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内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01—2016-03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Solitaire支架血管内取栓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olitaire支架血管内的机械性治疗,再通急性闭塞的血管,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取栓治疗安全且疗效显著,尤其对前循环动脉闭塞患者具有较好的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残端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机械开通术式选择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9-03—2022-01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给予机械开通术式分为吸栓组(31例)和支架取栓组(25例);每组依据急性闭塞大血管残端形态分为无残端亚组及有残端亚组;共纳入18项指标。结果 56例患者中共41例开通成功,总开通率为73.21%。吸栓组23例成功开通,支架取栓组18例成功开通。吸栓组平均DRT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取栓组(P<0.05);吸栓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取栓组(P<0.05)。吸栓组内无残端亚组开通率明显高于有残端亚组(P<0.05);支架取栓组内无残端亚组开通率高于有残端亚组(P<0.05)。结论 对于无残端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血管开通率相当,但直接抽吸技术DRT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相关并发症少;对于有残端的血管闭塞,无论是吸栓或支架取栓效果均欠佳;术前对急性闭塞大血管残端形态评估,对术中机械取栓方式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影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一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记录围手术期栓塞事件以及术后3个月内颅内出血或死亡。结果 31例患者共使用33枚Solitaire AB支架,其中19例首次机械取栓即实现血管再通;11例进一步行支架植入术,9例实现血管再通,最终总体血管再通率为90.32%(28/31)。术后1周NIHSS评分(8.81±3.40)分,低于术前的(16.06±4.82)分(t=-7.104,P=0.00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6例(51.61%)。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3例,随访期间发生颅内出血4例,共死亡6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安全、有效,首次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失败可以联合支架植入术作为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Navien导引导管辅助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使用Navien导引导管联合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3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支架取栓24例,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桥接+支架取栓12例;取栓次数1次10例,2次18例,≥3次8例。血管成功再通33例(91.7%),未通3例(8.3%);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257.6±35.43)min。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5.7±4.31)分]较术前[(28.8±5.78)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2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58.3%),预后不良15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41.7%,其中死亡4例)。结论 Navien导引导管辅助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再通率高,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2组治疗后颅内病变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血管造影评估实验组血管再通率; 通过NIHSS评分评估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情况; 通过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94.1%,再通时间为(219.4±59.2)min,取栓次数为(2.5±1.1)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对比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术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优势。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取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行血管内机械取栓的优化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以行血管内机械取栓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责任病灶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血管开通状况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于中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行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的患者77例,其中M1段闭塞52例(右侧27例,左侧25例),上干闭塞15例,下干闭塞10例。取栓后Solitaire支架释放在狭窄部位17例,合并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应用Gateway球囊扩张6例,局部动脉给予溶栓药物3例。经血管内治疗后,77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全部成功开通。术后再灌注出血6例(7.79%),取栓术后因急性脑肿胀行去骨瓣减压术5例(6.49%),术后90 d患者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2分]48例(62.34%)。结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行Solitaire支架急诊取栓可获得满意的再通率及3个月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再通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取栓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比,术后90 d使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临床愈后。结果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器械取栓后血管再通8例,术后发生脑内出血2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死亡3例;术后NIHSS评分均值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90 d生存率66.7%,其中mRS为0~2分的良好率为33.3%。结论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能提高患者抢救生存率及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超时间窗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超时间窗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的8例基底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经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后均成功获得再通。