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固定桥修复是临床常见的修复方式之一,外形美观、咀嚼效率高。然而固定桥修复不利于患者自我清洁,菌斑控制不佳时可加速基牙牙周炎进展,联冠修复往往掩盖病情,不利于基牙疾病的早期发现。缺牙区常伴有牙槽骨高度、宽度减少,角化龈消失等软硬组织缺陷。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种植修复已成为牙列缺损的首选修复方法。本文展示1例牙周炎患者拆除不良固定桥修复体后位点保存术及种植联合膜龈手术修复后牙缺失的治疗过程,种植后游离龈移植增加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改善功能及美观,术后1年效果稳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度牙周炎磨牙进行微创拔牙和微翻瓣位点保存术后植体负重1年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牙周科就诊的18名患者共20颗磨牙,种植修复后负重1个月(基线)和12个月对种植牙进行临床检查,记录菌斑指数(silness&leo plaque index,PLI)、植体周软组织探诊深度(peri-...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行拔牙窝位点保存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患牙拔除后,牙槽窝行位点保存术:PRF组牙槽窝行位点保存术使用患者自身血液离心制备的PRF;bFGF组使用bFGF;空白对照组不使用PRF或bFGF。术后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使用生长因子PRF或bFGF的患者术后6个月观察,牙龈形态饱满,骨高度保持,骨密度增加。未使用PRF或bFGF生长因子的患者骨密度较低。结论:牙周炎患者位点保存术中使用生长因子PRF和bFGF可以有效改善软硬组织的情况,保存更多的牙槽骨量。  相似文献   

4.
种植治疗因其临床长期效果稳定,逐渐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后的常规修复方法,而充足的骨量和良好的软组织条件对种植治疗方案的实施至关重要。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的磨牙不但在拔牙之前已经存在牙槽骨吸收,而且在拔牙窝愈合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牙槽骨吸收均会增加种植治疗的难度。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磨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病例从病情分析、采取微创拔牙和微翻瓣技术在拔牙窝实施位点保存创造良好硬组织条件、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种植修复到追踪观察3年的具体实施过程,为评价此类病例微创拔牙和微翻瓣位点保存术后种植修复的长期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种植修复已被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功能重建。罹患重度牙周病变需要拔除的牙齿常存在广泛的牙槽骨吸收破坏。其中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毗邻颏孔区,由于其位置特点使得该处根尖区炎症进展易波及下颌管,一旦保留无望的牙拔除后,其种植修复治疗亦存在较大难度与风险。在拔牙同期应用牙槽嵴保存术可恢复和维持良好的牙槽嵴软硬组织轮廓,为种植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同期行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术后进行种植修复及2年随访观察的全过程,为存在严重牙槽骨破坏的下颌第二前磨牙的治疗方案设计与临床处置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拔牙后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保存对于缺牙部位进行种植修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牙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新生骨一般无法达到原牙槽嵴的水平,唇颊侧骨板受到的损害尤其严重,造成种植体植入时骨量不足。牙槽嵴位点保存的目的是在拔牙后能有效地保存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以及相应软组织量,为随后的种植手术和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和美学基础。本文对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及相关的移植材料在骨内种植体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报告1例利用未脱矿的自体牙本质颗粒(UADP)联合自体血液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为左下颌第二磨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术后3、 9、 24个月的CBCT显示骨量维持效果明显。组织学切片可见牙本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生骨形成。  相似文献   

9.
种植治疗作为修复牙列缺损的重要方式,充足的软硬组织条件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必要条件。下颌磨牙区与下颌管关系紧密,种植治疗时种植体最根方与下颌管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神经损伤。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的下颌磨牙自然愈合后常常骨量不足,要实现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的难度与风险大大增加。牙槽嵴保存术能够阻止或减缓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的丧失,为种植治疗创造良好的骨量条件。文章展示了1例因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保留无望的下颌第二磨牙行微创拔牙同期牙槽嵴保存术后6个月实施种植修复治疗的过程,提高了种植治疗的安全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针对此类病例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量术区骨三维模型的体积变化,比较浓缩生长因子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因重度牙周病行位点保存治疗的31个拔牙位点随机分为CGF组、PRF组与空白对照组,利用三维重建获取各组术后当日与术后6个月术区的骨三维模型,通过测量体积对各组术区骨三维模型的体积变化进行比较,以此探究CGF与PRF在位点保存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各组术区骨体积均小于术后当日,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的体积变化量大于CGF组与PRF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PRF组的体积变化量大于CGF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F和PRF的应用对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位点保存效果具有一定的维持作用,能够减少位点保存术后牙槽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比较3种比例的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 CGF)与Bio-Oss骨粉混合物应用于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中的成骨效果。方法:将30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调整CGF凝胶碎片的质量使CGF:Bio-Oss骨粉=1:1、1:2、2:1,分别对应A、B、C组。并拟合CBCT模型测量分析,种植术中取骨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C组颊侧垂直骨高度的增量(1.97±0.75 mm)均大于其余组,且与B组(0.92±1.01 mm)有统计学差异;C组牙槽骨体积的增量(339.77±101.94 mm3),与另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组织学图像显示大量新生骨和分布均匀的骨细胞,骨小梁排列紧密,骨成熟度高。结论:CGF与Bio-Oss骨粉以2:1的比例应用于重度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成骨效果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利用部分脱矿自体牙本质颗粒(partially demineralized autogenous dentin matrix, PDADM)联合自体血液浓缩物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为纵裂的上颌第一磨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术后3个月、6个月、15个月的CBCT显示骨量维持效果明显。组织学切片可见牙本质颗粒周围有大量新形成的编织骨。  相似文献   

