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沅水流域梯级电站优化运行方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作平 《水电能源科学》2007,25(2):29-31,102
分析了当前丰枯、峰谷电价条件下沅水流域梯级电站联合调度方案以及优化运行产生的效益,提出了三板溪、托口、五强溪等调节能力较强的水库的水位控制方案,得出了相应的发电量和发电收入过程。同时分析了在优化运行情况下沅水全流域梯级电站对提高下游防洪能力所起的作用以及增加的发电效益。研究结果对沅水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和水资源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供水期适当加大多年调节水库特别是流域龙头水库的消落水位、充分发挥流域梯级电站调峰效益的超常规调度思路,建立了超常规调度模型,并结合沅水流域三板溪及下游梯级电站的实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产生较大的发电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还分析了三板溪对下游梯级电站的补偿效益。  相似文献   

3.
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发电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发电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目标、模式及开发原则,提出了结构合理、设计先进、功能齐全、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强的功能结构,成功地解决了沅水流域梯级电站发电调度问题,为沅水梯级电站发电优化调度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具有龙头调节的多个季调节性能及以上水库构成的串联梯级水电站的联合调度问题,借鉴单库水库调度图制作思想,基于梯级总保证出力协调原则,提出了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图制定的基本原理,以梯级总电量最大化为目标探讨了梯级水库联合调度图的优化方法,并以沅水为例研究了梯级联合调度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梯级水头及水量充分利用、梯级相互补偿等方面作用显著,对提高梯级水电站的年均发电量和梯级总保证出力成效突出。  相似文献   

5.
沅水流域径流周期性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滤波相关理论对沅水流域径流序列的突变性、跳跃性和趋势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熵谱图法原理提出了寻求径流系列近似周期及检验方法,以沅水流域近81 a径流序列资料为例,分析了周期性规律,得出了对序列影响最大的周期分别为16.7、5 a的结论.研究结果对沅水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和水资源利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木里河是雅砻江中游最大支流,目前已形成两库四级梯级水电站群,充分利用梯级末端立洲水库的反调节能力,将有效提升流域整体发电效益。为分析梯级水电最优运行方式,以流域梯级枯期最小出力最大和梯级年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木里河流域两库四级的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逐渐优化算法(POA)求解,最大化利用末端水库反调节能力。结果表明,通过立洲水库的反调节作用,木里河流域梯级枯水期的可靠出力得到有效改善,发电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的相继建成将会改变长江流域梯级水库综合调度格局问题,构建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与三峡梯级水库联合发电调度模型,并采用逐次优化算法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采用联合优化调度后整个梯级发电效益明显,与原设计方案相比梯级平均发电量可增加6.29;与各梯级单独优化运行相比,梯级发电量可增加1.48%.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的运行情况,论述了黄河上游工农业用水、宁夏和内蒙河段的防凌要求以及灌溉期间灌渠取水等综合利用的需求,分析了原有梯级水库的运行方式,提出了满足综合利用对水库下泄要求的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短期运行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西霞院梯级电站调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浪底-西霞院梯级电站短期调峰调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小浪底水力发电厂实际运行情况,制定了两库联合调度优化运行方案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时采用两电站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系统软件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在电网谷段充分利用西霞院水库的反调节库容以降低小浪底的日均出库流量和耗水率以提高两库峰谷比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的运行情况,论述了黄河上游工农业用水、宁夏和内蒙河段的防凌要求以及灌溉期间灌渠取水等综合利用的需求,分析了原有梯级水库的运行方式,提出了满足综合利用对水库下泄要求的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短期运行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流域规划和开发中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阐述了抽水、蓄水(蓄能)与流域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思路;结合沅水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沅水流域建设蓄水水库的初步方案,并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取得很好的防洪和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pape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were executed to exploring the intent of using aspirated cascade to replace tandem cascades. Firstly, the ONERA tandem cascad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scades at the design point were listed, such as diffusion factor,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 cient, deviation angle etc. For replacing the ONERA tandem cascades, a new cascade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des BLADEGEN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The quasi 3-D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e collection of programs for cascade analysis and design, MISES. The cascade was analyzed and designed by using this code. And the cascade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commercial CFD software. It is found there is an obvious separa- tion on the suction side. Based on the 3D CFD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cascade without aspiration, an aspirated cascade was designed by introducing a slot on the suction sid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spirated cascade was in- 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andem cascade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same inlet condition, the total pres- sure loss of the single row aspirated cascade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tandem cascades, and the outlet static pres- sur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andem cascades. Meanwhile, the different suction slot location, suction width and suction mass flow are studied for the aspirated cascade.  相似文献   

13.
前加载和后加载叶片气动性能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后加载和前加载叶片的气动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无扭曲的叶片与弯曲叶片的压力系数分布以及负荷分布特性,分析了后加载和前加载叶栅内总压分布规律和总压损失沿叶高的变化情况.数值计算得到的后加载和前加载无扭曲的叶片中部压力系数分布与平面叶栅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后加载弯曲叶片和前加载弯曲叶片的近叶顶、中部和近叶根处的压力系数分布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 Ti Cl4 烟迹法和表面油膜法对两种透平叶栅二次流特性及其涡系结构进行了流场可视化研究,深入地分析了叶栅端壁及叶栅型面的流动,揭示了叶栅二次流涡系的结构与叶型形状的关系以及马蹄涡吸力面分支和吸力面角涡的发生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矩形叶栅中叶片倾斜对二次流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五孔束状测针和分布在叶栅上、下端壁及叶片表面的测压孔,对叶栅出口流场和上述表面上的静压分布进行了详细测量。实验结果证明:叶片的倾斜显著地改变了叶片表面尤其是吸力面上的静压分布,因而引起了叶栅中二次流损失的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哈尔滨汽轮机厂合建的暂冲式跨音速平面叶栅风洞,进行了3套跨音速涡轮叶栅吹风实验.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发表的跨音速涡轮叶栅叶型损失数据,详细讨论了跨音速涡轮叶栅在设计和非设计两种工作状态下叶型损失的预测方法.在具体分析设计状态下Kacker&Okapuu损失估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发生在进出口区域的激波损失,提出了工程上更为适用的激波损失计算方法,初步建立了跨音速涡轮叶栅在不同攻角状态下的叶型损失预测系统,为跨音速涡轮的工程设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础性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