术前NIHSS评分为(24.83±2.71)分,术后30 d为(14.12±2.48)分,术后90 d为(8.12±2.48)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 评分1分1例,2分1例,3分2例,4分2例,5分2例。MRA或CTA复查显示,1例血管闭塞(左侧大脑后动脉),余7例无开通血管再闭塞。结论 超时间窗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有效的、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中等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6例颅内中等血管急性闭塞的临床资料。颅内中等血管包括大脑中动脉M2/3段、大脑前动脉A2/3段和大脑后动脉P2/3段。结果 16例中,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9例、M3段闭塞2例,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2例,大脑后动脉P2段闭塞3例;8例符合静脉溶栓标准,行静脉溶栓后桥接血管内治疗。13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2例动脉溶栓,1例直接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即刻TICI分级3级13例,2b级2例,血管再通率为93.7%(15/16);另1例出现无症状性出血转化。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率(mRS评分0~2分)为87.5%(14/16)。结论 对于颅内中等管径动脉急性闭塞,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采用可回收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开通率高,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支架样取栓装置对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的临 床效果。 方法 连续纳入采用支架样取栓装置治疗的前循环急性颅内大动脉近端闭塞患者。分析纳入患 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及术后90 d临床随访结果。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主要指标评估治疗有效性,以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术后90 d死亡率评估治疗 的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30例患者,29例应用Solitaire,1例应用Trevo。平均年龄(65.97±11.67)岁。入院时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位数13.50(9.75, 18.00)。包括颈内动脉闭塞9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20例,大脑前动脉A1段闭塞1例。术后90 d随访, 56.7%(17/30)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3.3%(4/30),术后 90 d死亡率20%(6/30)。 结论 支架样取栓装置在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其有效 性、安全性能够在真实世界中得到体现,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he Solitaire Platinum 4×40 mm stent retriever contains radiopaque markers with a long length.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Solitaire Platinum 4×40 mm stent retriever in Solumbra technique thrombectomy, and compared it with shorter Solitaire stent retrievers. MethodsA total of 7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olumbra technique thrombectomy with equal diameter (4 mm) and different length (40 vs. 20 mm) Solitaire stent retriev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the Solitaire Platinum 4×40 mm stent (4×40) group and the Solitaire FR 4×20 mm stent or Solitaire Platinum 4×20 mm stent (4×20) group. The clinical outcomes,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 the first pass reperfusion statu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reperfusion and complete reperfusion from the first pass. ResultsHigher first-pass reperfusion and complete reperfusion were achieved in the 4×40 group (68.0% and 48.0%) than in the 4×20 group (46.7% and 33.3%; p=0.004 and 0.007, respectively).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radiopaque device and longer stent retriever were correlated with first-pass reperfusion (p=0.014 and 0.008, respectively) and first-pass complete reperfusion (p=0.022 and 0.01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e usefulness of the Solitaire Platinum 4×40 mm stent retriever, which led to higher first-pass reperfusion and complete reperfusion rates than the Solitaire FR 4×20 mm stent or the Solitaire Platinum 4×20 mm stent, especially in Solumbra technique thrombectom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近端或中段闭塞行Solitaire~(TM)支架再通后3个月预后与术前侧支循环代偿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天坛医院2014-01—2014-12期间33例因基底动脉近端或中段急性闭塞行SolitaireTM支架机械再通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再通术前脑血管造影(DSA)所示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分级(Ⅰ-Ⅳ级),将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级,术前NIHSS评分,闭塞血管再通时间,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否合并基础狭窄、合并溶栓、合并支架植入等与SolitaireTM支架机械再通3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0~2)和预后差(MRS评分3~6分)两组〕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两组间比较P0.10的因素与3个月预后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3个月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与SolitaireTM支架机械再通3个月预后差的基底动脉近端或中段急性闭塞患者比较,预后良好的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较好(H=13.6,P=0.001)、再通术前NIHSS评分低(t=-3.315,P=0.004);其他相关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血管代偿程度分级、术前NIHSS评分和合并高血压病(P=0.066)等三种因素P0.10,对这三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代偿程度分级(OR=7.536,P=0.017)和术前NIHSS评分(OR=1.150,P=0.039)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前NIHSS评分、血管代偿程度分级是评估近端或中段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而且术前血管代偿程度分级评价近端或中段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3个月预后的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以及焦虑、抑郁与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支架置入与球囊扩张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伴静脉窦狭窄的疗效差异。 