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移植血供障碍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年6月~2006年12月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血循环障碍病例305例,根据组织瓣类型和修复部位的不同,从手术设计、切取组织瓣、血管变异、切取技术、手术时机、血管搭配、血管清创、血管张力、血管吻合、血管危象处理和感染等11个方面研究组织瓣血供障碍的原因.结果 本组305例中动脉供血不良270例.组织瓣切取后动脉供血不良10例,其中组织瓣营养血管损伤6例,修复损伤的血管后皮瓣成活,其余4例组织瓣动脉供血不足,组织瓣移植后远端坏死,切除坏死的组织瓣,采用局部旋转皮瓣和游离植皮覆盖创面.其余260例经血管探查,成活213例,坏死47例.静脉回流障碍35例,成活5例,部分坏死10例,坏死20例.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发生血循环障碍是导致组织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根据引起血循环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组织瓣坏死.静脉回流障碍是组织瓣失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用带蒂骨瓣加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蒂骨瓣加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效果。方法从1994年1月~2001年12月,对37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采用带缝匠肌蒂髂骨瓣结合红骨髓移植治疗,同时应用2根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5年,34例在术后6个月~1年全部骨折愈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优良率达91.9%。3例因过早弃拐负重,导致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内固定及带血运皮质骨块植骨与植入红骨髓的方法,可以促进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早期愈合,防止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3.
20例大面积头皮缺损患者行头部植皮联合负压吸引技术修复7例,颞枕跨区筋膜瓣联合大腿中厚皮片移植修复8例,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5例。7例植皮患者中6例完全成活,1例皮片有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效果良好。对头皮缺损无骨质裸露患者植皮加负压吸引技术修复简单方便,效果可靠。有骨质裸露者,若颞枕跨区筋膜瓣可应用,可采用筋膜瓣联合皮片移植修复,不增加新的创伤,效果良好。若颞枕跨区筋膜瓣无法应用,可选用游离肌皮瓣修复,修复方法可靠,但美观不足。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对胫骨骨不连或踝上大面积组织缺损以及骨髓炎刮除后期在覆盖伤口的处理方面,常因踝周缺乏软组织、可利用组织少或因带蒂组织瓣移植的限制等因素感到棘手.有学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但术后易发生静脉危象,感觉恢复差[1],甚至皮瓣远端发生坏死[2].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等自2003年起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转移修复该部位软组织缺损和以腓骨短肌为蒂、腓骨内移治疗胫骨骨不连,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带蒂骨膜瓣翻转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蒂骨膜瓣移植修复髌骨全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用带蒂骨膜瓣翻转移植修复8例10侧髌骨大面积软骨缺损患者,手术取膝前内侧切口,探查和处理关节内病变后,清除髌骨病变区残存的软骨及软骨下钙化层骨质,露出松质骨渗血面,修理平整。在股骨内上髁部逆动脉血流方向“U”形切开骨膜,形成一带蒂骨膜瓣,将骨膜瓣翻转覆盖关节软骨缺损处并固定。术后3天开始关节被动活动。结果平均随访3.2年,优8侧,良1侧,可1侧。结论带蒂骨膜瓣翻转移植修复髌骨大面积全层软骨缺损,可取得满意效果,是值得推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带蒂骨膜瓣移植修复骨全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带蒂骨膜瓣翻转移植修复8例10例髌骨大面积软骨缺损患者,手术取膝前内侧切口,探讨查和处理关节内病 ,清除髌骨病区残存的软骨软骨下钙化层骨质,露出松质骨渗出血面,修理平整。在股骨内上髁部逆动脉血液方向“U”型切开骨膜,形成一带蒂骨膜瓣,将骨膜瓣翻转覆盖关节软骨缺损处并固定。术后3天开始关节被动活动。结果 平均随访3.2年,优8例,良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术后随诊2年无复发,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采用设计灵活的额瓣、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在修复四肢高能量损伤中运用经验体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2003年9月-2007年12月,应用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一期或择期修复高能量肢体损伤中动力肌缺损17例,以及合并的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结果:除1例发生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25个月,该方法能修复肢体,并恢复良好的外形与功能。结论: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是高能量肢体损伤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皮神经营养血管为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称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该类皮瓣血管蒂恒定,动脉血供可靠,且不牺牲主干动脉,在四肢创面的修复重建中应用广泛,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这类皮瓣术后的主要危险是静脉回流不充分,导致皮瓣静脉性淤血、肿胀,组织营养障碍,甚至发生部分或全部淤血、坏死口。而心理因素、术后体位的不恰当等均能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加强围手术健康教育,密切医、护、患三方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手术后皮瓣的成活率。我科自2006年3月-2008年7月应用不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创面35例,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深度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予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辽宁省总队医院收治的31例膝关节周围深度创面患者皮瓣移植修复局部创面,并配合早期功能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除1例隐动脉皮瓣修复者术后皮瓣远端坏死行清创及自体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后创面愈合外,其余3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创面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膝关节外形恢复良好,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 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深度创面,并配合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可促使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35例口腔颌面部因创伤或术后缺损,应用各种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缺损修复或重建。