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类型自放电电池的解剖、测试、分析和模拟试验,概述了引起碱性锌锰电池自放电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了材料杂质、空气中的氧、间歇放电过程、集流体状态等引起电池自放电的表观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探讨了自放电的可能机理;提出了防范自放电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类型自放电电池的解剖、测试、分析和模拟试验,概述了引起碱性锌锰电池自放电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了材料杂质、空气中的氧、间歇放电过程、集流体状态等引起电池自放电的表观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探讨了自放电的可能机理;提出了防范自放电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金良  麦国庆 《电池工业》2002,7(3):121-123
通过对不同类型自放电电池的解剖、测试、分析和模拟试验,概述了引起碱性锌电池自放电的几种主要因素;分析了材料杂质、空气中的氧、间歇放电过程、集流体状态等引起电池自放电的表现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探讨了自放电的可能机理;提出了防范自放电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聪  张智贤  刘萍  于利伟  丁照石 《电源技术》2021,45(9):1109-1111,1159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零部件,一般数百只电池以一定的串并联方式组合成电池包.电池的自放电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系统中有电池发生自放电时,循环寿命会在电池自放电的影响下显著降低.自放电的有效检出是保证系统性能的关键.通过K值法对比了三种化成工艺对电池自放电检出率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及循环性能的对比分析了差异原因,得出了可指导实际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开口金属氢化物/镍(简称氢/镍)电池的自放电机理,结果表明氢/镍电池的自放电可分为两种情况,即可逆自放电与不可逆自放电;可逆自放电由贮氢电极中氢的解析所引起,不可逆自放电由贮氢电极合金的退化所引起;贮氢电极合金的化学镀镍能有效地降低氢/镍电池的自放电。  相似文献   

6.
宋晓娜 《电池工业》2013,18(1):47-50
采用三电极的方法分别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的电位变化来研究电池的自放电.锂离子电池存储过程中的自放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存储温度和存储时电池的充电状态,温度越低,电池的充电状态越低(但电压范围有限制:3.8~4.2V)自放电越小.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自放电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池内部的副反应;二是内部微短路.内部微短路是由极片表面的颗粒及阴极极片边缘的金属毛刺所引起的电池内部微短路造成的.减小这些影响因素,可以降低电池的自放电.  相似文献   

7.
纸板电池内部结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恒温失水和解剖电池及XRD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性电液失水结晶与纸板电池贮存过程中的结晶。结果表明,纸板电池内部结晶产物为ZnCl_2·2NH_3,Zn(NH_3)_2Cl_2,Zn_5(OH)_8Cl_2,NH_4Cl。其结晶是由负极自放电和电液失水所引起的。杂质含量影响到结晶产物的种类及其形成机理。电液失水阻滞剂A对防止电液失水及负极自放电和电池结晶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池》1981,(4)
电池负极金属自放电速度方程 六机部712所 桂长清、刘苏华、奚金龙、李云芝 作者以40%KOH溶液中锌电极为例,采用恒电位方波脉冲法(暂态)和经典恒电流法(稳态)在氢气氛中测取了不同情况下极化曲线,由此导出电池负极金属自放电速度方程,这一方程亦为浓碱溶液中镉电极以及H_2SO_4溶液中铅电极  相似文献   

9.
MH-Ni电池比容量与自放电和循环寿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金属氢化物镍碱性蓄电池(MH-Ni电池)的比容量与自放电和循环寿命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对MH-Ni电池的工作特点和失效原理进行了分析;测试了试验电池的性能;阐述了主要影响因素与电池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AA型高比容量MH-Ni电池的技术措施,这些对Ni系列电池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Ni/MH电池自放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简便的用于研究Ni/MH电池自放电机理的方法,得出电池内部H_2与充电态正极活性物质的化学反应为Ni/MH电池自放电高的主要原因。并对抑制自放电的措施作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AGM隔板性能对密封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有富  张华  胡信国 《电源技术》2000,24(5):262-264
介绍了超细玻璃纤维 (AGM )隔板性能对密封铅酸电池性能的影响 ,包括基重和厚度的均匀性、回弹性和压缩率、孔率和吸酸量、孔径、电阻、杂质等。表明了以下几点 :(1 )隔板的基重和厚度均匀性是影响电池容量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2 )隔板的回弹性和压缩率是电池实现紧装配的保证 ,也是电池内隔板与极板有较好紧贴效果的保证 ;(3 )隔板的孔率和吸酸量是电池容量、使用寿命和大电流放电性能的保证 ;(4 )隔板的孔径大小反映了隔板能否防止铅枝晶穿透的能力 ;(5 )隔板的电阻直接影响电池的低温启动性能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6)隔板的杂质是造成电池自放电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产1号微孔玻璃纤维膜制做的6V4Ah密封铅酸蓄电池,由于该膜内存在着较多的有害杂质(如Cu、Fe),导致了比较严重的自放电.有机添加剂茴香醛(An)及引杜林(In)对上述电池的自放电有抑制作用,并可改善对密封铅酸蓄电池的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魏杰  王东田 《电源技术》2001,25(3):208-210
为了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充电接受能力 ,并有效地抑制电池的自放电 ,我们选取了四种添加剂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添加剂A、C、D均为硫酸盐 ,添加剂B为碳酸盐。通过容量、充电接受能力和自放电试验 ,确定了电池最佳添加剂组合为A3B2 C1D3(8号电池 )。  相似文献   

