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设计并联式双静脉壶透析管路,并检测其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6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20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双静脉壶透析管路进行透析,对照组采用传统透析管路进行透析。记录2组在透析过程中各管路部件(透析器、静脉管路、动脉管路)预防性更换的数量、因凝血导致整条管路丢弃的数量和第1副管路完成治疗的时间。结果 2组因凝血导致整条管路丢弃的数量及第一副管路完成治疗时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并联式双静脉壶透析管路透析可以减少因凝血导致整条管路丢弃的数量、延长第一副管路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透析管路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128例尿毒症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透析管路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试验组采用新型透析管路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透析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血液丢失情况、更换静脉壶时间及耗材成本。[结果]试验组血液丢失0例,更换静脉壶用时0.77 min±0.21 min,人均中位耗材成本135元,均低于对照组(7例,7.60 min±0.39 min,13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肝素透析中应用新型透析管路可减少病人的血液丢失,节约成本,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盐水加温冲洗法以改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体外血路凝血堵管情况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加温盐水冲洗法,观察两组透析前后动静脉端凝血功能化验指标、透析完成情况及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透后动静脉端凝血风险降低,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应用盐水加温冲洗法无肝素透析可改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达到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回血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管路残余血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金华市中医院接受规律性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透析治疗结束后,对照组采取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观察组患者采取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回血,比较两组患者透析管路中的残余血量。结果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透析器揉搓法回血,在透析管路中肉眼可见少量残血,残余血量为(2.583±0.394)ml;观察组患者采取透析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回血,肉眼观察管壁无黏附血液,管路透明,残余血量为(1.752±0.23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P<0.05)。结论采取透析管路、动脉壶捻转结合透析器揉搓法进行回血操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流失,且操作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密闭式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对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是否适合。方法选择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71例,共治疗100例次,包括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50例次(试验组);其余50例次做为(对照组)。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对条件适合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比密闭式回血法在肝素组与无肝素组患者的应用情况,分析密闭式回血过程中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的组间差异。对比接受无肝素透析与有肝素透析患者在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的差异。结果无肝素透析患者密闭式回血法的完成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无肝素组密闭式回血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较有肝素透析明显增高(P<0.05);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当透析器凝血呈0级或1级时,可以考虑应用密闭式回血法,回血过程中仍应注意观察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改良式跨膜预冲法在肾移植术前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行肾移植术前加透的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组80例和改良组80例,传统组采用无肝素盐水预冲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式盐水跨膜预冲法。比较两组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程度、生理盐水冲洗量、有效透析时间、生化指标。结果改良组、管路及透析器凝血程度情况、生理盐水冲洗量、有效透析时间、生化指标比较均优于传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无肝素管路跨膜预充法行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降低体外循环凝血的风险,延长有效透析时间,降低肾移植术中出血风险,透析充分、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干预性预冲和标准预冲在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前4次透析采用标准预冲,后4次采用干预性预冲,比较两种预冲方法透析后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及透析器、透析管路凝血情况.结果:两种预冲方法透析后患者Kt/V值及透析器、透析管路凝血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干预性预冲可明显减少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凝血,提高尿素氮、肌酐清除率,透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在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合并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及临床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随机选择35例合并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164例次,观察临床出血症状,另选择32例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血透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全身肝素化血液透析160例次,监测两组透析前和透析后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观察两组每例次透析时透析器及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凝血程度评价标准以0~Ⅲ级表示。结果吸附法元肝素血液透析无临床出血症状加重的现象;透析前后凝血功能差异元显著性意义;两组间凝血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吸附法元肝素血液透析操作简便、安全,不影响患者的全身凝血机制,元加重高危出血患者出血倾向的危险,不失为血液透析中可选用的一种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温预冲及高剂量肝素生理盐水密闭循环对无肝素透析患者应用的效果,以降低出血和避免透析中发生凝集.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急慢性肾衰合并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40例,将第1~4次透析设为对照组,将第5~8次透析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无肝素透析预冲方法,干预组预冲时采用干预护理措施.分别于血液透析前,结束前15 min抽血检测肾功能,观察尿素氮、肌酐值的变化情况,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的凝血情况以及临床出血倾向的改善情况,并将2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共透析160例次,其中11例次因发生透析器凝血而缩短透析时间,干预组血液透析患者共透析160例次,均能顺利完成4h透析.干预组无一例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临床出血倾向的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后肌酐和尿 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结论 高温预冲及高剂量肝素生理盐水密闭循环町明显提高无肝素透析的效果,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温预冲及高剂量肝素生理盐水密闭循环对无肝素透析患者应用的效果,以降低出血和避免透析中发生凝集.