全部成活31例(88.6%),部分成活1例(2.9%),失败3例(8.6%)。应用游离皮瓣修复缺损27例(包括24例游离前臂皮瓣、2例足背皮瓣、1例上臂内侧皮瓣),全部成活25例,成活率为92.6%。22例应用于修复口腔内缺损,仅1例失败,口内应用成活率为95.5%。本文对有关游离组织瓣适应症选择、成功因素及口腔环境与皮瓣成败的关系作了讨论,并提供了某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为其处理提供正确的方案,减少并发症.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以来102例口腔癌根治术后组织瓣修复缺损并发症的种类及原因.结果:102例中有15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术后正确有效的处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四肢严重创伤多合并有大面积皮肤缺损,采用游离植皮或普通带蒂皮瓣修复成功率较低。1995年8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54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外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部严重电烧伤、热压伤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以来,我科共利用外踝上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电烧伤5例,足背热压伤4例,足跟部慢性溃疡3例。结果:12例皮瓣,10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因蒂部张力过大而致其远端部分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4年,外形满意,功能良好,均重返工作岗位。结论: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供瓣面积大,血运可靠,且不牺牲小腿主要动脉。该皮瓣对于小腿中下1/3、足跟、内、外踝及足背等较大面积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适应证.方法:10例下唇癌患者分别行下唇癌切除术,根据缺损的大小、范围分别用楔形切除拉拢缝合、Abbe-Estlander法、Bernade法和扇形组织瓣法即刻修复缺损.术后1~5年随访观察其形态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情稳定,组织瓣均成活,应用楔形切除拉拢缝合、Abbe-Estlander法、Bernade法修复者,唇的功能形态恢复较为满意,应用扇形组织瓣修复者,术后口角变圆钝,两侧不对称.结论:根据下唇癌切除后缺损的大小和部位,设计适合个体的修复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年9月-2002年1月收治的3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138例中,Garden II型49例,Ⅲ型68例,Ⅳ型21例。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结果:138例中,17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12.3%,其中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患者81例,5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6.2%,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加骨瓣移植57例,1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为21.1%。结论:股骨颈骨折所致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的发生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良好的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可达理想的治疗效果。股骨颈骨折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不必同时采用骨瓣移植用以防止股骨头坏死或骨不连的发生,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果全身健康状态好,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仍然是临床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带旋髂深血管骨瓣移植治疗Ⅱ、Ⅲ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清除坏死股骨头囊肿、死骨后,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取同侧带旋髂深血管骨瓣植入股骨头内。自2001年以来采用本方法治疗青壮年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结果 经1-3年随访,术后6个月扶拐下床行走,9个月植入股骨头骨块愈合,全部病例均无发生股骨头塌陷。1年后10例正常行走,优良率占83.3%,2例遗留轻度关节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结论 该手术方式选取骨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手术操作简便,对供区生理影响小,适用于中青年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缝匠肌骨瓣修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中髋臼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初步修复结果。方法16只成年山羊进行左侧THR,并造成髋臼上方负重区40%的节段性骨缺损。随机分成2组,分别以缝匠肌髂骨瓣和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术中行骨瓣血运、带血管蒂缝匠肌骨瓣活动长度的观察,术后行大体、X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中缝匠肌髂骨瓣血运良好,有足够的活动长度;术后X线显示移植骨块及置换假体位置良好,固定牢靠;缝匠肌髂骨瓣仍然保持基本正常松质骨结构,与髋臼可以形成类似骨折愈合的连接。结论缝匠肌骨瓣可以很好地修复髋臼节段性缺损,效果优于游离骨瓣。  相似文献   

19.
万广珍 《西南军医》2007,9(3):130-131
因各种创伤导致神经、肌腱、骨关节或骨折内固定术后组织感染坏死引起内固定物外露,临床上较常见.由于这些部位无法通过游离植皮进行修复,处理不当可导致骨不连、骨髓炎及重要组织坏死,创面经久不愈[1].  相似文献   

20.
颌面颈部火器伤救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颌面颈部战(创)伤救治水平和伤员生存质量.方法:从1979年4月到1991年10月,应用基础研究,对火器伤下颌骨不同部位、不同条件的骨缺损,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Ⅰ期植骨51例;对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伤例,采用带血管神经及肌蒂的组织瓣转位,或游离组织瓣移植,进行功能性修复88例;对颈部大血管火器伤,采用旁路血管(改道)移植重建其血流;对火器性迷走神经损伤,用吻合血管的腓肠神经移植重建其功能.结果:伤后Ⅰ期植骨骨成活率为92%(47/51);游离组织瓣移植功能重建率为91%(80/88);颈部大血管及迷走神经损伤,重建其功能取得了好的疗效.结论:应用解剖学研究,是新的手术方法设计的基础,各种新术式能提高临床救治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