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高层建筑的特性,结合多种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特点,从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可行的观点出发,对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通过工程实例着重阐述灰土挤密桩(DDC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CFG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确定了挤密桩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地基的合理处理范围,揭示了挤密桩处理地基效果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挤密桩复合地基在地基浸水后的入渗规律及沉降特征。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不同深度的灰(素)土挤密桩地基处理试验及埋设TDR水分计和分层沉降仪的工后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各试验区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挤密效果呈增强趋势;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的干密度增长率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抗渗性能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增强;外界水分在挤密桩复合地基中的入渗规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基本由4个阶段组成;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间土受水浸湿时的沉降变形,随地基处理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基本由5个阶段组成。根据研究结果,在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的情况下建议地基处理深度为9~12m,处理宽度为管廊每边延伸控制在2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综合管廊的合理地基处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夯扩挤密桩的概念、发展历史及其适用条件。重点论述了夯扩挤密水泥土桩的侧向挤密对消除湿陷性的作用及水泥与水、土的化学反应原理对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决定作用。介绍了夯扩挤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以及夯扩挤密水泥土桩施工工艺流程、材料要求、质量控制等内容,为夯扩挤密水泥土桩在同类地区的同类建筑中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经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钻孔挤密桩处理强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伟  申汝涛 《岩土力学》2009,30(Z2):339-343
挤密桩法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有效地消除土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钻孔挤密桩(DDC工法)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重点进行了自然工况和浸水工况下的对比研究,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用2:8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几个典型工程试验成果的分析与总结,揭示了灰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相应公式,为灰土挤密桩地基设计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方法,便于工程设计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段为自重湿陷性Ⅳ级黄土场地,分3种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试验分区,分区之间设地基不处理过渡段。柱锤冲扩桩段对22 m深湿陷性黄土层全部处理,水泥挤密桩段仅处理上部15 m深湿陷性黄土层,强夯段处理上部6 m深湿陷性黄土层。结果表明,处理深度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已消除,地基承载力均大于标准值。柱锤冲扩桩与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沉降量小于15 mm,满足高速铁路对工后沉降量的要求,而强夯地基的沉降量不满足要求。柱锤冲扩桩区段,桩间土的最小和平均挤密系数不低于0.88和0.93的标准,但是桩身平均压实系数和压缩模量却分别低于0.97和100 MPa的标准。水泥挤密桩区段,桩间土的最小和平均挤密系数、桩身平均压实系数和压缩模量也低于同样的标准值。强夯地基的压缩模量小于15 MPa的标准。检测标准的合理取值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介绍通过高层学生公寓利用灰土挤密桩处理黄土地基,达到消除湿陷性,改善压缩性,提高地基强度的工程实例,探讨了挤密桩用作高层建筑地基的可行性,并对基础的沉降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地区黄土湿陷程度的强弱及挤密法施工工艺的差别,采用相同的孔心距处理湿陷性黄土后形成的复合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挤密法的孔心距、挤密系数及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等主要设计指标应根据地基处理的目的、黄土的湿陷程度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6)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发电厂机力塔地基处理工程中采用灰土挤密桩工艺的选择及检测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土湿陷性被消除,其承载力及稳定性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及目的。表明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工程中技术上是可行的,且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
振动挤密碎石桩处理可液化粉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三种不同桩距振动挤密碎石桩处理软弱粉土地基的对比试验,试验了不同桩距振动挤密碎石桩的处理效果,并对振动挤密碎石桩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强夯法处理地基在我国应用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本文介绍的威海市“海联大厦”地基处理工程,以较大的吨位及能级进行高填土、松软土地基处理取得成功,成为威海市首例以较大吨位及能级强夯处理地基工程,文中着重介绍了方案选择、强夯设计、强夯施工及效果检测情况,综合地进行了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刘宏伟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3):65-66,71
本文简述了我国桩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阐述了我国桩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途径,提出了有效支持桩工行业发展的绿色制造实施系统。  相似文献   

13.
博坤  计胜利 《探矿工程》2005,32(11):20-23
在高速公路路基开挖软弱岩层边坡施工中,采用以压力分散型锚索为主、锚管桩和框架梁等联合支护方案。介绍了其加固机理、施工技术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及其评估方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水资源供给能力的影响;②对水资源需求性的影响。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是水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估,主要包括水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评估。我国水资源深受气候影响,表现在地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严重、供需矛盾突出等方面;此外,自气候变化引起关注以来,我国有关水资源脆弱性评估的研究甚少。对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下我国水资源的脆弱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发展史,将其大致分成压密固结法、换填垫层法、注浆加固法、复合地基法4大类,综述了各类地基处理优化技术的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加固优势等。重点介绍了这些地基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及其今后研究方向;阐明了我国地基处理优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拱坝坝基加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云枫 《岩土力学》2008,29(Z1):95-100
天然的坝基中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缺陷,坝基的加固处理是大坝建设的重要内容.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模拟岩石体渐进破坏过程的超载法和强度折减法,对含软弱夹层的拱坝坝基在加固前后的安全度给出了定量的结果,对加固措施的效果作出了定量的评价,并根据计算对比分析对加固设计进行细部优化,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可为坝基加固处理设计提供直接依据.研究表明,通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坝基岩石体的安全性可以定量地做出评价,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卢石应  李立 《地下水》2011,(1):69-70,86
分析城市公园污水特点,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地下水资源和节约成本的角度,分析了适合我国城市公园污水生态化处理的方法以及处理模式,最后对我国今后城市公园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对滨海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滨海生态系统受到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压力。滨海区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既能有效去除BOD、氮磷等污染物,又能通过形成淡水帷幕控制海水入侵危害,实现了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滨海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河口坝砂体构型分析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坝是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砂体,也是我国陆相石油地质储量的重要载体,加强河口坝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将会为许多大型油田下步挖潜提供依据。以河口坝构型思想为指导,分单一河口坝和叠置河口坝两种类型,建立不同厚度、不同渗透率、不同夹层频率、不同注采条件的共计18个概念模型,并数值模拟至模型极限含水。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到了点坝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分析认为:影响单一河口坝砂体及叠置河口坝砂体剩余油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渗透率级差和夹层位置与夹层上下储层渗透率韵律特征;单一河口坝砂体剩余油模式有三种,顶部富集型、均匀驱替型和底部富集型;叠置河口坝砂剩余油模式也有三种,界面之上富集型、界面之下富集型和界面上下富集型。  相似文献   

20.
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变形简化计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插板和砂井堆载预压是处理软基有效方法之一,现有的沉降变形计算方法大部分采用轴对称理论的解析解和以太 沙基或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的数值解,仍较为复杂。根据软基排水固结机理,采用固结度等效原理,对渗透系数进行调整,把 砂井(插板)地基简化为均质成层地基。运用有限元对某软土路基处理工程进行简化计算,并和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简 化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发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为实际软基处理工程的沉降变形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