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深圳市宝安区为例,从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指标体系,对辖区内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进行调查评估。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之道。例如,2015年联合国发布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欧盟制定“欧洲绿色协议”,旨在实现欧洲的碳中和绿色转型。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动低碳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望城县是长沙市的市辖县,于2000年开始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后,又于2005年正式启动生态县建设.通过对望城县生态县进行可持续发展度评价,可以计算出望城县在规划年、近期目标年、中期目标年以及远景目标年的可持续发展度,可以预测出望城县按照规划进行生态县建设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简讯     
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发布 2月20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公布了我国首份、历时一年调查研究形成的《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呈现“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4年,国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深入探讨长江经济带城市“两山”关系和生态文明实现路径,本文以2015年和2019年我国生态文明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关系出发,通过四象限模型提出了“和谐共生”“绿色贫困”“拮抗发展”“金色污染”4种“两山”关系状态. 研究表明,“和谐共生”和“绿色贫困”是目前长江经济带城市“两山”主导的关系状态,2015—2019年“和谐共生”状态不断增加,“拮抗发展”状态明显减少;从产业发展路径角度看,全面均衡发展型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实现中最有效的路径,绿色创新驱动型、绿色转型升级型和生态价值实现型均发挥着相同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表达。本文在分析美丽中国建设历程和地方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及其主要指标目标值。建议把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指标体系中,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统计监测制度,建立美丽中国建设动态监测评估机制,衔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面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价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并明确其障碍因子,是提升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理论依据.本文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这一思维逻辑解析了人类与区域水生态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基于DPSIRM模型的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未确知测度模型与障碍诊断模型,实证评估了石嘴山市近10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并对影响当地建设绩效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石嘴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逐年升高并呈现差且缓慢提升(2010~2014年)、中级但快速提升(2015~2017年)和良好且较快提升(2018~2019年)这3个发展阶段;②各子系统绩效指数演变趋势各异,但基本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③各子系统障碍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2010~2014年,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和压力子系统其障碍度均值和达到58.81%,成为制约当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2015~2017年,压力障碍度均值达到21.73%,是制约当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最大障碍因子;2018~2019年,压力障碍度均值达到24.49%,仍是制约当地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最大障碍因子;④指标层障碍度列在前5位的障碍因子主要分布于压力子系统和状态子系统.综合出现频率和障碍度排序来看,以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代表的压力子系统是未来建设中的重点提升方向.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可为类似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其障碍因子诊断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应从江西实际出发,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立法,全面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尤其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在剖析水生态文明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对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困境进行分析与评估,从完善法律制度;强化宣传教育;渠道及反馈机制的构建;推动非政府组织发展等角度提出完善该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对策,为其他地区公众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绿色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是为后人“种树乘凉”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这一工作延伸到了不同层面,通过持续、深入的生态教育活动,着力从生态文明的层面,引导公众转变思想,树立绿色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如今,我国生态教育稳步展开、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既实现了公众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也夯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人才根基。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背景下,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既是SDGs的聚焦区域,更是世界各国落实SDGs的着力点。以“一带一路”沿线中亚五国首都城市区为例,面向SDGs设定发展情景和相应参数,采用Markov-FLUS模型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优先与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城市发展格局,权衡SDGs与多情景城市格局演化规律,从空间视角协调城市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提供城市发展的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2010—2015年来,研究区均出现建设用地总量增加、生态用地总量减少的现象。(2)未来情景模拟中均表现出由建设用地扩张引致的生态用地破碎化;生态优先情景有效抑制了建设用地扩张;经济优先情景下转化为裸地的土地有所减少,建设用地出现连片扩张。(3)未来城市发展应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实现国家政策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实现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与贝塔斯曼基金会联合发布的《2019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转变及其指数和指示板全球报告》评估了162个国家和地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情况,在全球具有影响力。本文分析了该报告的SDG指数和指示板构建的方法学变化及新增的SDG Trend评估情况,重点针对国别、区域层面的SDGs实施进展以及中国的进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OECD、东亚、拉丁美洲、非洲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展各有特征,中国总排名上升但各项SDG子目标实施进展差异大,生态环境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提出中国要加快推进构建本土化的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议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出发,指出应从生态文明制度、意识、行为三个方面加强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并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和硬件配套设施配置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使用绿色环保的建设材料和办公材料,为图书馆馆员和读者提供一个培养生态文明观的绿色场所,形成生态环保氛围。通过高校图书馆生态环保建设,形成一个人人重视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生态文明观和环保价值观,以建设生态环保的高校图书馆为中心,进一步培养读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观,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文化给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绩效管理作为推动地方政府建设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和方式,能够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从而推动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在此过程中应侧重于如下几个问题:提高环境保护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与比重;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系统,对环境质量和生态发展进行区域性监控与跟踪;将国家环境功能区划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和内容;坚持绩效管理理念,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制,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从以内部考核为主向内外考核兼顾转变。  相似文献   

16.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和江苏省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特征,提出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以生态意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行为和生态制度为6个一级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共52项指标。这对现阶段经济技术水平下的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制度体制推进环境管理的有效性,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及实现绿色发展最为直接且经济有效的手段。通过规划,对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沈阳市制度体制改革内容,明确改革方向。设计以空间管控、生态补偿、环境监管、治理市场、绩效追责、公众参与为核心,以绿色环保产业为承接的沈阳市"6+1"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明晰政府部门责任,建立联动机制,将单项制度孤岛联系起来,以制度创新及制度体系构建推动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及沈阳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以GDP增长为主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激励不足,导致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绩效不理想.在参考资源、环境和经济综合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GDP与污染物排放关联分析的方法,构建了PEI(pollution&economy index,污染与经济指标),从环境代价和经济效益两个维度评价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2007—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GDP和污染物排放当量(CODCr、氨氮、SO2、NOx),对我国30个省(市)区的环境与经济绩效(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的数据,下同)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全国平均GDP与平均污染物排放当量的比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66%,我国的总体环境与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从PEI全国排名来看,PEI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区数量有所增加(由原来的9个增至12个).2015年PEI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北京、上海和天津,而排名落后的3个省区依次为宁夏、新疆和甘肃.研究显示,PEI模型计算简单,可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省(市)区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对优化现有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环境保护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基本设施、西部大开发、新工业文明等5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从法制建设、行政管理、公众 意识、经济手段、科技进步等5个角度讨论了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演化。展望 了中国的环境保护在综合决策、控制人口、强化法制、增加投入、清洁生产等5种措施上的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