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响应国家加强小区域山洪灾害建设和防范预警要求,给小尺度山洪灾害区域建设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官山河流域为例,采用地学统计、植被指数计算、面向对象与人机交互解译、空间叠加分析、野外调查等方法,获取流域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下垫面特征,分析潜在受灾村落和人口。结果表明:官山河流域地势中间低、边缘高,最低点为流域出水口,平均历史受灾海拔、坡度分别为415 m和21°;平均植被覆盖度为7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草)地,历史受灾主要在低植被的沿河、沟、道路周边;居民房屋为山洪灾害重点承灾体,占总面积的1%,裸地、坡耕地占总面积的2%;潜在受灾房屋主要集中在官山河、袁家河、吕家河、西河两侧地势低的位置,受灾总人口为8 106人,2 023户。官山河流域出口处的弯曲、窄河段、上下游卡口区条件,不利于快速泄洪,易引发山洪灾害。在强降雨下,裸地、低植被陡坡地易产生山洪,沿河、道路周边低植被覆盖的村落易遭受山洪灾害。官山河流域共有12个村存在潜在受灾威胁,需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和防范建设;五龙庄、大河湾、赵家坪、吕家河、马蹄山、西河、官亭村是山洪灾害防御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预报预警是山洪灾害防治中重要的非工程措施,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关键环节。选取分别代表秦巴山地水资源保护区、西南地震作用区、喀斯特地区、黄土高原超渗产流区、东南沿海台风影响区的湖北省丹江口官山河流域、四川省都江堰白沙河流域、贵州省望谟县望谟河流域、陕西省子洲县岔巴沟流域、广东省高州市马贵河流域这5个典型流域,通过构建改进的SCS模型进行历史山洪模拟,探讨该模型在小流域暴雨山洪预报预警中的广泛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SCS模型构建的小流域暴雨山洪预报方案中官山河、白沙河、望谟河、马贵河方案均为乙级方案,可用于正式发布预报;岔巴沟为丙级方案,可用于参考性预报。SCS模型在5个典型示范区的洪峰流量预报精度普遍在80%左右,高于我国山洪灾害洪峰流量预报平均水平(40%)。总体来说,SCS模型对各类典型流域的山洪模拟效果较好,能够用于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业务。SCS模型结构简单,参数少,特别适用于无资料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老挝南乌河流域近80%的面积为高原高山地区,年降雨量丰富,流域内山洪灾害频发,由于当地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不健全,山洪灾害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构建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模式十分必要。对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分析了其成因,采用FFPI、CN等图层算法计算得到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危险度分布情况,基于水雨情监测设备、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提出了老挝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防御模式。结果表明:南乌河流域山洪灾害中高易发区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4.3%,且流域北部的丰沙里省山洪易发情况最为严峻;山洪灾害危险度分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研究成果可为老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及防治体系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博罗县澜石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植被覆盖度、土壤松散程度、降雨、坡度、人口土地利用类型和密度(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建立澜石河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采用GIS技术、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山洪灾害风险评价模式。在叠加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图、易损性分区图的基础上绘制出风险区划图,经与历史数据对比,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目的是确定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引入土壤松散程度因子,可精细刻画山洪地质灾害的本质特征,深入挖掘监测系统实时数据,拓宽了山洪灾害转入山洪地质灾害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河南省安阳市安阳河流域洪水预报预警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流域目前已经建成的覆盖全流域的山洪灾害实时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范围主要局限于受山洪影响的区域,而无法对受江河洪水影响以及受沿江梯级电站调度影响区域洪水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报及预警的客观实际,综合卫星遥感大数据降水预报技术以及GIS产汇流模型、BTOPMC分布式水...  相似文献   

6.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分析计算了设计暴雨洪水、现状防洪能力、预警指标,为山洪灾害预警奠定了基础。然而,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都为小流域,无实测径流资料,设计洪水一般为理论推求,各种参数和预警指标与实际难免会有较大误差。通过湖北省谷城县瓦西河流域近期实际发生的暴雨洪水资料,检验复核山洪灾害评价成果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适用性及相关参数的合理性,检验复核临界雨量和预警指标,以期达到适时修订相关参数,完善现有评价成果,提高预警指标精准度的目的。同时,为无资料地区山洪灾害评价成果复核提供方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5年9月15日,华坪县鲤鱼河流域上游发生特大暴雨,致使全流域发生严重山洪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灾情发生后水文部门及时进行了暴雨山洪灾害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及流域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915"山洪灾害成因,研究了鲤鱼河流域及山区性小流域暴雨山洪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做好防洪减灾、防御自然灾害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山洪灾害危险等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DEM数据在传统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研究的基础上,将土地利用作为一个风险评估的新因子,充分考虑了土地利用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AHP权重分析方法得出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使得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划分结果更加合理、可靠。本文结论显示,江西省山洪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江西西北部的五指山山区、西部的罗霄山和九岭山区以及江西东部武夷山区。据此结果可对山洪灾害危险区进行规划,从而减轻山洪灾害的影响,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山洪灾害的风险信息。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运城市桓曲县山洪灾害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洪水分析及防洪现状评价,得出了运城市垣曲县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内沿河40多个村落的现状防洪能力、危险区等级划分及预警指标等成果,对当地的山洪灾害预警、预案编制、人员转移、临时安置、防灾意识普及、群测群防等工作进一步提供科学、全面、详细的方法和信息支撑,也可为类似城市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金池 《中国防汛抗旱》2011,21(3):16-17,51
