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受阻,许多小企业倒了,连IT业的一些大企业也高呼“过冬论”,可谓是高成本时代,中国许多企业被严寒笼罩。中国企业之前大打价格战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失去,因为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严重依赖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低廉。  相似文献   

2.
5月26日,北润集团与欧洲证券交易所联合举办的中国企业进入欧元区上市融资推介会,在北京金泰大厦举行。双方就推动中国企业赴欧洲证券交易所上市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将共同开拓中国企业通往欧元区的资本之路,共同搭建欧洲资本与中国企业之间互利互惠的历史性桥梁。同时,这将成为欧盟经济区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展的里程碑,也是首家中国民营企业开创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3.
后红利时代     
偌大中国的社会大环境和自然大环境总会对中国企业有所馈赠,总可以给中国企业带来社会性红利。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发展模式的语境下,中国企业收获的社会性红利也会有所不同。此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时期,中国企业享有人口红利、环境红利和资源红利;在注重均衡增长和关注民生、环境的时期,中国企业则将享有中国市场红利、文化红利和新的环境红利。  相似文献   

4.
黄晶 《三联竞争力》2005,35(1):78-78
2004年,中国发生很多起并购事件,金额巨大,形式多样。本刊参照中国并购网、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并购在线等多方资料,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股权,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以及中国企业本身的重大重组事件进行综合,再考虑并购案带来的影响,评选出2004中国10大并购。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向何处去,首先前提是中国企业在哪儿。不知起点何论终点,没有定位哪来定向。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国企业如何考量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有一种新方法——“管理三段论”。通过运用这种新方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企业目前的实际竞争水平及其与全球顶尖企业的差距,中国企业可以参照“管理三段论”所确定的段位标准来制定竞争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王艳 《商业科技》2007,(3S):131-132
近年来,跨国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中国企业的青睐,可谓是风起云涌。然而,中国企业大规模并购中却不乏失败之例。本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从并购的一般程序的不同阶段探讨了企业海外并购需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几点技巧。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能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无形价值,品牌效应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中国社会和中国企业的关注,“创立品牌,保护品牌,宣传品牌,发展品牌”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近期中国企业投资日本,特别是通过并购方式进入日本的企业进行了考察,了解在日中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发现走出去企业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在日本特殊环境下发展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企业在日本享受到的财税金融政策的考察,探讨出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走出去的路径及技巧。对于走出去时间尚短的中国企业而言,只有像改革开放本身一样,奋起直追,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500强与实力雄厚的世界企业500强相比,在经营规模、营利性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现实差距。从衡量劳动生产率的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指标看,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指标,分别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20.5%与16.7%。从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看,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金融风暴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许多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寒冬的来临,在这场经济寒冬中,中国企业如何突围?笔者认为,寒冬并不见得是件坏事,这是对中国企业的考验,是发现自身问题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1.
奥克斯可以称为中国企业近20年发展史的“标本企业”。奥克斯的成长经历,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企业成长史,身上集中了几乎所有中国企业的通性:知名度高,美誉度低;曾经实现超常规发展,却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企业根基薄弱,综合实力不足;企业过度倚重价格对市场的拉动,品牌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微乎其微等等。  相似文献   

12.
海外并购不可轻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可以倚仗的最大财富,也成为中国企业可以完成海外并购的最现实的背景。倘若中国企业不能在核心技术或自主研发上有快速提升,许多民族产业在外资压力下,将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于是,海外并购与海外扩张成为一批中国企业获取核心技术的最新选择。然而,其代价十分昂贵。并购七七定律说: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对海外经验尚且缺乏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成功率可能更低。中国企业当然知道其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日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王茂林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价值非凡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国际信用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资质性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和美国邓白氏集团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共同编制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评级标准”,并开展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展活动,联手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财富》2005,(4):63-63
对于胜任力模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接受,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爆发性的成长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洲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优势独一无二,这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也纷纷把投资方向瞄准了非洲。随着中非关系的日益深化,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蹯入非洲的国土。文章就中国企业在非洲矿产业的投资方式、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投资非洲,深入实施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我国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服务,为我国矿企业海外资源的投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并购交易升温的趋势明显,无论并购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中国并购也进入WTO时代。2004年的并购事件中不仅有境外企业为了进入市场而长驱直入收购中国企业,也有中国企业大搞海外收购活动。中国企业不在只是被追逐的对象,如今也能频频出击盛大借上市余威收购韩国网络游戏公司;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04,(12):14-17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乃至国家成长的引擎,中国企业应如何在创新中成长?11月28日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的“2004首届中国企业创新年会”认为,中国正迎来以“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第三次创新浪潮,中国企业应该学会通过创新赢得高增长。  相似文献   

18.
30年前,中国企业发展的机会来源于中国高速增长的市场;30年后,中国企业的下一个发展机会来源于全球化市场,来源于成长为价值型企业的过程。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依赖于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第一,把握并顺应环境发展的趋势;第二,具有内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针对中国企业华为、中兴的不信任报告,认为这两家中国通信企业从事的活动可能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华为、中兴在美再遭封杀。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更好的开展国际贸易,本文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政治环境展开了讨论,希望中国企业在国际营销活动时遇到复杂多变的政治风险能够从容的应对。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企业已拥有了到国外发展的优势奈件。因此,研究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投资的总量、分布结构、方式和主体四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揭示出投资发展的动因,并进一步指出了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