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佳  任昭  刘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20):2127-2132,2156
目的: 优化航天中心医院前置审核系统中成药处方审核规则,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中成药合理用药。方法: 基于该院中成药使用现状及前置审核系统应用情况,在国家颁布的中成药合理用药政策制度要求下,结合该院近5年中成药处方点评结果,提炼出对应审核规则。结果: 审核规则优化后,实时审核不合理处方检出率提高,事后处方点评不合理率由13%下降到3%~4%。不合理处方类型也发生变化,优化前多集中在"重复用药"和"联合用药"两方面,优化后这两类不合理处方明显减少,现多集中在"适应证不适宜"方面。结论: 根据该院个性化用药情况优化中成药处方审核规则,能有效弥补现有审核系统中成药审核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处方审核能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但有些审核规则的优化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药房中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总结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门诊处方合格率变化,并对医师的使用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该院依靠合理用药知识库及医嘱审核规则建立合理用药前置审核软件,采用信息系统、人工审核、处方点评、循证药学查询、临床沟通、及时更新规则相结合的方式,对处方实施"三次审查"的闭环式管理模式,门诊处方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3.34%上升至98.31%(P<0.05)。门诊医师对该系统总体满意度达到了76.2%,对参与药师的满意度达到了81.6%。结论:该院门诊药房通过实施基于循证药学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显著提升了门诊处方合格率,并且得到医师的认可,值得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处方前置审核模式构建的实践经验,为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处方前置审核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该院药学部、医务处、门诊办公室、临床各科室以及信息科多向沟通,共同制定基于循证且符合该院临床实践的个性化审方规则库。内容包括超多日用量、剂量范围、超说明书用药、重复用药、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等27个模块。结果:截至2020年8月,该院已经对27个模块合计62 149条规则进行个体化制定,既提高了处方合理率,又减少了系统假阳性问题对临床开具处方的干扰。从2019年5月份开始,门诊慢病处方、抗菌药物和辅助用药管控陆续上线。2019年门诊次均药费较2018年同比下降4.8%;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环比下降11.41%和11.98%;全院辅助用药占比环比降幅达18.45%;医生对于系统审核规则的接受度逐渐提高,达到91.1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和循证实践的模式是顺利推进处方前置审核工作的必要条件,处方前置审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合理用药,防范医疗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处方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药师处方审核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广东省97家医院在2018年8-10月的1000张门诊冠心病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审核,分析不合理用药类别及影响因素。结果:1 000张冠心病不合理处方中,联合用药不合理占53%,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7.3%,遴选药物不合理占23.5%。冠心病各类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类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处方中使用氯吡格雷、合并使用抗凝药物或合并房颤是导致抗血栓用药不合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处方医师和审方药师需重视各类冠心病治疗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尤其是联合用药不合理和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广州市天河区区域性审方中心的建设运营经验,评价审方中心的初期实施效果。方法: 建立前置审方信息系统,制定审方规则,规范审方行为与流程,对处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级警示,分别采取对应的措施。统计对比先行上线审方系统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线前后处方情况、审方干预情况。2018年7-12月前置审方系统上线前的处方数据为对照组,2019年7-12月审方系统上线后的处方数据为观察组,比较2组数据不合理用药处方数量和比例,统计分析不合理处方情况及审方干预结果,进行初期评价。结果: 经过审方系统前置审核后,处方合格率有较大幅度提升;重复用药或者联合用药不适宜、选药不合理或适应症不适宜占据所有不合理类型前2位;一级/二级/三级警示处方的总趋势逐步减少,四级处方在逐步增加;医生对药师的审方意见接受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审方中心确实提高了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的处方合格率和合理用药水平,是前置审方集约化模式的尝试,是值得推广的医联体统一药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发肠外营养(TPN)医嘱智能审方系统,与审方药师个体化审核相结合,保证临床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方法:基于医院已上线的计算机辅助审方前置审核系统,建立TPN审核规则,开发TPN智能审核模块,包括TPN医嘱监控、处方点评、报表中心、知识库建设等四个部分。结果:肠外营养医嘱审核体系不断改进与优化,目前建立并完善4级、5级、7级TPN方案规则共62条。使用TPN智能审方系统,结合药师个体化审核干预后,TPN医嘱合理率由2018年12月的86.09%提升到2019年12月的97.03%;2019年对于不合理TPN医嘱医生接受并修改比率为85.83%。结论:TPN智能审方系统上线后,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应用,基本做到从源头上对医生开具的不合理TPN医嘱进行干预,保障临床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推进处方审核系统中给药途径存在的问题,根据对策构建给药途径在处方审核中的精细化审核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处方审核系统2020年4月-9月门诊及住院所有给药途径监测数据,对红灯警示的不适宜给药途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循证证据及其等级结合该院临床实践,探索给药途径的精细化审核规则。结果: 该院2020年4月-9月给药途径红灯警示问题总数为5 328例,主要发生于静滴、外用、漱口、鼻饲管注入等给药途径,根据红灯警示问题结合该院实际情况迄今共维护给药途径自定义审核规则800多条。结论: 基于循证证据级别结合临床实际治疗需求构建具有医院特色的审核规则库,根据药物性质、科室治疗特色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特征进行给药途径的精细化审核,同时完善医生端HIS系统与PASS系统信息对接,对于减少医院给药途径不适宜问题,规范合理用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电子处方的大数据流转势在必行,但受限于目前的处方审核流程,电子处方数据流转并不顺利。方法:本研究从规范互联网处方业务流程、制定处方审核规范和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处方审核系统3个方面,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电子处方审核的实施路径,并进一步梳理医疗机构和社会药店处方审核面临的难点。结果:总结及梳理了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电子处方审核的现状及流转存在的具体问题,构建了医疗机构电子处方审核及流转的实施路径。结论:完善电子处方流转和审核体系的建设,形成健康、有效的互联网处方流转途径,将为新业态下电子处方的审核及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制订更专业适用的肠外营养用药自定义审方规则,更有效完成肠外营养医嘱的审核,促进肠外营养处方合理、规范。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临床营养专业药师、营养师、临床医师、审核药师参与制订肠外营养自定义审方规则,并嵌入医院审方系统,实现更有效地审方干预。结果:启动自定义审方规则后,全院肠外营养医嘱点评扣分项明显下降;普遍存在的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不合理配伍和氨基酸、脂肪乳单瓶输注现象显著减少。结论:审方系统嵌入自定义规则后,药师对肠外营养医嘱审方效率提高,有效地解决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肠外营养处方得到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院门诊糖尿病患者使用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情况。方法:收集1 000张诊断中含有"糖尿病"的门诊处方,分析含毒性成分中成药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含毒性成分理血剂的使用是中成药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含毒性成分中成药处方存在适应证不符、遴选药品不够严谨、用量超说明书范围等现象。结论:应规范中成药尤其是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前置处方审核系统的自定义规则在规范儿科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儿科口服中成药合理应用中的价值.方法:(1)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处方审核规则设置前我院儿科门诊2020年1-8月开具有中成药的处方共14057张,按照相关处方点评要求进行点评分析.(2)根据点评结果,将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在处方前置审方系统的处方规则...  相似文献   

12.
