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的培训工作发现,理论培训是焊工培训中的薄弱环节,培训效果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中的教学方法问题,为此采用了先进的“BS教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获得了满意效果.详细介绍了“BS教学法”及其原则和实施步骤,并列举了应用实例.实践证明,BS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焊工考证的培训教学,也适用于职业院校的焊接教学,同时还适用于其他专业(工种)的技能鉴定培训及技能竞赛赛前训练.  相似文献   

2.
邱葭菲 《电焊机》2011,41(12):93-96
焊接实训教学四步法是近年来在焊接实训教学中,研究和总结的一种适合于焊接实训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实践证明,焊接实训教学四步法不仅适合于焊接的实训教学,也适合于其他以掌握技能作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适合于焊接或其他专业(工种)的技能培训及技能竟赛赛前训练.  相似文献   

3.
我国焊接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不少地区出现了焊工用工荒,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焊接生产工艺实施与管理高技能焊接技术人才补充到各行各业中去。为降低办学成本,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了"一个构建、三个结合"的总的教学思路,采用成本控制法、产训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块化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焊接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国高校将焊接专业合并到材料成形及控制这一大专业的背景,开展焊接冶金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的研究,为在新形势下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探索新的途径。文中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管理、条件建设、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教学实验等七个方面介绍了焊接冶金学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5.
焊接专业方向与新材料科学、电力电子和先进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紧密相关,具有极强的交叉学科特点。在高校焊接专业方向大学生教学实践中,开展了跨学科创新型教学新方法,将创新型焊接领域研究贯穿于日常学习、课堂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型学习以及研究生科研训练的培养模式,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握教育培养体系的各个环节,以参加各类创新大赛和学生创新计划来丰富培养教育手段,着力进行焊接专业方向大学生多样性训练教学新方法的研究,接受实践效果的检验并进行相关调整,完善焊接专业方向现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表明,焊接专业方向大学生跨学科培养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焊接》1999,(12)
周振丰,1927年11月生,江西余江县人.1950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材料系,195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专攻焊接.现任吉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焊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主任.周振丰教授长期从事铸铁焊接冶金、焊接性及铸铁焊接新材料的研究工作.1958年研究成功了灰铸铁、球墨铸铁手工电渣焊工艺及材料,前者很快在我国一些工厂中得到推广应用.1962年在我国首先研制成功了高钒铸铁电焊条,后被国标命名为铸 116焊条,然后研究成功了铸248焊条,这二种铸铁焊条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随后,系统地进行了铸  相似文献   

7.
《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把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全过程,构建了独特的SPOC平台和教学资源库,提出一种即时和快速应用教学方法.通过线下一流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了焊接专业实训的重要性,提出从先期工艺教学、焊接姿势养成、焊接引弧基础、自信心建立以及焊接缺陷教学等五个方面来提升焊接操作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成功将这些方法实践到焊接实训的各个环节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职焊接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训环节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在现代焊接实训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继续推进"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方法,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焊接专业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分析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本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一流本科建设为例,论述了该专业制订一流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途径,介绍了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具体措施,总结了建设一流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