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健 《河北医药》2012,34(10):1486-1487
目的 18F-FDG PET/CT 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2例恶性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或局部扫描;测量兴趣区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勾画生物靶区,评价肿瘤放疗疗效.结果 扩大放射治疗靶区患者37例;缩小放射治疗靶区患者18例;调整放射剂量患者42例;由根治性放疗转为姑息放疗的患者17例;肿瘤放射治疗后评价疗效49例;19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后PET/CT复查有肿瘤复发或者残留.结论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PET/CT,可使肿瘤准确分期、生物靶区精确勾画,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史文杰  王小杰  毛媛媛  宋申 《天津医药》2018,46(11):1209-1212
摘要: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 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宫颈鳞癌手术和 (或) 放、 化疗后血清SCC-Ag升高 (>1.5 μg/L) 患者, 18 F-FDG PET/CT 全身扫描查找有无复发和 (或) 转移灶。以病理学和 (或) 随诊结果为诊断标准, 评价PET/CT对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转移的诊断效能。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44例, 阴性表现者8例。4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复发和 (或) 转移, PET/CT诊断宫颈鳞癌术后复发和 (或) 转移假阳性3例、 假阴性1例, PET/ CT诊断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 转移的敏感度为97.6% (41/42), 特异度为70.0% (7/10), 阳性预测值为93.2% (41/44), 阴性预测值为87.5% (7/8), 准确度为92.3% (48/52)。PET/CT显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 (和) 或临床随诊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Kappa值=0.732)。结论 18 F-FDG PET/CT是宫颈鳞癌治疗后SCC-Ag升高患者复发和 (或) 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过兆基  章斌  曹苇 《江苏医药》2012,38(19):2249-225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23例行28人次18F-FDG PET/CT 全身显像,半定量分析病灶PET显像的标准摄取值,并计算延迟显像双时相扫描储留指数(RI).随访12-36个月,评价PET、低剂量平扫CT和PET/CT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PET/CT显像中,恶性病灶的SUVmax值为7.15±3.67,RI值为(46.1±22.2)%.PET/CT显像诊断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100.0%、97.8%、100.0%、80.0%.PET和低剂量平扫CT诊断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75.0%、95.6%、97.6%、75.0%和90.0%、60.0%、86.7%、94.7%、42.9%.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有较高准确性,可为肝转移和腹腔早期局部转移的再次手术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残留或复发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2000年以来经病理证实后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16例,放疗期间及放射治疗后均行CT检查,部分行MRI检查,我们对这些患者的CT和MRI表现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中,均行CT检查,53例行MRI检查,经MRI增强扫描表现及临床特点诊断复发37例,侵及颅底15例,结合影像及临床表现考虑局部残留28例。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及复发患者在放疗后病例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早期诊断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复发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十分重要,影像学检查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结合CT及MRI表现,笔者认为MRI增强扫描是诊断肿瘤复发的最佳方法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钧  许茜  梁健 《首都医药》2006,13(22):34-34
目的通过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资料,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CT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NPC放疗后复发患者的CT表现,病例均经病理或CT随访确诊。结果①鼻咽局部复发咽隐窝变浅或消失,咽旁间隙变小31例,其中12例伴有颅底骨质破坏。②颅底骨质破坏:出现新发不同程度颅底骨质破坏12例。③区域淋巴结肿大:出现新发区域淋巴结肿大28例。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一般表现为:①局部复发。②上行性复发,主要表现为颅底骨质破坏。③区域淋巴结肿大。肿瘤复发应与放疗后纤维化相鉴别,此时,动态观察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疗后其他改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岚 《江西医药》2007,42(1):65-66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肿瘤未控及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病例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均行轴位扫描并追踪至放疗后1~5年.结果 鼻咽癌在放疗开始1~2周可在放疗局部出现水肿,疗后1个月,局部水肿逐渐消退(疗后半年水肿消退率达90%),纤维化随之增多.如果放疗后鼻咽壁表现僵直,无明显肿块,经多次随访观察,无变化,属疗后纤维化;在放疗过程中,肿块逐渐缩小,但在疗后6个月观察,缩小的肿块又明显增大,属肿瘤未控;放疗后一段时间(6个月以上),CT上倾于正常的鼻咽部出现软组织肿块,可伴有鼻咽深层结构改变,甚至出现颅底骨质改变,属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再次出现肿块,是局部复发,还是放疗后改变,抑或是肿瘤残留未控,通过CT片认真予以鉴别,并定期随访复查,对病人的继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的PET/CT表现,提高对RPF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PET/CT影像表现;综合分析其B超、CT、MR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2例RPFCT表现均为腹膜后血管间隙显示不清,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受累;且伴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PET表现为腹膜后血管周围及输尿管区均匀或欠均匀性小片状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良性RPF的18F-FDG摄取标准放射性摄取最大值(SUVmax)多低于2.5,延迟扫描SUVmax持平或下降,明显低于恶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8F-FDG摄取;恶性RPF的18F-FDG摄取明显不均,SUVmax多高于2.5,延迟SUVmax后上升。结论通过结合文献对比RPF各种影像学表现,PET/CT可认为是诊断RPF最有价值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有利于良恶性RPF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鉴别,同时有利于查找继发性RPF的原发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诊断。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18F-FDG PET/CT扫描胃癌患者50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正确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为96%。18F-FDG PET/CT对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72%,对N分期准确率为89%。结论如果进食后胃壁相应部位仍有限局性浓聚影,提示胃癌存在的可能,应当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肺癌、结核高发(云南)地区18F-FDG PET/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就诊于本院胸心血管外科的83例SPN病例,入选病例均行18F-FDG PET-CT扫描并行手术切除后获得病理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PET/CT扫描检查诊断敏感度为87.09%(27/31);特异度为86.53%(45/52);准确性为86.74%(72/83)。