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书民 《河南中医》2001,21(6):65-65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 ,足部按摩逐步被人们接受认识。现将笔者根据足部解剖及生理特点 ,总结出的六部、两面、三线足部按摩手法的治疗经验 ,介绍如下。1 部位划分六部 :①踝关节周围。②跟骨周围及跟骨底面。③由跟骨前缘到第一至五跖骨底。④足底第一至五跖骨底到跖趾关节之间。⑤足底从跖趾关节到整个趾端。⑥由足背横纹起到整个足面。  两面 :①足底面。②足背面。三线 :①从跟骨内缘沿足弓到足大趾根部。②足底由跟骨后端 ,向前到足二、三趾间。③由跟骨外侧缘沿足掌外侧至小足趾根部。2 操作方法病人俯卧位 ,用枕…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后三篇记录了大量的急救方法与方药,这些救急法反应了古人在寻求救急方法与方药方面的状况,可以说这些方法是经过古人亲自实践才记录下来的,但这些经验是粗糙的、未经理论升华的杂疗急救方法,不能成为经典之作.但这些记载开创了中医急救学的先河,有些方法与措施至今对临床急救仍有启示和指导作用.现将其整理归类为8个方面,予以陈述.  相似文献   

3.
我的健身法     
秦岭 《家庭中医药》2004,11(7):34-36
据有关资料分析,人的死亡80%~90%是内脏出了问题,所以锻炼身体必须注意对五脏的锻炼。五脏健康是人长寿的关键,若不注意对五脏的锻炼,势必事倍功半。我的这套健身法的核心就是要对五脏进行锻炼。做什么动作,锻炼什么部位,目的是十分明确的。这套健身法共有15项,其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沙宝瑜 《江苏中医》1995,16(3):10-11
临床采用发汗、破瘀血、攻下等逐邪三法时,合并运用健脾胃法,常可获得满意疗效。健脾胃法与发汗法合用则有助腠开,与破瘀血法合用则有助血行,与攻下法合用则有助传导。  相似文献   

5.
吕昌宝 《新中医》1989,21(9):16-17
作者认为八法不能概括全部的治法,因而提出利、通、平、收四法补充之,共为汗、吐、下、利、通、和、温、清、消、补、平、收十二法。  相似文献   

6.
钱育寿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6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育寿为江苏省名老中医 ,秉承家技 ,业医 5 0余载 ,学验俱丰 ,擅长儿科。笔者曾有幸随师学习。兹将钱老辨证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6法简介如下 ,以飨同道。1 清热解毒法症见起病急骤 ,紫癜瘀斑呈对称分布 ,紫癜密集略高于皮肤 ,有痒痛感 ,色红或紫 ,关节肿痛或腹痛或有血尿、便血 ,舌质红、苔薄黄或腻 ,脉浮数。治拟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予以清凉化瘀方 (经验方 ) :浓缩水牛角粉 (冲服 ) 3~ 5g ,金银花 10~ 2 0g ,赤芍 10g ,丹皮 10g ,生地 2 0g ,生槐花 30g ,仙鹤草 2 0g ,茜草 10g ,紫苏 10g ,川牛膝 10g ,甘草 10g。伴上呼吸…  相似文献   

7.
姚杰良  黎忠民 《河南中医》2009,29(5):465-466
阳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每与气并称为阳气,其表现有虚实、盛衰、亡失之别,故临床治法各异。本文列举治阳十五法,谓补阳法、扶阳法、透阳法、潜阳法、温阳法、助阳法、固阳法、壮阳法、抑阳法、回阳法、兴阳法、宣阳法、通阳法、护阳法、升阳法。  相似文献   

8.
中风一病主要呈现本虚标实、上盛下虚证候。本虚者或气虚、或阴虚 ,标实者系风、火、痰、瘀为患。临床观察发现中风以气虚血瘀者居多。气虚推动无力 ,瘀血阻滞脑络 ,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是中风病发生的主要病机。立中风证治八法 ,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1 平肝息风法适用于头晕胀痛、耳鸣、卒倒昏迷、肢体震颤或拘挛僵硬 ,舌质红 ,脉弦滑有力为主证者。常选用药物如钩藤、白芍、石决明、天麻、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代赭石、龙骨、牡蛎、玳瑁、羚羊角、怀牛膝、寒水石、生石膏、蜈蚣、全虫、地龙、僵蚕、白花蛇、乌梢蛇等。2 宁心安神法…  相似文献   

9.
葛根总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赵浩如  郜凤香 《中成药》2000,22(11):756-758
目的选择提取葛根总黄酮的最佳方法,研究了用渗鹿法、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法提取葛根总黄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用回流法得率最高,其次为渗漉法,用煎煮法提取得率最低;在渗漉法中以乙醇为溶剂,速度为2ml/kg·min的渗漉法提取的总黄酮得率最高.结论渗漉法是合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丁甘仁温病透法六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透法以辛散轻灵取胜.新感表透,阻邪内传;伏气透表,促邪外达,实启门驱贼之计.投之及时、恰当,能有效截断传变,祛邪挽危.继叶天士首创,其后不乏发挥,运用广泛、活泼者可推丁甘仁等.今采撷丁氏医案中精华,归纳透法六种.1 解透法即解肌透邪.无论风温、湿温、伏暑、暑温,凡未得汗,或汗泄不畅、有汗不解,未臻气分,亦或卫气同病均依此化栽.基本方:葛根、清水豆卷(或豆鼓)、银花、连翘、蝉蜕、桑叶、薄荷、荷叶、芦根.解肌原为外感初起有汗而设,属辛凉解表.古来温病忌汗,恐病已伤阴,误药复伤阴.丁氏不泥古拘执,考据“温病有汗而再汗之例”,选诸品非图发汗,旨在透邪,使邪速去,营卫和调.临证尤善变通,譬如暑温虽迫于营分,仍疏之配伍石膏透营转气,或加玄参、天花粉、石斛清热生津;或加玄明粉、枳实、瓜萎通下存阴.湿温氤氲者,或加黄芩、黄连苦化湿热;或加通草、六一散、泽泻淡渗利湿;鹜溏洞泄归咎早进寒凉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兼顾中土;习用鸡苏散、甘露消毒丹入煎,表里双解,刻刻不忘给邪以出路.类此颇多,略不枚举.  相似文献   

