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各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4年在江苏省13个省辖市采集925份水产及其制品,按照江苏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中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果 925份水产及其制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样品63份,检出率为6.8%,海产品和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129)。散装样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9.5%)高于预包装水产品(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1)。生食水产品和预制半成品检出率高于冷冻水产品和熟制水产品。结论江苏省水产及其制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对各类水产品的监测和管理。同时开展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深入研究由于食用水产及其制品引起疾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潍坊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掌握高危污染食品,提高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方法 2016年在潍坊市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随机采集475份样品,定性检测L.m。结果 L.m总检出率为2.53%;调理生肉制品L.m检出率为10.00%,不同种类食品L.m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01,P=0.030);不同采样地点的食品L.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65,P=0.438);不同销售环境食品L.m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2,P=0.153);定型包装食品、散装食品L.m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2,P=0.001)。结论潍坊市部分食品受到L.m的污染,存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鞍山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及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操作,对鞍山市2012—2015年共计164份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 164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0株,总检出率为36.59%。其中,虾类检出率最高,为70.83%;其次是贝类,检出率为46.77%。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P0.05);夏秋季检出率高于冬春季,夏秋季和冬春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P0.05);不同采集地点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0,P0.01)。结论鞍山市售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应加强水产品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三水区生食水产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市民对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情况,为规范生食水产品行业卫生管理及后续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采集7个镇街各类餐饮服务行业供应的生食水产品200份进行7种食源性致病菌和华支睾吸虫检测;在每个镇街水产品供应场所随机抽取50名市民参加问卷调查。结果病原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59. 0%。采自市场专营店生食水产品病原微生物合格率最高(96. 0%),星级酒店最低(47. 6%)。问卷调查中有食用生食水产品习惯占74. 9%,对食用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率为47. 1%,知晓率高低与性别、职业、地区和收入有关。结论三水区生食水产品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市民对食用生食水产品危害知晓率低,应加大卫生监管力度并加强水产品相关知识及"生食"对健康危害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因生食带来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分析2015-2018年营口市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及食品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8年采集营口市市售16类样品,共607份,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沙门氏菌等15种食源性致病因子进行分离与鉴定,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结果 607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76株,总检出率为12.52%;其中水产品中寄生虫检出率最高,为30.14%(22/73);其次为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18.58%(21/113);不同食品类别中,豆制品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其他食品,检出率为50%(3/6);其次为餐饮食品和速冻米面制品,均为25%(27/108;1/4)。时间方面,二季度检出率高于其他三个季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60,P=0.154。散装食品致病菌检出率高于预包装食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5,P=0.168。结论营口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因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动物性水产产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为监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异尖线虫、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9种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 105份样品中病原微生物总检出率为33.33%。不同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5,P=0.001);淡水鱼中检出率最高(88.00%),以副溶血性弧菌(60.00%)污染最为严重;城市病原微生物检出率(47.17%)高于农村(19.23%);超市与农贸市场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05)。结论丰台区动物性水产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应防止养殖、销售、运输、加工等多环节中的交叉污染,加强水产产品的市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风险,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9年采自福建省内的7 634份食品样品进行检验并分析。结果 L.m总检出率1.6%(125/7 634),以肉及肉制品最高(3.3%,63/1 939,χ~2=25.04,P0.01);餐饮食品中以寿司检出率最高(6.5%,30/464,χ~2=90.24,P0.05);肉及肉制品中以预制肉制品检出率最高(19.5%,22/113,χ~2=106.43,P0.05);采集自饭店/酒店的样品、散装食品和进口食品检出率相对较高(χ~2=81.33、10.16、7.24,P均0.05);不同年份中以2014年检出率最高(趋势χ~2=6.70,P0.05);第1季度到第4季度检出率呈递减趋势(χ~2=10.62,P0.05)。结论福建省部分食品存在L.m污染,有一定安全风险,应加强卫生监管以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2018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预警及防控策略提供病原学数据。方法在南京市17家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中对收集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食源性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8年食源性疾病共采集检测1 246份粪便样本,共分离出阳性菌株110株,总体检出率为8.83%,其中对442份样本检测病毒,病毒阳性38例,检出率为8.60%。