14.
在某型号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批量生产中 ,出现贮存期间部分电池因开路电压显著下降而失效的现象。通过对各种可能影响电池开路电压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初步认为电池失效可能与电池密封有关。进一步模拟电池密封不严的情况 ,并和电池失效特性比较 ,反映出电池失效是由电池密封不严引起的。通过优选电池零部件 ,改善密封性能 ,解决了上述问题 ,显著提高了成品电池的合格率。此外 ,本文还试验了不同化成制度、隔膜、电解液添加剂、铅粉对自放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碱性蓄电池自放电性能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放电性能是蓄电池的主要性能之一。讨论了用 0 .5~ 1.5Ω的小电阻将放电态电池短路 2h ,通过测试开路搁置2 4h后电池电压的恢复情况来判定电池自放电是否合格 ,达到快速测定电池自放电性能的目的。实验发现 ,对于圆柱Cd Ni电池来说 ,若恢复后电压超过 1.19V ,则其自放电合格 ,否则为不合格。而对于MH Ni电池 ,其短路并恢复后的电压比Cd Ni电池的要低 ,但自放电合格电池与不合格电池的电压仍有较大差别。与常规测定自放电的方法相比 ,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测试周期 ,且适用于大批量电池的测试。  相似文献   

16.
MH-Ni电池失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剖早期失效及寿命终止的电池,研究了镍电极膨胀对它的作用与影响。通过SEM、XRD等分析手段研究表明,镍电极本身也因膨胀造成整体导电网络的破坏与改变。氢镍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负极成分Mn、Al的溶出及在正极上的沉积;γ-NiOOH及α-Ni(OH)2的生成;电解液的减少与再分配;钴的分离与迁移。两电极劣化的共同作用导致氢镍电池的失效。在电池底部加入超强吸水剂可以提高电池大电流放电能力,并大大增加了寿命。  相似文献   

17.
文摘     
《电池》1981,(1)
手表电池的考察[译]—沈惠清;《电源技术》,1980,NO.6,31—36 本文主要讨论了氧化银电池的漏液和自放电问题,并论述在实际携带过程中所得的分析结果,因此可随时预测在实际携带中的漏液和自放电。(胡行仁 摘)  相似文献   

18.
月球探测器与卫星等航天器不同,在月面工作时,月夜时间长达14 d,储能电池存在过放电的风险。通过对储能电池进行不同时长的过放电(采用电阻模拟载荷将电池过放电至0 V)试验,探讨了电池过放电对电池的容量、自放电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放电时间越长,电池的自放电性能越差,电池容量有小幅度下降。但经过活化后,自放电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Ni-MH蓄电池自放电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MH-Ni蓄电池的自放电变化规律及其在电池筛选方面的应用。MH-Ni蓄电池的自放电率随搁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幅度逐渐变小。其25℃下的变化规律可拟合为Boltzmann函数;蓄电池的自放电率随环境温度的增大而增大;极板表面积影响电池的自放电,搁置初期,电池自放电随极板表面积增大而降低,搁置后期(10~28d),电池自放电随极板表面积增大而增大。电池开路电压越低,其自放电越大。此外,MH-Ni蓄电池自放电率的一致性对循环寿命也有影响,同等条件下,自放电差异小的电池组,其循环寿命优于随机组合的电池组。  相似文献   

20.
氢镍动力电池搁置过程中的自放电不一致性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实际应用,静态搁置电压是电池的重要荷电态参数之一,可作为电池自放电性能的重要判据,进行电池自放电的分选,该方法通过大量试验表明十分有效,且简单易行.为缩短分选周期,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将电池充电到20% SOC后,搁置10~15 d,电池静态电压出现明显的差异,通过电压与一个月后的荷电保持率综合判断出分选电池的电压基准,并以此来分选电池,可以大大缩短分选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