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运动血压及影响因素,为运动量的控制及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监测30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在活动平板试验中的血压反应,统计运动高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运动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均随运动量增加而血压增高,高血压组中运动高血压者占53.3%,血压正常组中运动高血压占2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高血压与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显著增高,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表明高血压患者运动锻炼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运动医学与运动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运动疗法的历史及现状、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科学基础、方法及其进展,试图为今后运动医学处方的制定、医疗疾病的攻关等项目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期刊网数据库1997-01/2007-01相关运动医学与运动疗法方面的文献,检索词"运动疗法,运动强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运动医学与运动疗法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②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③文献主体内容与此课题联系紧密的文章。排除标准: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文章及观点模糊的综述。资料提炼:共检索到747篇关于运动医学与运动疗法的文献,最终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运动疗法即借助于运动来使患者调整身心、恢复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一种方法。其既是医学治疗的一个补充,又是构成运动医学精神的重要内涵,是符合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分析当前运动疗法与运动医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探讨了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及其作用机制,又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对运动疗法的医学机制进行相关阐释,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传统运动疗法太极拳、五禽戏等,肌力抗阻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以及水中练习、放松练习、牵张练习方法等。并在对其运动疗法的医学基础和方法治疗的阐述过程中提出相应进展趋势,为论证运动医学与运动疗法的相关关系,及科学的运动健身和对疾病等的治疗提供有利理论。结论:目前针对某种特殊的疾病,采用什么样的强度,采用何种运动方式来进行,运动的时间界定以及患者机体在进行有氧运动训练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等方面还没有得到确切的认证。  相似文献   

3.
运动与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运动形式对骨密度的影响各异,高冲击性的训练优于低强度的耐力训练。振动训练作为新兴的运动形式,备受科学界的关注,而且对其与骨密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是由于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等因素的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老年人的抗阻训练研究国内鲜有报道,急需在这方面多做研究。振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从而对骨骼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振动训练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有关骨代谢调控基因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与运动结合进行研究的较少,有待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4.
负荷运动与运动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氧耐力训练是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发展专门耐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运动员进行大强度无氧耐力训练时会产生一些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性生理反应;同时也会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所产生的疲劳及由此引发的伤病等一系列负面效应,这些都导致了运动员在营养需要方面的改变犤1犦。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在加大训练监控的同时,更要注重运动员的合理营养与补充。1营养的补充与运动能力1.1糖与运动能力糖是运动员的重要能量来源,它具有容易消化吸收、分解快,产热快的特点,特别在无氧代谢为主的无氧耐力训练中,机体常处于氧债状态…  相似文献   

5.
负荷运动与运动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琰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59-3559
  相似文献   

6.
运动高血压及运动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运动丘压及影响因素,为运动量的控制及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的指导提供依据。方法监测30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在活动平板试验中的血压反应。统计运动高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运动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均随运动量增加而血压增高,高血压组中运动高血压者占53.3%,血压正常组中运动高血压占2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高血压与基础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显著增高,运动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表明高血压患者运动锻炼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概念,有很大的变化,除了过去熟知的初级运动区(primarymotorareas,M1),又发展了次级运动区的概念,它是一类相对于初级运动区而言的、与高级运动的组织和执行有关的运动功能区的总称。多数运动区的功能具有共性,也具有自身特殊的功能。研究了解脑运动区域的生理解剖,对中枢神经康复治疗中的随意运动再建(学习、记忆)训练,具有指导意义。1初级运动区和次级运动区的定位与功能近代研究指出,灵长类的半球皮质上,存在大量与运动的发生和调节有关的特殊功能区。①中央前回,即Brodmann分区的4区是初级运动区(primary…  相似文献   

8.
9.
骨科疾患影响生活功能,可以说是"生活功能病"或"运动系统生活习惯病",其代表性疾患乃膝部变形性骨性关节病(osteoarthropathy,OA)和腰痛.由于影响了生活方式,需预防和治疗,对老年人尤其要求护理预防和减轻症状.专家认为,运动疗法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对此,日本骨科学会和日本理疗学会于2001年启动了建立对运动系统疾患的运动疗法体系,2004年在日本神户召开的第77届日本骨科学会上,进行了名为"对运动系统生活习惯病运动疗法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11.
<正> 运动处方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运动。通过不同运动种类、方法、不同人的状态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运动处方程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不同时间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的特征,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运动试验运动即刻、运动前后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特征。方法筛选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收缩压下降或上升≤20mmHg且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例,同时筛选运动试验中最快心率≤120次/min且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5例,共120例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收缩压及心率变化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收缩压于运动前后不同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平板试验中收缩压降低或不升,多提示左冠脉病变,占35%(26/75);心率不升多提示右冠脉病变,占36%(16/45)。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收缩压及2544心率变化的特征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有一定价值,对康复介入具有客观评价及评估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45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运动想象组(MI)和优化运动技能组(OMP),每组各15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30min/次,2次/d,5d/周,共4周。MI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in/次,1次/d,5d/周;OMP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优化运动技能训练,20min/次,1次/d,5d/周;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in/次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20min/次,均1次/d,5d/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功能评定,采用简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手臂动作调查测试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三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②治疗4周后联合组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优于MI组和OMP组(P0.05);而MI组和OMP组之间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动想象和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曲斯伟  朱琳  严莉  宋为群 《中国康复》2022,37(3):131-13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首发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前者2次/d,30min/次;后者1次/d,1h/次,均5d/周,共4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4周的运动想象疗法,20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治疗OP的运动处方。方法将2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按病情平分成A、B两组,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不同运动对原发性O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有所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影响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技术(SET)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并与传统推拿治疗比较,为推广新的物理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因运动引起腰痛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SET组15例,推拿组14例,分别进行SET治疗和推拿治疗,疗程共8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VAS评分和血清CK、LDH测试。结果:①VAS评分在治疗后分别为SET治疗组1.76±1.58,推拿治疗组3.08±2.35,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SET组低于推拿组(P<0.01);②血清测试中,CK治疗后分别为SET治疗组41.32±6.88,推拿组48.75±7.12,LDH治疗后分别为SET组866±100.02,推拿组955±102.6,CK与LDH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LDH变化SET组更加明显(P<0.05),但CK变化与推拿组相比不明显。结论: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性腰痛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SET技术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和治疗作用和降低血清LDH指标的效果,作为较新的无创理疗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运动诱发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颅电刺激可引发相对同步的肌肉反应,即运动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反应的潜伏期与快传播性皮质脊髓束的激活一致,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很多方面,但存在可能同时诱发疼痛的问题。而经颅磁刺激可刺激神经和大脑,且几乎没有疼痛,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人体大脑的生理学诸方面,包括运动功能和各种大脑疾患的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A组 (n =3 4)运动培训 3周 ,B组 (n =3 6)限制活动 3周 ,然后比较 2组 6min内步行的距离、左室射血分数(超声心动图测定 )、血白介素 6(双抗体夹心法 )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 (荧光法测定 )的变化。结果 运动训练组患者试验后 6min步行距离 ( 3 85± 3 0 .12 )m ,血IL 6( 0 .86± 0 .2 5 ) pmol/L ,NE( 2 .0 5± 0 .48)nmol/L ,LVEF( 43± 5 .2 3 ) % ,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且运动试验组试验前、后各指标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对照组试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运动训练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能力及心功能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运动疗法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三大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运动疗法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治疗机制和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为1.7%。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PD患者将会越来越多。PD常见的表现有运动减少或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僵直、姿势平衡障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