不同年龄组之间沙门菌检出率(χ~2=13.921,P 0.001)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χ2=22.836,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率(χ~2=30.287,P 0.001)和病毒总体检出率(χ~2=44.635,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本掌握南京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针对不同人群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测研究,加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昌吉州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提高昌吉州食源性疾病预警与防控能力。方法依据国家标准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EHEC O157:H7、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结果检测熟肉制品、糕点及饼干、中式凉拌菜、鲜食米、面制品、生食、水果蔬菜、婴幼儿配方食品、动物性水产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速冻熟制米面制品、蛋制品、冷冻食品等11种样品共627份,检出致病菌10株,总检出率为1.59%;627份食品样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9,P0.05)。结论昌吉州主要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建议政府卫生行政执法加大对销售熟肉制品店、酒店、饭店的管理,减少食源性致病菌的交叉污染,同时做好卫生知识的宣传,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濮阳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以期提高该市食源性疾病检测和预警能力。 方法 依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濮阳市2015-2017年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及食品零售店中7类即食食品进行采集和微生物检测。 结果 三年共检测样品684份,总合格率为89.18%。2015-2017年即食食品的总合格率、菌落总数合格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6.129, P=0.047; χ2趋势=6.874, P=0.032)。冬春季节采集的样品合格率高于夏秋季节(χ2=4.371, P=0.036);定型包装食品的合格率高于散装食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3, P=0.002)。所有样品中共检出32株致病菌,检出率为4.68%。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1.46%);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均为1.1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为0.88%;餐饮食品、熟肉制品、即食水产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37%、5.83%和5.71%。 结论 濮阳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合格率逐年上升,但是仍存在致病菌污染,应重点关注餐饮食品、熟肉制品和即食水产品等高风险食物;主要关注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需继续加强对即食食品安全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中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感染分布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来自甘肃省监测哨点医院的6 320例儿童病例数据,采集3 968份生物样品,分析其主要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不同年龄段主要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不同,6~14岁年龄组非伤寒沙门菌(3.54%)和志贺菌(2.25%)检出率最高(χ~2=11.76,P=0.01),1~2岁幼儿组致泻大肠埃希菌(3.23%,χ~2=21.72,P=0.01)检出率最高。诺如病毒在儿童各年龄段检出率均较高,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腹泻病例中非伤寒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每月检出率不同,非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3月(3.23%,χ~2=21.65,P=0.03),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最高为8月(4.81%,χ~2=52.49,P=0.01)。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可疑暴露食品以乳与乳制品为主,水果类食品同样值得关注。结论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中不同年龄段主要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不同,致病微生物检出高峰期不同。可疑暴露食品以乳与乳制品为主,水果类食品的暴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徐州市市售食品中5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数据。方法 2012-2017年采集徐州市市售5类838份食品,采用双孔板滤膜法检测空肠弯曲菌,并按照《江苏省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结果 2012-2017年,市售838份食品致病菌检出率为10.86%。2015年检出率最高(84.00%),其次是2017年(30.00%)、2016年(12.64%),2014年最低(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7,P<0.05)。5种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21.89%),其次空肠弯曲菌(5.00%),金黄色葡萄球菌(3.67%),沙门氏菌(2.3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最低(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10,P<0.05); 5类样品水产品检出率最高(23. 90%),其次肉类(18.75%)、蔬菜类(8.33%),餐饮类最低(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4,P<0. 05)。副溶血性弧菌在生贝类中较生鱼虾中检出率高(χ~2=9. 74,P<0. 05),海水较淡水产品高(χ~2=9.41,P<0.05);生肉较熟肉和血制品致病菌检出率高(χ~2=86. 52,P<0. 05)。结论徐州市市售食品中5种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餐饮食品卫生状况较好;水产品(特别是贝类和海水类)和肉及其制品安全风险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长沙市即食餐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即食餐饮食品中的沙门菌、志贺菌等6种致病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95批次即食餐饮食品共开展致病菌监测475项,检出阳性致病菌17株,总体检出率3.58%。检出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为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2.73%、6.32%和4.21%。不同采样环节、不同季节样品致病菌检出情况显示,超市采集的餐饮食品致病菌阳性率明显高于餐饮环节和农贸市场(χ2=6.654,P0.05),夏秋季节采集的样品致病菌检出率稍高于冬春季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05)。结论长沙市市售即食餐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宣传,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及预警,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地区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流行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家标准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鉴定。