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SPN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但对于直径小于1cm的SPN诊断准确性较直径大于1cm的差。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疑诊为胃癌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并与胃镜及手术病理和随访结果对照。结果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8.4%,准确性85.1%,3例假阴性原发灶直径均为1cm(T1期),2例为印戎细胞癌。1例假阳性手术后证实为胃溃疡伴炎症;②术后病理证实16例胃局部淋巴结转移,PET/CT检出12例,灵敏度为75%;③27例患者中PET/CT检出5例有肝脏、肺、骨.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的PET/CT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PET/CT对胃癌是一种较为灵敏,可靠的检查方法,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 3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乳腺癌( OBC)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015年 12月至 2021年 1月收治的因腋下无痛性肿块而就诊的 OBC病人 3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3例病人均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并经乳房检查、氟-18标记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CT)、全身其他系统检查阴性而明确诊断 OBC。3例病人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均行全乳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均接受放疗, 2例行内分泌治疗。 3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 12~72个月, 1例病人术后 2年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经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后未见复发转移;其余 2例均无瘤生存至今,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OBC发病隐匿,以腋下无痛性肿物就诊的中老年女性应首先考虑为 OBC。在诊断上除腋窝淋巴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常规的乳腺相关检查外, 18F-FDG PET/CT的应用有助于排除相关转移癌部位而明确 OBC的临床诊断。在治疗上,新辅助化疗可提高临床缓解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的CT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启勇  郑国梁 《贵州医药》1991,15(6):330-331,F003
本研究就明确诊断的33例鼻咽癌(NPC)复发和28例放射性纤维化病例作病灶CT值定量评价,并对有关鉴别诊断问题作初步讨论。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共61例NPC放疗后患者作CT扫描,男43例,女18例,年龄27—69岁,平均47岁。其中,明确诊断局部复发(以下简称RT)33例,放射性纤维化28例。以50例未经放疗的NPC(以下简称PT)作为对照,其中,男39例,女11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18F-FDG 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鉴别诊断肺部病灶的准确性,并获得18FDG 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诊断肺癌的可能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18F-FDG(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PET/CT的显像特点和预后判断。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以来15例已行肝移植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和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其生存率,COX回归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15例肝移植患者PET/CT显像中,9例提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6例为阴性显像。②15例显像分为阳性组(n=9)和阴性组(n=6),中位生存时间为分别为18个月和67个月。③Log-rank单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年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8F-FDG PET/CT对肝癌肝移植患者的全面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癌放疗前后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行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必要时放疗靶区根据治疗前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结果进行修正,全部患者均随访12个月并根据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评价为局部控制或失败,分析肿瘤区域18F-FDG摄取情况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62%(18/29)的患者放疗靶区需根据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结果进行修正,全部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为69.0%(20/29),放疗后肿瘤区域18F-FDG摄取明显低于放疗前(P<0.01)。结论 18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可用于食管癌放疗靶区的确定、放疗后疗效的预测与随访,且较为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失败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观察放射治疗效果并分析治疗失败原因.结果 放射治疗后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为期30个月的随访,76例鼻咽癌患者中共20例治疗失败,其中5例死亡,全组1、2、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6.1%、92.1%、81.6%;1、2、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8.7%、93.5%、89.5%.结论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疗法,近期临床疗效值得肯定.治疗失败主要为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必须控制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患者PET-CT显像资料,经临床随访证实后确定诊断效能。结果经随访证实的10例MFH术后PET-CT显像患者,局部肿瘤存活或复发灶4处,转移灶15处,分析得到18 F-FDG PET-CT显像在MFH术后局部肿瘤残存、复发及转移监测的灵敏度为94.7%、特异性90.9%、准确性96.6%、阳性预测值94.7%、阴性预测值100%。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对MFH术后患者局部复发及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技术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均接受18F-FDGPET/CT、MRI检查.以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PET/CT、MRI诊断恶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9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检查,并经手术或结、直肠镜及病理诊断。结果25例18F-FDG摄取增高,原位病灶或局部复发病灶SUVm ax为7.56±2.16,转移病灶为5.48±1.17,正常肠道为2.38±0.46,原发或局部复发病灶>转移病灶>正常肠道(P<0.01)。结论18F-FDG对结、肠直肠癌能早期、准确发现病灶,对于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结、直肠癌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9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检查,并经手术或结、直肠镜及病理诊断。结果25例18F-FDG摄取增高,原位病灶或局部复发病灶SUVm ax为7.56±2.16,转移病灶为5.48±1.17,正常肠道为2.38±0.46,原发或局部复发病灶〉转移病灶〉正常肠道(P〈0.01)。结论18F-FDG对结、肠直肠癌能早期、准确发现病灶,对于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价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