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急慢性肾衰合并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40例,将第1~4次透析设为对照组,将第5~8次透析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无肝素透析预冲方法,干预组预冲时采用干预护理措施.分别于血液透析前,结束前15 min抽血检测肾功能,观察尿素氮、肌酐值的变化情况,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的凝血情况以及临床出血倾向的改善情况,并将2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共透析160例次,其中11例次因发生透析器凝血而缩短透析时间,干预组血液透析患者共透析160例次,均能顺利完成4h透析.干预组无一例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临床出血倾向的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后肌酐和尿 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结论 高温预冲及高剂量肝素生理盐水密闭循环町明显提高无肝素透析的效果,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74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抗凝,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察抗凝效果和对血脂的影响。结果:透析1年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 h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不会影响抗凝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脂质代谢,但是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综合护理措施,关注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和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保证透析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法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患者,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次,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透析法,观察2组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 实验组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运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于无肝素透析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4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抗凝血液透析治疗56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血液透析治疗39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肝素抗凝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比较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用小剂量肝素(小剂量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处理后动静脉瘘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并比较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变化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透析后穿刺点平均所需压迫时间明显短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无明显升高,但两组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凝血程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两组尿素氮和肌酐下水平无明显差异;透析后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两组APTT较透析前均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较小剂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患者,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次,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透析法,观察2组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实验组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运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于无肝素透析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善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法对60例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透析器冲洗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式冲洗法,每组透析60例次,比较两种冲洗方法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及静脉壶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所致透析器凝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致静脉壶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冲洗法能有效降低透析体外循环管路静脉壶凝血程度且没有增加盐水冲洗量,有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冲洗量设置方法对无肝素透析患者超滤目标达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无肝素治疗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次,两组患者均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采用每半小时用生理盐水200~250 ml冲路及透析器一次,观察组将透析3小时所需用冲洗生理盐水量一次性预先设置到总超滤量中,然后每半小时冲洗管路一次,不再增设超滤量,对照组每隔30 min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1次,每次冲洗后将当次冲洗所用生盐水量加至超滤总量中,以保证患者的当次透析实际超滤量。结果观察组超滤目标达成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一次性设置超滤量及冲洗总量的方法可降低患者非计划结束透析率,提高超滤目标达成率,有助于患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接受常规血液透析的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中应用构橼酸透析管路局部抗凝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05月~2020年05月入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共9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人.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全身抗凝,观察组采用枸橼酸钠体外透析管路局部抗凝.比较2组体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存在活动性出血伴严重贫血及高血钾的血液透析患者,行无肝素透析时给予输血的护理措施。方法:2005年1月~2009年8月我科为9例患者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时输血30例次,透析前常规冲洗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经动脉壶侧管加入肝素钠20~30mg,以其循环浸泡透析器及血液管路30min,连接患者前将上述肝素盐水排净,透析开始后每30min用生理盐水150~200ml泵前快速冲洗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并阻断泵前动脉管路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结果:30例次无肝素血液透析及输血进行顺利,未发生凝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活动性出血伴严重贫血及高钾血症行无肝素血液透析3h输血,通过上述方法较为顺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抗凝技术和无肝素(hf)两种方法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RCA方法,对照组采用hf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因凝血原因导致透析提前结束发生率及连续透析时间。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透析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对照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1)。结论:RCA应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纯无肝素透析具有明显的抗凝效果,能够保障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