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性未分化癌2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静  陈金培  李雯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3):151-153,T041
目的:报道2例少见的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性未分化癌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对此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做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性肿瘤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多核巨细胞,分两型:一型为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核数目多;一型为较小的具明显异型性的瘤巨细胞,核数目较少。另一种为单核细胞,也分两型:一型为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一型为梭形、多角形的单核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CD68(++),所有细胞vimentin(++),cytokeratin、EMA、NSE、Syn、CgA和calcitonin为(-);少量梭形单核细胞、异型多核细胞的thyroglobulin显局灶阳性。结论:该肿瘤属甲状腺未分化癌的另一种亚型。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是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融合的结果,来源于单核巨噬系统,属反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导管腺癌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伴导管腺癌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患者男性,32岁。胃镜发现十二指肠降段菜花状肿块。切除标本示十二指肠与胰头之间有一8cm×6cm×5cm大小紫褐色肿物,质较脆,有出血坏死。镜下见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为分化较好的导管腺癌,免疫表型CK和EMA(+),vimentin(-);另一种为分化较差弥漫浸润的多形性癌细胞,免疫表型CK、EMA和vimentin(+),并见CD68和vimentin(+)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结论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是胰腺导管腺癌的一个亚型,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可能为反应性多核巨细胞,而非肿瘤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69岁。因胆总管探查术后3个月,乏力2天入院。查体:贫血貌,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未触及包块。T管造影:肝内外胆管扩张,以肝外胆管为著,胆总管下端局部狭窄,并见杯口样充盈缺损,考虑结石可能。CT平扫示十二指肠降段肿物并低位胆道梗阻,其内侧缘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突向腔内,边缘欠清,腔偏心性狭窄。增强CT示十二指肠降段乳头处见一菜花样肿块突入管腔,大小约3.9 cm×3.8 cm×5.9 cm。消化道内镜示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58岁.3 d前无意中发现腹部一包块就诊.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一约6.0 cm×5.0 cm大小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超声检查:左上腹见一实性肿块,胰头胰颈显示清晰,与胰体关系密切,胰尾隐约可见,活动度较大,大小约7.0cm×5.0 cm,边界清楚,中等回声,略欠均匀(图1),肿块内测及丰富的动脉样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71(图2).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8岁.3 d前无意中发现腹部一包块就诊.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一约6.0 cm×5.0 cm大小肿块,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超声检查:左上腹见一实性肿块,胰头胰颈显示清晰,与胰体关系密切,胰尾隐约可见,活动度较大,大小约7.0cm×5.0 cm,边界清楚,中等回声,略欠均匀(图1),肿块内测及丰富的动脉样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71(图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肉瘤样未分化癌与伴有破骨样巨细胞未分化癌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要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分析2例胰腺未分化癌的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性,65岁,镜下见肿瘤实性片状生长,由未分化肿瘤细胞和少量高分化导管腺癌组成,未分化区域肿瘤细胞失黏附性,核圆形或梭形,胞质中等,嗜伊红或嗜双色性,核分裂象多见,坏死明显。免疫组化示未分化区域:PCK(部分+)、VIM(弥漫+)、Ki-67(+,约40%)、P53(弥漫+,突变型),高分化导管腺癌区域:PCK(弥漫+)、EMA(弥漫+)、VIM(-)。例2,男性,43岁,镜下见肿瘤实性片状生长,由单核样细胞及丰富的破骨样多核巨细胞组成,组织学形态似骨巨细胞瘤,免疫组化示单核样细胞:PCK(-)、Vimentin(+)、Ki-67(+,约40%)、CD68(部分+);破骨样多核巨细胞:PCK(-)、CD68(+)、CD163(+)。结论 胰腺肉瘤样未分化癌与伴有破骨样巨细胞未分化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后者在影像学常显示边界清楚的肿块,具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与胸腺有关的肿瘤病理形态学特点、鉴别诊断及来源.方法 对2例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结合文献并对照CD5标记的多组织芯片讨论这组肿瘤的来源及鉴别诊断.结果 2例呈胸腺样分化的甲状腺癌为境界清楚的结节状.镜下肿瘤组织结构、细胞特点以及免疫表型都与纵隔胸腺发生的鳞状细胞癌一致,特别是肿瘤都表达CD5这一胸腺癌特异性抗体.结论 呈胸腺样分化的甲状腺癌是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支持其由异位胸腺或腮囊分化而来.CD5( )有助于鉴别诊断.彻底切除肿瘤且无局部淋巴结转移预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甲状腺CASTLE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访、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CASTLE均为女性,分别为27岁和40岁,肿块位于甲状腺下极.巨检:肿瘤灰白色,实性.镜检: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鳞状上皮样,具有空泡状核,核仁清楚,排列成片块状、巢状或条索状,常见丰富的小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间质. 例1肿瘤侵犯至甲状腺外软组织.肿瘤细胞CD5、HCK和CD117(+),部分CEA(+),TTF-1、TG、CT和CD21(-);间质淋巴细胞TdT(-).原位杂交EBV(-).分别于术后4个月、9个月对2例进行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CASTLE是发生于甲状腺或颈部软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多数病例预后良好.需要与转移性鼻咽癌或淋巴上皮样癌、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和间变性癌、异位胸腺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测CD5、CD117、EMA和CD21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横纹肌样特征的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甲状腺未分化癌进行组织学、免疫表型检测和超微结构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5岁。甲状腺右叶肿块迅速增大,并突破包膜,侵犯肌肉组织、上纵隔、气管及食管。