方法 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或球囊 扩张)的IIH伴静脉窦狭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过程、围手术期管理和临床结局进行了前瞻性连续 性登记。介入治疗方案由神经介入医师和患者协商决定。临床结局改善程度分为3级:症状消失、症 状改善、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通过比较支架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症状消失的比 例,探讨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例患者,其中支架组26例,球囊扩张组19例。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 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术后颅内静脉窦狭窄两端的压力差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中位 数:0 vs 7 mm Hg,P <0.001)。与球囊扩张相比,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57.7% vs 0, P <0.001)、6个月(88.5% vs 5.9%,P <0.001)和12个月(88.5% vs 23.5%,P =0.001)症状消失的比例 更高,提示临床预后更好。 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IIH伴静脉窦狭窄的效果优于球囊扩张,但该结论还需要未来开展多中心随机 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2015年3月-2017年5月入组的17例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 内再通治疗并连续随访。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随访评价血管 内再通的疗效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如过度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支架内血栓、夹层等。 结果 所有17例患者中,11例成功开通,6例未成功开通。17例患者临床随访中位时间为3(1,3,6)个 月,术后6个月mRS中位数为1(0~4)分。术后6个月评估11例成功开通患者中有9例病情好转,2例稳定; 6例未成功开通患者中,1例病情好转,2例稳定,3例仍有缺血事件发作。7例接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1 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成功开通患者手术前后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Z =-2.807,P =0.005)。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在技术上可行,患者短期 预后改善明显,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血压 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院前通知对取栓患者入院-再灌注时间(door-to-reperfusion time,DRT)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 学资料。将院前通知定义为当地医院在患者转运之前向本中心卒中小组进行短信告知。对院前通知 和非院前通知组的基线特点,以及两组DRT和预后进行比较。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 评分≤3分。 结果 共纳入123例接受取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57例(46.3%)患者在转运到达前进行了院前 通知。在术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100例),与非院前通知组患者相比,院前通知组患者的DRT明显 较短(P<0.001)。术前静脉溶栓[优势比(odds ratio,OR)=2.774,P =0.023]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 素,院前通知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 =2.586,P =0.058)。但院前通知联合术前静脉溶栓是预 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 =7.662,P =0.006)。 结论 院前通知可以缩短DRT。在取栓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术前进行静脉溶栓能够使患者获益, 而术前静脉溶栓联合院前通知将使获益概率增加2.7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与非语言 性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就诊的卒中患者共32例,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评估语言功能,分为失语组和无失语组,其中失语组15例,无失语组17例。洛文斯顿成 套测验中文版(Loewenstein occupational therapy cognitive assessment,LOTCA)第2版评估患者非语言认 知功能。对失语组与非失语组的LOTCA各分项分值及总分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对WAB中各分项得 分及失语商与LOTCA各认知分项得分及总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并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失语组的LOTCA总分低于无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69.0~92.0)分 vs 99.0 (86.0~102.5)分,P <0.05];失语患者LOTCA总分与WAB各分项及失语商呈正相关(r =0.587~0.883, 均P <0.05),WAB分项中的各分项与LOTCA中各分项之间呈正相关(r =0.521~0.843,均P <0.05);多 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失语商的主要因素为LOTCA总分(β=0.707,P =0.003)。 结论 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非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程度越重其非语言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采用SWIM技术治疗的后循环大血管闭 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观察指标为术后即刻成功再通(mTICI≥2b)、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以及术后24 h任何颅内 出血、90 d全因死亡。 结果 共纳入35例患者,平均年龄66.1±12.1岁,男性26例(74.3%),基线NIHSS评分22(15~34)分。 术后即刻成功再通率为94.3%(33/35),90 d良好预后率为45.7%(16/35),24 h颅内出血率为17.1% (6/35),90 d全因死亡率为37.1%(13/35)。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低(P =0.001)、基 线后循环ASPECTS评分较高(P =0.016)、发病至到院时间较短(P =0.039)、发病至再通时间较短 (P =0.047)、血管成功再通率较高(P =0.036)以及饮酒比例较低(P =0.042)与良好预后相关。 结论 使用SWIM技术治疗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