结果:总检出率为14.26%(95/666);水产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25.96%(活鲜冻类28.57%,生食/半生食类23.64%),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22.12%);其次是肉及肉制品为21.28%(生肉31.91%;熟肉10.64%),主要是单增李斯特菌(12.23%);餐饮食品为13.24%,速冻米面食品为13.04%;生食/半生食蔬菜检出率最低(2.27%);生禽肉中沙门菌和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菌量高。结论:肉和水产品,食品安全高风险;餐饮食品、速冻米面食品污染较严重;焙烤食品、豆制品等有一定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洛阳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洛阳市2012—2021年采集的927份食品样品进行L.m检测分析。结果 洛阳市2012—2021年927份食品L.m总检出率为9.6%,2014年检出率最高(22.0%,χ2=53.63,P<0.01),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12.4%,χ2=11.59,P<0.01);不同种类食品中以肉及肉制品检出率最高(27.2%,χ2=127.82,P<0.01),肉及肉制品中生食肉制品检出率最高(100.0%,χ2=48.33,P<0.01);采集自农贸市场的样品检出率最高(29.3%,χ2=64.92,P<0.01);不同包装类型中散装食品检出率最高(22.3%),预包装食品最低(1.4%,2/147,χ2=80.55,P<0.01)。结论 洛阳市部分食品中存在L.m污染风险,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内江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2019-2019后在内江市范围内对16类食品10种常见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采样监测。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比检,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0-2019年共监测食品2208件,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5件,检出率2.04%;各类食品中以直饮水检出率最高(14.29%),其次为水产品(7.10%);食源性致病菌中以霍乱弧菌检出率最高(5.86%);各类食品、各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江市食品状况总体较好,但部分仍存在致病菌污染,仍需加强监测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北京市顺义区市售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污染现状,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02—2015《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进行采样、实验室检测等内容。结果 2002—2015年共采集顺义区的农贸市场、餐饮单位、超市、集体食堂、食品生产企业、养殖厂6类监测点,38类食品样品共计3287件,针对不同类别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EHEC)O157:H7的污染情况监测,共检出致病菌194株,检出率为5.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4株、沙门菌8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其他致病菌均未检出。非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即食食品(χ~2=204.5,P=0.000),不同类别即食食品与非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4,P=0.001;χ~2=23.334,P=0.001)。从不同类别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结果来看,即食食品炝拌菜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熟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5%和3.4%,较其他即食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6,P=0.014;χ~2=17.573,P=0.000)。非即食食品生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生禽畜肉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5.1%(χ~2=74.406,P=0.000)和11.5%(χ~2=25.819,P=0.000)。结论在监测的样品中,炝拌菜和生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熟肉制品和生禽畜肉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北京市顺义区市售食品中主要污染菌种,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生吃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疾病进行预测和预报。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 4789.7—2008)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104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1份,阳性率为39.42%,其中生吃海产品检出率为19.23%(5/26),不同季度生吃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 4,P0.05);生吃淡水鱼检出率为46.15%(36/78),不同月份生吃淡水鱼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5 4,P0.05)。结论广州市生吃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海市动物性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控制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北海市3个城区随机采集市场和超市销售的动物性水产品样本,参照《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致病性弧菌检测。结果采集动物性水产品样品240份,检出致病性弧菌180份,总检出率为75.00%,其中海水产品的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91.67%,淡水产品的检出率为58.33%,海水产品的检出率高于淡水产品(χ^2=35.56,P<0.05)。检出4种致病性弧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57.92%),其次为溶藻弧菌(55.83%),创伤弧菌、河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83%和6.67%,未检出霍乱弧菌。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78.33%)高于淡水产品(37.50%)(χ^2=41.05,P<0.05)。检出的139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lh毒力基因,tdh和trh两种毒力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北海市动物性水产品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加强水产品养殖和流通环节的致病性弧菌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和掌握承德市2019年—2021年主要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发现本市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工作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承德市2019年—2021年主要市售食品进行抽样和监测。结果 共检测米面制品、中式凉拌菜、生禽肉等14类593份食品样品,其中154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25.97%。不同年度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9,P<0.05);检出率较高的有蜡样芽胞杆菌(24.52%)、克罗诺杆菌属(21.7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1.21%);不同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冲调谷物制品(56.52%),其次是新鲜食用菌(40.38%)、生禽肉(40.00%)及生畜肉(36.36%)。结论 承德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卫生监管,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