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喜军 《实用新医学》2006,7(10):967-967
1病例介绍 患,男,58岁,高血压病史18年,今年3月突发左下肢深静脉栓塞,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7天后,改用华法林(芬兰)3mg口服1次/d,连续1周,期间经过3次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依次为:1.4:1.6:1.85,正常值为(2.0~3.0),华法林剂量调整为3.75mg/d,在第2周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2次分别为2.45和2.55。经治医生嘱患必须2周监测一次INR或凝血酶原时间(PT),出院后曾监测3次INR均在2.5左右。至5月11日患因腹泻自服诺氟沙星(0.3g,bid)3天,14日出现肉眼血尿,呈鲜红色,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满视野,其它部位未发现出血,急查INR为6.9,停用华法林,给予5mg维生素K1加5%的葡萄糖250毫升稀释缓慢静注,复查INR为3.8,再予5mg维生素K1静注,查INR降为1.7。随后重新口服华法林由2mg/d开始,在INR值指导下调整为稳定维持量3.5mg/d,经半月观察患病情平稳,INR在2.31~2.5范围,后出院按医嘱服药和复查。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 ,6 5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 10年 ,加重10天 ,皮肤瘀斑、血尿 4天入院。患者曾多次住院治疗 ,诊断 :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 ,陈旧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心房纤颤 ,心功能 3级。日常坚持药物治疗 ,华法林用量 2 .5mg ,1次 /d。 1周前患者自行将华法林加量至 5mg ,1次  相似文献   

3.
患音,女,60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因胸闷、心悸、乏力3天就诊。心电图示:频发性室早,即用乙胺碘呋酮治疗。第1周剂量600mg/d,第2周400mg/d。服药至13天,患出现鼻衄、齿龈出血,全身皮肤粘膜出现弥漫性瘀点、瘀斑。体检余无异常。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下降0.4mv,无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3岁,体重13.5kg。因患左颈部巨大淋巴水样囊肿,在氯胺酮全麻下行囊肿切除术。两天前因囊肿压迫气管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行紧急气管切开术。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4mg/kg,阿托品0.02mg/kg。肌注氯胺酮100mg基础麻醉后建立静脉通道,经气管切开处置入ID5.0mm气管导  相似文献   

5.
Bartter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9岁。因反复四肢无力3年入院。3年前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卫生室输液(具体不详)治疗,于当天下午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至四肢无力,说话、吞咽及呼吸困难,查血钾1.9mmol/L,按“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给予补钾治疗2d症状缓解,第5天症状消失,复查血钾3.2mmol/L。半年后再次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四肢无力,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0岁,1984年11月27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周前患“感冒”而剧咳,服用消炎止咳药物,曾一度缓解。2天前,咳嗽又加重,并出现颈前肿胀,吞咽疼痛,语音含糊。再服用消炎止咳药不见好转,入院前3小时,颈前部肿胀明显加重,并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既往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颈部肿胀伴轻度呼吸困难半天于2005年8月1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天前被蚊虫叮咬,当时感局部痒,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患者未在意。3天来局部痒感逐渐加重,叮咬处先是出现小片状发红,面积逐渐增大,至就诊前弥漫至整个颈部,自觉轻度呼吸困难、喘憋。故来我院就诊。查体:T37.2℃P82次/分R20次/分BP130/83mmhg 神志清,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无明显呼吸困难,未见吸气期三凹征。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1991年4月13日收治一例由眶周广泛性面颈部蜂窝织炎,报告如下:王某,女,45岁,住院导:94002773,主诉右眼痛2天伴右面部肿胀6小时。2天前由蹲位站立后突然出现右侧上、下眼睑肿痛,我院眼科诊断为“右眼皮下气肿”,给予加压包扎,疗效不佳,且症状逐渐加重,于6小时前再次出现站立后面部突然肿胀、疼痛,故来求治,患畜头痛、头晕。检查:体温38.2℃,脉搏8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9.0/14.0kPa,精神差,神志清,心肺腹未查及异常,右侧眶周、颧部、颇部肿胀明显,表面皮肤红,皮温高;触诊有捻发感,压癌明显,右颞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高龄(≥7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调整剂量华法林抗凝组(35例)和阿司匹林组(4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依INR目标值(2.0—2.5)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5.7%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轻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6%和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INR(2.0~2.5)情况下,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4月,因咳嗽、气喘一月余、呼吸困难三天入院。入院前一月余出现咳嗽、气喘、烦燥。无发热、吃奶尚可。外院诊断为肺炎、喉炎、营养不良。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六天后好转出院。近一周来咳嗽、气喘加重,近三天出现呼吸困难,吃奶差,大小便正常,无结核接触史。体检:体温36.7℃,脉搏:180次/分,呼吸:62次/分,体重:2500g。神志清,精神萎,发育营养差,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25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咳嗽2年,加重20天入院治疗。患者于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呼吸困难及咳嗽,并进行性加重,有时伴低热,在外院先后按肺炎、肺结核等治疗,效果不佳。近20天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并发热及咳痰,体温最高达38.7℃,查体:T37.9℃,R21次/分。发育正常,营养欠佳,右上肺及双下肺叩浊,右上肺可闻及湿啰音,肝脾未触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相似文献   

