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 ,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PUA乳液 ) ,对PUA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丙烯酸酯的用量对吸水率、热性能和机械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振楚 《湘潭化工》1996,25(1):11-14
设计了丙烯酸丁酯与多种单体进行超微粒乳液共聚合成方案,合成了超微粒丙烯酸共聚乳液,测试了乳液的红外光谱以及物理、化学性能和胶膜的性能,找到了获得综合性能优良丙烯酸共聚乳液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聚醚二元醇N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扩链剂,三乙胺为成盐剂按逐步聚合原理合成聚醚型水性聚氨酯(WPU);再经与Tg为–11℃或–33℃的聚丙烯酸酯(PA)的乳液反应或共混,制备了PA改性的WPU(PUA)共聚(共混)乳液。讨论了聚醚型WPU和Tg为–11℃或–33℃的PA的乳液的比例(m(WPU)∶m(PA))对PUA共聚乳液黏度以及PUA共聚(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激光散射法、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核壳结构,并且随着原料中蓖麻油与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PBA)摩尔比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耐水性逐渐提高;聚丙烯酸酯的引入对乳液的粒径和胶膜性能均有影响,合适的PA/PU摩尔比在2∶3~1∶1之间;当COOH基质量分数为1.2%时,加入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乳液外观由乳白色变为透明色,且凝胶量少,乳液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以聚酯二元醇(PBA)、蓖麻油(C.O)、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WPU)乳液;以此乳液作为种子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性能优异的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讨论了丙烯酸酯(PA)对PUA材料的耐热、耐水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丙烯酸酯与聚氨酯比例、丙烯酸单体中软硬段比例不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闸述了水性聚氨酯与水性丙烯酸酯通过分子链间的网络互穿达到改善材料性能。扩大了材料的应用领域。文章着重从几方面入手,分析了如选用不同单体含量,不同材质的替换试验等的实验数据,找出合理配比。  相似文献   

7.
用聚醚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N–甲基二乙醇胺(N–MDEA)、乙酸为原料制备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然后向聚氨酯乳液中加入丙烯酸丁酯(BA)和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制成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用旋转黏度计、FT–IR、电子万能(拉力)试验机对所制备的乳液黏度、膜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阳离子聚氨酯乳液综合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水性聚氨酯作为种子乳液,与含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C6F)、丙烯酸羟丙酯(HPA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苯乙烯(ST)等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了含氟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WPUAF)。通过红外光谱、纳米粒度仪、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对WPUAF的结构、粒径、成膜形貌以及应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PUAF能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疏水膜;在WPUAF的用量为3 g/100 g H2O,并在100℃烘焙5 min、180℃定型2 min的工艺条件下,整理后的织物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36.9°,疏油等级为6级。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红  陈大俊 《涂料工业》2006,36(5):13-16
采用聚醚二醇、MD I、N-甲基二乙醇胺(N-MDE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制备含叔胺基聚氨酯。MMA既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又是制备共聚乳液的反应单体。用甲基丙烯酸中和含叔胺基聚氨酯,形成阳离子型聚合物,再用去离子水乳化,得到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然后分别用油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水性引发剂过硫酸钾(KPS)及两种混合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制备出具有不同核壳结构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用FT-IR、TEM和粒径分布对所制备的共聚乳液的粒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聚氨酯乳液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乳液共聚制得了丙烯酸多元醇,再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内乳化法制得预聚体,用二羟甲基丙酸进行扩链,制得丙烯酸酯聚氨酯乳液涂料树脂。该涂料树脂制得的涂膜的强度、丰满度、光泽、硬度等综合性能均优于传统的同类树脂。讨论了合成过程中各因素对树脂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PU/BA-HEMA互穿网络型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硬段,聚醚多元醇(N220)为软段,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改性,制备了水性聚氨酯(PU)分散液,测定了水分散液及其膜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PU水分散液相比,改性聚氨酯水分散液的粒径均有所增大,表面张力减小,力学性能和硬度提高。HEMA 的引入,形成了具有化学交联的核-壳互穿网络结构的聚合物,说明改性材料中分子链硬段与PA分子链具有较高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共聚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烯类单体对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进行共聚改性研究,研制出耐水性、耐热性和抗冻性较好的环保型水性胶粘剂,实验并讨论了单体组成、乳化剂组成、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预聚体法合成无溶剂水性聚氨酯。探讨了扩链剂的添加顺序,nNCO/nOH比例、二羟甲基丙酸(DMP))含量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NCO/nOH比例为1.3左右,DMPA用量为6%,先添加亲水性扩链剂DMPA时,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聚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乳液,加入含侧氨基和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硅氧烷进行扩链改性,得到了一系列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乳液。对得到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对改性前后的体系涂膜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丙烯酸乳液形成的涂膜接触角更大、附着力更强、具有更好的耐水性,但硬度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5.
PUA乳液的合成及在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PUA),并对其合成过程的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较佳工艺条件。该乳液作为粘合剂应用于涂料印花,织物的印花牢度及手感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1000)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基本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亲水扩链剂,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作为偶联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反应,采用核壳乳液共聚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WPUA);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WPUA乳液粒子的结构进行观察,探讨了DMPA用量、聚氨酯预聚体R值、聚氨酯(PU)链段与聚丙烯酸酯(PA)链段质量比等因素对乳液外观、粘度、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M-PA用量为6份,R值为2.5,PU链段与PA链段质量比为70∶30时,所得WPUA表观性能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17.
OMMT/WPU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了有机蒙脱土/水基聚氨酯(OMMT/WPU)复合乳液,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仪等对复合乳液及材料进行了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OMMT在WPU乳液中得到较好的分散,并与聚氨酯(PU)大分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WPU中加入OMMT有助于提高PU硬段微区的结晶性和微相分离的程度;随着OMMT含量的增加,OMMT/WPU复合材料的耐水性、拉伸强度先增加后下降,伸长率降低,OMMT的质量分数为1.0%时,OMMT的剥离程度最好,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环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瑞芹  崔天放  陈尔凡  江伟 《化学世界》2002,43(1):22-24,1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 - 2 -乙基己酯为软单体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为功能单体 ,环氧树脂为改性剂 ,通过乳液共聚合制备环氧 -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乳化剂配比、用量 ,引发剂用量 ,反应温度 ,环氧树脂用量、环氧树脂的环氧值 ,以及软硬单体的配比对乳液聚合反应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及较佳的配方。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合体系乳化剂HLB值动态变化的合成工艺,制备了w(丙烯酸羟乙酯)=12%的聚丙烯酸酯多元醇细乳液(PAME)。PAME的优化合成条件为:m(混合单体)∶m(AA)∶m(乳化剂)∶m(KPS)=1∶0.02∶0.025∶0.004,釜底乳化液HLB值为31.6,滴加部分预乳化液HLB值为20.9,m(滴加乳化剂)∶m(釜底乳化剂)=3∶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5 h。聚合过程无需pH缓冲剂,细乳液粒径<110 nm,室温贮存1 a无沉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