山洪灾害频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从分析山洪灾害发生的原因出发,提出了当前山洪灾害防治面临的预警预报、应急响应与防灾减灾意识、中小型蓄水工程安全等问题,强调了山洪灾害防治预案与以流域为单位的山洪灾害风险管理两方面的主要工作,初步分析了山洪防灾害与中小河流防洪减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玛纳斯河流域自1994年以来相继发生洪水灾害,由于上游缺乏骨干防洪控制性工程,堤防工程数量较少、标准低,洪水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该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防洪规划、建设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加快做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及保护河道安全行洪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是山洪灾害防治体系非工程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内容包括沿河村落设计暴雨、设计洪水计算、防洪现状评价与预警指标分析。文中重点介绍了采用暴雨推求洪水的方法,进行山洪灾害评价计算,结合吉林市梨树川村2社计算实例,给出了梨树川村2社不同频率的暴雨、洪峰流量、现状防洪能力与预警指标值。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重庆市山洪灾害发育规律可进一步指导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根据2013~2015年度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成果,结合影响山洪灾害发生的地貌、高程、坡度、降雨及河网密度因素,探讨了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 m高程、15°坡度以下的低海拔小起伏山区与丘陵区和1 000~1 300 mm降雨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随河网密度增加,山洪灾害频率增多。另外,长江干流沿线和主要支流区是山洪灾害高发区,境内华蓥山系、方斗山、铁峰山及七曜山斜坡-河谷带是山洪灾害的次高发区,渝东北等高海拔区山洪灾害低发。由此得出,重庆市山洪灾害发育受地形、降雨及河网密度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境内长江干、支流沿线是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研究成果可为重庆市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数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是山洪灾害防御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山洪灾害防御及时准确预报顸警、安全转移撤离、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主要工作应是全面查清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灾害程度、主要诱因、防治区内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基础信息,调查分析发生山洪灾害的降雨、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三大要素,为分析防治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发生规律,分析评价沿河村落防洪现状,科学划定危险区、合理确定预警指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弥补先前建设项目调查深度的不足,进而实现山洪灾害综合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杜俊  陈晶  熊执中 《人民长江》2016,47(9):12-16
云南省山洪灾害频发,防灾避险任务艰巨。通过2009~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查清了省内流域暴雨特性、人员分布、社会经济和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划定了山洪灾害防治区和危险区,评价了防洪现状,明确了避灾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点;建设完成覆盖全省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和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网络互联互通和监测预警信息的实时共享,创造性地构建了适合云南省情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探索了不同区域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特点,延伸和扩展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硬件、软件实力,开展多层面的研究,使山洪灾害防治得到有序、良好、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城市防洪减灾综合措施及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日本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日本城市防洪减灾体系的形成争发展与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为提高防灾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而社会防灾能力的提高既促进了流域土地开发利用,又对防洪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开挖地下河流、建设滞洪区和排涝泵站4个方面阐述日本城市治水的主要工程措施;从提高洪水预测预报水平、提高险情信息传达速度、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制作“可能受灾区域的洪水险情图”、进行重要城市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5个方面阐述日本采取的减轻城市水灾的主要对策。介绍了日本的3个防汛救灾组织:消防部门,防汛团和防汛事务组织,救援自卫队。近年来发生在城市的河流洪水灾害对日本城市防洪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使日本防洪体系向灾害防止兼顾灾害减轻的方向发展;在传统的防洪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日本正在研究制定个人、地方和国家共同发挥作用的防洪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规模的扩大,提高省、市、县三级应急联动能力,提升防灾科学管理水平成为重要课题。针对乐山市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展示了四级山洪灾害数据共享汇集关系并分析各模块的工作机制;同时,对数据信息采集共享子系统、信息查询及监测子系统、预警响应跟踪子系统、移动工作子系统的数据传输、查询、监控预警等功能以及具体实现进行了重点阐述。所述预警系统体系完整,为市级山洪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全国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国家防办2012年、2013年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和各省上报的灾情信息,对2013年有人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进行了整理,通过统计分析和现场调研的方法,从区域分布、历史对比、灾害类型、灾害等级、发生时间、人员构成等方面对2013年全国山洪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全国2013年山洪灾害等级分布图和山洪灾害类型分布图,分析了2000年以来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及其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比例情况以及与2012年山洪灾害灾情的对比。结果表明:2013年共发生了181起造成人员死亡的山洪灾害事件,共有560人死亡、221人失踪。2013年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774人,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例为72.4%,山洪灾害仍然是洪涝灾害死亡的主因,溪沟洪水仍是山洪灾害中主要的灾害类型。全国山洪灾害事件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7、8月。2013年山洪灾害灾情区域性差异显著,局部省份山洪灾害较重。多地外来务工、务农、旅游人员频遭山洪袭击,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占总死亡人数比例较大。极端强降雨、流动人口山洪灾害防御意识淡薄、预警信息失效是造成2013年山洪灾害频发并造成较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科学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要求。针对我国山洪灾害的特点,简述了预案编制原则和县、乡镇编制预案应包括的内容,着重阐述了预案编制中危险区和安全区的划分、组织指挥体系、转移安置、抢险救灾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