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当今中国乃至世界都在面临着城市特色逐渐丧失的严峻挑战,广州亦不可避免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淡化了一定的地域特征和城市特色,城市风貌趋同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城市宏观尺度出发,试图挖掘广州的城市特色,浅谈广州城市整体风貌延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相关策略;从城市的中观和微观尺度出发,探究广州独特的商贸文化和骑楼特色,为保护和延续广州城市风貌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广州塔     
<正>广州塔又名"广州新电视塔",高600m,是已建成的世界第一高电视塔。其体形独特,结构体系复杂,平面功能多元化,前无借鉴,给设计带来了很多难题和挑战。无线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需要发射塔,目前世界各大城市均用高数百米的电视塔发射信号,电视发射塔又往往具有旅游观光功能。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升广州城市新形象,带动广州市旅游业更大发展,促进文化广播电视业的进步,广州市政府决定建设广州新电视塔。2003年12月15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  相似文献   

3.
重点工程     
《钢结构》2015,(2):100-102
<正>1广州万达城造型似花堪称世界最贵之"花"造价过亿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世界级展示中心正式亮相。整体建筑高30 m,直径96 m,里面展示了这个特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的全貌。广州万达城世界级展示中心为花瓣形设计,造价超过一亿元,可谓世界最贵之"花"。  相似文献   

4.
资讯速览     
<正>城市·管理2017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将于10月在广州举办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的"2017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广州市举办。活动将围绕今年世界城市日主题"城市治理,开放创新",重点交流和展示世界各地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做法,探讨落实联合国《新城市议程》和推进人居领域  相似文献   

5.
广州素有"食在广州"的餐饮文化。据统计,广州大大小小的餐饮产业集群共33个,这些大大小小的餐饮产业聚集区域都在释放着其独有岭南特色餐饮文化底蕴。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商业布局、城市交通、城市生态格局与城市社会文化的关系研究,对广州市城市餐饮产业集群空间格局的形成机理形成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少斌 《华中建筑》2020,38(7):22-24
广州口岸绘画是外销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行商包办珠江船运的情况和十三行的建筑、景观和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现存的外销画所描绘的广州南海道沿岸的城市文化景观,是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象重要的图像资料。其中称为"广州清明上河图"的《广州港和广州府城图》在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这幅画表现了250年前的广州贸易口岸的繁荣景象,画面存留的这些历史片段蕴含了丰富的城市文化信息。该文从图像研究、空间信息、虚拟景象和复原探索4个方面对该画的研究过程和主要成果进行综述和总结经验,为参考传统绘画研究城市、建筑历史以及"图像证史"的视觉研究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谢浩 《城市开发》2012,(10):80-82
<正>黄埔古港俨然是一座鲜活的博物馆,对于研究和开发广州的历史文化,显得极为珍贵。城市里到处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笔者选择了逃离喧闹的环境,来到了位于海珠区琶洲的黄埔古港,它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纵观广州两千多年历史,均离不开一个"商"字。  相似文献   

8.
"文化广州,岭南古郡"——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主办权,成为继广岛、釜山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非首都城市。亚运会的成功申办将对广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形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广州迎来了迈向国际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空前机遇,广州城市发展将利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着力打造现代亚运城市。广东省体育局拟建"2010年广州亚运会"省属场馆广东重竞技综合馆、网球中心、游泳跳水馆、广州体育学院等新建体育馆项目。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2011,(2):94-95
<正>广州是一个汇聚创新智慧的城市,在充满期待和憧憬的21世纪,广州翻开崭新的一页。在新城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的汇合点,崛起了婀娜多姿的"广州塔"。作为世界最高电视观光塔和中国最高建筑,在第16届亚运会开闭幕式上,"广州塔"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不仅成为羊城耀眼新地标,也是世界经典钢结构建筑中最具有时代性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10.
A+C:先谈谈广州。您觉得,广州三年展对这个城市会产生哪些影响?比如,市民文化,城市文化等…… 高士明:近代以来,广州这个区域就开始变得很重要。这里是通商口岸。在近代的中西交流关系中,所谓的国际化过程,在广州是很早的,比上海还要早。它是我们对外交流的第一站,是我们中国接触世界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1.
<正>国内外经验表明,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规划及实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在城市整体发展框架下合理满足赛事的超常规需求,而且可以最大化赛事的"催化剂"效应,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如首尔1988年奥运会大部分场馆设施选址于汉江南岸,主要原因是为了实施之前制定的南部新城发展计划,广岛1994年亚运会主会场选址于城区西北的山地地区,是为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西风新都发展计划,促进多中心城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建筑创作》2010,(11):39-49
<正>机遇:亚运会与新世纪广州城市发展20世纪最后20多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与城市化全面、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以沿海开放地区为代表,城市发展活力得到激发和释放,经济、人口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跨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兴起、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了变化、转折、调整与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也进入了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州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出发,解析了广州举办2010年亚运会的动机和重要意义,认为举办亚运会是广州城市发展提升的助推器,是增强广州的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地位的重要战略,并阐释了广州以亚运为契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举措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包括积极引导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形象和景观、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金磊 《建筑创作》2010,(7):16-23
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乃至亚运会等作为享誉世界声誉的“城市巨事件”,对主办城市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文化生活的发展及变迁。遗产除了现代人继承古人的宝贵财富外,也包括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包括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本文以城市与建筑为载体,借鉴主办城市展开了建筑文化遗产意义上的分析,重点描述了作为现代建筑媒体如何传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反之,主办城市又是如何通过城市文化的创意与传播,扩展自身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运村选址于广州新城.从重大事件与城市发展的角度,阐述亚运村规划建设对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规划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就后亚运时代广州新城规划控制区的目标定位和空间布局问题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张楠 《中外建筑》2005,(3):22-23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型赛事对城市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亚运建设基本特征以及其对城市影响的基本要素,在对亚运建设有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广州亚运实际,提出广州亚运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使亚运能发挥最大效益,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冯原 《时代建筑》2011,(3):68-71
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位于新城市中轴线上的一系列标志性建筑群相继落成,代表了广州加速迈入国际化都市行列的新城市形象。新建筑的形象生产在新世纪的大众政治格局中有所创新,却并未脱离城市的历史脉络。文章从"全球时间"、"南大门"和"岭南想象"三个概念入手解析这批新建筑的符号象征意义,并揭示影响当代中国建筑生产的心理动因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8.
亚运场馆的分散、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亚运交通的突发集中,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城市编制一个系统、完善、有效的亚运综合交通规划,用以指导城市在亚运前和期间的交通建设和管理。本文在明确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后,从建设和组织两个方面对广州2010年亚运交通规划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建华 《规划师》2004,20(12):28-32
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的作用有:以亚运建设全面推动广州城市总体战略规划实施;以亚运建设投资来引导广州城市长效收益,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亚运会场馆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以亚运会交通与环境建设全面完善和提升广州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举办重大赛事将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满足亚运会需要和实现城市长远发展,在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广州制定了以亚运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优化空间结构、加强宜居城市建设、打造文化名城品牌和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等亚运行动计划。在全面满足亚运会需求的前提下,广州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建设亚运城和城市重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环境等举措实现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