。结果:49例患儿中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换血41例,遗传型球型红细胞增多症3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2例,原因不明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例。换血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52%,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患儿的血钾、血氨明显下降(P〈0.01),血钠和血钙水平换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1)。换血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是导致新生儿换血的主要原因。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有效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对患儿血液内环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调查临沂地区40例行换血治疗的Rh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患儿情况,探讨抗体分布特征及换血治疗策略,为Rh HDN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支持资料。方法:选取行换血治疗的Rh HDN进行ABO血型鉴定、抗原表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抗体特异性鉴定,并统计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40例换血治疗的Rh HDN中抗-D 27例(67.5%)、抗-E 9例(22.5%)、抗-c 2(5.0%)、抗-D+E 2例(5.0%)。抗-D组与抗-E组在胎龄、出生体重、黄疸出现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E组换血前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抗-D组(P0.05)。27例抗-D引起的HDN中,13例患儿使用5 d内的新鲜红细胞,14例患儿使用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进行换血治疗。换血后血清T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换血前后Rh-新鲜红细胞组Hb水平显著上升(P0.05);Rh-冰冻红细胞组换血后贫血无加重。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来自母体被动获得的Rh血型抗体是Non-ABO-HDN主要的致病抗体,以抗-D为主。建议对孕妇孕检常规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和鉴定,对早期诊断和预防Rh-HDN有重要意义。对于危重Rh HDN患儿,可以使用Rh阴性新鲜红细胞或者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换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系统检索、评价和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最佳证据的文献。方法 检索OVID-JBI、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官网(CDC)、英格兰公共卫生官网(PHE)、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网站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采集的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实践、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综述、系统评价等文献。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指南9篇,最佳实践1篇,专家共识8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综述1篇和系统评价1篇。从标本采集要求、采集方法、保存、转运、职业防护和结果报告6个方面汇总了33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核酸标本采集的最佳证据文献,为临床医护人员落实核酸标本采集的规范性操作提供循证依据,提高核酸标本采集和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有效地协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在循证指南制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如何提出临床问题, 如何用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方法评估证据并形成相关联的推荐意见, 如何区别循证指南与非循证指南, 没有高级别的证据时能否制定指南条款, 以及指南的制定过程中临床专家和方法学专家的职责如何分工配合。笔者从这些问题入手, 探讨了如何去认识和走出循证指南制定认知上的误区, 以提高指南的科学性、透明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促进规范化制定具有国际水准而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Rh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抗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妍  李钦伟  王曙光 《山东医药》2006,46(31):67-67
对51例Rh血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进行研究,结果抗D35例,抗E12例,抗cE2例,抗CD及抗。各1例。16例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6例有高效价抗体的孕妇进行产前血浆交换及7例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认为孕期夫妇血型鉴定及抗体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后,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跟踪观察43例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观察治疗后10~12个月时听力、发育及神经运动功能的状况.选取同期未应用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听力、发育及神经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改善患儿听力、发育及神经运动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以临床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郑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1(3):201-203,234
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是根据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制定临床诊治指南。临床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再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和修订临床指南,从而使疾病的诊治达到一个最佳方案。通过对全球最有影响的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制定和修订过程的回顾及分析,对我们了解循证医学证据对临床指南的重要性和现代医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意义。1NCEP ATPⅢ制定的临床证据自1995年至2001年NCEP ATPⅢ指南制定前,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4S)、胆固醇事件复发的研究(CARE)、普伐他汀长期治疗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hD新生儿溶血病少见的D抗原遮蔽现象产生原因、实验室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新生儿及母亲的血型抗原、抗体进行分析及鉴定,采用与患儿ABO同型或配合型RhD阴性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换血治疗。结果:2例新生儿血型均产生D抗原被高效价抗-D抗体遮蔽,表现为常规RhD血型鉴定阴性,采用放散实验检测RhD阳性。采用换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出现较早应及时检测新生儿及母亲的血型及抗体,避免D抗原遮蔽导致实验诊断错误延误临床治疗,对于含高效价抗-D抗体的患儿宜及早进行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循证医学已经应用于我国肝病领域指导临床和研究。本期报道了从临床问题出发,用循证医学理念和临床流行病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开展肝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研究和制定临床指南的案例和体会。只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成为对患者进行诊治的依据。临床实践指南是临床医师最常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南制定的规范化才能保证指南质量。在应用指南时要让医师和患者充分了解指南的推荐意见并结合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增加依从性。将最佳的临床证据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及患者意愿作出临床诊治决策是循证医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李丽萍  陶静 《内科》2013,8(3):264-265,241
目的观察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48例为观察组,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换血量为90~120 ml/kg;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并对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及血生化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2)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换血后血清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P〈0.001),血糖升高(P〈0.001),血钾下降(P〈0.001),尿素氮、肌酐、钠、氯、钙等虽有下降,但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5倍总换血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安全、有效的,不仅减少换血量,缩短换血时间,而且节约用血,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利用换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25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黄疸恢复时间、蓝光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换血治疗次数更少,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采用换血疗法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换血治疗次数,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预防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童南伟教授对该指南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1球浆比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常规影响规律.方法 回顾2005-01~2009-04我科因高胆红素血症采用不同球浆比换血治疗的新生儿76例,观察组44例用2:1球浆比换血,对照组32例采用1:1球浆比换血;检测换血前后胆红素(Bil)、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换血后RBC、Hb均升高,对照组换血后RBC、Hb下降,两组WBC、PLT明显下降.结论 2:1球浆比换血治疗重症胆红素血症可明显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及纠正贫血;但换血后易出现一过性WBC和PLT降低;提示换血后应预防感染、出血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出现严重换血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医疗问题。近年来PTE领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已有的指南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临床医师的诊治需要。鉴此,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该文将对新版指南进行详尽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