11.
巴豆制炭方技术的源流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豆制炭这门濒临失传的炮制制剂技术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提高,并结合现代实践创新性地改进了这门技术,经多次经验和临床验证,证明了新技术优于古法。  相似文献   

12.
李智  刘智 《四川中医》1998,16(5):5-6
《傅青主女科》以肝、脾、肾三处立论,注重增补气血,调理脾胃,主张攻补并用。傅氏对李东垣之健脾升阳诸法潜心玩索,颇得心悟,并较前人更有新的发展,立有举肺升肝之说,拟有新的升阳诸法。本文就博氏升阳法作简要探讨,冀同道就正。1.升阳止血法升阳止血,运用于肝脾之气虚陷,血不统摄者。如升举大补汤治疗高年血崩,临床以出血量多,全身乏力,色谈质稀,舌质谈,脉细弱者。证属肝脾气虚下陷,营血不得归藏。药用黄茂、人参、白术配甘草,补脾气升阳气;佐当归、熟均补肝养血;合升麻、川芎补肝脾之气,以固本摄血,力挽气血陷脱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强调治人重于治病 ,治心重于治疾。清代医家尤乘在其《寿世青编·勿药须知》中说 :“唯知疗人之疾 ,而不知疗人之心 ,是由舍本而逐末也。不穷其源 ,而攻其流 ,欲其疾愈 ,安可得乎 ?”中医心理治疗大致可概括以下五法。疏导法疏导法是通过语言指导、劝说、疏泄感情、支持、保证等消除病人的焦虑、紧张、恐惧 ,给病人提供心理支持。《灵枢·师传》中说 :“人之情 ,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 ,导之以其所便 ,开之以其所苦 ,虽有无道之人 ,恶有不听者乎 ?”具体可分四步进行 :1根据临床和心理检测的结果 ,分析病人的心理和行…  相似文献   

14.
特殊吐纳法     
张嵘 《中国气功》2000,(7):12-13
  相似文献   

15.
达到质量要求的中药炮制品仍需在贮藏期间保证其质量的稳定。中药炮制品保管不当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或变质,影响临床疗效。我院根据中药炮制品的品种、炮制时加入的辅料、库存量、贮存设备条件及地处亚热带气候的特点,采取适宜的保管方法,使炮制品在库存保管中质量稳定。现介绍如下:1 曝晒法炮制品含过量的水分,在贮藏过程中易生虫、发霉,使有效成分分解、变质。特别是气候温暖雨水集中湿度较高的春季、夏季,害虫霉菌容易生长繁殖,药物最易霉败、变质,需对库存药品注意定期检查。发现有吸潮现象的药品时,应立即在阳光下曝晒以除去…  相似文献   

16.
临床采用发汗、破瘀血、攻下等逐邪三法时,合并运用健脾胃法,常可获得满意疗效。健脾胃法与发汗法合用则有助腠开,与破瘀血法合用则有助血行,与攻下法合用则有助传导。  相似文献   

17.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颈椎病2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265例颈椎病患者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8.11%。结论:贺氏针灸三通法对颈椎病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 炒、烫法为重要的传统炮制方法,但烫法(包括砂烫,滑石粉烫等)容易污染药材,炒法易出现大量的烟雾和刺激性气味,成品质量难以控制、成品收率低。我们在工作中试用烘法代替传统的烫、炒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于下。实验方法及结果采用天津实验仪器厂生产的201型电热干燥箱,药材均购自惠民地区药材批发站.炒、烫法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炮制通则项下制备。烘法炮制:阿胶、鹿角胶须先在供箱内用60℃烘软,切成1厘米的方块备用,杜仲切成1.5厘米的小块,穿山甲、水蛭、藕节等大小分档。先将烘箱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属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瘀证”、“痰饮”等范畴。常用治法有补益心气法、益气活血法、益气温阳法、温阳利水法、泻肺利水法、活血化瘀法等。笔者认为,在益气温阳、治血利水法同时还要宁心安神方能取效。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崔玉衡治疗眩晕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平 《河南中医》2002,22(4):14-15
崔玉衡主任医师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五十八年来 ,精研医理 ,勤于实践 ,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及疑难重症 ,他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临证师古创新 ,注重实践 ,主张中西医结合 ,善于博采众长 ,汲取现代医学知识 ,治愈了大量疑难危重病人 ,在患者中享有极高声誉。笔者跟师学习数载 ,见其对眩晕症的治疗 ,收效甚佳 ,现将其常用治法 ,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崔师认为 ,引起眩晕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皆可引起 ,以内伤引起者较为多见。如肝气郁结 ,郁久化火、上扰清空 ;或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