13.
罹患重度牙周炎的患牙常伴有严重的感染和牙槽骨破坏,而且拔牙后牙槽窝在愈合过程中进一步骨吸收和改建,增加了后期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难度。在上颌磨牙区因毗邻上颌窦,种植治疗常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来弥补垂直骨量不足。文章展示了1例罹患重度牙周炎的上颌磨牙,通过微创拔牙后彻底清除牙槽窝感染,结合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有效减少牙槽窝愈合过程中的骨吸收,实现牙槽嵴的保存和重建,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硬组织三维条件。这一方法将上颌磨牙区骨增量术前移,简化了后续种植治疗的复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迁延不愈而需拔除的磨牙,其拔牙窝骨壁往往破坏严重,自然愈合后会出现种植位点软硬组织量不足等问题,导致种植修复难度增加且易出现种植体周炎等并发症.微创拔牙位点保存能实现一定程度的骨增量及维持软组织轮廓,为种植治疗创造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然而,对于颊舌侧骨壁完全丧失的下颌磨牙位点,拔牙位点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材料牙槽窝保存术对后牙拔除患者牙槽嵴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0年4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后牙拔除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拔牙后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植入牙槽窝内,对照组患者拔牙后将胶原蛋白塞植入牙槽窝内。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牙槽嵴软组织高度、牙槽嵴宽度等指标变化。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0.52±3.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8±5.35)天(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上颌牙龈最高点或下颌牙龈最低点牙槽嵴软组织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牙槽嵴软组织高度比较,2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在根长20%处、根长70%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根长50%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胶原蛋白塞相比,在拔牙位点保存中应用PRF,能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1例牙周正畸种植多学科联合治疗。该病例特点是患者年龄小,牙齿已部分脱落,牙周组织破坏严重,进而造成余留牙病理性移位,存在明显的咬合紊乱,对功能和美观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治疗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局部翻瓣清创、牙槽骨修整等方式消除牙周炎症。待牙周炎处于静止期不再进展,通过正畸治疗改善牙齿的排列,协调咬合关系及颌面部的不对称性,同时开辟间隙。然后采用种植修复的方式,恢复相对完整的牙列。本病例计划了整个生命周期的牙周、正畸、种植体周维护,最终达到健康、功能、美观、稳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种植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与患者选择通过种植修复体来恢复缺牙区的功能与美观,而良好的牙槽嵴和牙龈解剖形态的保存或重建是修复体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并取得长期成功的先决条件。重度牙周病变的磨牙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其在拔除前存在较严重感染与牙槽骨吸收。文章展示了1例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的临床处置过程,包括结合牙周传统切口技术与微创拔牙,彻底清除拔牙窝感染,促进后续位点保存术后组织愈合手术的操作流程与技术要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林彦君  周勇  林继超  张敏  张豹  吴东 《口腔医学》2019,39(10):944-947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其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常造成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脱落。与健康人群相比,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丧失情况更严重且感染风险更高。重度牙周炎患者行种植修复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维持较好的软硬组织水平的同时避免感染并恢复美观和功能。重度牙周炎患者行种植外科与修复治疗的时机目前尚无定论。该文对重度牙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重度牙周炎行种植治疗的条件、种植外科时机的选择及种植修复时机的选择进行一一论述,希望能在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种植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牙周病作为口腔常见疾病,是引起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牙周炎症和牙齿松动给患者的美观与饮食带来了不便。通过种植义齿尽早修复牙周病患者缺失牙、获得长期稳定的修复效果,一直是国内外种植医师共同追求的目标。重度牙周炎患者存在严重的牙槽骨吸收,相较于其他患者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如何在保存剩余牙槽骨的前提下得到较好的种植义齿修复,尽早恢复美观与功能是种植医师面临的挑战。国内外学者针对牙周炎患者种植外科时机与种植修复时机选择的观点不一。本文针对重度牙周炎患者口内菌群对种植体的影响、种植体植入时机及种植修复时机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重度牙周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牙周-牙髓联合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牙周治疗,分别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前基线检查时、治疗后3个月、6个月、1 a、2 a的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水平,使用SPSS13.0软件包,采用t检验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前基线检查时,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3个月,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A组与B组SBI有显著差异(P<0.05);PD、A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 a,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 a,A组与B组SB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D、A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重度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牙髓联合治疗,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