我院骨科中成药不合理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调查我院临床运用骨科中成药处方的实际情况,对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医师、药师、中成药管理等因素是造成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加强中成药管理,提高医师、药师的执业水平,实行临床药师制度,开展临床用药咨询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保障中戍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伤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骨伤科类中成药共149个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主治病症、所用剂型、各类方剂高频药物、核心药物组成,分析骨伤科中成药用药规律。结果:常用骨伤科中成药中治疗骨关节痹症的最多,其次为跌打损伤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中成药;剂型以胶囊剂、片剂、丸剂为主;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为核心药物组合,各类方剂中三者比例偏重不同。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新药研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成药用药合理性对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到的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报告中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引起不良反应的可疑药物、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信息,按照拟定的中成药处方评价标准,从适应证、辨证用药、用药方法、用药剂量、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和用药适宜性等7个方面分析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并计算不合理用药率。结果共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的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283份,涉及患者283例,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33例,年龄2个月-88岁,平均(44±23)岁。原发疾病排前3位者为呼吸系统疾病(71例)、神经系统疾病(45例)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4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中成药品种主要有清热解毒剂、活血祛瘀剂及补益剂3大类。283份不良反应报告中针对适应证、用药方法、用药剂量、中成药联用、中西药联用及用药适宜性的不合理用药率分别为27.2%(77份)、6.0%(17份)、7.1%(20份)、5.3%(15份)、6.7%(19份)、0.7%(2份)。在32份能辨识中医证型的报告中,15份(46.8%)用药不符合辨证施治原则。结论不合理用药对中成药用药安全性有明显影响,可能是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使用中成药应以辨证用药为首要原则,避免超适应证用药,注意用法用量,谨慎联用功能相似的中成药和药理作用类似的中西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门诊妊娠用药咨询数据,为开展孕期用药咨询提供参考及指导。方法: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门诊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妊娠用药咨询案例进行研究,通过随访了解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健康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妊娠用药咨询案例397例,有效随访307例。咨询者平均年龄为(30.32±5.70)岁,孕早期用药(≤12周)占72.75%。涉及药物409种,西药273种,中成药136种。咨询前暴露药物种数在2~5种的人最多,占53.40%。使用频率排名前10的西药包括左氧氟沙星、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等,前10的中成药以抗感冒药为主。307例患者中204例顺利分娩,娩出191例健康新生儿。结论:加强孕期用药宣传和教育,完善用药风险评估体系,是促进妊娠合理用药的关键。药师通过药学门诊提供个体化用药咨询评估和建议,对改善妊娠人群的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肖望重  胡青  黄莉  戴冰 《中国药业》2022,(1):124-127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某省级中医院2020年使用气血双补中成药的门诊处方1340张,统计就诊科室与开方医师情况,并点评处方用药合理性.结果 处方总体不合理率为35.00%;分别以西医专业、主治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合理率最高(42.04%,42.03%);不合理处方涉及10种药物(均为口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与分析骨科患者出院带药合理用药使用情况。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骨科手术室住院病人出院带药处方500份,填写预先设计好的表格,根据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骨科5个科室出院带药,平均用药种类数为2.8种,抗生素使用率为43.2%,注射剂使用率为5.0%。同种主治功效的中成药联合用药存在使用过多和疗程过长的问题。结论骨科出院带药应规范,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国内妊娠期妇女服用中药比例高、品种多,但安全风险尚未明晰,合理用药存在疏漏,理应通过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工作加强药物遴选,保证用药安全。本文围绕这一重要问题,首先汇总了有关妊娠期使用中药的主流认识:一方面,古今文献记载了大量妊娠禁忌药,且多组证据指向了妊娠期使用中药的危险性和未知风险;另一方面,"有故无殒"理论鼓励着临床实践创新,而药食两用药材也佐证了部分中药的安全性。然后,对其中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用药人群差异化、用法用量规范化等矛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临床工作实际,从基础、技术、关键、未来4个方面,通过构建中药安全性分级体系、实施"辨证辨量辨毒"的全覆盖点评、重视事前审核和用药教育、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中成药处方点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