12.
患女,5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7月,右上肢疼痛1个月入院。患7月前出现吞咽不畅并进行性加重,经纤维食管镜检查确诊为食管癌,行60C0照射一疗程,DT65Gy。1个月前出现右前臂疼痛,肿胀,活动时加剧。查体:右前臂活动受限,肿胀,表面皮肤稍红、热,可触及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质地硬,压痛显。余(一)。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1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0d,咽痛7d,加重伴发热3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无特殊不适症状,7d前出现咽痛,吞咽时明显加重,3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6℃,当地医院予抗炎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出现耳痛、闷塞感,就诊于我院,查血常规:WBC20×10^9/L,NS0%,L10%;颈部彩超:双侧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4.
病例患女,36岁,8年前因面部红斑,右下肢粗肿伴大片瘀斑反复发作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间断口服强的松治疗。2005年7月,患者出现右下肢小腿粗肿疼痛,伴大片瘀斑,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均正常;下肢血管Doppler提示:局部血肿伴机化可能大。遂加大强的松用量(50mg/d),并用CTX冲击治疗1次,右小腿血肿逐渐破溃愈合。2005年10月,患者复又出现右下肢大腿弥漫性粗肿,局部大片瘀斑、胀痛明显,且进行性加重,伴头晕乏力,心慌汗出等。查体:T36.8℃,R20次/min,BP80/50mmHg,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双手散在陈旧性紫色瘀斑,右大腿弥漫性广泛粗肿,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5岁,因周身瘀斑1周于2006年3月17日入院。患儿人院前20天在外院因“疑诊病毒性心肌炎”口服芪冬颐心口服液10ml/次,3次/日,华法令片(误认为辅酶Q10胶囊)1.5mg/次,3次/日,共20天,期间静点果糖5g/天,共10天。服药15天后患儿周身开始出现瘀斑,无齿龈出血,无肉眼血尿及黑便。入院当时查体:T36℃,精神状态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皮肤弹性好,前额及四肢关节伸侧散在手掌至鸽卵大小,形状不规则暗紫色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自如,关节无肿胀,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PT21.10s(11—14s),APTT 56.40s(22—42s),INR1.81(0.8—1.2),TT15.50s(11~20s),FIB3.96g/L(2—4g/L);心肌酶LDH 286U/L(120—300U/L),AST52U/L(0—40U/L),CK265U/L(38—174U/L),HBDH271U/L(72—182U/L),CK—MB38U/L(0—24U/L);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肾功,心电图均正常。人院后予维生素K110mg静点,维生素C2.5g,肌苷200mg静点,入院第4天,PT,APTT,INR恢复正常。住院14天,临床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5个月,因发热7d、呼吸困难5d、加重1d于2008年3月29日入院。患儿7d来持续发热,体温最高39.5℃,不伴寒战;近5d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增快,50~60/min,伴鼻扇及三凹征,吃奶少;近1d呼吸困难加重,伴呻吟,口周发绀,曾在当地医院按“肺炎、心力衰竭”治疗5d,  相似文献   

17.
张志萍 《疑难病杂志》2004,3(6):364-365
患,男性,42岁。因畏寒、乏力,颜面浮肿,甲状腺进行性肿大15天于2004年6月8日入院。患于2002年10月在外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给予他巴唑10mg,每日3次,至甲亢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5mg,每日3次。患因自觉甲亢症状加重于入院前15天自行将他巴唑加量至每日30mg。入院体查:T35.8℃,P52次/min,R20次/min,  相似文献   

18.
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经磁共振颅内静脉成像(MRV)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CVST12例,排除抗凝的禁忌证,以肝素1000u/h或750u/h持续的静脉泵注入,开始6h查aPTT1次,24h后、每12h查1次,维持aPTT在对照值的1.5-2.5倍,〉2.5倍肝素减半量,〉3倍停用1~2h后,肝素剂量减半,24h后aPTT未达1.5倍时肝素剂量追加250u/h,持续5~7d。同时第1天晚上6时按照Roberts依年龄调整华法林负荷量方案口服华法林1次,服药后16~17h复查INR,首剂后3d,根据当天INR的结果及对应的年龄组决定当天华法林用量。第4剂的华法林剂量设定为维持量,持续3~6个月(INR2.0-3.0)。结果从1000u/h开始8例,24h内aPTT达1.5~2.5倍占7例(87.5%),24~36h aPTT〈3倍5例,36h〉3倍2例,24h aPTT未达1.5倍1例。从750u/h开始4例,24h达1.5倍1例,3例追加剂量至1000u/h,分别在12、18h达1.5倍,24、36h后〉2.5倍。用药时每天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无异常。静脉注射处出现皮肤紫斑7例,BT延长11例,牙龈出血1例。无消化道或其它部位出血者。7d复查头颅CT见2例无症状新增的颅内点状出血。完全康复7例,明显好转4例,好转1例。随访3月~2年无复发。结论CVST患者使用肝素(1000u/h开始)可尽快达到有效抗凝水平,合用华法林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出血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14岁。因发热伴四肢进行性无力1周,二便失禁、呼吸困难2d入院。1周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伴颈部剧痛,并开始出现双上肢无力,逐渐发展到双下肢,上述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2d前出现二便失禁、呼吸困难。1年前曾出现类似症状,经抗感染治疗后恢  相似文献   

20.
患女,17岁。因乏力20d,皮肤瘀点、瘀斑1周,水肿3d于2001年9月17日住我院血液科。既往体健。否认肝病、肾病史及药敏史。体检:T36.9℃,贫血貌,全身水肿。全身皮肤见散在瘀点、瘀斑(以四肢明显),右侧大腿上2/3肿胀,肌肉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