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是中西方历史上两项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通过对这两项翻译活动的对比研究,总结出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理论发展的共同规律并结合不同时期译文的特点、译者的观点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翻译理论的不断更迭与发展是由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和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发展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功能翻译的理论概貌及其理论之中的核心原则和策略,即将翻译视为一种目的性行为等,还分析了作为一种目的性行为的功能翻译理论如何作为一种总体性的译论而将其他译论纳入自己的视野.在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作者还简要介绍了其在实践之中的应用和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3.
翻译研究无法摆脱意识形态这张无形的网,作为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就更是如此.以往翻译的意识形态的研究基本上围绕着意识形态的普通意义进行.本文认为具体的某一哲学家的意识形态理论对翻译研究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运用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对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性别问题和后殖民主义思潮作了提纲挈领的探悉,扩充了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视野.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是翻译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中,翻译教学更多的是倾向于讨论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和语义差异,对翻译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思维过程却少有关注.释意学派指出语言转换过程实际上是"翻意"的思维过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糊思维能力在其语言转换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翻译等值,为了克服仅从语义角度看待等值问题在翻译中的局限性,奈达提出了与形式等值相对立的概念--"能动等值".并将其定义为:"翻译质量,即用接受语传达原文思想内容,使译文接受者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的反应基本相同."之后,又将之改为功能等值.这里的所谓反应指对信息的全面感受,包括对其意思内容、感情等的理解.而这里所说的基本相同也并非完全相同,而是指原文读者在阅读原文时所获得的心理反应和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所获得的心理反应相似或者相近.从这个角度译出的文章符合目的语的行文习惯和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让译文读者读起来自然,没有翻译腔.而这里所说的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反应相似或者相近也就是关联理论中所指的译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交际效果与原文作者和原文读者的交际效果相对应.本文试图通过等值理论与关联理论之间的兼容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等值理论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翻译教学内容单一、翻译教学方法滞后、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目前的翻译教学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急需情况,分析了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翻译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及其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笔者通过分析翻译的交际特性,指出语用学的理论可以作为研究翻译问题的工具,提出了语用对等的话题,同时,也从语用对等角度探讨了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两个等效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译中实现语用等效过程出现的具体困难和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是中西方历史上两项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通过对这两项翻译活动的对比研究,总结出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理论发展的共同规律并结合不同时期译文的特点、译者的观点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翻译理论的不断更迭与发展是由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和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发展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译论的核心问题出发,即翻译标准,翻译方法,翻译的社会功能和翻译主体,将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分为发生、发展、成熟和转型四个时期。从支谦的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到钱钟书提出的“化境”说。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由此逐渐缓慢发展,关于这四个核心问题的探讨与再探讨,争论与再争论就构成了传统翻译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0.
运用翻译等值理论和技巧从词汇、句子和篇章这三个方面讨论电力翻译的等值问题,揭示等值理论对电力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而使翻译文本在内容上更加精准,在语言上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潮争奇斗艳,各种翻译理论也异彩纷呈。因此在众说纷纭中保持清醒头脑,对翻译理论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阐述本人对翻译理论中几个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意识形态的各种思潮争奇斗艳,各种翻译理论也异彩纷呈。因此在众说纷纭中保持清醒头脑,对翻译理论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阐述本人对翻译理论中几个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方璞 《中国电力教育》2012,(16):154-155
语言之间的交流实质上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然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时候会在翻译中失去。功能对等理论是在跨文化翻译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分析各种英汉互译的实例以及汉英典故的翻译来证明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跨文化翻译是非常有效的,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卡塔琳娜·莱思提出了信息、表情、操作、视听媒体四种文本类型及功能决定策略的翻译方法;彼德-纽马克把文本分为信息、表情、感染、审美、交际、元语言六种功能,并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策略.首先介绍了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理论,然后不仅分析总结了他们各自主张的文本类型的特点和翻译方法,而且将其进行了比较,指出文本类型翻译理论的客观性及其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务英语翻译受到大量语言因素以及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结合实例,从关联理论角度分别探讨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作为商务沟通的桥梁,译者需要依赖语境进行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6.
关于翻译等值,为了克服仅从语义角度看待等值问题在翻译中的局限性,奈达提出了与形式等值相对立的概念——"能动等值"。并将其定义为:"翻译质量,即用接受语传达原文思想内容,使译文接受者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的反应基本相同。"之后,又将之改为功能等值。这里的所谓反应指对信息的全面感受,包括对其意思内容、感情等的理解。而这里所说的基本相同也并非完全相同,而是指原文读者在阅读原文时所获得的心理反应和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所获得的心理反应相似或者相近。从这个角度译出的文章符合目的语的行文习惯和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让译文读者读起来自然,没有翻译腔。而这里所说的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反应相似或者相近也就是关联理论中所指的译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交际效果与原文作者和原文读者的交际效果相对应。本文试图通过等值理论与关联理论之间的兼容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等值理论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翻译教学内容单一、翻译教学方法滞后、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目前的翻译教学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急需情况,分析了外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翻译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中隐含意义的处理是译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关联理论对含意的本质给出了全面的诠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含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般来讲,文学翻译中含意的处理过程实质就是追求最佳关联的过程,需根据译文和原文读者认知语境的异同来灵活处理,使译文读者能从译文中取得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篇翻译是翻译界比较热门的话题与研究趋势.主位结构理论为语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从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翻译中语篇意义的异同,指出在英译汉中译者应适当改变英语的主位结构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首先要实现信息结构的对等,其次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交际理论的兴起,翻译研究已经从纯语言的角度转向文化角度,翻译被广泛地视作是文化交流的行为.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例如归化和异化)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文化角度探讨英语习语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