镜下瘤细胞散在分布,黏附性差,呈类圆形,胞质丰富,胞质内见红染均质包涵体,核泡状、偏位,核仁突出,核分裂象可见。横纹肌样瘤细胞vimentin和CAM5.2(+),Ki-67指数80%。电镜示瘤细胞核类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内见不规则成簇分布的中间丝。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伴横纹肌样特征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应与大细胞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生殖细胞瘤等相鉴别,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甲状腺GASTLE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甲状腺CASTLE为灰白色实性分叶状肿块;镜下肿瘤由纤维组织条索状分割或呈不同大小的巢块,纤维间隔中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多边形,胞界不清,泡状核,核仁突出,可发生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5及CD117。结论甲状腺CASTLE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于中老年人,组织学上与胸腺癌类似,应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等鉴别,免疫组化示CD5和CD117( )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正患者男性,39岁。因胃区疼痛15天伴黑便2天入院。查体:中度恶病质,贫血貌。胃前区可触及巨大肿物,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CT示胃小弯侧肿物,大小15 cm×10 cm,胃腔严重变形、容积变小。行根治性胃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亡。病理检查巨检:切除的远端胃,大弯长21 cm,小弯长10 cm。沿大弯剪开,小弯侧见一隆起溃疡型肿物,大小15 cm×11 cm×3 cm,肿物切面灰白,质硬,侵犯胃壁全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CASTLE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CASTLE均位于甲状腺下极,肿瘤呈推进式生长,肿瘤细胞梭形或多边形,排列成巢状或岛状,有纤维间隔,多形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CD5、CD117和CEA(+)。结论 CASTLE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低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及免疫组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thyroid-like follicular renal cell carcinoma,TLFRC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原发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外科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预后好。通过对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收治的1例TLF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28例,进一步探讨TLF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遗传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未分化及去分化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筛选2005—2015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可明确诊断为子宫未分化癌、去分化癌的病例,观察并总结此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及特殊染色在诊断中的作用,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符合该诊断的病例共8例,其中去分化癌6例,未分化癌2例;中位年龄55岁,6例为绝经后发生。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FIGO分期IC期3例,IIB期2例,Ⅲ期2例,Ⅳ期1例。镜下均见小圆细胞肿瘤成分伴地图样坏死,浸润子宫肌壁深层,1例可见较大的肿瘤细胞及瘤巨细胞。部分瘤细胞似浆细胞样或横纹肌样,黏附性差,核分裂象平均20个/10HPF。6例可见脉管癌栓;6例经多点取材,于肿瘤周边见高~中分化内膜样癌成分(10%),故诊断为去分化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小圆细胞成分的部分区域vimentin(+),上皮性标记物pan-CK、EMA、CK7和CK8/18至少有一种局灶(+),部分肿瘤细胞CD99、CD56及Syn(+),7例CD138(+);但ER、PR均(-)。4例见微卫星不稳定现象。网织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小巢状分布。3例FIGOⅢ~Ⅳ期患者均死于肿瘤,平均生存期13.3个月,其余被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子宫未分化及去分化癌罕见,鉴别诊断时需多种上皮性标记物联合使用,且至少有一种上皮性标记物局灶阳性方可诊断。网织染色能较好地与间叶来源的肉瘤进行鉴别。其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横纹肌样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横纹肌样未分化癌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2例肿瘤分别位于小肠和直肠,均呈浸润性生长,2例肿瘤组织学形态相似,肿瘤细胞异型明显,核大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嗜酸性,细胞呈上皮样或横纹肌样,细胞间黏附性差。免疫组化,两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K,INI1和EMA。结论:横纹肌样未分化癌是一种罕见类型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对该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需要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肿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60岁。无诱因出现上腹部绞痛 1个月 ,症状逐渐加重伴周身黄染 ,略感恶心 ,厌食 ,进油腻食物后腹痛腹胀加重。查体 :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腹偏右侧轻度压痛 ,无肌紧张和反跳痛。CT示胆道梗阻。彩超示胆管及胆总管多发结石。临床诊断 :梗阻性黄疸。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胆囊明显肿大 ,胆总管下段变硬 ,呈索状增粗 ,切开胆总管未找到明确结石 ,见一与后壁相连并突入腔内的肿物堵塞胆总管。遂行胆囊、胆总管下段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 巨检 :肿物界限不清 ,无包膜 ,直径 1 5cm ,切面灰白色 ,可见部分灰黄颗…  相似文献   

19.
平滑肌肉瘤伴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英)MentzelT…//AmJSurgPathol-1994,18(3).-258~265本文研究了8例起源于软组织、伴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平滑肌肉瘤,其形态很象现在所称的"巨细胞型恶纤组"。肿瘤多见于老年人,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CT及MRI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5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并文献回顾。5例患者均行腹部CT及MRI扫描。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44~77岁,平均66岁;4例病灶位于胰腺头颈部,1例位于胰尾部。肿瘤最大径为1.7~9.6 cm。CT平扫3例呈囊实性,2例呈实性,1例内见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实性成分或边缘、分隔延迟强化。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结论: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