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疹属中医"斑疹"的范畴,为温病热邪深入营血之象。现在的临床上麻疹常见于成人,发病特征与典型的儿童麻疹有异,而重症危重症在成人麻疹中多见,病情复杂,一般临床治疗方法较难收效,故防止重症危重症的出现是防治要点。历代医家治法各有不同,但以透热转气法最为有效,而此法祛邪又以"透"的思想为关键,其精髓在于针对病因"透"邪外出,进而调达气机,以求营分热邪有外泄之路,故称透热转气法。本文结合治疗麻疹验案一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议温病透热转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  牛阳 《江西中医药》2010,41(1):11-12
作为温病辨证依据的卫、气、营、血四个概念来源于《黄帝内经》,叶天士引伸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说明温病的受邪部位和传变规律。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论及吴鞠通在清营汤、清宫汤中对辛凉质轻、透热转气之品如银花、连翘、竹叶的具体运用,对后世启发很大。温病热入营分,除运用清营养阴为主治疗外,尚须加入透热之品,以求病邪转出气分,即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营热炽盛、阴液亏耗是营分证的主要病变机制,证见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脉细数。对于营分证治疗,在清营养阴药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开达、宣透或通下之品,使邪有出路,有助于邪热透达。因不同病机变化所导致的兼证,注重配合相关治法治疗。透热转气虽为外感病在营分阶段的基本治疗大法,某些内伤杂病若出现与营分证相似的病机变化,也可使用此法或相近治法,而不必拘泥外感内伤之别。  相似文献   

3.
李向宇 《新中医》2021,53(18):189-192
从宣畅气机以引热外达、去除障碍以截断病程阐释了透热转气的基本理论,同时从来源,瘀与热轻重、互结,以及在外感、内伤中的出现等介绍了瘀热证,认为透热转气治疗瘀热证旨在顺势而为、借势而用和治未病。  相似文献   

4.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这是叶天士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精炼地论述了温病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病机,传  相似文献   

5.
通过综合相关文献探讨“透热转气”的本质,其本质在于宣畅气机,通过清营泄热、宣达郁闭、消除气营阻滞,从而将郁热通达于体,消散于外。近年来医家对“透热转气”研究不断深化,其宣畅气机、予邪以出路的研究思路充分体现着“透热转气”之要旨。  相似文献   

6.
<正>外感温热邪气,邪气一般按照卫、气、营、血的次序顺传,故有"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说。而其中叶  相似文献   

7.
郑春素 《光明中医》2009,24(11):2058-2060
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热病中热传入营的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对临床治疗营分证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自叶天士提出透热转气以来,其后医家多有阐发,本文从透热转气的含义、药物、标志、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笔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9.
季帅  张军平  吕仕超  杨萃 《中医杂志》2012,53(20):1732-1733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多由外邪侵袭、伏邪为患、大气下陷所致,属于温病学范畴.透热转气法立足于予邪出路,兼顾清营养阴,使邪气外透,大气得运,在指导病毒性心肌炎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热为血液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甚至贯穿始终,属中医学"温病"的范畴,然血液病发热多因外感邪气或伏邪内发所致,其邪热为发热的关键,故在清热的同时渗入清透之法,以透邪热。叶天士所创透热转气法的关键在于清透邪热,其对血液病发热的清热与祛邪并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营汤透热转气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营汤透热转气小议浙江省余杭市第一医院(311100)李永堂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选用生地黄、丹参、玄参、...  相似文献   

12.
范薇 《四川中医》2000,18(7):2-3
叶天士所著《温热论》中关于“卫气营血”的理论,使温病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辨证施治体系。叶氏在阐述温病的治法中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这已成为后世温病学者从事临床与理论研究共同遵循的原则。后人对叶氏理论注解颇多,认识又不尽相同,因此造成学习温病学的一些难解之处。本文就“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谈谈自己的认识。1 “入营”与“透热转气”的含义“入营”是指热邪深入阴分,消耗血中津液,导致营阴不足,心神受扰而产生的证候。营分证多由卫、气分证传来,也有起病即为营…  相似文献   

13.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自叶天士首次提出以来,其后之医家多有阐发,可谓仁智互见,而问题的焦点也就集中到了两个方面:什么是透热转气;如何透热转气,即以什么药来透热转气.比较统一的看法是:透热转气,是指温邪入于营分时,不可一味地清营养阴,而应在其中辅以清气之品,使热邪从营分转出气分而解;对于以什么药来透热转气,后世医家多不赞同叶氏所举之犀角、玄参、羚羊角之属,而皆推<温病条辨>中清营汤为"透热转气"之正方.  相似文献   

14.
透热转气,初见于《吴医汇讲》,其中收集叶天士《温症论治》原文为:"乍入营分,犹可透热,乃转气分而解 … …",为叶氏门人顾景文随师同游洞庭山时,在舟中由师口授记录整理而成.后由王孟英收入《温热经纬》,篇名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改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以后多以此为准.本文就透热转气法配合凉血活血治疗发热疾病,探其在基层...  相似文献   

15.
从四个方面对"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释义,即邪热入营的基本概念、"透热转气"的涵义、全面掌握"透热转气"法、入营之热外透的标准.指出,"透热转气"目的是疏通周身气机,以使壅遏营分之热向外透达.气与营之间的气机不畅应使其畅达,则邪有去路,乃治疗营分证的关键,也是叶氏"透热转气"之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6.
17.
“透热转气”治法为叶天士所创,因其在营分证治时所举,便被后人认为是营分证治则,本人对此有疑,试论如次。一、邪既人里,治非还表而出伤寒六经,三阳为表,三阴为里,治则迥别。太阳为表中之表,治以辛开腠理,温散寒邪于外。少阳为枢,邪在半表半里,治之和解其表里寒热,鼓动近里之邪外达。邪入阳明,寒邪化热,热者寒之,有经腑表里分。治经之证,寒而辛散,其邪除被寒药直折外,还可能因辛散而还少阳或再太阳以外解;腑证则治纯苦寒,从腑内下解。寒邪入里,三阴之证,皆里虚寒,治则温里补虚,使邪从内散而解,非必还表而出。温病卫气营血,卫气为表,营血为里,  相似文献   

18.
19.
从四个方面对“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释义,即:邪热入营的基本概念、“透热转气”的涵义、全面掌握“透热转气”法、入营之热外透的标准,指出,“透热转气”目的是疏通周身气机,以使壅遏营分之热向外透达。气与营之间的气机不畅应使其畅达,则邪有去路,乃治疗营分证的关键,也是叶氏“透热转气”之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透热转气重点强调透热、透邪,使邪有出路。临床上对热性肾病,灵活运用透热转气理论,给邪以出路,以调畅气机,令三焦通畅,可提高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