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抗肿瘤转移药物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的化疗历史虽较手术和放疗为短,但在治疗中已发挥巨大作用,可使过去的不治之症绒毛膜癌(绒癌)得以治愈,不少晚期肿瘤病人的生命也明显延长,使肿瘤疗效得以改观。临床医生掌握常用抗肿瘤药物知识,有助于提高疗效和防治毒副反应。1烷化剂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已成为肿瘤化疗中重要的一类药物。常用烷化剂有以下几种:氮芥类中有氮芥(NH2)、苯丁酸氮芥(CB-1348)、环磷酰胺(CTX)等。乙烯亚胺类中有塞替派(Thio-TEPA,TSPA)。甲烷磺酸酯类中有白消安(马利兰,BUS)。亚硝后类中有卡氮芥(BCNU)…  相似文献   

4.
植物类(天然类)抗肿瘤药由于近年来国际上对该类药物研究开发的高潮不断,更加加速了该类用药水平的不断提高,像紫杉醇、喜树减衍生物等新品种上市以来,由于确切的疗效和较小的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肿瘤患者的青睐,该类用药在肿瘤大家族中已经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王淑萍 《中外医疗》2008,27(26):131-13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发展的同时,发现了一些非抗肿瘤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本文将对近年来临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些热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抗痛风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五类 :①抑制粒细胞浸润药 ,如秋水仙碱 ;②抑制尿酸生成药 ,如别嘌呤醇 ;③促进尿酸排泄药 ,如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 ;④非甾体抗炎药 ,如吲哚美辛、保泰松、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等 ;⑤糖皮质激素类 ,如强的松。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可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 ;控制慢性痛风可用促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1 抑制粒细胞浸润药秋水仙碱 (colchicine) :作用及作用机制 :本品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 ,对痛风的急性发作有选择性抗炎作用 ,一般于服药后 6~ 12小时关…  相似文献   

8.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对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方法很多,目前最广泛应用是由Vaughan Williams于1970年所提出的分类方法,此法是根据其对心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特点,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9.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DR)是阻碍化疗药物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所选化疗药物产生MDR的机制表明,糖蛋白的表达、谷胱甘肽作用的改变、拓扑异构酶Ⅰ和Ⅱ表达的降低均与产生MDR有关。文章同时还介绍了化疗增敏剂的应用现状、副作用及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春旭  高颜茹 《吉林医学》2009,30(23):3080-3083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我国有约220万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任重而道远。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同于传统细胞毒药物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抗肿瘤药物已达到了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其研发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结合大量研究结果介绍了近年来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丁酸钠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是由结肠共生菌发酵食物纤维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其生理浓度可引起多种生物效应,国内外报道NaB可抑制结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食管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分化,使肿瘤细胞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并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和浸润[1,2].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天然蒽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多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实验发现,大黄、茜草及芦荟等中药具有抗肿瘤活性成分,此类中药主要是具有蒽醌母核的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及米托蒽醌的基本母核亦是蒽醌结构,提示具有蒽醌类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乔福斌  杨士杰 《医学综述》2007,13(19):1457-1459
他汀类是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主要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他汀类除了降胆固醇作用外,对多发性硬化、实验性脑脊髓膜炎、阿尔茨海默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还具有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他汀类药物对恶性肿瘤凋亡、血管生成、侵袭力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些抗肿瘤药物尽管有较好的近期疗效,然而肿瘤患者单纯依赖化疗通常难以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本文试图从肿瘤干细胞理论解释抗肿瘤药物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探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肿瘤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来自于天然植物的抗肿瘤药物以其低毒高效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关于天然药物抗肿瘤机制的探讨也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天然药物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影响相关蛋白和酶的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抗氧化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控制肿瘤和调节机体免疫两个方面对天然药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阐述抗高血压药物分类、药理作用、用药安全性、药物毒副作用、适用人群。结果显示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在药理机制、作用、副作用、适应证方面均有特异性。特异性是临床医生筛选适宜抗高血压药物的科学基础。因此抗高血压药物选择应用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7.
哺乳动物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ESs)是一个多基因家族,其基因产物定位于多种组织的内质网中.羧酸酯酶能有效催化酯类和酰胺类化合物水解,承担多种前体药物的生物转换功能药物.综述羧酸酯酶的结构、分类、生化性质、作用机制及其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氮芥类烷化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直到今天,问世40多年来磷杂环蟋烷类化合物环磷酰胺仍被广泛用于临床,其也是多种多组分化疗药物处方中的一员。最常用的两种磷杂环曙烷类药物为环磷酰胺和异磷酰胺,另外还有氯乙环磷酰胺和马磷酰胺。本文将重点对生物样品中磷杂环烷类抗肿瘤药物的检测方法,及其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性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国内外新发展的情况,首先叙述抗肿瘤药外市场,接着重点描述抗癌药开发的新热点,革酸合成酶抑制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金属基质蛋白抑制剂、多药耐药逆转剂、微管蛋白结合剂。还叙述了抗肿瘤药国内生产、“上海四十家医院用药分析系统”用药消耗、国内开发情况。最后简述了抗国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