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超声造影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对肝脏瘤样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其他影像学方法 确诊的19例患者21个肝脏瘤样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结果 21个肝脏瘤样病灶中,超声造影确诊了16个,其中局灶性脂肪变性(FFC)7个,炎性假瘤(IPT)5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NH)4个;另外4个局灶性结节增生超声造影提示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将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原发性肝癌(PLC).结论 病灶超声造影后延迟相的回声与周围肝实质相比较来判断其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8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病理组织学分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8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主要从病理大体,光镜和免疫组化方面进行观察。结果:18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以中青年居多,男女之比为2.6:1,本组18例FNH有14例为经典型,2例为毛细血管扩张型,1例为混合型,1例为伴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型。结论:提出此病的病理诊断要点及分型,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腺瘤样增生性结节,肝间变性结节状增生,分化好的肝细胞癌,肝纤维板层癌及肝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是肝内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其发病可能与先天性血管畸形或血管损伤有关,临床上与其他富血管肝脏病变,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腺瘤等的鉴别十分重要。本文收集近期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FNH7例,讨论其影像学的表现,以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肝脏实质良性结节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实质良性结节性病变周晓军,张太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10002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所谓的肝脏实质结节性病变可分为再生性病变及异型或肿瘤性病变两大类,除常见的肝硬化性结节、肝细胞癌以外,还包括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  相似文献   

5.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现今成为需要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的重要对象之一,由于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与原发性肝癌有着截然不同的治疗原则和预后,如何对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病人确切诊断,使其免受手术之苦,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课题。CT及MRI作为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明显强化,灶中瘢痕不强化;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中央瘢痕强化不明显;延时期呈等、低密度。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67%。结论:CT能够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血供特点,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58例,均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均于术前接受CT、MRI检查,指定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相应操作。记录其CT、MRI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计算检出率。结果 5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均顺利完成CT、MRI检查,期间未见退出者。5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经MRI检出率为98.28%,CT检出率为87.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是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有效诊断手段,但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检出率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脏炎性假瘤(IPL)是一种肝内局灶性炎性增生病变,由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以肝脏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病理特征的肿瘤样病变,临床较为少见,极易误诊为肝细胞性肝癌[1].  相似文献   

9.
肝局灶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肝脏局灶性良性肿瘤样病变,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好发于20~50岁女性,常因其他原因作腹部检查时偶然发现,它可能由肝脏对局灶性血管畸形的增生性反应所造成,在影像上常需要与其他富血管的肝脏良性及恶性肿瘤如肝腺瘤、肝血管瘤、肝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进行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病理确诊的21例FNH的多期螺旋CT表现,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局灶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肝脏局灶性良性肿瘤样病变,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好发于20~50岁女性,常因其他原因作腹部检查时偶然发现,它可能由肝脏对局灶性血管畸形的增生性反应所造成,在影像上常需要与其他富血管的肝脏良性及恶性肿瘤如肝腺瘤、肝血管瘤、肝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进行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病理确诊的21例FNH的多期螺旋CT表现,现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样病变,既往文献报道其发病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检查及治疗技术的发展,其国内外报道率有所增加。本文旨在回顾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当前医学影像检查新技术,对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其诊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或浅分叶状。其中7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病变灶直径2.5~7.6 cm。CT平扫呈略低密度者7例,等密度者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见全瘤明显强化,4例均匀,6例不均匀。强化均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静脉期病灶密度下降,8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其中6例显示中央瘢痕组织,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出现强化。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和造影剂SonoVue对14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49确肝脏局灶性病变中,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较特征性的超声造影表现,而良性病变除血管瘤、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脏囊性占位具有特征性的改变易于诊断外,其他尚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肝结节是由各种因素使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且肝小梁排列紊乱所形成。临床常见的肝结节包括肝硬化结节、肝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脂肪瘤等五种类型[1]。其中肝硬化结节可进展为肝细胞癌。若能通过影像学方法提前识别肝硬化结节,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2]。随着影像学发展,MSCT和MRI在诊断与鉴别肝脏孤立性结节病变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脏较少见良性肿瘤样病变,随着影像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本病术前影像诊断率也明显提高.作者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FNH的平扫及动态增强MRI表现,总结FNH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声像图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手术和/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的8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5例术前超声诊断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诊断为肝内良性病变,结合CT、MRI等检查而考虑本病,l例误诊为小肝癌。总符合率为87.5%(7/8)。结论:超声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明确诊断有赖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25例(34个病灶)CT影像资料。结果21例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32个病灶呈稍低密度,2个病灶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呈持续高密度强化或呈等密度,延迟期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13个病灶有纤维分隔或瘢痕。结论CT双期扫描对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入选50例肝癌患者及5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CT检查,观察指标:诊断结果、CT影像特点、能谱定量参数及噪声比值。结果:50例肝癌患者及5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均为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且本次研究将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接受CT检查后,50例肝癌患者中共有47例诊断准确,诊断准确性为94%;5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中共有48例诊断准确,诊断准确性为96%,两组诊断准确性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肝癌患者病灶平扫中少数存在钙化,基本以低密度为主,动脉期强化不均匀且有快显快出的特点,多类似于结节状或斑块状,坏死液化区均不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降低,病灶直径大多超过3cm。48例确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平扫中密度不均匀且以稍低密度为主,多类似于条带状、星条状、裂隙状,动脉期扫描明显强化,于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降低。病灶多有中央疤痕,直径大多超过3cm。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在动脉期及门脉期时的标准化碘浓度、病灶与周...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了2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资料,探讨了FNH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MRI检查对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脂肪肝合并局灶结节性病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扫描和MRI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不同性质局灶结节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本组良性结节41例,其中局灶性结节增生17例,肝囊肿16例,肝腺瘤8例;恶性结节30例,其中肝细胞癌22例,胆管细胞癌8例。增强CT扫描正确诊断良性结节35例,6例误诊;MRI检查正确诊断良性结节36例,误诊5例。增强CT扫描正确诊断恶性结节23例,误诊7例;MRI检查正确诊断恶性结节25例,误诊5例。增强CT扫描+MRI检查诊断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增强CT扫描、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联合MRI检查可提高脂肪肝背景下局灶结节性病变正确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